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是区别于基本情绪的一种复杂自我意识情绪,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情绪,影响着个体在众多社交情境中的合作、助人等互动行为。从情绪体验者即当事人的角度出发,个体尴尬情绪与其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很大分歧,一些研究证实了尴尬对个体亲社会行为具有促进作用;也有研究得出了抑制的结论;与此同时,另一些研究则认为个体尴尬与亲社会行为之间不存在关联。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共情尴尬是指旁观者“分享了当事人的尴尬情感”而体验到与当事人类似的尴尬情绪体验。当前的研究较少从旁观者角度来探讨共情尴尬的亲社会效应,国内外对于共情尴尬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屈指可数。那么,尴尬与共情尴尬对个体亲社会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共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激励个体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关键因素,那么个体本身的共情能力是否会对实验情境中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呢?本研究将共情特质这一变量引入,以此探讨尴尬情绪、共情尴尬情绪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否会受到共情能力的调节作用。目前,有关尴尬情绪的研究大多以小学儿童、大学生和成人为被试,对中学生的尴尬情绪发展及其亲社会效应缺乏探讨。处于“疾风暴雨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也进入了第二飞跃期,这个阶段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的自我意识情绪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因此探究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尴尬情绪发展特点及其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对促进其良好品性的形成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围过大,本研究将其缩小到合作行为,探讨尴尬情绪、共情尴尬情绪对中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共情特质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研究一以当事人的视角探讨中学生共情特质水平、尴尬情绪状态对其合作行为的影响。采用2×2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以共情特质(高、低)和情绪状态(尴尬、中性)为自变量,中学生的合作行为为因变量。实验结果发现个体尴尬情绪能够抑制中学生的合作行为;个体共情特质能够促进中性情绪状态下中学生的合作行为;尴尬情绪状态与共情特质对中学生合作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尴尬情绪和共情特质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是单独的。研究二以旁观者的视角探讨中学生共情特质水平、共情尴尬情绪状态对其合作行为的影响。采用2×2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以共情特质(高、低)和情绪状态(共情尴尬、中性)为自变量,中学生的合作行为为因变量。实验结果发现个体共情尴尬情绪能够抑制中学生的合作行为;在共情尴尬情绪和中性情绪状态下,个体共情特质都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合作行为;共情尴尬情绪状态与共情特质对中学生合作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共情尴尬情绪和共情特质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是单独的。
通过两个实证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与中性情绪状态下的被试相比,体验到尴尬情绪的被试表现出更少的合作行为,即个体尴尬情绪能够抑制中学生的合作行为;(2)与中性情绪状态下的被试相比,体验到共情尴尬情绪的被试表现出更少的合作行为,即个体共情尴尬情绪能够抑制中学生的合作行为;(3)个体共情特质水平越高,表现的合作行为越多,个体共情特质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合作行为;(4)尴尬情绪、共情尴尬情绪对中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没有受到共情特质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