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同为:孔子和孟子的区别还是“仁”?(上)

网络 2023-01-05 08:58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至圣先师;孟子是孔子的铁杆粉丝,是儒家学派的第二号人物,是亚圣,他们的思想和学说,被尊称为孔孟之道。而孔孟之道,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可以说,孔子和孟子,都是我们的精神导师。

虽然同为儒家学派的宗师,孔子和孟子二者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他们的核心思想上和对儒家学说的贡献上来说,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相当于一个建筑师,建筑了儒家学说的地基,而孟子则是在这个地基的基础上,把儒家学说的框架给搭建完成。至于内部的装饰,则是由稍后的荀子以及自西汉到宋明的儒家哲学家完成。

其次,从他们的思想上来看。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就是“仁者爱人”。人如何践行“仁”?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要用礼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符合礼的就去做,不符合礼的就不去做。在孔子那里,“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这种规范叫“忠恕之道”。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仁学”就是关于做人的学问,人践行了“仁”,这就是道。

孟子系统完善了“仁者爱人”的思想。他把“仁”上升为国家治理原则,提出了“仁政”的政治思想。孟子认为,君主如果能够把“仁者爱人”的思想引入顶层设计中,实行“仁政”,将“仁者无敌”,最终可以实现“王道”。

第三,从人性论的角度来看。孔子提出了人性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明确说人性的善恶,更没有对人性的善恶进行明确的论证。而孟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人性善并进行了系统的完善的论证的思想家。

孟子认为人和禽兽之间的区别就是道德,而人天生就具有四种向善的“萌芽”,分别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它们就像四肢一样,天然存在于内心。有了这四种心就是人,没有就是禽兽;人如果能够地守护好四心,就能成就道德;不好好守护四心,就可能成为坏人,就是“自暴自弃”,用孟子的话说就是“自贼”。孟子的“性善论”对中华民族惩恶扬善、积极向善文化心理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崇尚武力吗_崇尚武力思想学说_讲政治 学思想 学领袖

孔子是个心慈面善温情脉脉的人,在中国思想史上,他可能是第一个发现并高扬人的价值的思想家。而孟子更是石破天惊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第三,从他们个人的性格来看。孔子和别人说话,柔风细雨循循善诱,余味悠长如坐春风。孟子与人谈话,总是用参加辩论赛的方式,专治各种不服。

中国人崇尚武力吗_讲政治 学思想 学领袖_崇尚武力思想学说

孔子像一个温柔敦厚的长者,在各国国君和王公贵族面前,始终保持着儒家宗师谦谦君子的形象。而孟子就像怒发冲冠的斗士,高度傲娇凛然不可犯。在齐国时,齐王本来要到宾馆拜见孟子,但齐王借口生病让孟子上朝拜见,孟子一听就炸了,告诉齐王的使者,正巧我也生病了,不能去见齐王,然后就出去玩了。

在孟子看来,爵位、年龄和道德是天下最尊贵的三种东西,齐王只拥有爵位,而自己则有年龄和道德两大优势。就像拳击场上的比赛,孟子二比一“KO”齐王。因此,孟子在游说诸侯时始终保持着“说大人而藐之”的气概,完全不是在权贵面前,唯唯诺诺浑身酥软倒头便拜的某些后世儒者的形象。

第四,从他们崇尚的理想人格上来看。

在理想人格上,孔子崇尚圣人和君子,而孟子则崇尚“大丈夫”。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三合一”的存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倡导的大丈夫精神,深刻影响了后世知识分子特立独行品格的形成。

孟子 孔子 儒家 孟子思想 国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