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中国文化要义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关于本书《中国文化要义》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作者从集团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出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以及中国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这样的判断, 并为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给出伦理设想。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结构,将中国文化归结为十个特征,并指出了两大古怪点,即“一、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滞不进的文化;二、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可以说作者的分析是透彻中国文化精髓的。《中国文化要义》的写作背景《中国文化要义》的写作背景这本书是梁先生继《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作于 1920-1921) , 《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作于 1929-1931) ,《乡村建设理论》(作于 1932-1936) ,而后之第四本书。梁漱溟在本书的自序中写道: “余一向以‘认识老国,建设新中国’为号召,因有《中国文化要义》之著述以求教于国人。”要认识中国问题,即必得明白中国社会在近百年所引起之变化及其内外形势。而明白当初未曾变的老中国社会,又为明白其变化之前提。《中国文化要义》,正是前面几本书讲老中国社会的特征之放大,或加详。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梁漱溟( 1893 年10月18日- 1988 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
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於北京,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其术梁漱溟自称“是一个有思想,且又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其学术思想自定位为: “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画之根柢”( 《朝话》),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 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在东西文化观上,把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洋、印度和中国三种类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从中国人的家说起第三章集团生活的西方人第四章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第五章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第六章以道德代宗教第七章理性--人类的特征第八章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第九章中国是否一国家第十章治道和治世第十一章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第十二章人类文化之早熟第十三章文化早熟后之中国第十四章结论第五章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第五章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之于经济伦理之于政治伦理有宗教之用此其重点果何在 5 234 1何谓伦理本位一、何谓伦理本位一、何谓伦理本位?伦理: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体,伦理作为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应然性认知体系, 是维持人的社会性存在的基础,它指导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尺度和处事原则,是道德行为规范的基础。梁漱溟:所谓“伦理本位”是针对西方人“个人本位”而言的。义务西方西方自由权利平等二、伦理之于经济二、伦理之于经济?梁漱溟: “中国亦非社会本位的,乃伦理本位的经济也。”在经济方面,财产不分,彼此顾恤;以伦理关系决定财产的分配使用及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