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四)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的论述,是他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还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完善,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完整和深入地学习、领会和践行习近平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的论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战线的一项重大任务。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基固本工程
党的十八大首次凝练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词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价值属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范畴?为什么党中央提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这些问题,习近平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作了充分阐述。他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再次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这些论述,精辟指出了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振兴之间的内在关联,反映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客观基础。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习近平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段话包含3个方面的具体内涵: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二是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文化自古以来所倡导和追求的那些美好价值品质;三是吸收借鉴了世界文明的优秀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古今中外人类优秀价值成果的继承、概括和本土化,是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价值属性的新认识、新成果。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来源中,习近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强调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价值观念如数家珍,“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为公”,反映了中华民族美好的价值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等,表达了君子的人格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等,反映了中国人的仁爱和友善,等等。他要求青少年要多学习一些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并明确提出教育改革要有文化自信。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习近平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站在社会进步、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立场上,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关系作了明确的、科学的说明,为我们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思想框架。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最近几年,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系列论述和指示,为整个国民教育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另一方面勉励广大青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习近平运用了一个比喻来喻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向广大青年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要求”。
2014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来到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再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希望,重申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价值观。他对全国少年儿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4句话16个字的要求,即“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这些要求非常贴近少年儿童的学习、交往和成长的实际需要,饱含着习近平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款款深情和无限希望。
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回到自己的母校看望慰问师生,勉励同学们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注重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关于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论述,既体现了他对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怀,也体现了他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未来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毫无疑问应该贯穿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
教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有价值地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学习产生直接的、深刻的影响。
习近平高度关注教师作用的发挥和教师本身的价值观修养。2014年9月9日,他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殷切期望,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好老师的品质: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结合时代的需求,站在政治家的高度,他对“传道”作出了崭新的解释,鲜明地提出:“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习近平勉励广大教师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去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看望师生时,勉励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习近平以上这些论述,为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师队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好地发挥教师在青少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全社会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支持网络和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需要一个更加良好的全社会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氛围。
习近平非常强调良好的家风家训对青少年儿童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性作用。“天下之本在家”。他高度重视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和家风建设,认为像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将家庭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认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他希望广大家庭“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
习近平特别重视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他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人们在价值观问题上知行脱节的问题。他反复强调指出,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他非常重视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一些礼仪制度和庆典活动,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还强调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倡“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习近平非常重视网络环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上的信息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强有力的影响。他多次指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在习近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的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以及各省市自治区近几年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有关文件,各级各类大中小学也积极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社区和成千上万的家庭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为青少年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条件。整个国民教育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在逐步走向深入。
作者 | 石中英,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17年8月15日第01版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