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自己调查、观访(也可有组织的)采访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中研究题目。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题。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拭试体作用,同时,也重视老师指导作用。左右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草药,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六、研究性学生的评价
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局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生的全过程。操作时可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第6篇】高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10 年*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9——.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一份课题结题报告
【第7篇】高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10 年*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9——.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一份课题结题报告
【第8篇】高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秀范文
课题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10 年*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9——.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一份课题结题报告
【第9篇】高中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课题开题报告
班级是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班级是学校的基石,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班主任按照教育方针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德育活动。然而,面对新形势和现代教育的要求,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也明显存在着一些不足,本课题研究如何有效实现高中学生班级实施自主管理的教育策略,通过实施自主管理,培养高中学生自主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教育中的主体。
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自主管理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上,还处于远远滞后的境况,所以打破传统高中班级管理的弊端,实行“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是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对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对班级管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本研究是对班级管理理论的完善与延伸,进一步丰富了班级管理理论,为班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实践价值
本研究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高中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 本研究对学校和班级管理者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确立和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极不适应。班主任用什么手段和方法管理班级,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果。因此,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自我管理”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有效的推动学生管理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班主任除了担负正常的教学工作,还要负责全班几十个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心理、人身安全等琐碎的工作。面对升学压力、来自家长的压力和目前学生难教难管的事实,班主任工作陷入了无奈与尴尬的境地。所以,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和分析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利于解决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也会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1普通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研究。
2普通高中班主任教育教学特征和管理策略研究。
3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状况与学生成长发展评价机制研究。
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范围的限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自主管理是对班级各种组织以及每个学生充分授权,让其产生责任感,即从而激励班级组织和个人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准确的说是一种管理思想。班级自主管理全过程充分注重人性要素,充分注重学生的的潜能的发挥。注重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的统一,在实现班级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人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他的教育理论体系。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的。他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他指出,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我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英国教育家尼尔创立了的萨默希尔学校,他主张自由教育思想,在管理方面十分注重自治和自律: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是由儿童自己制定并经学校全体大会通过,而全体大会由全校师生员工组成,一个小孩的票与一个教师或校长的票具有同样的价值,这在教育是罕见的。他反对外界对儿童的压制,主张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这种自由主要体现在学什么、怎么学、谁管理等方面。 我国教育学的一个特点是长期以来对学生研究的忽视,尽管这一现象己引起人们的反思与关注,但教育界对学生管理的研究总体仍属薄弱,一是数量少,二是缺乏理论深度。但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己经
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许多教育类文章在论述相关教育问题时经常涉及这一问题。对学生管理中的不民主现象进行批评,呼吁在学生管理中“把学生组织还给学生”,在学生管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参与性、民主性等。 我国学生管理价值取向研究的一个趋势是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的学生管理研究的成果。受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个人价值理性和多元价值观、人本主义及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管理历来受到重视,研究也比较系统深入,其总的趋势是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重视学生的民主权利和参与,重视学生的自由和发展,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具体措施和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法、过程评价法为主,辅之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调查研究法:
运用观察、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等科学方法,把握课题研究现状,提高指导与驾驭课题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法:
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总结规律。
过程评价法:
及时评价与反馈,减少研究结论与理论假设之间的技术性偏差,确保研究工作的质量与价值。
实施步骤、措施:
(1)准备阶段:、11——、3
与课题相关的调研工作:
1、学习教育理论,选定申报,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2、调查分析目前学校各年级班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确定课题组人员,查阅资料,进行培训。
4、进行分工。
具体分工:
冯岩 统筹规划
李来豹 问卷设计
季春临 资料统计
常远志 材料保管
丰占军 具体实施
杨柏春 具体实施
(2)研究阶段:、3——、7 按照课题方案进行研究
1、 讨论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 以学习、讨论、研究、反思、小结、论文为主要形式,开展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3、 以学期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材料整理、小结。
4、 及时反思调整,再研究。
(3)结题阶段:、7——、11 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
1、根据前几阶段研究过程,整理材料并汇编。
2、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3、完成实验结题报告。
4、汇总课题成果。 研究成果: 完成时间为11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撰写相关学习论文。
3、班级管理典型案例若干。
4、班级状况改善的调查报告。
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新课改理念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自主化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设计管理上来。
引导学生制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制定班级制度不仅是为了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更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上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并在自主参与中提高了自主管理能力。 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和权利还给每个学生,实现班级管理中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个性的任务还给学生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学生们的头脑里不断迸发创造性的火花,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日益增强。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放”手而不是“离”手。 尊重差异,发掘同学的潜能 。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是的,他们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班级管理的自主动性化改革是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过程。只要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改革理论和工作方法,班级管理自主化的改革,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转贴于 课题主持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课题主持人为市科研骨干教师,连续十年承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班主任导师。参与过“十五”“十一五”多个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主持“十二五”市重点课题,在各级各类学术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主要参加者都是一线教师,并且有多年班主任经验,都是年轻的中流砥柱。均为35岁以下。
课题研究者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研究者多篇论文获各级各类奖励,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多个课题顺利结题。
参考文献:
叶澜.中国教师新百科一中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英伯特兰·罗素著、亚北译.西方的智慧[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3]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成达如。学校管理的人本意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美斯腾伯格(st蹦abcrg.pj.)、(美)威廉姆斯(william,w.m.)、张厚粲译.教育心里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薛彦平、薛浩.中学班级管理探析[j].西藏科技.(5)
[7]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8]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9]张万兴.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m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0]杨同银.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2001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科研队伍精良。本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她是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界的一家“全国文明单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广泛影响。八十多年来,本校以“敦品励学,严谨求实”为校训,培养了一批批品德高尚、学业精良的优秀人才。有着深厚的科研氛围。
2、本校重视班级管理的实效性,重视与学生的互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重视德育渗透,具有人文关怀传统。
3、本校校领导和科研室对科研的十分重视,积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开展科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第10篇】关于高中美术开题报告
1、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本课题于9月26日在宁波市政协联谊宾馆举行开题报告会。与会领导和专家有:宁波市政协副主席陈大坤、中央教科所规划办主任曾天山、中央教科杂志主编高宝立、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宁波市教科所所长沈海驯、宁波市教科所原所长喻立森和宁波市教科所科室办的负责人。
本课题承担单位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和学校所在区(县)的教科室人员一同参加了汇报。
2、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鄞江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薄弱的鄞西农村。为摆脱困境,学校从1983起开始实施美术教育的改革,并于同年成立了第一个美术兴趣小组,学生纷纷积极报名参加,虽然没有在较短的时间里很快的提高升学率,但学生毕业后都能很快找到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受此鼓舞,学校坚定了走“以美兴校”之路的信心--依托宁波市鄞县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区市场的需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以此为指导思想,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趋正规有序,层次也不断提升。1992年县教委同意学校在稳步提高普通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创办一个美术专业班。从兴趣小组到美术专业班,学校的“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目标初步得以实现。
近年来,鄞江中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探索、持续沉淀、认真总结,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美术教育带动普通教育,以美术特色质量全面教学质量”的特色办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5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被评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更是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然而,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我们发现这种“普通班和专业班并存,以专业班带动普通班”的办学模式只适应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学校发展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以高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而言,美术教育、美的教育因高考的挤压依然被挤压到极其边缘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新课程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专业第一”、“升学第一”的状态。显然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
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把教育价值取向定位在升学上,定位在部分学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时宜的,也势必造成学校新的被动和滞后。为此,我们将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条“生活化”的富有特色的美术教育之路:在保持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美术资源,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力求使“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方式,进而对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家价值。
二、研究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美”,是指以美术教育为原始切口和主要载体的美育结果,即学生在学校受全面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形成素养以得到终身受益的享受。
“所有学生”,是指全校的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指美术专业班的学生。作为一所具有美术教育特色的学校,她的每一学生都应享受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因为他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
“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是指学生主体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态度、价值理性、核心动机、审美习惯等在一定时空、相关人际、抽象客体、物象客体中的作用性反应中所呈现的状态。本课题重点关注学生的在校生活阶段的各种状态,也适当涉及非在校时段和将来的生活预期。为此,贴近生活实际的美术教学,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将使他们改善生活的逻辑结构。
“特色美术学校”,是指在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群中,再以一定的内涵发展的方式区别于该群体的学校。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正是以“全体性而非选择性、生活化而非专业化”为特色的“美术特色学校”.
三、研究目标
全员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全体受教育者掌握美术史论的初浅知识,习得形象感知、形象思维、形象想象、形象表现等多种美术能力,提高审美修养。简言之,学校全员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当是通过美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和改善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物质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建设农村特色美术学校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明确学校定位,确立合乎社会和地区需要、合乎学校现状和前景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动学校“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向前发展,由“美术特色学校”转向“特色美术学校”,由注重部分学生转向注重全体学生。
2.立足学生发展,建构“以美术熏陶为经线,以生活方式为纬线”的教育框架,依托本地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精神生活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使美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将来的生活质量。
3.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培养机制,通过专业教师的创作机制和进修体制,充分挖掘全体教师的潜力,加速锤炼,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领和指导学生的校园生活。
4.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高中特色美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项目等提供系统的支持与保障。
5.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和高中阶段美术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6.以美术特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带动学校音乐和体育特色的发展,从而使学校逐步走上一条立体化、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这几个部分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四、课题的实施
(一)打造一个能充分感知的生活化的“美”的环境
1.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设施。1996年,学校投资新建了3660平方米艺术馆,内设12间画室、2个展厅(教师作品展厅和学生作品展厅)、1间精品收藏室、1所400平方米的陶艺工作室,多个教师工作室等,各类美术教具一应俱全。校园内的环境布置突出了特色美术学校的特点,学校被评为宁波市“园林式校园”,安置了八位现代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四大发明等16座雕塑。学校还在图书大楼内开辟了美术专用阅览室和作品展览厅。为更有利地开展艺术活动,又将在教学大楼1-5层大厅安置陈列橱,并拟于对艺术馆进行改造。(负责人:徐惠银)
2.主办《中国水彩》杂志。由中国美协主编、鄞江中学主办的水彩方面的刊物《中国水彩》2001年落户我校,至今已出版了46期,并将继续主办下去;《中国水彩》成为学生接触高雅艺术的载体。与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第七届全国水彩画写生大赛,组织了水彩艺委会成员象山采风活动,均取得了巨大反响。在此带动下,宁波已成为中国水彩画的活动中心。3月我校组织了《中国水彩年鉴》的编写工作,填补了中国百年水彩历史的空白。(负责人:徐惠银)
3.承办学术研讨会和画展。目前我校已经成为宁波市艺术研讨中心,每年举办市级以上研讨活动两次。我校还协办了第9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组织《中国水彩年鉴》第二次联会。我们将继续承办各类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学术研讨会和各类画展。(负责人:徐惠银、骆建钧、陶育义)
4.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定于每年的5月举办以“美”为系列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负责人:华成峰)
5.兴办民俗文化研究会。我校与鄞江镇政府合作设立画家写生基地,并成立镇级陶艺馆,举办民俗(庙会)文化研究会,举办画展。(负责人:徐惠银、华成峰)
(二)组建一套使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管理体系
1.行政管理系统(校长室、艺术处、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
2.子课题管理系统(艺术处、教科室)
3.艺术馆(所)管理系统(艺术处、总务处)
4.课程管理系统(教务处、艺术处)
5.学生管理(课程选择后)(教务处、艺术处)
具体的指责分工和合作网络正在配套调整中。
(三)建立一支能使美术教育得以普及的师资队伍
任何教育改革得不到教师的支持都不能成功,特色美术学校的建设更是如此。近年来我校对专业教师成长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统计至今学校在教师进修方面已花费70余万,进修学校包括中央美院、中央美术研究所、上海油雕院、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等,甚至到德国读研。但是,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不加重视,必将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乃至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新一轮的专业教师成长计划,以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向更高、更优、更专的层次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教师课程课题任务。每位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出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并提出相应的小课题规划(校级)。时间:10月前。联系结对区内的有美术教育成果的学校,如塘溪中学、钟公庙中学、东吴小学等;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引入相关课题之中。(负责人:华成峰、刘红首)
2.专业教师创作计划。教师在上课之余,如无特殊情况,必须在个人创作室参加创作活动;每周五和学生文化课月考、期考期间,为教师集体创作时间。每月每位教师必须上交两件优秀习作,每一学期有一张创作作品由学校保管,学校将颁发收藏证书给予教师,但所有权归作者,使用权归学校。(负责人:张经伦、张韩光、金华祥)
3.专业教师进修计划。对于创作才能突出并对学校发展具有深谋远虑的教师,和年度高考专业成绩优秀的带头教师,个人专业潜力巨大的教师,学校均给予上进修的机会。对已选定进修的专业教师应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回报母校:进修结束后,参与进修的教师必须在一学年内举办一次有影响的画展;必须带一名徒弟,以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学年度拟安排陈金芬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负责人:徐惠银)
4.作品年鉴和淘汰制。对美术教师的作品实行“双年展”,并引入作品淘汰机制,每两年出版教师作品集一本,激励教师创作。(负责人:华成峰、张韩光)
5.课堂教学比武观摩。美术教师人人参加基本课、欣赏课、创作课的比武观摩,并与说课、研课、评课相结合,全面提高美术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特别要保证全校每班每周一节美术欣赏课的高质、高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负责人:艺术处、教务处)
6.专家引领画龙点睛。专人负责邀请或聘请十多位专家、教授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不定期来校讲学或现场作画。(负责人:徐惠银、华成峰)
7.全部学科渗透美育。非美术的学科或课程,均按“德育渗透”的模式,结合各自学科的文化、历史、“留白”及其社会价值、生活价值、人性价值,进行渗透式的育“美”教学,甚至实现“课程艺术化”.(负责人:艺术处、教务处)
【第11篇】高中研究性课题开题报告
班级:高一(14)班 指导老师: xx 课题组长: xx
课题成员: xx xx
课题的提出:
学校学生早中午排队买饭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排队长,吃饭难的观念。一些同学由于因为种种原因(主要原因是排队过于浪费时间),以吃方便面,面包甚至不吃来度日。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
目的与意义:
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饮食是我们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一日三餐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想研究我们学校的食堂。
通过这次研究,增加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也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用样让同学们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研究内容:
1、不吃饭或以零食代替主食对身体的危害
2、学校食堂的设计方案、色彩对饮食的影响和卫生情况
主导学科: 管理 相关学科: 政治 美学 社会 医学
具体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
任 务
责任人
任 务
责任人
开题报告的提出
xx 、 xx
完成报告(输入电脑)
娄智超
资料的查阅
xx 、 xx
资料的整理
xx 、 xx
结题报告
xx
研究方法: √□ 文献法√□ 调查法 □ 实验法 □制作法 √□观察法 □其他
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xx 年3月中旬 选题 选出合适的课题
二 xx 年3月下旬 开题报告 进行答辩
三 xx 年4月初至5月上旬 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进一步熟悉课题
四 xx 年5月中旬 分析资料 初步形成见解
五 xx 年5月下旬 结题报告 答辩、展示、评比
计划访问的校内、外专家: 1、 沈飞 2、校总务主任:李志成
活动所需条件(如设备、器材、活动场地、经费及来源等):
需要校计算机房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等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如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图片资料,摄像资料,模型等):
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照片等
指导老师意见: 该组同学从课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开题报告的撰写都很认真细致,各位成员也都能够尽的努力完成任务,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体会到了收集文献工作的意义,也掌握了收集文献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