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先是通过观察特定的过程,基于这些过程他会得出一个抽象,然后又基于这些抽象去构造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后马克思会提出一些列的想法、概念工具等等。基于这个分析,将会帮助他去理解现实中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从现实到基本概念的方法。
这些概念性的想法被提出,然后又被带回到表面来解释现实。这是一种辩证的模式,也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模式。因为它是从物质现实发展出来的,概念工具需要紧贴现实,然后再解释现实。
这是马克思和黑格尔辩证法不同的地方——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之为观念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题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黑格尔先给出一个观念,然后现实就从这个观念中开始了。马克思要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倒过来,摆脱黑格尔主义中的神秘。
历史唯物主义是先观察表面,当马克思主义者遇到理论问题,他不会说我要在概念领域解决这个问题。他总是会说,我要到表面去观察并且要去实践,只有实践才会告诉你你的想法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遇到过如何处理固定资本流通的问题。他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给出理论上的答案,相反,他会去找探讨过这个固定资本问题的人,马克思会去观察这个系统,看看现实生活中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他去求助了铁路工程师,因为铁路工程师需要去思考折旧的问题,铁路的折旧、机车的折旧等等,他们会把这些信息都写进手册里。马克思在这些手册里找到了他们计算折旧的方法,并开始使用这些手册。
这就是实践,就是物质实践。马克思实践完成后回到了理论领域。所以,当他遇到问题时,总是说要回到实践中去,这就是他的唯物主义。
抽象过程抽象出了概念,然后这些概念在运动中告诉你为什么实践是这样的,这就是辩证法。
所以,这就解释了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像剩余价值这样的概念。并不是马克思在树下做了个剩余价值的梦,他阅读了所有工厂调查员的报告,这些报告告诉了他表面是什么情况,并且告诉了他剩余价值是怎么形成的。
但他也会对旧的理论进行批判,从就理论的批判中产生新的理论。他的理论中也有前人的基础,但马克思总是密切关注着实际情况,这就是辩证的过程。
在马克思的语言中,很少用因果关系去表达他对事物的理解,他关注的是价值的“运动”,所以用因果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并不合适。
马克思关注的是过程,生活是过程而不是一个物,我们生活在过程中,物是过程的承担者。
比如货币形式到商品形式到产品形式的价值的生产和流通——价值是运动的。马克思想去理解这个系统运动中价值的运动规律,这些运动深深的嵌入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中。
如果你接受了这个生产模式,接受了这个运动规律,就会出现一些后果。你不能只接受这个运动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