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课程大纲||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网络 2023-01-16 04:01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老师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社会性别研究导论”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授课安排及考核方式。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个人的经验来理解、分析和反思性别身份的社会建构过程,以及在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领域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本课程引导同学们学习批判性地反思知识产生的过程、寻找社会变迁的力量,特别是对中国社会存在的性别关系进行反思,以期迈向性别平等的社会。

Vol.1237.1

课程大纲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

课程大纲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授课教师:佟新

学分:2

教师介绍

佟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工人与劳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人口学、女性学和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有《异化与抗争——中国女工工作史研究》、《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等著作,有多篇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刊物上。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委级委托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社会性别研究的入门课,亦是在大学倡导性别平等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通过个人的经验来理解、分析和反思性别身份的社会建构过程 ,以及在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领域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学习批判性地反思知识产生的过程;寻找社会变迁的力量。特别是对中国社会存在的性别关系进行反思,以迈向性别平等的社会。

This course i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in gender studies. It's designed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personal experienc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gender issues and gender inequality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daily life, and to learncritical reflection knowledge of gender and seeking for the power of social change, includinggender relations in Chinese society.

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四大部分,共计14讲。

第一部分,了解社会性别和性别/社会性别体制的基本概念,了解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内容、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性别解放的历史过程。共计两讲。

第二部分,从文化角度剖析社会如何通过社会化、性别观念、教育系统和大众传媒建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意识形态。分析中国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符号建构和日常生活中的性别身份认同。共计四讲。

第三部分,从身体社会学出发,分析身体的社会建构、亲密关系的建立、家庭中的父职与母职的建构及其暴力的产生,从私人生活的角度讨论建立性别平等关系的建立。共计四讲。

第四部分,从劳动性别分工的角度出发,分析两性职业发展和规划、职场的性别分割、性别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共政策中的性别取向,从个人、组织到社会公共政策的连续体上了解公私领域交织在一起的性别革命。共计四讲。

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gender and gender system,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ten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gender studies.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of gender studies.

Second, in culture perspective, to analyzes how the social constructs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through the psychological, social, historical and mass media.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gender stereotypes in China, we can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culture and the ability to reflect on life.

Thir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xual relations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vate sphere and the public sphere is how to construct the gender inequalities. Discussing on the issue of domstic violence, reflecting the ways of establishing the relationship of gender equality.

Fourth,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legal sphere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y of gender occupational development.To reflect private sphere intertwined with the gender revolu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era of women's Liberation of Mao Zedong.

授课安排

第一部分

第一讲 导论

第一节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 社会性别体制

我们没有性别第1集_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_六度集经译文

看电影:《霸王别姬》

讨论: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关系是怎样的?

性别身份是天然的呢?还是被社会建构的?

参考文献:

邓小南、王政、游鉴明:《中国妇女史研究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金一虹:《流动的父权:中国新农村性别结构变迁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美]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圣杯与剑——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未来》,程志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英文1987年版。

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讲 妇女运动和性别平等实践与理论

第一节 国际妇女运动的实践与理论

第二节 中国妇女运动实践与研究

看电影:《黄金时代》

讨论:想象或穿越:自己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你会是怎样的性别身份生活或做出怎样的反抗?

参考文献:

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日]须藤瑞代:《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清末民初的人权和社会性别》,须藤瑞代、姚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著:《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简史》(1949-2000),中国妇女出版社2017年版。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中国妇女运动重要文献》,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顾秀莲:《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

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课题组编:《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年版。

宋少鹏:《议题性女权主义行动——项目导向的女权主义行动的特点和定位》,《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吴小英:《“他者”的经验和价值——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尝试》,《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美]季家珍:《历史宝筏——过去、西方与中国妇女问题》,杨可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美]汤尼.白露:《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沈齐齐译,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美]约瑟芬•多诺万:《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赵育春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西尔维亚·沃尔拜:《女权主义的未来》,李延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美]约瑟芬•多诺万:《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赵育春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部分性别身份的文化建构

第三讲 性别社会化

第一节 生命周期中的性别社会化

我们没有性别第1集_六度集经译文_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

第二节 性别社会化的机制

看电影:《一一》

讨论:记忆中经历的性别社会化是怎样的?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参考文献:

[美]C.吉利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肖巍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方敏:《小学语文课本中性别角色状况研究》,《社会》2002年第9期。

史静寰:《教材与教学:影响学生性别观念及行为的重要媒介》,《妇女研究论丛》2002第2期。

康奈尔,R.W.:《男性气质》,柳莉、张美川、张文霞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刘晖译,海天出版社2002年版。

第四讲性别观念和性别意识形态

第一节 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观念

第二节 中国人的性别观念的变革

讨论:从已经看过的四部电影,分析百年来,人们的性别观念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参考文献:

刘爱玉、佟新:《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杨菊华,李红娟,朱格:《近20年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第6期。

第五讲高等教育与学科的性别分化

第一节 教育作为一种性别社会化的机制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作为性别分化的机制

讨论:以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或个人经验为例,讨论校园中的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对两性学科认同的影响。

参考文献:

刘云杉、王志明:《女性进入精英群体:有限的进步》,《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黄楠,谭娅,封世蓝:《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性别差异——基于某高校就业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15年第4期。

李代、王一真:《科学专业中的女生:高等教育机会与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社会发展研究》2019年第3期。

第六讲大众传媒、话语与主体性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性别的话语实践

第二节 新媒体下的性别叙述

看电影:香港电影《阮玲玉》

讨论:分析叙述主体与客体的性别想象和文本实践。

参考文献:

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我们没有性别第1集_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_六度集经译文

沈奕斐:《赛伯空间中的主体技术和性/性别政治》,《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1期。

第三部分性别的身体实践与人类再生产

第七讲身体的社会性别化

第一节从身体差异到性别的文化符号

第二节 身体的他律性与性的双重标准

看电影:香港电影《榴莲飘飘》(网络)

讨论:社会空间中的身体表现与性别表演。

参考文献:

宋少鹏:《“性别”抑或“性别体制”?:女性涉腐理论解释框架探析》,《妇女研究论丛》2015年第3期。

[英]布莱恩·特纳:《身体与社会》,马海良、赵国新译,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英]艾华:《中国的女性与性相——1949年以来的性别话语》,施施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韩敏中、盛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八讲亲密关系中的性别想象与实践

第一节择偶与性别

第二节 亲密关系的变革

看电影:《失恋33天》

讨论题:择偶对象的选择与性别身份的关系?为什么?

参考文献:

刘伯红主编:《女性权利——聚集婚姻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肖索未:《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英]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英]罗素,《婚姻革命》,东方出版社1988年。

[美]大卫·诺克斯、卡洛琳·沙赫特:《情爱关系中的选择——婚姻家庭社会学入门》(第9版),金梓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第九讲 父职与母职的建构

第一节 家庭与人类的再生产

第二节 父职与母职的建构

看电影:《克莱默夫妇》

讨论:观察一下中国现当代的母职与父职的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徐安琪、张亮:《父亲参与研究:态度、贡献与效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日]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中国法律出版社2003年。

我们没有性别第1集_六度集经译文_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

陶艳兰:《塑造理想母亲:变迁社会中育儿知识的建构》,《妇女研究论丛》2016年第5期。

杨可:《母职的经纪人化——教育市场化背景下的母职变迁》,《妇女研究论丛》2018年第2期。

吴小英:《主妇化的兴衰——来自个体化视角的阐释》,《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第十讲 反对对妇女的暴力

第一节 对妇女的暴力

第二节 控制与权力——理论化对妇女的暴力

看电影:2005年的美国电影《北方风云》

讨论:你认为性骚扰是一种性别歧视或还是性暴力?

参考文献:

[美]理安·艾斯勒:《神圣的欢爱——性、神话与女性肉体的政治学》,黄觉、黄棣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刘晖译,海天出版社2002年版。

[美]苏珊·布朗米勒:《违背我们的意愿》,祝吉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编:《家庭暴力与法律援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刘梦:《中国婚姻暴力》,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第四部分性别与发展劳动性别

第十一讲分工与合作

第一节 劳动性别分工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

看电影:《李双双》

讨论:访谈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了解其工作和家庭平衡发展的感受。

参考文献:

高小贤:《“银花赛”:20世纪50年代农村妇女的性别分工》,《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4期。

郭于华: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金一虹:《“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1期。

佟新、刘爱玉:《城镇双职工家庭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模式——基于2010年中国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第十二讲 性别职业发展

第一节职业规则与性别

第二节 影响两性职业发展的因素

看电影:《永不妥协》

讨论:你的职业发展的设计是什么?如何平衡性别角色与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六度集经译文_我们没有性别第1集_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

叶华、吴晓刚:《生育率下降与中国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趋势》,《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5期。

张艳霞:《独生子女家庭背景中女孩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对独生女父母育儿观的调查与分析》,《中州学刊》2006年第3期。

[美]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颜筝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

第十三讲消费社会下的性别文化与经济生活

第一节消费社会中的性别符号消费

第二节我国消费社会的性别特征:创新与挑战

参考文献:

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法]吉尔·里波韦兹基:《第三类女性:女性地位的不变性与可变性》,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第十四讲 社会发展中的性别

第一节衡量性别发展的指标

第二节 将性别平等纳入决策主流

看电影:《二嫫》和张彤禾的记录片《打工女孩》

讨论:以家政工为例,思考全球化下两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阮曾媛琪:《中国就业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熊跃根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国家的真正财富——创建关怀经济学》(原版2007年),高铦、汐汐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中文版。

左际平、蒋永萍:《社会转型中城镇妇女的工作和家庭》,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凯瑟琳·W·伯海德:《全球视角:妇女、家庭与公共政策》,周颜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2004版。

考核方式

期中作业:进行一篇小调查,主题是与性别相关的访谈、观察或文本分析(字数4000字左右,要求:有实例,有理论分析),占总成绩的40%。

建议内容:

1、 以个人(或访谈她/他人)的社会化经历反思性别刻板印象的作用。

2、以校园文化(或各种互动关系)反思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关系及其可能的改变途径。

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60%,要求:有资料、有分析,字数5000字左右。

主题:就自己感兴趣的性别文本或调查展开性别分析,应用到学习的知识和理论。

建议:网络事件的讨论,看性别互动、性别文化、性别表演等。

具体写作可随时讨论。

姚远 编辑 / 鑫淼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社会性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