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中国环境社会学十年回眸顾金土,邓玲,吴金芳(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络 2022-12-11 19:57

第 卷第 期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 月 !" ##$!! % !!!!!!!!!!!!!!!!!!!!!!!!!!!!!!!!!!!!!!!!!!!!!!!!!!!!!!!!!!!!!!!中国环境社会学十年回眸顾金土,邓 玲,吴金芳,李 琦,杨贺春(河海大学 社会学系,江苏 南京 #!$$’*)摘 要:中国环境社会学已有近 年的发展历史。经过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积累,中国环境社会"$#$学在 世纪前 年里在学科定位、学术成果、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学科定位表现#!!$在对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进展。学术成果突出表现在环境污染的社会成因分析、城乡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受害者的环境抗争领域。组织建设体现在 家较为稳定的学术机构、次大型学""术会议、频繁的国际交流和可观的人才培养。今后的中国环境社会学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词:环境社会学;学科定位;组织建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 $$#’ $)!! !环境社会学诞生的标志是 !’)- 年美国社会学领域和学术信息,当时没有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科[]! 学会成立环境社会学分会。

从此,社会学界开始对意识 ;二是 世纪 年代,系统介绍西方环境社#$ ’$ 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环境社会学的 会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出现针对本土环境问 使命就是从社会学视角研究环境问题的内在机理, 题的社会学研究和国内学者编写的环境社会学教 为协调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中国 材,组织成立了一家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即中国社会 环境社会学" 也不例外。中国环境社会学早期遵循学会人口与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三是#! 世纪 两种路径:一是社会科学者受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 年代,环境社会学在科研成果、组织建设和人才 促动自发展开研究;二是翻译、介绍国外环境社会学培养上进入了一个正规、有序、成规模的阶段。组织 的学术成果。随着环境社会学学科的日渐成熟,两种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见本文第五部分。这里以科研 路径已经相互交融,共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成果为例加以说明。根据国家图书馆的目录统计, 最近!$ 年,在组织建设、科研成果以及学科探索等方 #$$$ 年之前,国内学者没有以环境社会学为主题的 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回顾这段不长的历史,既可以 著作; 年之后,国内以环境社会学为题的著作有#$$$ 梳理当代学术研究的点滴进步,又可以引起同行思索本(译著不计),其中 本教材,本论文集,本专!#)!& 今后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重心和走向。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_环境社会学理论流派_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流派

著。在论文方面,根据中国期刊网以“环境”或“生态”或“污染”加“社会学”为主题词,剔除重复部分,统计一、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得到: 年以前,我国学者只发表了 篇学术论#$$$!-[]! 文; 年之后,共计发表 篇,其中前 年共发表中国环境社会学还只是一门建构中的学科 。#$$$!--- 中国环境社会学还需要成长,需要在关键问题上寻篇,后 年发表 篇,呈逐年递增态势。"& -!#! 找、确定与别的社会学分支的特殊性。下面首先简# . 环境社会学的方法论 要回顾一下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然后梳理环境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继承 中国环境社会学的方法论,最后陈述中国环境社会了常规的社会学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但是,作为 学的研究对象,也涉及研究角度。一门交叉性、应用性和利益敏感性的学科,它在方法!. 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历程论上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个方面。中国环境社会学大致经历 个阶段:一是 世()立足环境公平"#$! 纪*$ 年代,零星介绍西方环境社会学的概念、研究客观公正是任何科学应该遵循的原则。对于环收稿日期:#$!! $& #!! !基金项目: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作者简介:顾金土( —),男,浙江上虞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环境社会学研究。

!’)&本文所指的中国环境社会学只限于内地,以年代作为划分依据,而不采用标志性事件,部分内容也可能超出过去 年的范围。"!$·#’ · 境社会学来说,追求环境公平尤为重要。洪大用认大的力量,使环境问题始终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 为,环境公平是指人人享受清洁环境和环境破坏责样才能形成持久的压力,迫使政府、企业以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去行动$ 任与环境保护义务相对称 ,是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作为环境社会学学者,只有深[] 最佳切入点和链接点"。采用环境公平视角,研究入环境问题现场,直接接触环境受害者,才能切实感 者就会从单纯关注环境状况转而关注社会的结构调受环境问题的迫切性和复杂性,也才有可能提出符 整。中国的环境资源分配有失公平,处于中上层的 合中国实际的治理办法,实现一门学科对于社会的 强势的城市居民和企业主阶层把环境污染的社会代使命。 价转嫁给处于底层的农村居民,从而形成了环境分" ( 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配的马太效应#。以改善环境为使命的社会学者,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 类:环境问题、" 应该站在污染受害者的立场,研究让倾斜的天平实环境行为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社会学理论流派_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_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流派

我国学者并 现均衡的社会机制。没有陷于“环境问题的社会学”与“环境的社会学”之()秉持开放视野间的对象纷争,也没有陷于关于环境问题的经验主!环境问题需要跨学科研究。实证取向的环境社义(以美国学者为主)和社会建构主义(以欧陆学者 会学只有包容环境科学、环境哲学、环境经济学、环为主)之间的流派争论。大家公认,环境社会学既要 境政治学、环境法学和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才研究环境与社会关系,也要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破 能科学确定污染—损害—治理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坏、资源枯竭等现实问题,考察其形成的社会影响因[] 定社会承受能力前提下的环境治理责任,才能为不素及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并寻求应对策略)。在具 分学科的环境问题贡献力量。“具体详细地做归因 体侧重上,各研究者有所不同,如唐国建、崔凤侧重[ ] 分析,不是我们(社会学家)能够做到的,而是有赖于*+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问题 ,左玉辉侧重调控人[][ ]$** 医学研究者、化学和环境学的研究者。” 我们还需类环境行为的社会手段和途径 。 要向国外同行开放。因为环境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已有研究成果涉及环境污染的社会成因、城乡 问题,我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借鉴国际环境社居民的环境意识、受害者的环境抗争、环境公平(正 会学的学术成果,避免学术弯路,为我国环境恶化趋义)、环境教育、环境权利、环境运动、环境群体性事 势的尽早逆转贡献良方。

件、生态移民、草原保护、海洋环境、城市垃圾处理、()回应本土需求环境政策、环保组织与公共意识、学科建设和发展等"中国环境社会学应该充分体现本土性。这有两领域。总的来说,中国环境社会学在理论方面主要 层意义。一是在理论层面要重视“理论自觉”。环境是对已有研究范式进行归纳和总结,还没能提出新 问题在不同文化与社会中有不同的具体原因,也会的研究范式,也尚未形成独特、成熟的理论体系。相[] 有不同的社会影响和解决路径%。中国环境社会学比较而言,学者们在前面" 个领域取得了较为丰厚 者要在经验研究中保持理论的敏感性,注重揭示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重要概念和命题。下面逐 验背后的理论意义,不是简单照搬西方的环境社会一论述。 学理论,而是在理解、把握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特殊的[]二、环境污染的社会成因分析 社会现状之后进行理论创新&。二是在实践层面要 直接面对现实的环境污染或危机。中国的地区性差环境污染的社会成因分析至少可以追溯到!+ 异很大,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大世纪 年代。早期学者对于环境污染的研究着眼)+ 不同。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多做一些环境问题的 于整体分析。麻国庆认为,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是农 经验研究,从一个个经验事实中积累出中观层次的民小生产者功利性的短期行为和缺乏严格监督管理[][ ] 理论’ 。

环境社会学理论流派_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流派_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的乡镇企业 *! 。卢淑华认为,本溪市污染严重的原()承担历史责任因是城市功能区不分,污染的受害者与其拥有权力#环境问题伴随人类生命的始终。当前中国的环有关,组织或个人权力资源与环境价值存在交换关[ ] 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需要我们持续、密集地加以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术积累之后,中国环境社 注和研究。只有从长期的历史变迁的角度来考察生会学在 世纪的头 年中显露出学术成绩。!**+ 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才能更为有效地看到环境洪大用首先研究了中国环境污染的 种转移:" 问题的本质、复杂性,看到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系统污染产业从国际向国内转移,在国内的城乡转移和[ ] 之间的关系。在信息化、符号化发达的时代,环境问 从先发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随后,他运用社 题很容易被其他问题掩盖或遮蔽掉,需要有一股强会转型理论解释中国的“环境衰退”,具体从工业化、 ·"+ · 城市化、区域分化、市场经济体制、放权让利改革、二们经济利益或环境权利之争,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 元控制体系、道德滑坡、消费主义、行为短期化等多环境污染破坏了相邻社会主体原有的利益平衡关[ ]!"系,引起了环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竞争或冲突。

方面论述了中国环境衰退的社会结构因素 。陈阿江系统地研究了农村的水污染问题,提出 环境污染也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竞争或冲突的外部牺 了一系列重要的解释性概念。首先是“生态失衡”。 牲品。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学者可以正确分析污染 传统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方式与水域环境相平衡,而事件中各方的态度、行为是有效实现法律与政策调 现代的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化、传统伦理规范和自 控和环境教育的基础性认知,进一步探讨环境污染[ ] 治组织的消亡,破坏了这种平衡,结果是周围水域被过程的内在发生机制%%。[ ] 迅速污染 !# 。其次是农村也面临严重的内生污染。三、城乡居民的环境意识研究 来自村落外部的城市污染、地方工业污染等“外源污 染”下乡,导致水的高级功能丧失,村民被迫转而利环境意识也是环境社会学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用水的低级功能,村民角色也从传统的保护者转变国内已经开展了多项环境意识的实证研究。洪大用[ ]!$ !%& !&! 为污染者! 。这种局面的内在机制是一种“次率先从事环境意识的调查和研究。他将环境意识分 生焦虑”。“次生焦虑”是人们面对现代化的强大压解为环境知识、基本价值观念、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 力而在社会文化心理上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焦保护行为 个维度 项指标。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_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流派_环境社会学理论流派

年对全国*!&!))"& ##% [ ] !$ !’# !’$ 虑 ! 。因此,水污染的治理应从目前技术主导个城乡居民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总体平均得分 的研究和治理措施转为技术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只有** + !& 分(满分为 !(( 分),整体环境意识水平[ ][ ]!$ %&( %&%%& 究和综合治理! ,让环境污染者内在地产生不容乐观 。也有学者发现,中国的环境意识存在[ ]!’ “生态利益自觉” ,实现人与环境的“生态转型”, * 种形态,即学术形态、政府形态、大众形态和未来 取得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三者的关系呈现良性互形态,分别代表知识分子、国家行政人员、城市居民[ ][ ] 动的多赢态势 !) 。和学生%* 。马戎等根据!))# 和!))$ 年中国环境调中国环境污染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城市好转, 查数据发现,城乡居民在环境意识和环保态度方面[ ]%" 农村恶化”。这是怎么造成的?张玉林、顾金土通过差异明显 。洪大用进一步研究了环境意识概念 大量的农村个案研究发现:农业和农村环境污染不的& 个维度,即人类中心倾向与环境中心倾向、物质 仅带来了巨额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一主义倾向与后物质主义倾向和浅层环境意识与深层 些农村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对农民的健康和生环境意识。

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在[ ] 命造成威胁,危及农民的生存;环境污染以“暴力”的 整体上还是偏向物质主义和浅层次的%#。王芳等 形式正在逐步地、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对中国乡村通过调研发现,上海市民环境意识总体水平不高,对 进行着系统的破坏和颠覆;在局势短期内并不会好环境问题的关注呈典型的“自我保护型”,环境意识[ ] 转的大趋势下,环境污染这一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将%$与行为相脱节 。[ ]%( 使“三农问题”变成越来越难解的“中国结” 。结随着思考和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也开始与国 果是,农民成为承担环境污染责任的最大主体,环境际研究进行平等对话。在设计量表的过程中,洪大 污染问题也成为农民的最大负担。用教授发现环境意识的复杂性。他经过梳理发现,环境破坏也可以视为一种“理性的困境”。“理环境关心(环境意识的重要部分)可以区分为两个大 性的困境”是王芳在分析社区环境破坏时创设的概的类型:一是针对具体环境问题的环境关心,二是针 念。她认为,环境的公共性是环境问题的要害。环对综合性环境问题的环境关心。他借此修订了 境问题究其实质,正是由于社会行动者从个体利益的“新 环 境 范 式”量 表 (,-./0 1 2 345.678/9 出发引起的环境行为失当而造成的公共空间的环境15:-;6. ?6;6@-A=,简称81? ),并应用于%((& 年 破坏,这是相关行动者一系列个体理性行为的博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城市部分)。

结果发现,照搬修 构建出的一个集体非理性的结果。个体理性与集体订过的81? 量表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删除其第*[ ] 理性的矛盾构成了理性的困境,导致了环境问题的%’项和第 项,只保留剩下的 个项目 。在对!*!&[ ] 产生%! 。在社区环境建设中,如何突破个体理性和%((&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后续分析中,卢春 集体理性的对立,让个体行动与社区目标内在地结天、洪大用进一步印证了环境关心是一种复杂组合, 合起来,是一个令人兴奋也是任务艰巨的学术课题。 包括了对当地和全球环境问题认知、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学擅长角色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是研究经济发展取舍以及对新生态主义范式世界观的认 现实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环境污染的背后就是人同。环境关心各因子的相关性并非趋于同一个方·&! · 向,而且彼此相关强度也不一致,环境关心不是一个势群体。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地位决定其抗争[ ]!"行为往往费时、费力和费钱。这是不公平的,但又是 有着内在一致性的态度体系 。性别分析一直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社会转型期的典型事实。这既为环境社会学者提供 角。环境意识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存在怎样的差别? 了丰富、动人心弦而带苦涩的绝佳素材,也为一项项 张世秋等人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妇女的环保意识水优秀的社会学成果提供可能。

平和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水平较低,妇女的环境意识童志锋研究发现,从年到 世纪 年代中%"&" !$ "$ 存在二元结构,对日常生活的环境具有较高的关注期之前的环境抗争主要迫于政治压力或经济压力,环 程度与意识水平,而对于远离日常生活的生态环境, 境抗争问题化不明显,抗争方式温和,抗争主题单一;[ ] 关注与意识水平不足#$。胡玉坤认为,环境意识方世纪 年代中后期至今,环境抗争事件增长迅速,!$ "$ 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妇女的环境意识是由特环境抗争问题化趋势明显,抗争主题多样化,抗争规 定地理情境下妇女的生活经历,主要源自其社会位模增大,抗争对象扩大。期间,网络在城市居民的抗[ ] 置和社会性别角色的折射,而不是由某些本质化的 争中作用明显,但抗争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 ] 妇女同自然的密切关系塑就的#%。与此相反,洪大张玉林使用“政经一体化”的概念分析了农村环 用、肖晨阳认为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关心存在性别境污染所引发的社会冲突。环境冲突的加剧与政经 差异,男性比女性具有更高水平的环境关心,而不是一体化的增长推进机制有着重要关系,地方官员在 相反。性别对于环境关心的影响是通过环境知识这以经济增长为主要任期考核指标的压力型行政体制 一中介变量发生的,受到社会化过程与社会结构位下,将和税收 财源的增长作为优先选择,从而’()*[ ] 置的影响#! 。

龚文娟等也赞成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导致了重增长、轻环保的污染保护主义倾向,受害农 境关心和环境友好行为存在性别差异,抽象环境关民难以获得被补偿的权利,因此围绕污染而生的纠[ ]#+ 心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但实际的环境友好行为比例纷也在不断升级 。因为农村的污染受害者组织 男性却低于女性;在私人领域内的环境友好行为比 化程度低,缺少外部精英支持,当面对高度组织的企 例女性高于男性;相比私人环境友好行为而言,男女业和不受约束的公共权力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不[ ] 的公共环境友好行为比例都很低##。总体来看,大仅环境抗争很难取得成功,而且抗争者容易遭受进 部分研究者赞成环境意识和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一步的伤害。城市污染的减轻以及城市环境抗争的国内环境社会学者对环境意识研究取得了丰厚逐步胜利意味着农村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农村环境[ ] 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研究方法较为抗争将更加举步维艰#,。 薄弱,绝大多数研究只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哪些人往往成为环境抗争者?冯仕政通过定量 缺乏对数据的细致解释和推断,少数解释的主观倾分析发现,中国城镇居民面对环境危害时的行为反 向较为明显,研究深度不足;二是测量工具有待规范应受差序格局的影响,即一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 化和本土化,导致结果的可信度不高,测量

社会学 环境污染 全球环境问题 组织环境 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