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无前提性胡塞尔的方法和本体论的哲学核心问题主题化

网络 2022-12-24 15:57

(一)无前提性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任务是,将关于存在和实在的本性的哲学核心问题主题化并且阐述清楚。

但如果单纯去预设和接受日常生活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设定,如实在论设定——对独立于心灵、经验和理论的实在之存在的信念等等(未经反思被实证科学直接接受)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胡塞尔称这种为自然态度。对于哲学而言是不合法的。

所以,研究要建立在实际被给予,也就是实在的被给予性或现象。让原初给予的直观作为全部知识的来源;悬置自然的实在论倾向(悬搁),对实在的采取中性态度,而非排除实在。

和悬搁一样,还原也是先验反思的元素。两者都可以将我们从自然主义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使得我们意识到自身构成性的(即认知的、赋予意义的)作用。

(二)笛卡尔式的方法和本体论的方法

对自然态度的悬置为什么会引向对先验主体性的发现?

笛卡尔的方法论是什么_笛卡尔谈谈方法中文版_笛卡尔二次论

胡塞尔引入了笛卡尔式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本体论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笛卡尔式的方法

空间—时间性对象被给予意识的方式和意识被给予其自身的方式不同。前者,对象是有角度地、部分地、不充分地给予,直到贯穿所有这一系列的侧面从而得到整个对象的近似的表象。但经验自身却直接在其整体性中显现。

自然主义研究方式只把意识当作世界中的另一个对象,而胡塞尔则提出从第一人称视角,寻求一种根据意识自身来研究它的方式。体现主体性的显现与对象的显现之间、主体性与任何对象之间的差别。

主体性不是事实性与经验性的主体性,而是从任何偶然的背景中被纯化和解放出来的本质的结构。

胡塞尔认为主体性拥有优先性。受到笛卡尔方法论的启发,胡塞尔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我们可以想象无世界主体的存在,但不能想象一个无主体世界的存在。世界只能向主体显现,主体却不需要世界才能存在。世界中每一类型的超越,其显现的条件在主体之中(在自身之外),而主体(即内在性)的显现依靠自身,是绝对和自主的。

笛卡尔的方法论是什么_笛卡尔谈谈方法中文版_笛卡尔二次论

由此产生对先验主体性的发现。

先验主体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的、一般的,超越个人的主体(与康德和德国唯心主义相反),而是我的具体的和个人的主体性。

意识如何作为一个绝对的东西,构成整个心理-物理世界在内的所有超越,但同时又作为世界的一个实在的部分显现,这是怎么发生的?或者说,先验主体与经验主体是什么关系?

先验主体与经验主体不是两个不同的主体,而是两种不同的自我理解,前者是第一性,后者是第二性。先验主体是其原初的构成性作用中的主体(先验的或者纯粹的反思所呈现);经验的主体是世界中的一个对象,即一个被构成的和被世俗化了的实体(自然的反思所呈现)

前者是世俗的自我意识,就是进行心理学的反思时,将被反思的行为理解为心智过程,不能给我们提供对主体性的充分理解;后者对先验的或者纯粹的反思则需要通过悬搁达到。

因为他区别了主体的直接自我给予性与对象的被给予性,笛卡尔式还原很容易被误解为现象学的任务是在与世界和主体间性的孤立和分离中研究纯粹的主体性。

笛卡尔的方法论是什么_笛卡尔谈谈方法中文版_笛卡尔二次论

二、本体论的还原方法

为了消除误解,胡塞尔还提出本体论的还原方法。不再从主体的直接自我给予性出发,而是从对一个特殊的本体论区域的分析开始。(如观念对象或者物理对象的区域),由此产生追问这些区域之显现的可能性条件,也就引向先验主体性。

因为当我们面对对象的现象,就会引向与这些现象的模式相关的经验结构和意向性。

世界显现出来的结构是以主体性为条件,因其而可能。

对主体性研究与对这个世界的哲学性的阐明相联系而且不可分割。

胡塞尔向先验哲学的转向就是认为我们需要回到事情本身,把理论建立在显示自身并实际上显现出来的东西之上,而对一个作为显现着的对象的哲学分析必要要考虑到主体性。

简言之,先验哲学的立场:主体性(以及主体间性)是实在的可能性条件。主体性是显现与展现的可能性条件,没有主体性就没有现象,没有主体性就不可能有实在。

主体性作为实在的可能性条件不意味着现象与实在存在鸿沟,不应该在现象之后寻找对象的实在性,现象与实在的区分只是针对现象是否为最佳而言,就是说最佳的现象能揭示实在,带有欺骗性的现象则还不是实在。

哲学 本体论 主体性 胡塞尔 形而上学
上一篇:互文性的互文性思想于文本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