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的研讨,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真正的研讨热潮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并持续至今。总的看来,这场讨论经由了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提出,到马克思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与改革,再到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具体辨析的过程。其发生原因主要是,随着马克思哲学体系改革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将实践观点推进到一般世界观的层面,“本体论”合逻辑地成为了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热点和论争焦点。
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者首先提出了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地位问题,并对传统哲学教科书中的物质本体论展开了诘难。随后,国内学界开始逐步关注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大写”性质。80年代初,“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观点的传入,全面引发了国内学界对传统马克思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许多学者明确指认了实践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中核心地位乃至本体论地位的观点,并与传统教科书以及一些学者继续维护物质的基础地位乃至本体论地位的观点形成了对峙之势。这种对峙将“马克思哲学体系改革”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持续了近十年的马克思哲学体系的讨论,最后尽管没有达成一致公认的结论,但是人们几乎一致同意用“实践的唯物主义”来称谓马克思哲学与作为中国马克思哲学体系改革的方向。可以说,从对“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不同理解去构建马克思哲学体系成为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乃至当前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主要景观。
总体来说,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对本体和本体论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西方哲学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学者们主要探讨了西方哲学关于对本体和本体论的理解,并指出了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批判和超越。二是关于马克思的哲学中有没有本体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大多数学者从元哲学方面进行研究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的本体论。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本体论,认为“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特有的一种形态,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变革,正在于对本体论所进行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只能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世界观和方法论决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论。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的一种本体论。在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的前提下,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本体论也观点各异: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物质、实践二元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生存论的本体论等六种形式。四是如何评价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近代实证主义者以拒斥形而上学而构成对本体论研究的否定的一环,他们宣布本体论研究无意义而应予抛弃。对此如何评价?有学者指出,实证主义各流派都是一种经验主义,并没有拒斥形而上学。也有学者认为,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拒斥并非毫无意义,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实证主义以它特有的方式促进着哲学研究的进步。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的发展走向。有学者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上的分歧首先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理解。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其进行整体的准确的解释和诠释,将使这方面的分歧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参与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不同阐释,也就形成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的不同走向。有的学者则认为,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后形而上学,其本体论的研究应走向后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