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为深切缅怀列宁的生平事业和历史功绩,重温列宁在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程中所展现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的认识,推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月21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牵头承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在北京举办“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理论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的探索及其启示等主题,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层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本版今日刊发部分与会代表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研讨会会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供图
学习列宁的思想风范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
在列宁诞辰150周年之际,我们举行理论研讨会,缅怀列宁的伟大历史功绩,重温列宁的光辉思想,学习列宁的崇高风范,具有重要意义。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创建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他把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奉献给了人类进步事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列宁系统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著作,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经过斗争实践淬炼,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领导建立了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使之成为领导俄国革命的核心力量,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伟大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执政党建设、苏维埃国家建设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
列宁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锲而不舍地追求科学真理,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斗争需要,提出新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他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制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形成了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观点。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列宁像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十分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高度重视中国革命对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他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血腥暴行和罪恶本质,科学分析了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热情支持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反对封建压迫的正义斗争,并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寄予厚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学习、运用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的宏伟蓝图和发展前景。在新时代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始终是我们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感悟真理力量。
我们纪念列宁,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深刻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要义、人民情怀和理论品格,深刻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历史,深刻把握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向,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要从列宁的斗争实践和理论创造的历程中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精髓,把握要义,高举旗帜,指导实践。我们要从列宁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民情怀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深入领会和牢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我们要从列宁为建立和巩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进行的探索和斗争中,深刻认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我们要从列宁创造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深刻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从列宁的崇高风范和他用生命实践所书写的无字之书中汲取动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丰富和拓展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汇聚强大力量。
我们纪念列宁,是为了向他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开拓,大胆实践,积极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重温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谢春涛
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无产阶级政党产生了深远影响。重温这一思想,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很有帮助。
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是无产者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强调实行党的统一领导,党通过苏维埃国家机关、党管干部、党组织和党员等实现党的领导。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和指南,但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第三,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纪律,党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有严格的统一的铁的纪律。第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防止党脱离群众,同官僚主义做斗争。第五,不断扩大党内民主,集体制定全党性的决议,决议一经通过就必须遵守。第六,加强党内监督,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党的建设实践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党建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这是对列宁最好的纪念。
把握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方法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
回望历史,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铭记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创新中的卓越贡献。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制度的跨越,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立足当下,我们要融会贯通地把握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方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依然需要列宁主义的滋养,最根本的是要灵活运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秉持理论创新的勇气,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保持敢于斗争的精神,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面向未来,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今天我们纪念列宁,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旗帜鲜明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社会主义培养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旗帜鲜明地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透讲清楚中国奇迹背后的学理、道理、哲理。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的探索及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姜辉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相互交汇的历史时刻,重温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首先,列宁科学地回答了在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革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创造性地以“一国胜利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深刻诠释了关于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辩证发展规律,开辟了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新纪元。其次,列宁创造性探索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道路,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革命斗争向建设的转变;社会主义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国家政权建设,逐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执政党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一系列观点,以卓越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最后,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承弘扬列宁思想精髓,更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让列宁的人格光辉映照我们的人生之路
●原中央编译局局长韦建桦
在世界历史上,列宁是罕见的兼具领袖风采、学者襟怀和战士本色的伟人。从列宁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中,我们感到他的人格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而言,具有四个特质。
第一,坚如磐石的信念。在人生启航阶段,列宁通过艰苦斗争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在革命陷入低潮时,列宁更加昂扬振奋地引导、激励、组织群众为实现革命目标而奋斗;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以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气魄,在关键时刻作出果断正确的决策,将党的事业稳步推向前进。
第二,万难不屈的意志。列宁的一生是一部奋斗不息的英雄史诗。在各种严峻考验中,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履行职责。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他仍然以超绝的毅力口授了一系列书信和文章,为共产党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第三,真诚朴实的品性。列宁的人品有口皆碑,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他成为党的领袖和国家领导人以后,对待同志的态度一如既往,甚至更加亲切平易,更加温暖如春。
第四,高洁旷达的情怀。列宁笃于友情,珍视亲情,忠于爱情;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酷爱文学艺术,热爱生机蓬勃的大自然,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心中总是充满阳光。
立足新时代,我们要从列宁的风范中获得思想启迪和实践勇气,让他的人格光辉映照我们的人生之路。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多方面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帝国主义理论是列宁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及理论探讨,更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第一,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方式问题上,列宁提出,选择“过渡”方式的“关键”,是要搞清楚“需要经过哪些中间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辅助办法,才能使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过程中经济制度基本特征问题上,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在取代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之初,首先必须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中间环节”会由于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及其相应的经济特征。但是,它们最显著的共同经济特征就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第三,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问题上,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模式的设计和选择。这一理论经历了由国家垄断的产品交换制到国家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制,再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的理论探索过程,也是间接过渡中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的结果。
列宁的哲学创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
列宁的两部主要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作出了划时代的重大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变成了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一块整钢”。
作为列宁哲学创新上篇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并以“物质观—实践观—认识论三点结论”为三大生长点,第一次系统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总体框架,“认识对象的客观性——超越不可知论的世界可知性——认识过程的复杂辩证法”。其中,列宁还提出了反映形态观,为人工智能现代科技革命的哲学预言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哲学基础。
作为列宁哲学创新下篇的《哲学笔记》,包含着建构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列宁构想的思想骨架,即五个先后写成的带总结性的理论纲要。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是唯物主义地体现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原则。
列宁哲学创新的意义在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哲学笔记》堪称实现了马克思哲学宿愿的第三次重大尝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富于生机活力的源头活水。
历史充分证明《帝国主义论》的科学性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安启念
学术界普遍把1898年的美西战争作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写于1916年,距离美西战争仅仅18年。列宁能在《帝国主义论》中从经济分析入手对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做出深刻分析,而且所得出的结论被两次世界大战所证实,其思想的敏锐与深刻令人惊叹。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表面上生机勃勃,《帝国主义论》似乎遇到挑战。实际上,列宁的基本思想并没有失去现实意义,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得到证实。
垄断是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阶段的基本特征。列宁说,垄断“必然产生停滞和腐朽的趋向。在规定了(即使是暂时地)垄断价格的范围内,技术进步因而也是其他一切进步的动因,前进的动因,就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其次在经济上也就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今天的美国,对威胁其垄断地位的其他国家的重大技术进步千方百计予以封杀。最典型的就是它为了打击华为无所不用其极。这些所作所为显示出明显的帝国主义腐朽性。
列宁把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形象地称作“以‘剪息票’为生”。二战后,美国不仅大量输出资本在国外赚取利润,而且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盘剥全世界,甚至制造他国的货币危机、经济危机,借助金融战掠夺他国财富。美国的寄生性还表现在,它利用自己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地位吸引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培养的人才,发展自身科学技术,进而保持经济、军事领先地位。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掠夺。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思想至今没有过时,我们对《帝国主义论》的研究应结合时代最新变化向前发展,从而抓住当今帝国主义问题的实质与关键。
列宁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为中国实践所证实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俞良早
列宁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指列宁关于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理论,其主要观点为:第一,东方各国已经奠定了苏维埃运动的基础。列宁在共产国际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高度肯定东方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指出“苏维埃的作用和意义在东方各国也普遍地为人们所了解了”。他要求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人积极开展人民革命运动,争取在本国建立起劳动者苏维埃。第二,东方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突破它们目前所处的阶段”,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东方落后国家能够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它们就可以避免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过程,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第三,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同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行不悖。列宁指出,俄国特殊的发展途径同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矛盾、不排斥,这个理论不仅适应俄国,也适应于东方其他更为落后的国家。特别是在东方那些人口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将来的革命一定会带有更多的特殊性。第四,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取决于东方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列宁的上述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已经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证实。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6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