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动态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类解放的图景翁 路摘要:在 《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与鲍威尔在犹太人问题上的分歧实际上已经暗含着两人在思想上的本质差异。借助犹太人问题,马克思实现了对鲍威尔的第一次超越,同时也开始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来考察社会问题,并转向了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从政治解放的两层涵义来看,马克思已经意识到政治解放后的市民社会宗教化了,即宗教信仰的普遍化和金钱拜物教的普遍化。同时,在对金钱拜物教进行剖析之后,马克思发现了金钱的本质并对市民社会中的金钱拜物教现象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是有局限性的,它还不是人类解放,人类解放是人从金钱拜物教和抽象宗教中解放出来。关键词:犹太人问题;市民社会;金钱拜物教;人类解放中图分类号:A811.2 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2096原5982 (圆园19)08原0028原06学术反思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学界一般认为,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起点和初次成果是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际上,在此之前,马克思就已经意识到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必须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中,这主要体现在 《论犹太人问题》中。在 《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以 “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最终转向市民社会批判。
在批判市民社会时,他借用宗教中 “神”的概念来隐喻金钱,将市民社会指认为形式的宗教,开辟了通过拜物教批判来进行市民社会批判的新路径。本文拟对马克思 《论犹太人问题》中的市民社会批判以及马克思对人类解放图景的勾勒作一探析。一、从讨论犹太人问题到市民社会批判在德国,犹太人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德国的犹太人是少数民族,他们主要信奉犹太教,坚信犹太民族是上帝的选民。而德意志民族是德国的主体民族,他们大多信奉基督教。作为国教的基督教,在社会宗教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由于普鲁士政府大肆宣扬日耳曼民族主义,德国的犹太人遭受着强烈的民族歧视和宗教歧视。反动政府不仅无意改善犹太人的处境,反而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对犹太人进行种种限制,犹太人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游离于社会政治生活之外的犹太人只能从事被视为罪恶的商业贸易和高利贷活动,因此,犹太人在经济上很富有。这种经济上的富有和政治上的无权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促使犹太人不断进行争取民族平等、宗教平等和政治平等的斗争,要求获得和基督徒平等的政治权利。然而,在 1841 年 12 月 13日,新即位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颁布了一道 “内阁敕令”,让犹太人渴望平等权利的愿望成为了泡影。
其中关于犹太人的部分是这样规定的:政府承认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神秘的本质,不过这种本质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立法必须要允许这种特殊的本质能够由内而外地展现出来,而又不能让这种本质渗透到基督教国282019.8家的生活当中;基督教国家所能做的是要提供一些帮助犹太人找到充分活动空间而又不能影响基督教国家的产品和设施。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有一种最合适的方法可以推荐各省采纳: 以波森为样板引入犹太人同业公会,同时排斥犹太人服兵役,显而易见,也永远排斥犹太人参与公职和名誉职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犹太人和犹太教完全排斥在国家之外 淤 。法令一出,就招致了许多进步的知识阶层对“内阁敕令”的口诛笔伐,一些犹太思想家也对这一法案表现出强烈的抗议。尽管敕令拟定的立法程序最后被束之高阁,它却引发了一场有关犹太人在基督教国家中的地位的大讨论,马克思和鲍威尔关于犹太人的论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了序幕。1842年 11 月 17—26 日,布鲁诺·鲍威尔在 《德意志科学和艺术年鉴》上发表了 《犹太人问题》。1843 年 3 月,他把该文扩展成为小册子在布伦瑞克出版。同年 7 月,他在 《来自瑞士的二十一印张》上发表了 《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
在这两篇文章中,鲍威尔系统阐述了他对犹太人问题的看法。马克思对犹太人问题也怀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在 1842 年 8 月 25 日给达·奥本海姆的信中,他让奥本海姆把海尔梅斯所有反对犹太人的文章都寄来,便于他尽快写一篇有关犹太人的文章,以期“把它纳入另一条轨道” 于 。不过,马克思的计划在当时未能实现。在 1843 年 3 月 13 日给卢格的信中,马克思再次表示: “不管我多么讨厌犹太人的信仰,但鲍威尔的观点在我看来还是太抽象。” 盂 直到 1843 年秋天,马克思才着手写作 《论犹太人问题》来驳斥鲍威尔的观点。《论犹太人问题》分两部分批判了鲍威尔的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该文主要讨论了三个核心问题:一是犹太人如何获得解放的问题;二是犹太人能否获得人权的问题;三是犹太人获得解放的能力问题。虽然这三个问题都涉及 “犹太人问题”,但马克思并未局限于此,而是逐步将批判的焦点指向市民社会。关于第一个问题,马克思开门见山地指出,德国犹太人要求的解放是公民的解放和政治的解放。鲍威尔认为,犹太人解放问题不是一个世俗问题,而仅仅是一个宗教神学问题,因此,从犹太人和基督教国家各自的本质来看,犹太人只有放弃犹太教和一切人放弃宗教,他们才能作为公民而获得解放,因为 “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最顽强的对立形式是宗教的对立” 榆 。
对此,马克思指出,鲍威尔批判的对象只是基督教国家而不是一般的国家,他没有进一步探讨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问题,“他毫无批判地把政治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混淆了起来” 虞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犹太人问题的考察,马克思强调,政治解放完成了的国家,宗教不仅存在,而且还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宗教的存在和国家的完备并不冲突,因此,政治解放并不要求犹太人放弃犹太教和一切人放弃宗教。紧接着,马克思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出发,详细地分析了人的二重化的多种表现,并最终把犹太人问题归为世俗冲突,即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普遍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关于第二个问题,针对鲍威尔否认犹太人在获得政治解放后能够获得人权的观点,马克思将人权区分为公民权和人权,认为前者是公民参加政治共同体所拥有的权利,而后者是市民社会成员所享有的权利。很显然,这种区分是基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马克思在考察了法国大革命后颁布的人权宣言和宪法以及美国部分州的法律中对平等、自由、安全、财产等人权的规定后,得出结论说:“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们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
” 愚 因此,马克思指出,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的犹太人能够作为市民社会成员获得人权。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敏锐地发现:为什么致力于政治解放的人却将公民生活变成维护人权的手段即把人权当成目的?马克思认为,这是因为,现代资产阶级革命瓦解了封建社会、消灭了市民社会的政治性质,市民社会成员成了政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国家自然要通过人权承认利己主义的人的利益。关于第三个问题,马克思批驳的是鲍威尔所谓的基督徒比犹太人更易获得解放的观点。鲍威尔将犹太人的全部本质看成是犹太教,并企图从犹太教本身来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犹太教在发展的水平上低于基督教,所以基督徒获得解放只需要放弃基督教,而犹太人想要获得解放必须先放弃犹太教,再超越基督教,因此,基督徒比犹太人更易获得解放。与鲍威尔不同,马克思从犹太人的现实特性来解释犹太教,从而揭示了犹太教的现实基础。29社会科学动态在马克思看来,犹太人的世俗精神是利己主义,其世俗偶像是金钱;犹太人通过做生意掌握着金钱势力,实际上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解放了自己。由于市民社会彻头彻尾地渗透着犹太人的世俗精神,金钱作为神受人崇拜并奴役着人,所以人的解放就是人从金钱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由上可知,马克思和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的看法有着不同的理论视野。鲍威尔是从宗教批判的角度来看待犹太人问题的,因此,在他看来,对犹太人问题的解决要求完全废除宗教,从而实现政治解放。马克思则认为,宗教批判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犹太人问题绝不仅仅是宗教神学问题,而是市民社会的世俗冲突问题,因此,对犹太人问题的解决只能在市民社会中完成。正是由于马克思将犹太人问题 “纳入另一条轨道”,即将犹太人问题纳入到市民社会中,因而得以超越鲍威尔,从讨论犹太人问题转向了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同时,在对上述第三个问题的分析中,马克思巧妙地将神与金钱、宗教与市民社会联系起来,这实际上已经将市民社会指认为形式的宗教。在马克思看来,由于市民社会的宗教化,金钱成为神而被人顶礼膜拜,现代世界已经为金钱拜物教所控制,人类的解放最终要从金钱拜物教中解放出来。在后期的著作中,马克思继续借助拜物教思想对市民社会展开批判,开辟了批判市民社会的独特视角。二、市民社会的宗教化在 《论犹太人问题》中,针对鲍威尔对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混淆,马克思详细论述了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之间的区别。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政治解放就是国家摆脱犹太教、基督教和一切宗教而得到解放。
马克思说:“当国家从国教中解放出来,……而去维护国家自身的时候,国家才按自己的规范,用合乎自己本质的方法,作为一个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舆 政治解放只意味着国家从政治上废除宗教,宗教并没有消失,宗教成了市民社会的精神;政治解放不仅没有消灭人们的宗教观念,反而加强了宗教信仰的社会基础,使人获得了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在一般的宗教信仰意义上,市民社会宗教化了。另一方面,政治解放同时也是国家制度即专制权力所依靠的旧社会的解体。马克思说: “政治革命是市民社会的革命。旧社会的性质是什么呢?一句话:封建主义。旧的市民社会直接地具有政治性质,就是说,市民社会的要素,如财产、家庭、劳动方式,已经以领主权、等级和同业公会的形式升为国家生活的要素。” 余 政治革命消灭了市民社会的政治性质,粉碎了束缚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精神的羁绊,把市民社会还原为单个的个人和构成这些个人生活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然而,政治革命并没有对市民社会的组成部分实行革命和进行批判,因而市民社会成员变成了单纯的利己主义的个人,他们以追求金钱为目的,把金钱当作神来崇拜,这种金钱崇拜是当代市民社会的普遍现象。因此,在特殊的拜物教意义上,市民社会宗教化了。
从对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的两层涵义的分析来看,马克思实际上已经意识到市民社会宗教化了,即信仰自由带来的宗教在市民社会的普遍化和在利己主义精神的驱使下拜物教在市民社会的普遍化。而这两重宗教化的根源都在于市民社会本身,因此,批判的视域就不应该在宗教,而应该在市民社会。马克思正是通过揭露市民社会的拜物教性质来展开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的。1. 神与金钱鲍威尔观察安息日的犹太人,到犹太人的宗教里去寻找犹太人的秘密,其结论是犹太人的解放意味着犹太人彻底放弃犹太教以及一切宗教的被废除。不同于鲍威尔,马克思观察平素的犹太人,到现实的犹太人那里去寻找犹太教的秘密,最终发现犹太人业已通过掌握金钱势力以自己的方式解放了自己。马克思通过对犹太人现实本质的分析,揭露了犹太人以及犹太教的秘密在于利己主义和金钱。马克思认为,犹太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本质即犹太教,而是高度经验的本质即金钱,这种高度经验的本质 “不仅是犹太人的狭隘性,而且是社会的犹太人狭隘性” 俞 。显然,这种本质是一种异化的本质,但这种异化的本质却统治着人。在 《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详细地论述了这种异化的本质是如何成为统治着人的力量的。钱是以色列人的嫉妒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
钱蔑视人所崇拜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价值,是一种独立的东西。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 —人类世界和自然界—— — 本身的价值。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302019.8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犹太人的神成了世俗的神,世界的神。期票是犹太人的真正的神。犹太人的神只是幻想的期票 逾 。物的异化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实践。一个受着宗教束缚的人,只有把他的本质转化为外来的幻想的本质,才能把这种本质客体化,同样,在利己主义的需要的统治下,人只有使自己的产品和活动处于外来本质的支配之下,使其具有外来本质—— — 金钱—— — 的作用,才能实际进行活动,实际创造出物品来 輥輯 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马克思对金钱的本质的论述和对金钱崇拜的批判。第一,马克思结合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对宗教本质的揭示,对金钱的本质以及金钱崇拜作了具体的考察。费尔巴哈从人本学唯物主义出发来研究基督教,揭示了宗教的起源和本质问题。在 《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费尔巴哈说: “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人的本质,是净化了的、摆脱了个人局限性,即摆脱了现实的、肉体的人的本质,是客体化了的,即被神视为并当作彼岸的独立本质而受到敬仰的、人的本质。
因此,神的本质的一切规定性也都属于人的本质。” 輥輰 訛 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指的是人的类本质,因为类摆脱了个人的局限性,具有完善性和完满性,而神就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这种异化了的类本质即神转而成为与人相对立的存在物,统治和支配着人。马克思将费尔巴哈人本学异化理论的分析方法从宗教领域推广到经济学领域,开始用异化概念来分析经济问题。在分析金钱的本质时,马克思指出,金钱本是人的劳动的产物,却变成了创造一切的、全能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