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从来就无关风月,而是一种德性。
我是带着对田壮壮导演和张艾嘉导演的敬意去看这部电影的。毫无疑问,《相爱相亲》是一部有诚意、有态度、有水准的电影。是一部进了影院绝不敢大口嚼着爆米花、仰躺在座椅上以一个消费者的姿态去俯视的电影,因为你会害怕一口爆米花下去,噬咬食物的声音会打扰自己内心被唤醒的那份久违的宁静和从容,你会害怕甜味剂裹满口腔,冲淡了它所呈现出的那份生命韵致和伟大的真诚。我不敢说自己有品位,通人情,懂生死。尤其是看着三代人的生命之流缓缓淌过那方狭窄的屏幕,温情和悲情绵绵不断涌入心怀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人的一生中,有些词汇,学会书写并懂得运用只需要几分钟,理解、坚信、践行并坚守它的内涵却需要用去一生。比如说:爱情。比如说:历史。比如说:文化和乡愁。一、电影里的姥姥岳曾氏的爱情是古典的。她姓曾,却将丈夫的姓置于自己姓前,这便是出嫁从夫,她的丈夫没能跟她白头偕老,她却等了一生,那便是从一而终。丈夫进城之后和移情别恋,写了那么多“甜蜜肉麻的情书”给新的恋人,“结婚后一辈子没有大声朝对方讲过一句话”。一个饥荒所迫,进城谋生的穷男人,因为爱情,瞬间变成了诗人,除了赞叹传统教育的功力之外,我们只能说,虽然他始乱终弃,移情别恋,但这也是真爱,只是他娶了城里的女人,乡下的老婆变成了“糟糠之妻”,成了他道德良心上的一个污点,然而在很多人看来,真爱面前,道德和良心的缺席无可厚非。
近一百年的中国山川巨变,风云诡谲,而人在时代的浪潮里,不过一滴水,随波逐流,更何况是一个乡下女人,谁会在意?然而姥姥仅仅是一个乡下女人吗?她的小脚,她枯干的眼眶,她鬼魅般的脸,仅仅只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现代“陈世美”的烂俗故事可以诠释吗?时代巨变中,有多少从乡下进城,一去不回的男人?有多少出国留洋之后,休妻另娶的故事,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在历史的尘嚣里?而他们的“糟糠之妻”,她们谨遵相夫教子从一而终的古谕,谦卑柔顺,始终守望着的那个男人,有朝一日赚了钱,变成了城里人,或者喝了洋墨水,变成了知识分子之后,她们便成了愚昧、无知、麻木、不懂爱情的包袱,成了那些求新若渴的男人们急于告别腐朽的过去、开始新生的突破口,抛弃它们的是那些男人们,也是一个时代,而时代,是那些男人们书写的。因为知识就是话语权,作为“旧时代”的女性,她们没有“新话语”,她们没有知识,没有诉说痛苦的权利,历史也就不会为她们逐渐枯萎的生命和痛苦申辩片语。她们没有“新文化”,所以“不懂爱情”,所以不配得到爱,也不配得到一份真正的情书,一份家书,已经算莫大的恩赐了。可是,如果从一而终不是爱情,那么什么是爱情,始乱终弃是爱情吗?露水姻缘算爱情吗?谁有定义爱情的权利?是那些树立贞节牌坊的人吗?是那些可以洋洋洒洒写情诗,研究爱情的人吗?不是。
有资格定义爱情的,是那些相信爱情的人,是那些坚守着爱却从来不把爱说出口的人。因为树立贞节牌坊的皇帝从来就不相信爱情,也不相信贞节,那些挥毫泼墨、留恋秦楼楚馆的文人雅士也不相信爱情,因为对他们来说,那不过是一场风月游戏,他们说:“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他们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他们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又说:“人生如梦,及时行乐。”他们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无论贫穷富贵,他们都没有为女人留下任何位置,因为他们不信爱情可以安放他们逸兴俱怀、壮思高飞的一生。然而有人信了。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傻子,会坚信并坚持某些自认为好的东西。在那些顺乎人类喜新厌旧本性、顺乎所谓的时代潮流的人看来,她们迂腐保守,和时代格格不入,活该被时代遗弃。可是,那不是一个人,是千千万万鲜活的生命啊,岂能说抛弃就抛弃,岂能说活该就活该。谁有资格抛弃她们?谁有资格去嘲笑将负心男人寄给她买棉衣的五块钱看作爱情的乡下老太太?一本家谱就可以从一而终,五块钱就可以从一而终的婚姻,谁有资格说:这不是爱情?街道办旧了,可以拆了再盖,民政局旧了,可以乔迁新居,衣服旧了,可以换新的,吉他旧了,可以买新的,因为我们要进步,时代要进步,因为进化论深入人心,因为进步历史观可以改天换地,扫除腐古,可是这样的“进步”用在人身上,却不过是为“喜新厌旧”的生物本能辩护的强权话语而已。
活生生的人,岂能以新旧论,说换就换?古典的宇宙,是道德的宇宙,是神的宇宙,人也是道德宇宙的一部分,也是神性宇宙的一部分,所以爱情和婚姻也是神圣的,是一生一世的。而现代的宇宙,是机械物理的宇宙,是无情无爱的宇宙,人是从最低级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所以人也是动物,动物一见钟情,可以迅速滥交,人也是,对人的定义变了,一切便都变了。所以“弃婴”成了世界性难题,所以家庭面临着解体的危险,绝对“自由”的“爱情”带来的是责任感的匮乏,是更大的空虚和痛苦,所以枪击、毒品、犯罪层出不穷,这种“兽性的自由”带来的,是更大的失落和更加冰冷的牢笼,人变成了自己的囚徒。所以行色匆匆的现代人,一面高喊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一面摇着微信,陌陌,那些伟大的情诗,变成了他们坠入虚无深渊之前,唯一试图抓住的一条早已断裂的绳索,一幅标语,好证明自己兽性之外尚有神性存留,然而标语书表征的只能是匮乏。二、岳慧英的爱情,是理想主义时代的爱情。母亲岳慧英和丈夫尹孝平相知相爱,后来尹孝平参军,她等候多年,丈夫归来之后,又说服父母,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在那个时代,军人是英雄,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和军人,是理想主义时代的绝配,虽然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理想主义退潮,他光荣归来,却只做了一个平凡的驾校教练,而她也不过是一个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孩子王。
他坚信自己“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手把手教不分左右的王太太开车,而她为了一个惹是生非的学生,大半夜的冒着雨去等他哭陵的父亲。在他们身上,虽然理想随着时代浪潮褪去,激情随着身体衰老逐渐黯淡,他们依然能够勤勤恳恳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理想主义时代的爱情没有古典时代”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壮美,没有”举案齐眉、始终如一“的道德圣谕,没有贞节牌坊和家谱族规的律令,却也轰轰烈烈,虽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袭扰,但依然能够在平淡中知坚守和责任。当然,岳慧英的理想主义并未完全消泯,她不顾一切,象一个泼妇,费尽心机想要将父亲和母亲合葬在一起,因为在她的心中,仍然相信伟大的爱情,所以她的理想主义恰好体现在对古典爱情笃定之信,她认为伟大的爱情就是“生同衾,死同椁”,所以就算两个人死了,也要埋在一起。而当同样怀有理想主义的丈夫尹孝平买了车,唱着“花房姑娘”要带着她去看看世界的时候,她突然放下了一切戾气和对生活的忧虑,像个姑娘一样又哭又笑,真可谓理想主义之至了,甚至于说,那一刻,我们依稀又看见了古典爱情的影子。三、女儿薇薇的爱情,是彻底现代的、自由的爱情。薇薇是市场经济和商品时代长大的孩子,衣食无忧,自由自在。
可是她和男友达达的爱情最轰轰烈烈的地方,不过是拥吻滚床单而已,最感天动地的地方,不过是偷了户口本和身份证去领结婚证,和姥姥的守候一生的爱情相比,犹如日月之光与油烛之光,和父母相濡以沫的爱情相比,犹如灯塔之光与萤火之光,现代人的轰轰烈烈,感天动地,不过是自以为是的轰轰烈烈和感天动地罢了。所以薇薇知道男友没有钱之后,再也不提领证的事了,海誓山盟,比不上几万块钱,而对姥姥而言,五块钱却是一生一世。而那个怀揣梦想的男友达达,躺进棺材之后,开始不惧生死,死都不怕,还怕放弃一段感情吗?资本时代的理想,不过是野心的脚注,作为歌手,成名才是唯一的理想,对于爱情,他“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他“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他“以梦为马”,日行万里,爱情不过是路上的一段风景,一道甜点,填饱肚子,他就要踏上自己的征程了,因为下一站,还有更好的风景,还有更加美味的甜品。我们都在路上,都在追逐原本就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无法停留,因为时代轰然向前,人不过是浪潮里的一滴水而已,又岂能改变一条河的方向和流速。古典的爱情,在资本化时代,早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仓,我们对于古典时代爱情的想象,不过是几句烂俗的情诗;理想主义时代的爱情,被现实的巨轮和资本浪潮拍烂捶碎,尸骨无存,只有一丝微茫的希望,偶尔人性灵光一闪的灵魂深处硕果仅存的神性,也不过是面对古典爱情一声长叹,茫然若失,脱口而出的,仍然只是那几句古诗,那几个故事。
伟大的爱情变成了传说,在传说面前,我们是行动的矮子和言不由衷的懦夫,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话语去说服自己将爱情放在人生天平至高的位置,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和雅量去等待和坚守一份爱情,一个家,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创造和成就任何伟大的东西,我们都不敢让自己成为一个传说,因为我们害怕自己,成为时代的笑话。我们衣食无忧,外表光鲜,实则内心空虚,无聊至极,为了维持这样的生活,我们不择手段,就像薇薇,为了新闻噱头,可以将让母亲手足无措、难堪窘迫的录像带放到电视台上进行炒作,就像薇薇的领导,可以利用一个母亲爱女心切的情感将她骗进演播厅,将她的痛苦血淋林的扒开给所有人看。我们自诩为被启蒙的新人,自诩为独立自主、张扬个性的一代,却连一个充实、自足的灵魂都无法自给自足,只能寄望于一段又一段皮肤烂淫的爱情,一个又一个的风月露水般的恋人,参加一个又一个比赛,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我们是现代人,我们要跑步前进,紧跟时代潮流,我们多么害怕自己被时代抛弃,所以我们抛弃过往,抛弃一切,想要轻装前进。所以爱情、亲情、婚姻、家庭、责任、道德、理想、文化、历史,全都在功利主义和使用价值的台秤上黯然失色,因为没有“用”,所以不必坚持,我们多么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必须壮士断腕,清除一切“无用“之物,生怕自己的行动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自己的脚步追不上自己汹涌的激情,可到了最后,不过是一个现代化的“空心人”,害一种“空心病”而已。
同样是等,姥姥是一生一世。母亲是结婚成家,平淡中有真情。薇薇只是一句空虚而不自信的:我等他回来啊。她说完她自己都笑了,她显然不相信自己做的到。因为古典主义时代的爱情对她来说是难以置信的神话和传奇,是遥远的过去发生在书本上的东西,是可以象古董一样当作新闻噱头去猎取人们的关注,好为他们贫乏无聊的生活送去一剂兴奋剂的消费热点,她也不相信理想主义的爱情,因为有理想没金钱,没房子,没有物质基础,何谈爱情和家?这是薇薇的困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困境,因为我们貌似相信一切,其实什么都不相信,我们貌似很强大,动不动就要离家出走,却从来离不开家半步,我们貌似爱着,却和神圣的爱离题千里。我们只是时代的脚注,是历史小数点后可有可无的零。古典时代的人,从天地从圣人,理想时代的人,从梦想从宏大叙述,自由时代的人,只从自己从感觉——一切跟着感觉走,随心所欲,无所拘束,岂知绝对的无限便是绝对的牢笼,绝对的自由便是绝对的枷锁,各位,想想谭维维扮演的达达的前女友的儿子,他没有父亲,没有家,可以管母亲的任何相好叫爸爸,他的存在,他无辜的眼神,是对那个绝对自由的母亲最深的追问,也是对我们现代人的追问,那些遗失的古典时代的爱情,又岂止只是爱情,还有爱的信仰,还有家的坚守,还有责任和道义,当我们抛弃这些,除了一副从心从欲、吃喝玩乐的臭皮囊,还有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自己的孤儿,在无边的欲望世道上,手足无措,永远流浪,就像那个孩子。
《相亲相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通过三个女人的爱情和婚姻将古典时代、理想时代和自由时代中国人的生活情态纤毫不剩的呈现了出来,催泪的爱情背后,是更为深沉的,对历史、文化和人生的感慨,是整个现代人类对于古典时代的追认和想象,它所隐喻正是我们对于那些过去了的,美好的原乡之愁的想象,藉此弥补我们现实生活的空虚和煎熬。稍具常识和经验的人应该知道,过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现代也未必有那么糟,造物主不可能将所有美好放在过去,将所有糟糕放在现在,也不可能将所有糟糕置于过去,将所有美好置于将来,一切事在人为,一切理想的美好,该成为一种可以通过行为和实践接近或者达到的东西,所以,首先要相信美好,其次要践行美好,就像那个姥姥,她拼命守护的岂止是一个冷冰冰的坟墓,还有自己的爱情、婚姻和灵魂的家!这是我今天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也是第一次写影评。个人觉得,它虽然够不上大师级水准,但在当下整个华语影坛上,也算是一粒珍珠,它的艺术性和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电影,该有一个好的票房,让好东西得到它该有的价值评定,让好的导演收获她该有的票房,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好导演和好电影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