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文学概论1答案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文学概论》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形成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有(CE)
A.世界观
B.艺术观
C.审美理想
D.艺术才能
E.生活阅历
2、文学风格的特性包括(ABCDE)
A.独创性
B.稳定性
C.单一性
D.多变性
E.多样性
3、文学典型的魅力实质表现在文学典型具有(ABE)
A.真实性
B.新颖性
C.诚挚性
D.蕴藉性
E.丰富性
4、文学话语的基本特点有(BD)
A.内指性
B.精确性
C.拒阻性
D.潜台词
E.心理蕴含性
5.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包括(ABCDE)
A.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B.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抒写真实感受
D.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E.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6.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C)
A.爱伦•坡
B.马拉美
C.兰波
D.波德莱尔
E.柯勒律治
7.浪漫主义文学文学思潮18世纪末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ABC)A.雪莱
B.拜伦
C.雨果
D.左拉
E.福楼拜
8.即兴是作家因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而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作品的情形。即兴产生的条件有(ABCE)
A.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B.合适的气氛和契机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综合心力的长久酝酿
D.理智的参与与规范
E.作家天赋及后天掌握的本领技巧
9.直觉与灵感有的不同在于(AB)
A.灵感是长久思索后的顿悟,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突兀判断
B.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后,直觉发生在第一次碰头时
C.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而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D.灵感的发生是可以预期的,而直觉却具有突发性
E.灵感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直觉是感性认识
10.艺术构思主要心理机制有(ABCDE)
A.回忆与沉思
B.想象与联想
C.灵感与直觉
D.理智与情感
E.意识与无意识
11.文学的话语蕴藉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包括(ABC)
A.内指性
B.音乐性
C.陌生化
D.潜台词
E.动作性
12.灵感的特点包括(ACE)
A.突发性
B.持久性
C.创新性
D.预知性
E.偶然性
13.人类精神活动的具体形态包括(ABCD)A.理论性精神活动
B.宗教性精神活动
C.伦理性精神活动
D.审美性精神活动
E.物质性实践活动
14.“表现”说与“摹仿”说相比的突出区别在于(ABC)
A.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表现说不是突出被摹仿世界的决定作用,而是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
B.在文学批评问题上,表现说更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创造作用
C.在文学创作问题上,表现说不是强调文学创作对客观规律的遵循,而是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D.在作品的表现上,表现说注重写实而摹仿说注重写意
E.在作品的体裁上,表现说擅长叙事类,摹仿说擅长抒情类
15.接受动机的种类有(ABD)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A.审美动机
B.求知动机
C.受教动机
D.批评动机
E.借鉴动机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试题(正确错误)
1.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正确)
2.正误是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原意不尽一致但又看上去契合作品意蕴实际的情形。(正确)3.文学消费者同一般商品消费者具有共同处,同时又具有一种特殊性:精神享受特性。(正确)
4.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产业,它的目的是生产出能够在文化与审美素养方面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的语言艺术作品——文学作品。(正确)
5.作家的个人性格特征就等于创作个性。(错误)
6.作家的人格和其作品的风格总是统一的。(错误)
7.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社会生活环境。(正确)8.情感是艺术构思动力因素,理智则会制约束缚创造力的发挥。(正确)
9.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发生的契机。仅仅有文学创造材料而没有艺术发现,文学创造就无由发生。(正确)
10.文学是在直接的审美风貌中呈现间接的意识形态性质。(错误)
11.文学中的理智认识因素总是直接表达出来的。(错误)
12.文学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是同步的:经济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就繁荣,经济发展落后缓慢,文学艺术就衰落。(正确)
13.阅读是读者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及被描写的世界的过程,是有条件地接受,因而读者的阅读活动完全是被动的。(正确)
14.读者阅读作者创作出来的文学本文,既是一种接受也是一种创造。(错误)
15.注重表现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传统,典范地体现在先秦就形成的“诗言志”说中。(错误)
三、论述题:
1.举例分析抒情性作品中的情景关系形态。
答:情景关系的形态有如下5种: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缘情写景、因情造景、情景并茂。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1、借景抒情。是指借助景物描绘而抒发情感、或把情感寄寓景物中的情景关系。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诗中透漏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清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更映照出作者内心的轻快情愫。
2、融情入景。是指把情感融会进景物的情景关系形态。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树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威石,日色冷轻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提议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优胜。“泉声咽威石,日色冷轻松。”泉水流过穿过峭立的崖石的声音像在呜咽;黄昏清冷的日光照着浓郁的青松。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的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 冷,这里的咽于冷实则是诗人内心的情感。
3、源清写景。也成移情写景。指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然后将其移注于特定的景物之中。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此时,国破了,看到的萋萋芳草便觉得“深”。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敢于景。即提笔之时,内心就充满国破家亡的离乱伤痛。把内心的悲伤寓于眼前景物。
4、因情造景。指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景。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于神往。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造出幻境、梦境一般的景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山楼台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诗人有特意让出没掩映于迷蒙的言语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是典型的因情造情。
5、情景并茂。是指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和相互生成的情景关系形态,情与景形成一种相互均衡的关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前两句诗人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德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诗人将
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词:“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从清澈无暇、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诗歌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寂的楚山,烘托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第二篇:2013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系别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
┈┈┈┈┈┈┈┈┈┈┈┈密┈┈┈┈┈┈┈┈┈┈┈┈┈┈┈┈┈┈┈┈封┈┈┈┈┈┈┈┈┈┈┈┈┈┈┈┈┈┈┈线┈┈┈┈┈┈┈┈┈┈┈┈┈┈
安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课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考查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关于文学原始发生,有、劳动说等几种观点。
3、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与理性、情感性与
_认识__的相互渗透状况。
4、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材料储备、等三个环节。
5、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主观的真实、6、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性
种类型.7、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是诗、8、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阻拒性、本色化等特点。
9、文学意蕴层面可分出
10、报告文学具有及时性、、等特征。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艺家是:(A)A.艾布拉姆斯B.韦勒克C.沃伦
D.菲雷泽
2.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首次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
3.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陌生化的过程 的是:(C)A.女权主义B.结构主义C.俄国形式主义D.英美新批评派4 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是:(C)A.刘勰B.陆机C.曹丕D.钟嵘
5、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著名论断的是:(B)A.马克思 B.恩格斯 C.斯大林 D.希尔特
┈┈┈┈┈┈┈┈┈┈┈┈密┈┈┈┈┈┈┈┈┈┈┈┈┈┈┈┈┈┈┈┈封┈┈┈┈┈┈┈┈┈┈┈┈┈┈┈┈┈┈┈线┈┈┈┈┈┈┈┈┈┈┈┈┈┈
6、“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对______B___的评价。
A.列夫·托尔斯泰
B.巴尔扎克
C.劳拉·拉法格
D.普列汉诺夫
7、从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将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是:(A)
A.黑格尔
B.席勒
C.康德
D.费尔巴哈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言语的特点:(D)
A.内指性
B.心理蕴含性
C.阻拒性
D.假定性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的是:(A)
A.伊瑟尔
B.伽达默尔
C.姚斯
D.哈贝马斯
10.“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简称“三融合”)的审美理想是在____A____中提出的。
A.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
B.恩格斯:《致敏·考茨基》
C.恩格斯:《致弗·梅林》
D.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
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2、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3、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
福相联系。
4、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四、简答(每小题9分,共18分)
1、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
要点: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要点: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第四,艺术发现并
不改变原来的事物。
说明:每个简答题9分,共18分,按要点酌情给分。
五、评论(读下面的小说,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40分)
他的姓不大好听,姓苟。前些年,在县委任过常委,主管过宣传工作,行政官衔不明确,“官称”就很别扭。这本是没办法的事,当面叫他“常委”,不挂姓,背地只要说“一丝不”仨字,那就是指苟常委了。
我喜欢爬格子,稿子上过报纸,也上过电台,还有一次居然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报纸摘要节目,”也许正由于这,我被调到县里去做宣传工作,每写好稿子,要经苟常委过目。
┈┈┈┈┈┈┈┈┈┈┈┈密┈┈┈┈┈┈┈┈┈┈┈┈┈┈┈┈┈┈┈┈封┈┈┈┈┈┈┈┈┈┈┈┈┈┈┈┈┈┈┈线┈┈┈┈┈┈┈┈┈┈┈┈┈┈
“咦,你看!”他从眼镜的上方向我瞥了一眼,然后,用右手食指点着我的稿子“你看,你这个‘己’字伸出一点点头儿,那怎么行!那就念另一个字喽!这不用说我想你当然知道哟!”
我急忙用手指甲在稿纸上划了几下,笑了笑:“念‘已’,已经的‘已’!”
“不,不,你看,你那一竖折钩儿伸出的太多了,跟上边连上了,那就又成了‘巳’字喽!哈,中国字,难,学好,不易,唯其难,必一丝不苟!”
从办公室里出来,我的脑子早被“己”、“已”、“巳”那三个字搅成了一团乱麻。
忽一日,同室的张志芳笑着走近我,悄声说:“传你呢!”
我愣愣的。
“呀,这么迂,‘一丝不’呀!”她吐了吐舌头,诡谲地一笑。
我去了。
“你看,又找你了。这一次,你稿子里的所有‘禾’旁都带钩儿了!”
我呆呆的。
“那‘禾’旁不该有‘钩儿’是直直的一竖。”长指甲在我的稿子上划出一条很深的印迹。
他摇摇头,不再言语。
这很使我吃惊。
他似乎陷入了幽远的沉思,许久,才用嘴角嗤地一笑:“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为这个‘禾’旁有钩儿没钩儿竟在文字学术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文字学家听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说:没见过庄稼的根儿向上长的,从中受到启示,在报纸上发表了关于‘禾’旁不要‘钩儿’的论文,还建议出版界开展‘凿钩儿’运动。你看,现如今出版的图书,所有‘禾’旁的钩儿都凿掉了!”
苟常委的渊博知识,令人叹服。我常常是写好稿子就主动登门求教,每次总能得到新的知识。
不料,形势急转直下,一别就是二十余年!
在这二十年间,关于苟常委的事,我几乎一无所知,隐隐约约地听说过,他曾给一家电台写过听众来信,建议纠正“老挝”和“秘鲁”的读音云云。耳听为虚,不知可曾真有过此事。
突然,我莫名其妙地接到了一个电话——叫我给常委起草悼词。
“这是哪里事!”我心里突突地跳,可还是答应了。
悼文写好了,只是“医治无效”后面的时间还空着,那原因很简单,他还没有死。
“要不要读给苟常委听听?”我惴惴地问。
“那干啥?”
“怕不好吧,他一生一世一丝不苟„„”
没想到周围的人“哗”地笑起来。
我忙解释:“不开玩笑,真的,让他听听好,虽说悼文都是陈谷子烂芝麻老一套,还是让他听听的好!”“可以吧!”
大家都倚在苟常委的床头,叫醒他,其实已很难,不过,看得出,他心里是明白的,只是眼已极难睁开,手也极难动弹了。
悼文不长,很快读完了。
苟常委灰色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
大家知道他已很满意,轻声吵吵着“就这么定了”!
此时,苟常委挣扎着摇着头,挣扎着移动着手臂,挣扎着伸出两个手指头。
“静、静静„„”一片唏嘘声。
苟常委两个手指叉开,再叉开,然后,食指打了个弯儿,颤了几下,头随着轻轻晃了晃。
谜,是个哑谜。大家面面相觑,提了至少有一百零一个“是不是„„”
苟常委皆用晃头表示否定。
忽然,我心里一亮,分开人群:“哦,悼文里应该把‘退休’换作‘离休’对不?”
苟常委脸上忽地掠过一抹红光,一闪即逝,骨关节“嘎儿”的一声,似乎揿了一下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铃„„
第三篇:《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C)。
A.文采 B.情感 C.观众 D.文化
2.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文学 B.诗学 C.佛学 D.神学
3.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B)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德国
4.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D)、语境依托性。A.意识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中介性
5.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D)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什可洛夫斯基 B.高尔基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巴赫金
6.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A)。A.实用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反映论
7.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A)。A.语境依托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8.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D)文本。A.创意型 B.再现型 C.象征型 D.表现型
9.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C)文本。A.象征型 B.表现型 C.再现型 D.创意型
10.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A.表意 B.表象 C.表情 D.表志
11.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C)、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A.表情性 B.表象性 C.涉义性 D.意识性
1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D)。A.反映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语言论
13.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A)。
A.朦胧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14.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文化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D)。A.反映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摹仿论
15.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文化论、语言论以外还有(C)。A.意志论 B.信息论 C.体验论 D.反映论
16.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B)、中介性、语境依托性。A.表象性 B.物质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17.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D)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A.情节 B.语言 C.人物 D.细节
18.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A.表意 B.表象 C.表情 D.表志
19.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B)、中介性、语境依托性。A.表象性 B.物质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20.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C)。
A.感染性 B.独创性 C.指意性 D.历史性 21.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A)文本。A.象征型 B.表现型 C.再现型 D.创意型 22.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A)。
A.朦胧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2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文化论、语言论以外还有(C)。A.意志论 B.信息论 C.体验论 D.反映论
24.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朦胧性、(B)。
A.独创性 B.暗示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25.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A.表意 B.表象 C.表情 D.表志
26.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俄国(C)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A.新批评 B.解构主义 C.形式主义 D.结构主义
27.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B)、阅读期待、开放。
A.象征 B.蕴藉 C.假设 D.模仿
28.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D)文本。A.创意型 B.再现型 C.象征型 D.表现型 29.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A)文本。A.象征型 B.表现型 C.再现型 D.创意型
30.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D)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A.情节 B.语言 C.人物 D.细节
31.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文化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B)。A.信息论 B.表现论 C.意志论 D.反映论
32.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俄国(C)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A.新批评 B.解构主义 C.形式主义 D.结构主义
33.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C)、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A.表情性 B.表象性 C.涉义性 D.意识性
34.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朦胧性、(B)。
A.独创性 B.暗示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35.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A.表意 B.表象 C.表情 D.表志
36.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A)。
A.朦胧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37.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文化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D)。A.反映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摹仿论
38.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A.表意 B.表象 C.表情 D.表志
39.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C)。
A.感染性 B.独创性 C.指意性 D.历史性
40.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A)。A.语境依托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41.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A)文本。A.象征型 B.表现型 C.再现型 D.创意型
42.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A.表意 B.表象 C.表情 D.表志 43.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B)。
A.信息论 B.文化论 C.意志论 D.反映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ABCDE)。
A.语言层 B.形象层 C.意蕴层 D.余意层 E.衍意层
2.意境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理论。古典文学中的意境的审美形态(ABC)。A.较为单纯 B.情感抒发较为含蓄 C.呈现空灵的追求 D.显得意味多样
3.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AB)和观众。
A.作品 B.艺术家 C.语言 D.情感 E.符号
4.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ABCDE)。
A.口语媒介 B.文字媒介 C.印刷媒介 D.大众媒介 E.网络媒介 5.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语言层、形象层、(CDE)。A.语音层 B.文法层 C.意蕴层 D.余意层 E.衍意层
6.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ABCDE)。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7.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ABC)。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8.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AB)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A.俄国 B.形式主义 C.美国 D.解构主义 E.结构主义 9.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ABCD)。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文学即博学
10.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AB)。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真实写照 D.感同身受
1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作品、和(AB)。A.艺术家 B.观众 C.语言 D.情感 E.符号
12.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ABCDE)。
A.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 B.故事的类型化 C.文体的流行性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13.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ABCD)。
A.语音 B.文法 C.辞格 D.语体 E.衍意
14.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AB)、艺术家和观众。A.宇宙 B.作品 C.语言 D.情感 E.符号
1.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ABD)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A.色彩 B.线条 C 语言 D.形体
2.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ABDE)。
A.英雄史诗 B.骑士传奇 C.神话 D.寓言 E.民间故事
3.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ABD)。
A.史诗 B.诗剧 C.田园诗 D.故事诗 E.咏史诗
4.散文的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ABCE)。A.线索串珠式 B.园林建构式 C.散点铺排式 D.抒情言志式 E.集锦拼贴式 5.小说中的空间是叙述空间,是由作家选择的(BCDE)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A.情节结构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社会环境 E.文化氛围 6.关于文学批评在历史上的种种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ABCE)。A.艺术说 B.科学说 C.兼容说 D.表现说 E.意识形态说
7.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AC)。A.省略 B.减缓 C.概略 D.停顿
8.西方散文的界说与中国散文一样,至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CD)。A.抒情性 B.严肃性 C.模糊性 D.边缘性
9.由于批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与理论背景,其思维更加(ABD)。A.科学化 B.客观化 C.规范化 D.理性化
10.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和文学阅读的实际状况看,文学批评者的角色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ACD)。
A.媒体型 B.学者型 C.读者型 D.学院型
11.读者的主体条件是读者据以阅读的自身条件因素,大致包括(ABCD)。A.阅读期待 B.语言阅读 C.形象感受 D.意蕴体味
12.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ABDE)。A.审美感受力 B.理性分析能力 C.语言感受力 D.文学史眼光 E.艺术想象力 13.大众文化读物为出版商和公众所热衷,依靠文化市场与制作的优势成批生产,主要包括(BCD)。
A.学术论文 B.奇闻逸事 C.畅销书刊 D.明星掌故
14.语言批评模式是许多文学批评流派如(ACD)等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文学语言分析方法的一种概括。
A.形式主义 B.解构主义 C.新批评 D.结构主义
15.喜剧以(ABCE)等手法,揭露落后丑恶人物和现象的丑陋庸俗、虚伪荒谬。A.夸张 B.幽默 C.变形 D.冲突 E.讽刺
第四篇:文学概论
1、文学形象:即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它是作家根据创作规律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真实、可感而又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或生活情境。
2.文学的审美性:指的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观照和反映客观生活,所创造的适应人的审美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
3、题材:广义的题材是指可以作为创造材料的社会生活现象的某些方面,如通常所说的工业题材、农业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是指经过作家选择、集中、提炼和虚构而进入文学作品中的一组完整的生活材料。
4、结构:组织安排作品的各种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叫结构。结构包括各种人物相互关系的处理方式、情节线索的安排方式以及场面的调度、细节的刻画等方式,其基本任务是使艺术形象彼此协调、匀称和完美,以便构成一幅主题突出、形象鲜明、意境隽永的美的画面。
5、文学体裁的“三分法”:“根据文学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而把文学作品分为抒情、叙事和戏剧文学三大类。这样有利于人们理解不同种类文学体裁的内在特点。
6、四分法:综合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结构体裁和表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点,而把文学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大类别的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我国“五四”以来传统的文学作品的体裁分类方法。
7、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它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体现着作家审美评价的倾向性,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晶。艺术真实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基本属性。
8、文学典型:即文学作品塑造的典型形象。是指具有鲜明而丰富的个性特征,又能高度概括社会本质规律某些方面的,独特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强烈社会效果的艺术形象。
9、典型化:就是将生活素材经过艺术提炼创造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形象以及至典型形象的过程。典型化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典型化的方法三种
10、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把感觉、知觉和表象加工改造成为形象的一种艺术思维方式。作家的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富有感情特色的文学语言,把感性形象改造制作成为艺术形象。
11、创作方法:创作方法是作家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艺术地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形象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创作方法不等于艺术方法。
12、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文学风格的形成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创作实践等三个方面的原因。文学风格有时代、民族、社会、文体、个人和审美等特征。
13、文学流派: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某些政治倾向、一书观点和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常常自觉货不自觉地结合起来,以其理论或作品对社会发生相当的影响。这种由风格相近的作家所形成文学派别,就是文学流派。
1、从哪些方面把握文学形象的特征?p9 1.具体与概括的统一 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人通过夸张,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写得具体生动可感,而又概括了封建社会有抱负的人不得志的苦闷;
2.描写与造型的统一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太阳靠着山的那边慢慢落下去,奔腾的黄河汇入大海,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还要再上一层楼。在诗中,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露了诗人的宽广胸怀,体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人生哲理
3.认识与情感的统一 鲁迅在《阿q正传》和《故乡》中,都以“哀悲所以悲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的感情态度对待阿q和闰土这些被封建势力压迫和损害的人物,既同情他们的苦难,又批判他们的麻木,表现了他希望有一种新生活的审美理想。
2、文学语言锤炼的原则是什么? ① 文学语言里更深层的东西是思维方式、思维模式、而在思维模式的深层,是文学观念 ② 文学语言要开放。要努力吸收外国语中词汇、语法,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民族化,群众化。③ 文学语言贵在独创,允许打破语言常规,允许变体交叉,但要注意语言相对的规范和相对的稳定。
3、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P87 文学作品内容是:作家所加工和评价过的社会生活;文学作品内容是主客观的有机结合,由题材、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组成。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文学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和外在形态,是为表现文学作品内容服务的结构、语言、体裁的结合体。两者的关系怎样? P87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对形式的主导作用
在真正的文学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统一在形象之中,内容始终起主导作用。
就创作来看,作家是先有了感受,先有了内容后,然后才用相应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二)文学作品形式对内容的能动作用
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同步进行的。旧形式并不随同旧内容的消失而消失。文学的新内容出现以后,或则利用旧形式,或则产生新形式。
(三)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审美意义
不同文学体裁和语言色彩,影响、制约着题材的选择和形象的塑造。
4、题材和素材的区别?P89 素材是未经作家加工的生活材料,题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是指可以作为创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现象的某些方面,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是指经过作家选择、集中、提炼和虚构而进入文学作品中的一组完整的生活材料。我们所讲的文学作品的题材,是指后者。
素材来于社会生活,是作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题材的形成与作家的思想、道德和审美密切相关。题材的形成是作家对素材进行加工改造的产物。
5、什么是结构? 组织安排作品的各种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叫结构。结构包括各种人物相互关系的处理方式、情节线索的安排方式以及场面的调度、细节的刻划等方式,其基本任务是使艺术形象彼此协调、匀称和完美,以构成一幅主题突出、形象鲜明的画图。联系具体作品说明结构的原则?
①要使结构的总体安排符合客观生活和主观感情。曹雪芹在结构《红楼梦》时,“只取其事体情理”而“不敢稍加穿凿”
②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复活》的主题,原来是情场忏悔,去顺序方式进行结构,后来改为揭露专制制度的可怕的社会法律主题,结构就顺序变为中间突破。③要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
④要符合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曲折性 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⑤结构的原则也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结构也应有所改变。《海燕》以海燕的呼唤暴风雨为焦点进行结构。
6、试以郑板桥所云“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来阐述文艺家的创作过程。
这里说的“眼中之竹”,是创作主体观察到的自然形态的描写对象,是对象在创作者感官中留下的“表象”;“胸中之竹”,是创作主体构思中呈现的对象与创作者审美感情融合而成的“意象”;“手中之竹”是创作者笔下最后完成的“艺术形象”。郑板桥的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创作三阶段,以及在这几个阶段“表象”——“意象——“艺术形象”的大致演变过程。
7、文学的真实性和文学的倾向性两者的关系如何? 文学的真实性是指文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文学的倾向性是指作家对生活的态度。真实性是倾向性的基础,是文学具有综合审美价值的基础和前提;倾向性又是真实性的主导,作家的进步倾向性有助于他去准确地把握现实,创作出具有高度真实性的作品。
如果说文学存在真实性原则,那么,文学的倾向性必然蕴含其间,是文学真实性原则的应有之义。应当把真实性与倾向性两者统一起来。
8什么是典型化,举例说明叙事文学塑造典型的方法有哪些?
典型化,就是将生活素材经过艺术提炼创造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形象以及至典型形象的过程。典型化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典型化的方法
一是,在概括大量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塑造成典型。如作家杨沫在《谈谈青春之歌里人物和创作过程》中写道:卢嘉川这个人物,我想象的成分更大一些,我把我一些年对共产党员的观察、体会,对他们的爱和敬意集中在他的身上表现出来。
二是,以生活中某一个人物原型为基础,汲取其他素材而塑造成典型。如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侦查排长杨子荣,是以作者同名战友的原型为依据。
三是,某些特殊文学题材的创作,如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历史剧等,以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具有典型意义、审美价值的人物个性和事迹为基础,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形象。如《甘地自传》以甘地的事迹为基础,塑造了一个精神、理智、心灵上的王者。
论述
1、为什么说文学情感是创作的动力?P25
(一)文学情感的功能 文学创作需要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的生命力。在西方,巴尔扎克说他创作《人间喜剧》都是“以热情为元素”;在中国,刘勰的《文心雕龙》倡导“为情而造文”
(二)文学情感的实践性
① 情感与对象融为一体 如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当按照情节的发展需要,写到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杀,他自己一嘴砒霜味,像中了毒一样,把晚饭全吐出来了。② 情感移入对象 高尔基写《海燕》就是将情感移给海燕,表现革命者的勇敢战斗。③ 情感火山爆发 屈原以“离骚”为情感爆发的火山口,让忧患意识,爱国思想喷涌而出。④ 情感多重显现 海明威提出冰山理论,爆发是情感的强烈,冷静是情感的深沉。
2、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与其他艺术相比有何异同?(重点,论述)P50 同:文学具有一切艺术共同的特征。异:
(一)形象的意象性
A意象性的局限
1.意象性的文学形象不如其他艺术的形象具有感染力量的直接性、强烈性。如音乐可听,舞蹈视听兼备等,而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阅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才能在想象中构建起作家提供的文学形象;
2.意象性的文学形象一般不如绘画、戏剧、影视等其他艺术的形象那样具有感性力量的鲜明性、确定性,不同的读者感受到的文学形象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甚或引起歧义。
B意象性的长处:便于从更多侧面提供形象的丰富的审美意蕴,给读者留有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如:我国汉乐府诗:《陌上桑》写罗敷的美,写罗敷之美本须写容貌,但诗人没有一句话写他的容貌,专写看罗敷者的心理活动,来突出罗敷的美。
(二)形象的丰富性
①勾勒广阔多变的社会生活;如《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话世界,人,神,妖,天堂,龙宫、地府,变幻莫测。
②多侧面多层次地刻画各种人物的个性;如《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葬花从语言、环境、动作等多方面描写。
③深入到人的复杂微妙的精神领域;如张九龄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异地相思之情,柳永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表现“离别之痛”。
(三)形象的深刻性 :文学使用语言文字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它的语言手段比其他艺术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实质,所唤起的情感掺和着更多理智因素。作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因素隐蔽地渗透于形象塑造之中,通过叙述人的身份从旁议论、评价。比如说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多,性格更复杂,主题更多义,因此揭示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更加多侧面、多层次,更有典型意义。比其他艺术更能表达出历史的哲学的力度和深度。
3、典型人物的特征,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P155-156 典型人物的特征
(一)要有鲜明而丰富的个性
典型形象强调个性,指某个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行为方式,比一般的个性更具独一无二的色彩;
典型个性的丰富,一方面是人的色调是多侧面、多色调的,另一方面,指这丰富复是由占主导地位的个性因素制约着其他因素,要求人物对各种矛盾冲突作出多色彩而符合其个性逻辑的反映;如阿Q出场,其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均不会混同于其它典型形象。
(二)要通过个性深刻揭示社会本质规律的某些方面
人物的典型性很大程度决定于对形成人物个性的社会原因的开掘深浅。
A.、典型性不等于阶级性。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和薛宝叉,归属于同一个阶级,但那时两个不容混淆的各具社会历史内涵的典型。
B、典型性不等于类型性,塑造典型要以个别概括一般,以个性体现共性,强调典型要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一)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活动
1、典型环境,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生活、行动于其中的,形成其个性的具体、独特的环境和一定的时代社会历史背景的有机统一体。
2、典型环境不能只注意大环境,否则环境的描写就会趋于一般化,甚至导致“一个时代只能有一种典型”的错误结论;也不能只注意小环境,否则环境描写就游离了特定的时代发展和气氛,是片面的,不够典型;它必须是时代的历史的大环境和具体的独特的小环境的结合。如孔乙己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大环境中,主要活动是在鲁镇和镇上的小酒店这两个小环境中。
3、再现典型环境,最重要的是要描绘出作品中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4、总而言之,典型环境影响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环绕着作品中的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
(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相互作用
①典型环境环绕着典型人物,促使他们行动,对典型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制约和促进作用。如《水浒传》中的林冲,一方面,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有比较优裕的物质待遇,这种环境因素形成了他性格中安分守己的一面,对统治阶级的迫害一再忍让。另一方面,他喜欢结交四方好友,这种环境因素形成了他性格中耿直,豪侠的一面,对现实不满,内心勇于反抗。
②典型人物影响甚至改变典型环境。林冲杀死陆谦等人,成了危险的罪犯。上梁山后,嫉妒王伦,推举晁盖为首领,使起义队伍得以迅猛发展,为起义者提供了新的典型环境。
第五篇:文学概论
文体分类,三分法:1 叙事类:指通过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艺术 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具体思想感情的作品。特点:作品描述的生活事件仿佛是本身自然而然地发生着,作者是故事的叙述人,生活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都渗透在描述的具体对象之中。
代表:叙事诗、叙事散文、小说和寓言故事等。2 抒情类:指通过作者抒发某种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的作品。
特点:作品主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要求描写完整的生活 事件,出现的事物都被感情化,向读者揭示作者的内心精神。
代表:抒情诗、抒情散文等。3 戏剧类(表演类、舞蹈类):指把人物形象安排在舞台上,通过 登场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特点:作品有完整情节,生活事件不由作者叙述,而是让舞台上的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在展现矛盾事件发生过程中,不过分显示基内在的精神,从特殊的方式把主观的或抒情的,客观的或叙事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叙事与叙事学
1.叙事——是与抒情相区别的一种话语类型,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讲述故事。所以“讲故事”即叙事,进一步说,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见备注)2.叙事学(naratologie)作为专业的学术话语,并没有形成定论,所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种界定: 普兰斯《叙事学》——叙事学是对叙事文形式与功能的研究。
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叙事学是“叙事文的结构研究”。
巴尔《叙事学》——叙事学是叙事文本的理论。
叙事的主要特征:
1.与抒情文学相比较而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
2.与历史考证比较而言,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叙事的构成
1.叙事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要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这是传统的叙事理论关心的中心内容。2.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
3.叙事动作——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 叙事内容
故事:完整的故事包括行动中的人物、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和具体明确的场景。1.事件
1)含义:它由的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2)事件的分类:
①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叙述单位
如: 林冲夜宿山神庙用一块石头顶住庙门这一小的事件却是后来情节发展的关键。②起塑造形象、渲染场景作用的叙述单位
单纯从行动元很难区分人物性格,“做什么”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划分,具体的“怎么做”才是区分一个人的本质特征。人物的行动元和角色特性并不一定相吻合,有时一个行动元可由几个角色担任,一个角色也可能包括几个行动元,行动元与角色的多重性使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变得复杂起来。环境
⑴定义: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⑵功能:形成气氛、增加意蕴、塑造人物甚至建构故事等。⑶环境的呈现方式
①支配式环境:即环境因素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人物和情节,如沈从文的《边城》《无极》
②从属式环境:即整个故事强调突出人物和情节,环境则处于并不显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为迎合读者的传奇侠义小说,这种现象比较明显。⑷根据环境在结构中的功能和它与人物、情节的关系分为:
①象征性环境——它是叙述作品中的主导的环境模式,是作品中的人物的转喻性或隐喻性的表现。环境有时具有深化作品意蕴的作用,通过环境可以隐喻或暗示作品的内涵。
②中立式环境——指作品中所呈现的环境避免一种人为化的主观色彩,只将环境视为一种存在,仿佛与人物、情节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在法国新小说中比较突出。
③反讽型环境——它不同于前两种环境,它与人物行动既然有关系又不和谐,环境与人物的情感或行动发生对立和隔膜。
反讽型环境最深刻的表现是环境对人物的嘲弄,一种对崇高、庄严、神圣的解构。结构:
①历时性向度(表层结构):指根据叙述的字面顺序研究作品中各个单元之间在作品文本中的关系,这是传统文学理论分析的方法。②共时性向度(深层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各个要素在叙述顺序背后的内在关系。开端时间:即叙事文开始叙述的那一时刻,一般指作品开始标出的时间位置。
开端时间≠事件发生的最开始时间 跨度:指现时叙述与逆时叙述的跨度 幅度:指逆时叙述与所涵盖的故事时间长度
直接引语: 常见的人物对话与独白,一般有引导词并用引号标出,是人物语言的实录.间接引语:叙述者转述的人物话语和思想,“对话的内容”被保留下来,但在语法形式上却变成小说叙述者的讲述。
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主要讨论叙述的方式,包括叙述者的角度、叙述者与作者、叙述接受者的关系等问题。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或讲述故事。类型:
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 ∈一个角色 内在式焦点叙述 第二人称叙述:叙事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叙述者: 1 定义:指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即“声音或讲话者”,与视角一起,构成叙述。2 几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