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音乐-字幕]
[00社会公德图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首先我们来探讨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公德。说到社会公德,联想起来的似乎都是一些生活小事。我们就说几件真实小事,不知道同学们作何思考?
漫天大雪的独行小路上,走过来抱着书籍去上课的老教授,另一边走过来匆匆去听课的学生,二者相遇抬头踟蹰的瞬间,同时止住了脚步,是老师跨步到旁边的雪地里,给学生让开了路,学生快速的走过去,没有留下一点声息。[1雪路图]
一位老教师走进课堂,开讲之前,看着布满字迹的黑板,放下书,转身拿起板擦,一下一下把整块黑板擦拭的洁净如新,学生静静的等待着时间的流逝。
[2擦黑板]
一位台商来海南投资,母子二人开发椰林系列产品,几年下来,千顷椰林伴着十里海滩,蔚然成为游人的观光胜地,事业大获成功,成为创业名人。电视台采访他临结束的时候,请他用一句话说说对事业的感想,他沉吟良久,讲了一个老人怎样感动了他的一件事:在早晨跑步的时候,连续几天看到一位老人在海滩椰子树下捡拾地上的垃圾,一次他停下脚步,询问老人是哪个部门的职工,老人回答说我不是职工,是慕名前来旅游的游客。问他:为什么天天来拾地上的垃圾?老人说:多么漂亮的海滩呀,谁看到垃圾也该捡起来。一个毫不相识的老人,这样无私维护景观,热爱自然,那高尚的公德境界深深感动他无法忘怀,激励了事业的发展。
[3椰林违法开矿] 1续
(四)保护环境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已经知道资源有限,一些地方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空气,水土和噪音为首的污染公害,限制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国家要投放巨大的财力物力来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障广大人民的健康生活。我们来看看我国的环境资源的统计数据表 [图表]。难道沙尘暴不是自然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报复么?难道人们可以去抱怨自然而不快去做保护环境的事情么?同理,难道一个大学生能够奔赴可可西里,关注西部环境保护,而不能把自己的宿舍和桌椅公物打扫干净、擦拭一新么? [可可-宿舍图] 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
[05-07图]
环境保护部分数据:(13亿多人口)
淡水资源2.83万亿m3,人均淡水资源2200 m3,世界人均量 1/4。
废气年排放(2000年)年递增5.1%;
废水排放(2000年)373亿吨,86%的城市河段受到污染;
生物植物物种15~20%处于濒危状态;
自然灾害损失(1949~1995年)年递增3.1%。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人的基本道德和法律素质,公共生活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有规矩、有规范可循。遵纪守法是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人们的共同利益。人人依照法纪规定行事,才会在秩序状态下保障自己顺利从事活动的同时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公共生活就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应用纪律与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才能避免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受到影响甚至破坏。目前,社会社会生活领域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违法乱纪现象也直接影响到学校这片净土,校园中违反校纪甚至违法案件时有所闻。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对于法律规范,我们还会在第三节进行探讨。
社会公德五点内容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共同构成社会公德体系,成为现代文明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希望同学们通过实践磨练,陶冶情操,在公共生活中起表率,在个人独处,无人在伴的时候仍然言行如一,那一定是你于细微处下了修养功夫,达到了"慎独"那种人生境界。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字幕]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我们已经懂得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遵守社会公德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社会公德的弘扬、践行、事迹催人向上,另一方面社会公德的缺失、陋习、龌鹾令人忧虑。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公德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人与人,人与集体的交往更趋广泛,交往方式层出不穷,形成一些新的社会公德规范。自新中国建立以后,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开始创建至今蓬勃开展,培养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五爱"道德教育;[01毛泽东题词]60年代掀起学雷锋活动;[02-03毛泽东题词,雷锋像] 80年代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精神文明创建活动;90年代兴起"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希望工程" [04-05图]、"志愿者"、[06图] "手拉手"、"春蕾计划"、[07图] "扶残助
残"、"送温暖"、"百城万店无假货"、"保护母亲河" [08图] 活动使人们亲身体验,增强了践行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人们在公共场合的交往言谈举止更注重礼仪,热爱自然,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不断提高。
续
当代大学生成为传播和践行社会公德的主力军,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 [09图] 开展的捐献骨髓 [10-11图]、无偿献血、三下乡 [12图]、环境保护 [13图] 等公益活动已经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北京大学由十七位扫雪的学生发起成立的爱心社,以奉献呼唤爱心为宗旨,倡导"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一点一滴的奉献爱心。"十三年来发展壮大到千人,在校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力,为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无私奉献,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14-17图] 北京大学 《爱心社》倡导
[字幕]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一点一滴的奉献爱心。"
但是,社会公德现状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社会上一些人缺乏社会公德,以随地吐痰为首的乱扔垃圾、违犯交规、占道经营、胡乱涂鸦、践踏公物、污染环境等陋习随处可见。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社会公德。大学校园部分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样反映出公德失范、素养勘忧的现状。课桌文化、逃课作弊、不讲卫生、长明灯长流水、挥霍浪费、剽窃成果、过度亲恋遭到非议。一些学生我行我素,桀骜不逊,自视高雅,言行不一,公德失范,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损伤着大学生的群体形象。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在公共生活中率先垂范,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都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回报社会,拓展能力,实践锻炼的渠道和方式,必将提升自身、带动他人、影响社会、加快成长。践行社会公德规范要注重公共生活行为的细微末节,点点滴滴,集腋成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尊敬师长、扶老携幼、乘车让座、随手关灯等行为都会提高自己社会公德的境界。当然,讲社会公德也要有为人处世的原则,不能追逐功利,讲究义气,比如,同样是助人为乐,替人代考当"枪手",就不是助人为乐,要分别该助不该助,什么叫助,什么叫乐,什么是真诚相助和美的行为。[3枪手] 再比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读懂知晓了许多道理和规律,考试分数也不低,可是这并不代表自己要那样去做。所以,坐而论道,不若行动起来有收获。只有从小事做起,真正作到知行统一,那么你一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社会公德践行者。
[可可图-宿舍]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构筑起一种全新的信息平台,人们运用网络作为交流工具,形成一种工作、学习和的新型生活方式。网络生活也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包括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交友等。
[01图]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如:网络不良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随意侵犯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欺诈与失信现象时有发生;黑客和病毒散播攻击网络等等。这些网络违法乃至犯罪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极大危害,直接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因此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条件,而且离不开道德规范作为其发展支撑力量。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而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我们来聊聊天好吗?
[字幕] 香水百合:你好!:-)
普通微笑 神聊大侠::-{},MM好!
香水百合::-)",GG有礼物给我吗?
神聊大侠: @〉〉---〉---请收下这朵漂亮的玫瑰花吧。香水百合::-o 好漂亮。:-D,XX(谢谢)。神聊大侠::-D 非常高兴的张嘴大笑。
香水百合女:...~.~...女生高兴地笑时,甩着辫子的样子。
网络的人际交往空间虽非现实,但是具有现实生活的模拟感觉状态,可以虚拟感觉,人们可以模拟现实也可以虚构现实,以匿名的方式重新进入网络生活。有了网络和没有网络,生活的感觉差别会很多,你可以发现惊喜神奇,也会手足失措,一时找不到应对这些变化的心理准备,单纯被五光十色的信息吸引,也会沉迷其中。我们从很多网迷和失足者的教训中,可
以了解他们在网络生活和实际生活之间曾经的迷茫,以及道德伦理观念的巨大冲突。所以,探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加强自律就更加重要。我们想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分析道德规范在网络生活中的需要:
[字幕]
一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学会利用丰富的信息共享平台,便利地浏览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数据、获取知识。对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的内容,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二要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是新的人际交往媒介载体和工具。收发邮件、互动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络交往要做到是非分明,不侮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赌博等活动。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中国大学生论坛网开通网络救助,传播爱心手拉手信息就是健康有益的网络行为。
[33天仙qq群图]
三要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长时间沉迷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荒废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警惕的是,沉迷网络聊天游戏已成为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35图]
四要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隐蔽特点,不易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效用明显降低,使个人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因此,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没有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更要自觉做到自律"不逾矩"。
[36图]
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些社会公德规范通过自己的实践最终将内化为个人品质。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加上自己的勤奋学习,就会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这是乐曲《出水莲》,送给同学们欣赏共勉。
[结束:出水莲-乐曲]
[1秒后联图]
[出水莲-荣辱观-长城图]
[图片] 1
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道德内化为品质,法律外化为行为,相信你们在校园和将来美好的生活里可以做学法的表率、守法的典范、护法的先锋,贵诚信、知荣辱,成为有高尚品德、法律素质和真才实学的大学生。
这是乐曲《出水莲》,送给同学欣赏共勉。
第2篇: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
帮助大学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使其充分认清公共生活领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教学重点: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及特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教学难点:
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社会生活基本是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一、什么是公共生活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社会公共生活的三个主要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的表现。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成员无论职地位、身份如何,只要进入公共生活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在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社会成员必将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产生迫切的需求,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以不断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作为保障。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识。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应当看到,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生活秩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已成为新加坡人自觉的行为。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合不吸烟、不乱丢纸屑等等行为在新加坡人视为是有教养的行为。不应随便用食指指人;在打哈欠时,要用手掩住口„„尊敬长辈是新加坡人恪守的东方美德,政府甚至规定,不赡养父母者不得购买住房。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气。第二节社会公德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对于培养公民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恩格斯说过,社会公德是人们用来调节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列宁也认为,所谓社会公德,就是“公共生活规则”。在列宁看来,这种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要求。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公德的社会价值指明了方向。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这是关于社会公德基本内涵的准确概括。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集中反映着公民的文明教养程度。
概括地说,文明礼貌就是注重个人形象,讲求必要礼节。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人际交往中,衣着整洁,举止文雅,说话和气,用语得当,守时守约;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相互礼让;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
2、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公民之间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要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帮助„„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爱护公物就是要以主人的态度对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的共同劳动成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爱护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4、保护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直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具体地讲,就是要强化生态观念,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存环境;就是要爱护花草树木、野生动物、人文景观;就是要节煤、节电、节水;就是要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就是要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以环境补偿促进社会公平,以生态平衡推进社会和谐,以环境文化丰富精神文明,增强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5、遵纪守法
公民自觉遵守纪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础性道德要求。遵纪守法,具体来讲,就是要增强法制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法、知法、用法,执行法规、法令和各项行政规章;就是要遵守市民守则、乡规民约、厂规校纪和有关制度;就是要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某些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相符合,也有损大学生群体的形象。
2、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我国的互联网,在国家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使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的作用,树立崇尚法律的理念,在公共生活中做守法的模范。
1、指引作用。法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它明确规定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这种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
2、评价作用。指法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合法或违法的作用。
3、预测作用。由于法律规范的存在,人们就可以预见到国家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会持什么态度,也就是说人们事前可以预见到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会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4、强制作用。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这是法律规范的专有属性。
5、教育作用。指法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在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下,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制宣传、制裁违法、惩罚犯罪等环节进行的。
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简介
1、《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立法目的: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基本原则: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集会游行示威法》
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为了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本法所称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本法所称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本法所称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文娱、体育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不适用本法。立法目的:为了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基本原则:政府依法保障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和平进行原则。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3、《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立法目的: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4、《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立法目的: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基本原则主要有:依法管理原则;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我国的互联网,在国家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使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如何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立法目的:为了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基本原则: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3篇:第五章__遵守社会公德_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道德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
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活动的场所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型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在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这体现着社会公共生活具有()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时间的长久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
3.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这体现着公共生活具有()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时间的长久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4.下列网络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是()A.通过网络浏览新闻 B.沉迷网络色情游戏
1 C.下载网络游戏 D.收发电子邮件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B
5.在一个社会中,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这句话说明公德具有()A.继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 D.简明性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C
6.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体系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状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公共秩序也有了新的领域,下面最能体现其时代特征的是()A.工作秩序 B.教学秩序 C.交通秩序 D.网络秩序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7.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B明礼诚信、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C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敬业奉献、遵纪守法 D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A
8.()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A.集体生活 B.公共生活 C.个人生活 D.交际生活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2
9.机动车行经设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原则中的()A.文明礼让原则 B.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C.保障行人权益原则 D.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原则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10.人们根据法律来合理安排自己的行为,以便用最小的代价和风险取得最有效的结果,这体现法的()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教育作用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C
11.下列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A.警告 B.行政拘留 C.拘役 D.吊销许可证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C 12.关于行政拘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 B.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30日
C.行政拘留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D.由县级以上公安局长作出决定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B
13.下列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集会、游行、示威的主管机关是集会、游行、示威举行地的市、县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游行、示威路线经过两个以上区、县的,主管机关为所经过区、县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上一级公安机关
3 B.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
C.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5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
D.公民可以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D
14.下列不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是()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C.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D.公益企业特殊照顾原则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15.甲因打架斗殴应被行政拘留。下列选项中,有权对甲进行行政拘留的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公安派出所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
16.在不同种类的处罚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A.管制 B.罚款 C.拘役 D.没收非法所得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17.乘坐车船飞机的人应当做“文明乘客”,到影剧院看电影看演出的人应当做“文明观众”,在图书馆读书读报的人应当做“文明读者”。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恬中人们应当遵守()A.行政法规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4 D.社会公穗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18.()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A.助人为乐 B.保护环境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19.()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A.个人品德 B.社会公德 C.职业道德 D.家庭美德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20.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B.在血缘群体内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 C.农业文明的促进,使人类交往由偶然交往进入普遍交往阶段 D.私有制阶段的产生打破了血缘为纽带的交往状况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C
21.下列()不属于公共生活领域。A.网络
B.商场
C.广场
D.小明家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22.公共生活属于“()社会”。A.熟人
B.陌生人
C.外国人
5 D.无职业者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B
23.维护公共程序的基本手段是()。A.法律 B.道德
C.风俗
D.法律、道德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24.社会公德涵盖了()之间的关系。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25.下列哪项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A.警告
B.罚款
C.拘留 D.逮捕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26.集会、游行、示威时,由()维持交通程序和社会程序。A.人民警察 B.治安联防员
C.集会、游行、示威者
D.经过的单位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
27.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和发展友谊,起码要做到()A.等价交换,人情交易
B.心胸狭窄,毫发必争
6 C.恬退隐忍,明哲保身
D.严于律己,谨慎择友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D
28.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29.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这是我国现代社会提倡的()A.社会公德的要求之一
B.家庭美德的要求之一
C.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
D.环境道德的要求之一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
30.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31.下列不属于公共生活的特点的是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对他人与社会的影响较弱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7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B
32.下列不属于公共生活活动范围的是 ()A.集体宿舍 B.私人住宅 C.公交车 D.互联网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B
33.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共生活活动方式的是 ()A.人们在体育馆健身 B.人们在商场购物 C.人们在互联网冲浪 D.人们在家接听电话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越低
B.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愈加突出 C.当今,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出现了分离现象 D.公共生活秩序对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只是间接的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35.下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的是 ()A.安定有序 B.充满活力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
36.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环境主要是指()A.自然环境,文化环境 B.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C.人文环境,生态环境
8 D.文化环境,生态环境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B
37.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 ()A.职业道德 B.诚信道德
C.文化素养 D.社会公德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D
38.社会公德是指 ()A.社会交往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B.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C.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D.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C
39.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A.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B.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C.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B
40.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D
41.法律的教育作用实现主要方式不包括 ()9 A.法律作出规定,人们学习和了解 B.法律制裁各种违法犯罪,教育社会成员
C.法律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楷模 D.大力发行法律读本进行普法活动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D
42.法律评价的标准是 ()A.道德与不道德 B.合法与不合法 C.对社会的利弊 D.是否侵犯他人利益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B
43.以下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是 ()A.警告 B.没收
C.罚款 D.行政拘留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44.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前的 ()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A.3 B.5 C.10 D.15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45.不属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促进网络发展和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B.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 C.预防教育与严厉查处相结合的原则
D.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C 10
46.下列各项中,属于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行为准则的是 ()A.遵纪守法 B.文明礼貌
C.语言文明 D.行为礼貌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B
47.当今时代社会公德重要内容的是 ()A.文明礼貌,保护环境 B.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C.热爱自然,爱护公物 D.热爱自然,文明礼貌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48.网络交往要做到()A.诚实无欺,不说假话 B.不乱说脏话,不侮辱他人 C.不侮辱他人,不诽谤他人 D.不浏览不良内容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C
49.不属于社会公德良好载体的有 ()A.希望工程 B.扫除封建迷信活动
C.春蕾计划 D.扶残助残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B
50.公共生活从()就开始了。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
51.下列不属于公德缺失的是()。A.过马路闯红灯 B.排队加塞 C.夫妻在家打架 D.不爱护公物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C
52.治安管理处罚的罚款最多不得超过()。A.5000元 B.3000 元 C.200 元 D.1000 元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
53.()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A.安定有序 B.民主法治 C.公平正义 D.人与自然和谐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
54.我国高校通常有这种现象,大学生宿舍楼前3个连在一起的垃圾桶,一般最远的都是空的,靠近门的一定满得流出来。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B.中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总体上极低 C.社会对大学生公德意识期望值太高
D.中国当代大学生总体上社会公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D 55.在调节人们的公共生活行为中,有关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12 A.法律与道德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B.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C.法律是道德的补充 D.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C
56.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A.职业道德建设 B.婚姻家庭美德建设 C.社会公德建设 D.个人思想品德建设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C
57.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形是()
A.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 B.驾驶报废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
C.因违法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D.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难易程度: 难 答案 D
58.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不包括()A.警告 B.罚金
C.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D.拘留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59.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的条件是()
A.有证据证明行人有过错;
B.有证据证明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C.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 D.有证据证明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臵措施的13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C
60.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除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外,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61.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该期限为()A.六个月 B.一年 C.十八个月 D.两年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62.下列人员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A.不满十四周岁的B.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 C.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 D.醉酒的难易程度: 中 答案 C
63.在当代社会,调整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但最权威的规则是()A.法律 B.社会公德 C.风俗习惯 D.个人品德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
64.举行游行、示威路线经过两个以上区、县的,主管机关为()。A.出发地的区、县人民政府
B.所经过区、县的人民政府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
14 C.出发地的区、县公安机关
D.所经过区、县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上一级公安机关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D
65.《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自()开始施行。A.2000年1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2005年8月28日 D.2006年3月1日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D
6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开始实施。A.2003年10月28日 B.2004年5月1日 C.2006年7月1日 D.2006年10月1日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67.违反《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情节严重的可追究()。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经济责任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
68.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一规定体现了()。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B.和平进行原则 C.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D.宪法权利至上原则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C
15 69.()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A.助人为乐 B.文明礼貌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
70.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A.纪律
B.政策
C.法律
D.守则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A.公共生活 B.职业生活 C.婚姻家庭生活 D.网络虚拟世界生活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BC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时间的长久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BD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A.道德 B.法律
16 C.舆论 D.政策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B
4.下列关于维护公共秩序的道德与法律手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B.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大体相同
C.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
D.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CD
5.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要在网络生活中加强自身的道德自律,应当做到()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BCD
6.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并且超越了私人生活,具有鲜明的 ()A.封闭性 B.开放性 C.透明性 D.间接性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BC
7.法的教育作用和实现方式主要有()
A.法律做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
B.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收到教育
C.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
17 D.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ABC
8.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A.从强制作用的角度看,法律对于义务者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对于权利者来说则是一种强制保障
B.法的教育作用在法的作用中是普遍存在的,也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和多种形式得以实现和体现
C.法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实现的 D.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ABD
9.下列关于法的指引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特赦决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并授权国家主席颁布”,该规定属于授权性规定
B.《会计法》第3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计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该法律规范属于义务性规范
C.根据法官法的规定,从事审判工作,必须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该法律规范属于义务性规范
D.《会计法》第22条规定:“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属于义务性规范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BC
10.下列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刑法类法律 B.《治安管理处罚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C.《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D.《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BCD 18
1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包括()A.扰乱公共秩序 B.妨害公共安全
C.侵犯人生权利和财产权利 D.妨害社会管理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BCD
12.《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A.警告 B.罚金 C.管制 D.吊销许可证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D
13.《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被处罚人的救济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B.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C.被处罚人不服从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的申请,在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应当暂缓执行。D.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和控告。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ABD
14.《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是()A.游行自由原则 B.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C.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D.和平进行原则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CD
15.下列情形不予许可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有()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19 B.危害国家统
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C.煽动民族分裂的 D.反对政府某项决策的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BC
16.《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有()A.“三同时”制度 B.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C.限期治理制度 D.许可证制度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BCD
17.下列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交通事故处理上的规定的有()A.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B.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C.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臵措施的,机动车免责
D.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ABC
18.《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以下哪些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拘留的处罚()
A.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营运机动车的 B.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C.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D.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过,不听劝阻的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BCD
19.下列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20 A.《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B.确立了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C.确立了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
D.确立了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BCD
20.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A.继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 D.简明性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BCD 21.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BCD
22.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A.爱护公物 B.维护公共秩序 C.举止文明 D.尊重他人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CD
23.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A.爱护公物 B.维护公共秩序 C.热爱自然 D.尊重他人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B
24.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21 A.热爱自然 B.爱护公物 C.尊重他人 D.保护环境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D
25.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具有指引作用,这种指引作用主要通过一些规范形式来实现,这些规范形式主要是()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预测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BD
26.下列选项属于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是()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BCD
27.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形成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新型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有()A.男女平等 B.尊老爱幼 C.扶贫济困 D.礼让宽容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BCD
28.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的具体方式有()A.参加志愿者服务 B.做家务 C.环境保护 D.三下乡
22 难易程度: 中 答案 ACD
29.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的基本要求是()A.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B.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C.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D.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BCD
30.社会公德涵盖的关系是()。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精神
难易程度: 易 答案 ABC
31.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两者关系是()。A.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B.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
C.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D.私人生活相对于公共生活,其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难易程度: 难 答案 ABC
32.关于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的形成和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在原始社会,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 B.在自给自足是农业社会中,公共生活领域发展迅速 C.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公共生活迅速扩展
D.在现代多媒体手段的普及下,人们也难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难易程度: 难 答案 ABCD
三、判断题
1.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深邃性和透彻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较为直接和广泛。
难易程度: 中 答案:⊙否
2.社会生活可分为 "公共生活、职业生活、政治生活、道德生活、家庭生活”等 五大领域。
难易程度: 易 答案:⊙否
3.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活动范围广泛性;活动内容公开性;活动内容复杂性。
难易程度: 中 答案:⊙否
4.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难易程度: 难 答案:⊙是
5.忽视公共生活领域的和谐与公共秩序的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遭到干扰和破坏,因此,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难易程度: 难 答案:⊙是
6.原始人主要是通过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来共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难易程度: 难 答案:⊙否
7.公共生活中的自律和追求,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和发展。
难易程度: 中 答案:⊙是
8.法律的属性,决定它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 难易程度: 中 答案:⊙否
9.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利他性。
难易程度: 易 答案:⊙否
10.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尊师重教”,“道德文明”、“家庭和 24 睦”、“推崇仁爱”等。
难易程度: 中 答案:⊙否
11.公共生活领域,像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际交往信息具有不可预测性从而造成了交往对象的非常性。
难易程度: 难 答案:⊙否
12.在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履行社会公德要求的自觉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公共生活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一些新的社会公德规范和要求在实践中已逐渐形成。
难易程度: 中 答案:⊙是
13.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难易程度: 易 答案:⊙是
14.《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五要五不”的网络道德要求:一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二要诚信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三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四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五要有利于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难易程度: 易 答案:⊙是
15.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是要维护网络的公共道德,大学生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养成网络的自律精神,避免沉迷网络。 难易程度: 易 答案:⊙是
16.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 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
难易程度: 难 答案:⊙否
17.法律是强制的主动主体,作为被强制对象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则是被动主体。法律强制的目的在于实现法律的权利和义务。难易程度: 难 答案:⊙是
18.行政拘留处罚,可分为5日以下、5日至10日、10日至15日。 难易程度: 中 答案:⊙是
19.《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代会常务委员会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难易程度: 易 答案:⊙是
20.《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难易程度: 中 答案:⊙否
第4篇: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倡议书
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共建美好五团
——五团中学“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倡议书
尊敬的居民朋友、孩子家长、学生朋友们:
近年来,随着团场建设步伐的加快,五团党委倾力打造现代军垦城镇,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与文化融合起来,实现了300米一片绿地,500米一个公园,800米一个游园,1000米一个水面,居民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团区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在文明城镇,是我们共同的荣耀!作为五团的一员,我们既是城镇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镇文明的创造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践行文明一言一行,来推进团场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然而,我们却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路灯、健身器材等被人为破坏;绿地里的喷灌头不翼而飞;草地被踩踏出一条条“小径”;树枝、花草被无情地攀折;十字路口红绿灯形同虚设„„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给居民带来生活的不便,也有损城镇文明和谐形象。为此,五团中学不断加大对未成年人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以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但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薄弱的,现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面向全社会、全体家长发出以下倡议:
一、开展“公德比赛,现在开始”活动。全体居民及孩子家长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做起,爱护公用设施,保护身边环境。从现在做起,自觉增强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带头维护整洁的城镇形象,以自己的行为带动身边人,以自己良好的公德风尚影响身边人。
二、实施“爱护设施、文明使用”行动。爱护公共设施,不在楼道墙壁、宣传牌等公共建筑物上涂抹刻画;不破坏路灯、广告牌、垃圾箱、体育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不踩踏、坐、摇晃渠沿的铁链、石柱、灯柱,不攀爬各种雕像;爱护公园桌椅、灯具等公共设施等。
三、实施“保护环境、绿色先行”行动。保持公共区域的卫生整洁,不踩踏绿地田埂,不攀折树木、花草,不采摘路边的果实,不在草坪内玩耍、骑车,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不往景观渠、花圃内乱扔杂物等,养成垃圾进箱的习惯。
四、实施“遵守交规、文明出行”行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不闯红灯、不逆行、不横穿马路、不在机动车道骑行、不追逐打闹。做到文明行走,文明乘车,文明骑车,文明游玩,形成互谅互让、和谐相处、安全畅通的文明秩序。
五、实施“文明用语,礼貌先行”行动。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举止文明,言行得当,管住我们的嘴,不说脏话,告别污言秽语。谈吐斯文,礼貌大方,自觉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让礼貌的话语像春风般和善悦耳。
六、实施“传递微笑、传递文明”行动。以微笑传递文明,语言传递文明,和别人接触时,面带微笑,以适宜的方式,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让微笑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体现
文明内涵,彰显乐观自信、亲切温馨的形象。亲爱的居民们、孩子家长、学生朋友们,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私人财产一样爱护公物;要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珍惜身边的环境。美好心灵是文明行为的前提,文明的行动是美好心灵的外化。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携起手来,杜绝损坏公物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携手努力,共创文明五团,让五团的天地更洁净,让五团的环境更美好,让五团的氛围更和谐!
五团中学宣
2014年3月
第5篇:社会公德实践报告
社 会 公 德 实 践 报 告
社会公德,是社会思想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实际的,最贴近我们的生活的。大到国家运行,小到个人举止,社会公德就如灵魂般弥漫在社会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古时家家可以夜不闭户,而今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在这里,并不是要说古时的社会公德多么好,今天的社会公德多么的差,只是想说,良好的社会公德让人感受社会的温馨,集体的和谐;缺失的社会公德,让人感受到现实的纷乱,文明的滞后,人性的缺陷。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社会公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现状,体现着国家整体素质的高低。大学时代是人生由书本的理论向社会的现实过渡桥梁。由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形成与发展直接与未来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备受世人关注。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是应该将学校里所讲的思想道德修养实践于自身,使自身的思想素质得以提高。
现今社会,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当今时代依然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物质发展与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公德问题脱节的现象,比如物欲横流、崇尚拜金,使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小悦悦惨遭碾压路人熟视无睹„„种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索反思,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我们的道德应该怎么样?种种社会现象背后是不是说明我们现在的道德沦丧了?
回顾小悦悦的事件,18位路人的视而不见,这体现了怎么样的公德心?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说到:“在电视上看到佛山小悦悦事件的视频,总共播了8分钟,我看的时候恨不得跳进荧屏去唤醒那些麻木的路人。小悦悦事件真是有损中国人的形象。”这件事情的确很给中国人丢脸。看看国外的媒体对这件事情的报道:美国Channel1电视台特地做了关于“小悦悦”事件的专题片,以相当大的比重抨击了见死不救事件在中国的发生,也报道了一些中国网民祈祷的留言。观后很多外国人都表示十分可怕。日本朝日电视台曾在一时政节目中,用了2分钟的时间,还制作了不少图板,来解释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涉及到的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令人深思。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这则事情的发生让中国在国际的印象中变得糟糕可怕。中国可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德的思想境界都应该很高,这种事情就不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且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感受到了中国的儒家的魅力、博大精深。可这一事件的报道,让世界怎么看中国,怎么看儒家,怎么看中国的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外国人表示十分可怕,也许他们会想,全中国的人们都是这样的吗?或者感叹:“哦!他们太冷血了!”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小悦悦事件不得不来反思,我们在道德方面有缺失吗?在关于公德的问题上,我问了一些同学们的意见和感想。比如问同学们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题。同学们都一致地认识到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大都指出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存在诸多问题。有不少同学就此举出了现实的例子,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口出脏话、不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拥挤,进出教室做不到轻声,打饭拥挤,食堂浪费粮食、书桌乱刻乱画、上课手机铃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课堂上迟到早退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实实在在却微小的例子背后是程度不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那为什么这些被普遍认为不对的行为大大存在呢?大约一半同学指出了原因不在于缺乏公德意识,而是没有树立良好社会公德的信念。同时还有社会公德建设的缺陷,如教育体制过于应试化使得基本素养培育遭到忽视,社会宣传与规则的约束配合不协调以及价值观多元化条件下不良因素的冲击等等。另一个方面,少部分同学还指出了当前社会公德已经受到重视,并在各方面努力下取得进步,表现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解决得乐观态度。
但是客观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家庭影响还是使社会公德问题的解决面临着挑战。社会上的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以及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这些都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
影响。高校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多,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力不高,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极易丧失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错误的道德标准。
教育的缺陷也是造成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的原因之一。社会主义社会中,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 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德行为能力不强, 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家庭是学生另一个关键的受教育基地,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教育地。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犯的错误,无原则地原谅,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就会表现为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同时很多家庭的父母、亲戚朋友整体道德素质不高,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注重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一些大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过早地接触社会,在没有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情况下,他们的很多言行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
所以提高社会的公德意识,就更应该先从学生抓起,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是新兴的力量,是活力道德的源泉。
首先,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比如,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其次,加强法制道德宣传,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公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渗透与发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第三,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加强社会公德日常行为的训练社会实践。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与社区服务,开展“希望工程捐赠教材”、“儿童基金会募捐”、“血液捐献”和“知识产权”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第四,强化社会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的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正气,为社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最后,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社会的风气变好变正是漫长的。但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们的影响,相信乐于助人的品德任然会在社会中成为一种普遍,见义勇为不会只是个例,而变成众人都会的美德
第6篇: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签名活动倡议书
广大市民们:
我们社会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社会公共秩序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为人民的生活、出行提供安全保障,特发出如下倡议:
1、不乱穿马路,不乱闯红灯;
2、不随意插队;
3、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4、不盲目从众;
5、不破坏公共卫生;
6、不在网络上恶意攻击;
……………………
维持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每一位市民的心愿。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欢迎广大市民加入到我们的“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从我做起”的签名活动中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身体力行,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7篇:第五章 践行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思修)
第五章 践行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材第五章、第八章中的相关内容)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公共秩序的基本内涵,认识道德与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而社会公德与公共领域的法律规范则是建设和谐社会公共秩序最直接、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在领会本章内容的基础上,以期大学生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增强社会公德的责任感,了解行政法律知识,提高社会公德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领域法律规范,做和谐公共秩序的维护者。
一、基本概念:
公共生活、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公德意识、网络道德、行政法、行政法规、行政行为
二、基本理论:
1、遵守社会公德与维护公共秩序的关系
2、遵纪守法:公共道德与法律规范的统一
3、公共生活中的主要行政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三、基本问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2、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3、维护现实社会公共秩序的法治建设
第8篇:学生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研报告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研报告
摘 要:大学生公德是大学道德风貌的窗口。因此,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程。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公德现状总体呈现出积极进步的态势,公德认知较为巩固,公德情感正在逐渐增强,但是知与行、情与意不能完全统一,他们的公德习惯还有待养成。若是要立足公共生活经验,则进行生动活泼的体验性教育才是公德培育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德认知:行为表现;培养
引言
列宁曾经说过,“社会公德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大学校园如同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学公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校园秩序、校园风气、校园凝聚力,是一个大学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作为社会文明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的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大学生公德现状的调查研究是进行大学生公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于是本组成员于2013年11月13日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们,同为在校大学生,我想您也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遵守情况有一定了解,我想请您能够可以从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为我们抽出一些宝贵的时间,为我们“常州纺院机电133B班大学生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研小组”完成一下这份调查问卷。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请如实回答。十分感谢您的宝贵合作。
(单选题)
1、您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评价是?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很差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2、您认为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才是否有帮助?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3、您认为大学生是否该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 A.应该 B.不应该 C.不清楚
4、你对公益活动的态度是? A.愿意参加 B.有学分才参加 C.不愿意参加 D.无必要参加
5、当您遇到老师时,您会主动打招呼问好吗? A.每次看到都会的 B.偶尔会 C.基本没有
6、在老师上课时,您会与同学聊天吗? A.不会,这会影响老师的上课和同学听课的 B.有时会,无意冒犯老师,事后心感内疚 C.经常会,不觉得自己会影响到大家的上课
7、上课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么? A.会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B.偶尔,有时会忘记 C.不会
8、当您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者摩擦时,您会? A.主动道歉,同学间应该和睦相处 B.希望对方先道歉 C.不以理会,无所谓
9、在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您会? A.主动提出帮助他
B.在同学需要帮忙时才会给予帮助 C.不以理会,视而不见
10、您会在熄灯后,打扰其他舍友的休息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不会
11、如果有同学在公共场所说粗话或者大声喧哗,您认为该行为? A.完全不应是大学生的行为 B.好,可以引人注目 C.不清楚
12、您会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么? A.会,保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B.会,在同学们提醒下才知道 C.不会,公共环境卫生与自己没关系 D.无所谓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13、您对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搂抱的亲昵的行为的看法是? A.反对,学校应加以制止,维护大学生形象 B.反对,学校应加以加强教育引导,放宽对待 C.赞成,这是个人自由 D.无所谓
(二)调查方法
调查形式是调查问卷。从小组成员的QQ好友列表中随机抽取100位在校大学生,将调查问卷发送到他们的电子邮箱中。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各个学校的各级在校大学生,在每个小组成员的好友列表中抽取20人,共120人。
(四)调查步骤
11月13日问卷调查;
11月14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11月
15、16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大多数的大学生能讲究社会公德,有比较正确的社会公德意识,能正确地理解社会公德的社会作用。因此,从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来看,他们公德状况的认知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是有少数学生对学校整体的学生公德状况评价不是很高。认为校园内讨论公德毫无必要,认为个人公德意识与个人前途毫无关系。具体情况如下:
1、您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评价是?A.很好(15%)B.较好(70%)C.一般(11%)D.很差(4%)
2、您认为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才是否有帮助?A.有(85%)B.没有(9%)C.不清楚(6%)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3、您认为大学生是否该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A.应该(83%)B.不应该(2%)C.不敢制止(15%)
4、你对公益活动的态度是? A.愿意参加(50%)B.有学分才参加(34%)C.不愿意参加(23%)D.无必要参加(3%)分析: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10、您会在熄灯后,打扰其他舍友的休息吗?A.经常会(28%)B.偶尔会(33%)C.不会(49%)分析:从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人反对,32%的人反对,11%的人无所谓。
(四)整体表现出来的负面问题
尊师情况不容乐观,尊重同学情况也令人担忧。知行不一,绝大多数大学生接受或认同“正直”、“诚信”、“责任心”、“礼貌”等优秀道德品质,但在行为层面体现出的道德水平却偏低。多数同学的自律性差,甚至有少数大学生正处于道德修养初级阶段。学校重理论,轻实践。
三、我们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改革学校教育方式
学校教育的重点不能只放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公德培养,学校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评价。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把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具体到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辩论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让学生到城市社区或农村搞社会公德宣传教育等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中。
(二)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像个大染缸,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会受到社会环境的感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公德水平,也有赖于整个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创建文明的网络环境都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抓好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要群体。我们作为应该从自身做起,主动担起维护社会公德的责任,不仅要对社会公德有正确的认识,还要行知合一,多多实践。社会也应该积极地组织可以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活动,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将少数有偏差的学生的意识端正过来。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与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息息相关,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做起,自觉的以社会公德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为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百度,谷歌,搜搜等搜索资源站
第9篇: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所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加突出。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每一位公民在精神上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认真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璀璨无比的瑰宝.社会各方面制度逐渐健全,而道德与法律也渐渐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 是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道德,并不抽象。一个人在社会生活时,不但想到自己,也想到别人。道德良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根重要支柱。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个社会制度,无论哪个民族,道德良心,都是不能缺少的。中国古代社会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社会主流的社会舆论中,人们对不讲道德良心的小人,总是要予以批判、揭露。西方社会,尽管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与我们有很大差别,但也强调道德良心。倡导人与人之间平等、博爱,倡导家人之间的和睦。西方文化名著《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简爱》,等等,都反映了西方社会尊重道德良心的价值观念。西方文化巨著《圣经》,也充满着对人类社会应遵守的道德良心的谆谆教诲。然而我们当代社会依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位在美国教书的华裔教授讲了一个他在大陆的亲身经历:他开学术会议时和两位中国教授合住一个房间。当时条件很简陋,房间里没有卫生间,只摆着三张床,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暖瓶热水、三个茶杯。第一个教授进来,拿了一个茶杯,倒了一点水把杯子涮了一下,涮完的水没有地方倒,就直接倒在另外的一个茶杯里,然后自己沏了杯茶喝上了。第二个教授进来,也如法炮制。结果,等这位华裔教授进来时,两位先到的已经悠然自得地端着干净的茶杯喝着茶,涮杯子的脏水则全倒在留给他的茶杯里。他明白了情况后,觉
得这两个同屋大概不好相处。后来才明白,这两位其实非常和蔼可亲、通情达理。他们只是有着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陋习。这些情看起来虽然小,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如今中国进入高速城市化的过程,大都市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住房水平提高不少。但许多居民迁入新房后,却习惯性地将垃圾往窗外一扔,就像那两位涮杯子的教授一样,脏水随手一倒,多一步路也不走。结果,空中垃圾成了城市的公害。再有,如今城市的交通已经拥堵不堪。但车主之间经常为了抢行而互不相让,有时几辆车宁愿都卡在那里,谁也不愿意礼让。在美国开车,你左转弯时必须给对面直行的车让路。如果对面的车流源源不断,你就不得不等很长时间,即使身后也堵了一队车。但是,对面的来车在看到你的苦境时,经常会停下来,主动让出路权。这样,几个素不相识的司机会互相打灯示意,等于临时修改了不适合具体情况的交通法规,使道路通行无阻.从这些事上我们可以看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遵守社会公德会让生活更舒适.另一方面,通过法律维护公共秩序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途径.它的指导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保证了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了公共环境.有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等。
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执法手段更加细化,处罚范围更加具体,新增部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宠物扰民、在集贸市场强买强卖、强行乞讨、发黄色短信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均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论处。另外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违法举办大型活动的行为;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偷窥、偷拍,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猥亵他人的行为;强迫交易的行为;拒不执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行为;伪造、变造者买卖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行为;违反房屋出租管理规定的为;违法承接典当物品的行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的物品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行为;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等等也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论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如何适应潮流,构建出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呢?
首先应从我做起,应当树立诚信法治意识。
每个社会都有一个规范体系,这一规范体系的基础是道德,而道德确立的根基是诚信。当今中国社会最缺乏的就
是诚信,诚信的大厦早已坍塌,造假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视诚信法治为无物。一个没有诚信法治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诚信在先,人人都必须树立起诚信法治的意识。
其次,从我做起,应当讲究修养。
儒学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身修养的提高放到第一位。和谐社会强调人自身的和谐就是通过提高修养来达到和谐的目的。什么是修养,通俗地说,“心灵美”,思想品质好。而不做伤天害理的坏事,多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善事、好事,是修养的起点和最基本的要求。那些贪财、恋色、弄权、作恶多端之徒,腐败分子,究其违法犯罪根源,都是由贪欲、邪念所致,都是由自我内心的不和谐所致。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消除内心的邪念,催生内心的善意,并身体力行,带头实践,坚决与恶势力作斗争,以此影响、感染、带动大家共创和谐。和谐社会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要学会包容,对己严对人宽,对他人要宽宏大量,要理解人、尊重人、赞美人,只有这样才能共创和谐。
再次,从我做起,坚决与学术、教育腐败作斗争
作为一名学生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专心学术。然而,现在连圣洁的象牙塔内似乎也不圣洁了,学术、教育腐败泛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学术的腐败、教育的不平等、知识分子的堕落意味着文化的消亡、文明的沉沦。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决与学术、教育腐败作斗争,决不能让这颗毒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学术教育这块净土上蔓延、癌变。
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责无旁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
第10篇:开展“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时间:2013年寒假期间
时间地点:道路十字路口
指导思想
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认真协助交警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行为,纠正、教育、规劝行人不走人行道、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闯红灯等行为,派发《交通安全从我做起》、《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学习资料》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资料,宣传文明出行、文明乘(驾)车,劝阻不文明行为。
活动主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大批在实践中成才的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于人民。
活动目的为我们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充分接触社会,参加实践的良好机会。增强了同学们对社会的认识,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以后走向社会逐步打下基础。
活动对象
在校大学生
活动形式
假期学生社会实践以城区有相邻较近的同学可适度组织小分队,统一开展活动。
活动内容
前期准备
1,首先去跟交警支队联系,争取得到交警支队对我们本次活动的支持并
商量开展活动的具体事宜。
2、对本次活动进行宣传争取更多学生参与。让交警队的队长先给我们上了
一堂关于“生活与交通”的课,告诉我们维护交通安全秩序的重要性。然后向交警简单的学习了常用的交通引导手语。
实施部分
1,将其分组,每个小组由一位交警负责指导,在各个线路维护交通秩序。2,纠正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提醒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按交
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指示通行,安全通过交通路口;协助小孩、残疾
人、学生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安全通过路口。我们必须要维护好交通秩序,不
能随便应付。
3,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联系交警,不要自己擅自做决定。
4.做一些交通安全的标语的条幅(酒后驾车 拿命赌博;一秒钟车祸 一辈子痛
苦;遵守交规 储蓄安全;礼让礼让 人车无恙;高速公路 行驶适速;心无交规 路有
坎坷等)
5.设立咨询台来帮助不认识路的行人。
(撤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活动注意事项
①、在活动中注意自身安全。、②、注意使用文明用语避免与人发生争执。
③、所有参与人员佩戴自愿者帽树立我校良好形象。
④、注意保持公共卫生。所有参与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纪律服从安排。
如遇紧急情况立即像部门负责人和交警队汇
活动要求
1开学后每位同学上交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各团支部要对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
行收集、整理、统计,两周内以团支部为单位将社会实践报告统一装订成册上
交学校团委。
2 实践报告和相关资料要按照实际情况上交,严禁抄袭和弄虚作假,一经发
现,取消该人活动成绩
3.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邻
近村社开展活动。
4.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绝不允许在实践活动中弄虚作假
2012年11月30
第11篇:大学生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次序社会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 体验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专业:经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1班第四组
【摘要】 体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广阔,领悟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理解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保障公共生活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通过体验社会生活(观察法、讨论法、调查法)了解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激发我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积极性,认同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和谐的保证,增强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责任感,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习惯;知道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是广阔多样同时也是有序开展的,并初步理解“社会公共生活离不开规则”的道理。通过体验我们发现我国的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在人们心中的观念和意识要进一步加强!
【正文】
公共场所是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娱乐、共同学习和共同劳动的地方,这些地方公共秩序的好坏和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反映了这个社会综合治理的状况,反映了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共道德水平.我们通过体验我们当地的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现状,为我们的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决定对公共场所的实际走访与感受,记录我们目前的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让我们能够认识和理解
1、良好的秩序是公共生活和谐的基础,也是维系公共生活的纽带。2;公共秩序
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3、公共秩序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
【结束语】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到此也就告一个段落了,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们体会了社会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一部分,遭遇过纠正别人做法时的白眼,体会过询问别人感受时的无奈。但更多的是快乐和欣喜,我们的社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梦想正逐步实现,一系列的成果让我们振奋!我要感谢我们这一组的全体成员,我们一起团结努力使我们共同完成了我们的这次体验活动,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圆满完成离不开各位的努力,再次表示感谢。希望我们的这次活动能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公共秩序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事上就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文明游客,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简单的说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下面这几点,你就对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向前一步发展做了巨大贡献,你要知道社会一小步,我们的文明就一大步。
(一)文明礼貌
(二)助人为乐
(三)爱护公物 (四)保护环境
(五)遵纪守法
第12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实践报告4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系部:制药工程系 专业:医药营销
班级:营销1104班 姓名:李亚珂
王亚娴
学号: 24
第13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实践报告3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
调查目的: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地点: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的调查进而了解他们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反映社会现象并提出建议改善措施来提高所欠缺的地方。
调查结果:
为了在校大学生的种种不良的社会行为,我在几所大学做了简单的社会公德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一些结论。在校大学生几十万人,是河北的后备军力量,他们的社会公德的状况不仅反映其个人的素质的高低而且也反映了河北的形象乃至直接影响中国的形象。
精神文明是由具体的事件做为载体体现出来的,可以通过采集被访者的日常所见的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频率;被访者最反感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但由于均是在校大学生,阅历较浅,他们还是如实的填写。
我调查主要从自然情况和社会情况两方面入手的。自然情况包括个人的性别、教育程度、所在年级、政治面貌还有是否是学生干部。调查这些的目的是看看不同教育程度,曾经是否是学生干部。他们的社会公德状况的差距。
图表:
你的性别是频率有效的12总数271340百分比67.532.5100.0有效的百分比67.532.5100.0累积的百分比67.5100.0 你饿教育程度频率有效的123总数1821140百分比45.052.52.5100.0有效的百分比45.052.52.5100.0累积的百分比45.097.5100.0 你是学生干部吗?频率有效的123总数1521440百分比37.552.510.0100.0有效的百分比37.552.510.0100.0累积的百分比37.590.0100.0 你的政治面貌频率有效的12总数38240百分比95.05.0100.0有效的百分比95.05.0100.0累积的百分比95.0100.0 调查结果表明67。5%是男生、32。5%是女生。教育程度:45%是大专生,52.。5%是本科生,2.5%是研究生。是否是学生干部:37.5%是,52.5不是,10%曾经担任过。政治面貌:95%的学生是团员,5%是党员。通过以上的调查表明调查范围够大有一定的说服力。
在校大学生对环境卫生方面社会公德水平评价比较低。图表:
你是否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频率有效的1=有过2=没有3=曾经有过但后来认识到错误总数1024640百分比25.060.015.0100.0有效的百分比25.060.015.0100.0累积的百分比25.085.0100.0 你是否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3=曾经有过但后来认识1=有过2=没有 随地吐啖是中国环境卫生的顽疾,河北也未能幸免。在本次调查中25%有过但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错误,15%的学生曾经有过但后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60%的学生素质较高没有过随地吐啖的行为。但40%的学生已经是不小的数目,如果100个人里有40个人随地吐啖这个世界又可想而知,环境疾病随时困扰着我们。
河北的人多,自然也少不了公交车上的一番争挤。我对学生的调查题目是“如果在公交车上看到年龄较大的老人或者是孕妇、儿童是否给予让座?”
图表:
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看到年龄大的老人或是孕妇儿童是否给予让座频率有效的1=不加思考给与让座2=心里想让但由于某些原因最终还是没给他让座总数33740百分比82.517.5100.0有效的百分比82.517.5100.0累积的百分比82.5100.0 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看到年龄大的老人或是孕妇儿童是否给予让座2=心里想让但由于某些1=不加思考给与让座 调查结果表明:82。5%的学生会不加思考的给予让座,17。5%的学生心里想让但由于某些原因最终没有给予让座,这一点上100%的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环节上的素质还是很高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或者是孕妇、儿童时能够给其让座。
在环境保护方面调查的是“是否在你上课的课桌上乱写乱画”和“当你看到了长明灯和长流水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图表:
你是否在你所上课的桌子上乱写乱画频率有效的1=有过2=没有3=曾经有过但后来认识到错误总数8191340百分比20.047.532.5100.0有效的百分比20.047.532.5100.0累积的百分比20.067.5100.0 你是否在你所上课的桌子上乱写乱画3=曾经有过但后来认识1=有过2=没有 以上图表分析20%的学生有在桌子上乱写乱画过,47。5%的学生没有过,32。5%的学生曾经有过但后来认识到了错误。此项说明在校大学生还是没有认清这样对国家的财产带来的严重危害性。在这一点上有待提高。
图表:
当你看到长明灯长流水的情况你会频率有效的1=立即关上40百分比100.0有效的百分比100.0累积的百分比100.0 当你看到长明灯长流水的情况你会1=立即关上 对长明灯,长流水的情况就有目共睹了。100%的学生会自觉地把水或者灯自觉关上,说明学生能够认识到水和电资源的不足,对此节约水电,这也只能在高校学生中体现出来。
对如果你捡到不是你的东西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图表:
如果你拣到不是你的东西你会频率有效的1=直接上缴2=自己留下3=放回原地总数2212640百分比55.030.015.0100.0有效的百分比55.030.015.0100.0累积的百分比55.085.0100.0 如果你拣到不是你的东西你会3=放回原地1=直接上缴2=自己留下
55%的学生会直接上缴,30%的学生会自己留下,15%的学生会放回原地。这一点说明有45%的学生缺少公德心,没有符合大学生的标准,没有做到拾金不昧。
如果你是揭发了破坏公司财物的大学生你的动机。图表:
如果你是揭发了破坏公私财务的大学生你的动机是频率有效的1=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2=这是应该的总数23840百分比5.095.0100.0有效的百分比5.095.0100.0累积的百分比5.0100.0 如果你是揭发了破坏公私财务的大学生你的动机是1=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2=这是应该的 5%的学生是为了得到表扬或者奖励,95%的学生认为这是应该的。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是有公德心,这个意识是值得表扬的。
最后我调查了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这一概念的了解。一个是你认为大学生上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行为是缺少社会公德的表现吗?
图表:
你认为大学生上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是缺少社会公德的现象吗?频率有效的1=是2=不是总数162440百分比40.060.0100.0有效的百分比40.060.0100.0累积的百分比40.0100.0 你认为大学生上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是缺少社会公德的现象吗?1=是2=不是 这一点很让我失望。40%的学生认为是,60%的学生认为不是。但这很明显,上课不来不仅是对自己人生上的浪费,而且也是对老师和父母的浪费。这当然是缺少社会公德的表现。另一个是,你所了解的社会公德包括?我的答案有六个选项,是道多选题。
1、文明礼貌、2、爱护公物
3、拾金不昧
4、助人为乐、5、保护环境
6、尊老爱幼,见表如下:
图表:
你所了解的社会公德包括(多选)频率有效的***25614562=爱护公物2456总数3222111140百分比80.05.05.02.52.52.52.5100.0有效的百分比80.05.05.02.52.52.52.5100.0累积的百分比80.085.090.092.595.097.5100.0
80%的学生全选,这让我很欣慰。但剩下的答案就五花八门了。有第二项和第六项不选的;有第二项和第三项不选的等,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第三项拾金不昧是社会公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五项环境保护也是一样,其实六个选项中每一个都在社会公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说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学校对这一方面的教育不能缺少,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也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由此比较,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德心是河北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最薄弱的一环,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在社会公德方面也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调查知道什么是社会公德,它其实是道德规范体系中最低层次的,它们公民的各人修养也同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
第14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实践报告5
大学生公德意识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1204110211董红芳1204110213尹喜娜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12-1-25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同时对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才和以后的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日,我组共十位成员对我校的大学生就他们的公德意识进行了调查,结合有关的调查报告、分析案例,对本次调查的结果做了分析总结。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社会发展,思想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意识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青年一代科学文化素养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
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已、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等思想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高。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不是把困难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有些人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没有勇气正视现实,精神抑郁,个别的甚至走上轻生之路。再者,存在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工具性知识轻品行修养,重外在功利性追求轻内在文化涵育。第四,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大学生存在严重的知行不一现象。大学生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则远远不足,表现为言与行的分离;在学习生活上则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整体意识;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缺乏奉献和相互关心的精神。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也有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低的问题。
其实,校园里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随处可见,像随地吐痰、口出脏话、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给老幼病残让座的光荣传统也早已被一部分人抛至脑后。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在这个物质文化趋于高度发展的社会,很多大
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更多地强调竞争而非谦恭礼让,更多地关注物质而忽视精神。食堂浪费粮食、书桌乱刻乱画、上课手机铃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课堂上迟到早退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面对这些问题和现象,我们不禁要认真地思考。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青年一代科学文化素养的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思想比较独立,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有了一种逆反心理,因此很多学生就想找到突破口,标新立异,甚至反其道而为之。原有的那种道德教育模式无疑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要想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公德教育,高校无疑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以及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这些都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高校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多,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力不高,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极易丧失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错误的道德标准。
家庭是学生另一个关键的受教育基地,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教育基地。但是很多家庭的父母、亲戚朋友整体道德素质不高,从小受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影响,很多学生也染上了一些恶习和陋习。一些大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过早地接触社会,在没有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情况下,他们的很多言行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养,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决定了这个群体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引领时代发展脉搏,营造社会良好氛围。因此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品学兼优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是高校面临的新任务,更是全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和公德意识的大学生,我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素养:
1、充分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引导工作,以解决学生面临的三大问题:1)政治立场问题。使学生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确立巩固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保持同党和人民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方向;2)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扬新风尚;3)
理想和人生观问题。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人生信念,自强不息,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2、注重日常德育培养力度,广泛开展文明修身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使公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渗透与发展,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劳动意识、自立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开展“骨髓捐助”、“希望工程捐赠教材”、“儿童基金会募捐”、“血液捐献”和“知识产权”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培养青年学生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尊老爱幼,关心帮助鳏寡孤独者和残疾人,建立并发展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3、加强法制道德宣传,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进行紧急情况应急处理、安全消防、心理健康等教育。民主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正确使用自己的合法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证这种权利不受侵犯;法制教育是帮助青年做到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参与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去。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组的同学都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扬长避短,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努力去构建一个和谐、理想的大学环境,让大家共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文明的天空中张弛翱翔!
第15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实践报告7
《有关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地点: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的调查进而了解他们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反映社会现象并提出建议改善措施来提高所欠缺的地方。调查结果:
总体情况 :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30%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2%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28%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20%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调查问题中,调查数据中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2%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2%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6%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62%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30%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2%,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90%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4%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30%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6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0%的人干脆不理它。再比如当发现有流浪动物时有66%的人会把它领走或自己养或送走,剩下的人会不去管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5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还有在其他方面如:在旅游时是否会乱刻乱画,有76%的人不会,其余的16%的人偶尔会。这表明在外出旅游时大部分学生都能严于律己不乱刻乱画。还有在有关是否随地吐痰的问题上有56%的人偶尔会,16%的人经常会。这表明在随地吐痰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自觉性比较差,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
提高社会公德的意义:
首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公德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其发展和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着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同时社会公德的好坏,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发展的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不良的社会公德则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一点已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证明。
其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借助于多种形式,如:法律制度的约束、舆论监督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可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可能具体到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因此,那些带有道德意义的要求,如遵守秩序,处理邻里关系等,只有靠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修养,才
能得以维持,如果法律制度所不及,而公民又缺乏相应的修养,则容易引起社会的混乱无序。
再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提倡敬老爱幼,先人后己,自重自立,宽以待人,谦诚相让等,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具备这些基本要求,可以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舍此则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人人自危。
另外,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是,如果公民环境意识淡薄,如:乱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同时还会影响他人身心健康。所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对形成公民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提高社会公德的建议:
自身方面:
一、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做为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三、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法律、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为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应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六、多参加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学校方面: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致使一些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不仅不能给社会作出有效的贡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的甚至在校就表现出非常不文明的行为。虽然这一部分公德意识淡薄的学生的存在,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教育,但是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阵地,学校应充分认识其形成年轻一代良好社会公德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努力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使他们能以高尚的形象影响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学生,改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完善德育机制,切实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一代人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积极促进作用。
社会方面:强化舆论导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遵守,有自觉主动的,甚至堪称楷模,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对此社会各界应给于充分的肯定,典型的人物,还应给于表彰、奖励,甚至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提供方便,以弘扬社会正气,强化良好的公德意识。而违背社会公德要求,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则应利用新闻媒介或其它方式公开暴光,甚至相应地与物质利益挂钩。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提出让公众讨论,使当事人明辨是非,让公众受到启发、教育,引以为戒,防患与未然,如此扬善惩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人人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局面。
完善公共设施:当我们的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否为其提供遵守社会公德的便利条件,直接关系到公德的遵守效果。本人对此也有
切身的体会,比如到一个很脏、很乱的地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就可能无所顾忌,而到一个非常干净的环境,如扫拖干净的居室、一尘不染的大厅,不将卫生的行为就会大受抑制。所以,我们在要求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为其提供遵守社会公德的便利条件。
调查问卷
(1)你是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生的?
A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B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C不了解
(2)你是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A经常参加B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C不参加
(3)对待无常献血的看法?
A积极参与B想去但没时间C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4)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
A积极让座B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C不让座
(5)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
A找到垃圾箱后再丢B随手丢掉C找个角落再丢
(6)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
A会马上弄干净B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C干脆不理它
(7)当看到别人随意丢弃垃圾时你会?
A上去制止B你会把垃圾捡起来C不管
(8)当看到有流浪动物时你会?
A把它领到家中自己养B把它送到收养它们的地方去C不管
(9)你对待考试舞弊的态度
A强烈反对B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C视情况而定
(10)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