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教师证笔试模考送考群:422168770、122245595(任加一个即可)

网络 2023-01-18 04:00

教师证笔试模考送考群:422168770、122245595(任加一个即可)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辨析题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错误。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错误。我国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重在“基础”,重在学习基础知识(这里指广义的知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基础知识”的本质在于“一是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实用性”。

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培养人才的,而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要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总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3.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正确。教学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而教学是其基本途径。

4.有什么样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错误。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不一定能形成和道德认识相应的道德行为,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5.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错误。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液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相关。一般人在20岁左右,液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们也发现,液体能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其个别差异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6.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错误,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德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还有政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7.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错误。教育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错误。(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辨析题人是政治动物_人是政治动物_人天然是政治动物

(2)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人在外部影响下,内部思想品德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主体与外部各种教育、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定思想品德变化发展结果的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和发展范畴。

9.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错误。(1)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3)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因此,题干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10.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错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目的、领导权以及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又起着维护、巩固、加强的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它不能起决定作用,因为教育不能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更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否则,将夸大教育的作用,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1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错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学生进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肯定与老师的巧妙引导分开。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2.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错误。事实并非都如此。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即动机水平适中,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当然,如果动机水平过低,也不会有高效率的活动的。

1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交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

人是政治动物_人天然是政治动物_辨析题人是政治动物

14.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错误。注意的转移是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转移是主动进行的,而不是被动发生的。而注意的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引起的注意的起伏,是被动消极的。

15.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错误。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6.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错误。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其得到充实。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逆向迁移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

17.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错误。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是遗传只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18.负强化就是惩罚。

错误。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

19.习得性无助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人是政治动物_人天然是政治动物_辨析题人是政治动物

错误。一个人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0.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错误。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教师应用直观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出现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21.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以情感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如何主要取决于菲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是否一致。所以对非正式群体既不能采取高压政策,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发挥积极作用。

2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错误。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耍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23.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错误。教学的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4.直观教学式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辨析题人是政治动物_人是政治动物_人天然是政治动物

错误。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通过实物的、模像的或者语言的直观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直观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的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26.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错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知识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7.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错误。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28.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错误。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29.杜威继承和弘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地批判了旧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在教育界首次将其称之为“传统教育”,这就是“传统教育”概念的由来。他还系统阐述了新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称之为“现代教育”。

正确。杜威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的步骤,而不应该从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上,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形成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的特点。他继承和弘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地批判了旧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在教育界首次将其称之为“传统教育”。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30.皮亚杰认为,处于他律阶段的儿童,倾向于依据行为的动机意向来对行为做出道德判断。

错误。皮亚杰认为,处于自律阶段的儿童,倾向于依据行为的动机意向来对行为做出道德判断。

教育 道德 迁移 品德 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