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邓迪斯的翻译中国学界对邓迪斯所产生的影响

网络 2023-01-15 11:05

摘要:阿兰·邓迪斯是当代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在民俗的结构主义分析、语境研究、民俗事象的精神分析阐释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国际民俗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外民俗学者们交流的深入,国内对邓迪斯的译介逐渐增多,邓迪斯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实践也为中国的民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简要回顾国内学界邓迪斯民间文学理论译介及研究,结合数据库分析相关趋势,探讨其对中国民俗学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邓迪斯;民俗学理论;翻译研究

文化社会学的视野_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_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

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1934—2005),美国加州大学民俗学和人类学教授,当代民俗学研究的核心人物之一,出版专著12部,编著、合著二十余部,发表论文二百五十余篇,其研究涉及文本叙事结构、文本语境及民俗阐释等,在国际民俗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3年,邓迪斯获国际民俗学和民族志终身成就奖——彼得雷奖(The Pitre Prize)。1990年5月,邓迪斯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钟敬文先生在欢迎致词中赞誉道,邓迪斯“是美国民俗学界富有成就和影响昭著的学者。他的许多著作,不但提高了本国的民俗学地位,有的还成为各国学界共有的精神财富。”随着中外民俗学者们交流的深入,国内对邓迪斯的译介和研究逐渐增多,其理论与方法的实践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文化社会学的视野_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_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

一、邓迪斯著述的翻译

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_文化社会学的视野_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

中国学界对邓迪斯著述的翻译,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1986年,张紫晨编《民俗学讲演集》,附录中收录一篇由邓迪斯著、吴绵译、王炽文校对的论文《结构主义与民俗学》,应是中国学者对邓迪斯的译介发端。该文围绕结构主义与民俗学提出了几个重要观点,这也是邓迪斯在其研究生涯中一直关注的话题:其一,如何界定最小结构单位,这涉及在选择最小结构单位上的主观性问题;其二,邓迪斯指出,结构分析是对民俗学中某一项目的内在关系或组成部分的研究,不仅涉及民间口头文学,也包括了谚语、谜语等其他民间文学体裁;其三,在旨归上,结构分析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人及其特定社会的本质。刘守华《故事学纲要》(1988年)《比较故事学》(1995年)皆提及此文,论述了对立的结构形式在叙事题材中具有的普遍意义,以此“启发人们从更深的层面上去追索神话、故事自身的逻辑和结构原理,进一步探求其文化价值”;施爱东亦引用了此文中有关民间文学对立结构形式的论述。1989年,《民间文艺季刊》刊发晓宋翻译文章《相关主题的象征类同:分析民间故事的一种方法》,在文中,邓迪斯即主张结合比较方法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分析路径,阐释民间故事以及其他民间文学文类的象征结构。

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_文化社会学的视野_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

叶舒宪、吕超等对此篇译文皆有引用,意在说明人类潜意识中头颅与男性生殖器的隐喻关系。1990年,兰克在《民间文学论坛》(今《民间文化论坛》)发表邓迪斯论文译文《潜水捞泥者:神话时代男性的创造》,邓迪斯在此文中从精神分析角度对“捞泥者的诞生”(母题A812)这一原始神话类型做了探讨,主张从象征意义上解释神话,发掘神话的普遍意义。该文于1994年由朱顺姬、李永燕再译,收录在《西方神话学论文选》中,题名《潜水捞泥者——神话中的男性创世说》。该文章在国内传播较广、影响较大,陈建宪在《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第十二章“宇宙卵母题的发生”中曾援引此文,甚至有学者对其译文进行了翻译研究:2011年,袁平在《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发表文章《〈潜水捞泥者:神话中的男性创世说)汉译问题讨论》,对2006年版《西方神话学读本》收录的这篇论文译文中出现的漏译或误译情况进行了探讨。1993年,李扬翻译美国民俗学家布鲁范德(Jan Harold Brunvand)《美国民俗学》一书,该书在不同章节中分别评述了邓迪斯对民间故事、谚语、谜语等文类的结构分析研究。1994年,高丙中在其出版的博士论文附录中收入了他摘译的邓迪斯论文《谁是民俗之民?》,并以此为参考对学科史的民俗学对象进行了探讨。

文化社会学的视野_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_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

无独有偶,同年2月,山东大学王克友、侯萍萍在《民俗研究》发表邓迪斯论文译文《“民”指什么人?》,与《谁是民俗之民?》同为邓迪斯“Who are the Folk?”的翻译。1998年,户晓辉在《民间文学论坛》发表邓迪斯与马克罗∙M. 苏阿雷兹-奥瑞兹科合著的《街头谄媚语:对女人的美誉与诋毁》译文,该文以西班牙语世界流行的街头谄媚语为研究对象,描述了街头谄媚语中女性的两种形态,以此分析西班牙语世界男性视野里女性的二元形象,并将深层原因归为男性世界矛盾情感和观念的综合,带有鲜明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色彩。

21世纪初,邓迪斯相关论文的翻译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2004年,周惠英在《民间文化论坛》发表邓迪斯论文译文《伪民俗的制造》,以民俗方法研究“伪民俗”,即那些不是来自田野而是来自对已有文献和报道材料不断反刍甚至纯属虚构的材料;2005年,户晓辉编选出版《民俗解析》,翻译邓迪斯论文12篇:《论收集民俗的心理学》《北美印第安人民间故事的结构类型学》《美国的民俗概念》《元民俗与口头文学批评》《民俗理论的退化论前提》《牧兔者(AT570)中的变异母题的象征对等》《谄媚语及女性在西班牙语世界中的二元形象》《民俗的精神分析学研究》《人类学家与民俗的比较方法》《用精神分析学解释小红帽》《母题索引与类型索引:一个批评》《古埃及“两兄弟故事”中的逆向投射》,时间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选取了在理论和方法论层面较能代表邓迪斯学术思想的文章,“希望读者通过本书对邓迪斯大半生的研究成果取得以一斑窥全豹的效果”。户晓辉在全面深入理解把握邓迪斯多向度理论建树的基础上,精选翻译的这部经典性的文集,引起学界重视,施爱东、张举文、毛巧晖等学者均在著述中陆续引用,知网查询被引数百。

陈金文发表书评《走近邓迪斯——读中译本〈民俗解析〉》,介绍了《民俗解析》所收录的邓迪斯文章内容及特点。2007年,王曼利在《民间文化论坛》发表邓迪斯论文《21世纪的民俗学》的译文,对21世纪初不容乐观的民俗现状进行了反思。施爱东在多篇文章中对其主要观点进行引用与对话商榷。同年,《楚雄民族文化论坛》刊发了由鲁惠翻译、谢国先校对的邓迪斯文章《〈创世纪〉里的产翁制》,该文探讨了产翁制的起源与《创世纪》中的产翁意涵,力图呈现产翁习俗所隐含的深层文化心理。在这段时期,从译文的选择可以看出,学界对邓迪斯的翻译逐渐系统化——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对邓迪斯文章的选译较为零散,只是在部分领域对其进行关注;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不仅翻译的数量增多,翻译论题的选择也逐渐完备,尤其是户晓辉编选的《民俗解析》,有意识地对其理论性文章进行了重点译介,无疑促进了邓迪斯学术思想在中国学界的传播,也为后来学者的相关研究莫定了基础。

民俗 翻译 神话 论文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