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平台刚刚兴起,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这个赛道。因此,短期内,低价药品销售可能会持续。对比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这两家龙头,我们可以看到,拿到处方药的人是赢家。
本期特约作者为塔健/文
在线药品零售龙头京东健康(06618.HK)于2020年底在港股上市,市值一度突破3596亿港元, -上市行业估值仅为2000亿港元。您如何看待在线药店的长期增长逻辑?行业主要经营数据有哪些?
阿里健康(00241.HK)和京东健康这两家龙头企业的详细对比,可以帮助投资者理清思路。
盈利能力比较
我们先看收入结构:京东健康,自营药占比为87.60%,医药电商平台占比为6.80%,医疗卫生服务及其他比例5.60%;阿里健康,自营药品占比84.28%,医药电商平台占比12.92%,医疗健康服务等占比< @2.8 %。总体来看,主要收入来源以自营药为主。
在规模和体量上,我们关注两个维度的数据,一个是总收入,另一个是线上平台的GMV(总交易价值)数据。在收入体量上,京东健康要大于阿里健康。从线上平台的GMV情况来看,阿里健康大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GMV大约是京东健康的两倍,但收入较小。这是因为电商平台对其GMV的贡献更大,而京东的GMV自营占比更高。这里从收入结构可以看出,阿里健康的电商平台收入占比为12.92%,大于京东健康的6.8%。
回顾两家公司过去三年的收入增长情况。由于阿里健康的历史收购,收入增长数据波动较大。 2020年的数据相对更具有参考意义,目前增速为75%。 2016年和2017年,阿里健康分别收购了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公司(现更名为阿里健康大药房)和蓝帽保健食品业务,进军医药电商领域。阿里和京东在药房领域的布局,逐渐从线上渗透到线下。这种趋势可以与零售商超车的情况相提并论。一旦成本、质量和供应链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会颠覆行业逻辑。京东健康近三年的增速也从高增长回归到目前的75.95%的水平。其医药电商路径与阿里健康类似。它还首先收购了青岛安吉堂大药房(现更名为京东)。大药房),随后于2017年推出B2B医药平台(药精菜)业务。自2018年中报以来,可以发现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逐渐接近营收增速(约75%) .
让我们看看净利润。阿里健康2020年上半年刚刚盈利,京东健康还在亏损。那么,医药电商行业的盈利能力如何?
首先,与线下药店相比,两家线上药店的毛利率比线下药店低10个百分点。线上药店的毛利率在25%左右,而线下药店的毛利率在35%左右。这可能与网上药店的促销行为和便宜的药品销售有关。与具体产品相比,葵花药业的维康灵胶囊线下药店售价为37.4/pc。健康双十二的价格是每份28.40元。这样的价格差异,再加上健康事件的影响,也可能是2020年上半年两家线上药店龙头增速明显高于线下药店龙头的主要原因。
然而,低毛利并不是网上药店亏损的原因。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盈利能力其实还不错,但净利润受股权激励费用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
可以看到,2020年中报,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净利润分别为-53.59亿元和2.83亿元,但如果股权激励费用、财务 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调整后净利润3.71亿元,4.36亿元。表面上看是亏损,其实是盈利了。
对股东回报中的换手率数据进行分解可以发现,在线药店中,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两大巨头的换手速度要快于线下药店。
另外,通过应付账款指标可以发现,阿里健康对上游的话语权处于行业相对领先水平,而京东健康相对较弱。
那么,医药电商业务的合理净利润水平是多少?另外,我们再来看看利润比较稳定的京东健康。医药电商有哪些烧钱的地方?
第一步,自营企业采购,采购药品烧74.7%;第二步,仓储配送,消耗10.4%(港股报表列为业绩成本);第三步,营销推广,烧掉6.2%;第四步,研发和管理费用,烧掉4.2%。剩下的 4% 是净利润。
比较在线药店与线下药店的损益表结构。可以发现,虽然网上药店的毛利率降低了10个百分点,但销售费用率也降低了约8个百分点。因此,经过权衡取舍,线上线下两类商业模式的净利率差异其实并不大。
谁拿到了处方药,谁就赢得了世界
医药电商平台销售的药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药品,二是保健品。例如,自营业务中,阿里健康医药占比61.7%,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占比38.30%,而京东健康医药占比38.30%。 27%,保健品等占73%。可以看出,虽然增速相近,但从产品结构来看,两家公司目前相差甚远。阿里健康专注于药品销售,而京东健康专注于保健品。
因此,在分析行业增速时,我们将医药保健品两大类进行了拆解,分别看各自的行业规模和增速。
我们先来看看医药行业。关于这个行业的增长逻辑,公式为:医药电商行业增速=药品销售总量增速*电商渗透率增速,药品销售增速=(1+老龄化贡献) *(1+CPI 贡献)。其中,药品销售增速3.56%,增速较为缓慢;医药电商行业增速的核心是渗透率。渗透率提升的推动力一是处方药流出带来院外市场渠道机会(目前正在进行中),二是医保支付在电商上的开放平台(目前未发布)。
参考此前测算的数据,2018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为978亿元,整个医药流通行业市场规模为21586亿元,医药电商渗透率频道为 4.53%。
在乐观的假设下,随着电子处方的后续流出和网上医保支付的放开,医药电商的渗透率可以达到成熟品类(如家电)网上渗透率的40%电子商务行业。在这种情景下,医药电商行业的长期增长率约为25%。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特殊情况,这个过程如果成功的话,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看保健品电商行业,增长公式可以表示为:保健品行业增长率=(1+人均保健品消费增长率)*(1+线上渗透率)增长率)。
我们先来看看人均保健品消费的因素。据《NBJ》杂志报道,截至2017年,全球营养补充剂行业零售总额为1280亿美元,其中主要市场为美国,其次为中国。 2017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实现零售总额1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5亿元。 2014-2017年中国市场保健品行业复合增长率约为11.5%。从人均保健品消费来看,中国处于14.$8/人的水平,而美国和日本是81.$8/人和123.$4/人。人们。按照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目前是日本的25%,美国的17%。根据基准,我国人均保健品合理消费水平应大致在20美元至21美元之间。如果未来5年能达到这个水平,保健品行业的增长率将是7.25%。
再看在线渗透系数。从渠道来看,保健品行业第一大渠道是直销,占比44%,第二大渠道是线上,占比22%。考虑到保健品相对标准化,由品牌驱动。因此,对于未来保健品的线上渗透率,以电商领域(如家电)成熟品类40%的线上渗透率作为长期目标。
在以上两个驱动因素叠加下,保健品线上渠道的长期增长率约为13.86%。
如果我们把药品和保健品放在一起看,我们会发现两者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线上渗透率的提高,但医药电商的增速会快于健康护理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保健品行业年销售额约为1500亿元,而医药零售业约为2.1万亿元,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体量。此外,保健品零售的线上渗透率已经很高,达到22%,而医药零售的线上渗透率仍然很低,不到5%。可以看出,从长远来看,对于医药电商平台来说,经营重心仍应为医药零售,其市场天花板较高。在医药零售中,处方药占比超过 60%。
在行业高频数据方面,我们重点跟踪三个月频率指标,即:中西药月度销售额、网上处方药销售额、网上OTC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额。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网络处方药的渗透率和行业目前的景气度。目前,行业蓬勃发展,网上处方药的销售增长非常快。月增长率同比高达400%,但渗透率仍然很低。从总量上看,处方药约占药品零售总额的 60%,而 2020 年 10 月,处方药网络销售额仅占药品零售总额的 62%。
请注意,由于一些政策变化,处方药的在线销售额在 2019 年 12 月激增。自2019年12月1日起,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实施,删除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不得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的规定。未来,政策变化将成为后续行业跟踪的关键变量。
竞争优势
比较网上药店在处方药领域的布局,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自的竞争优势。关键经营数据分为两部分:一是药品收入占比、签约医生数、签约医院数;二是活跃用户数、GMV、单用户GMV、转化率。
在产品结构方面,各家企业并未详细披露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药品零售中的占比,但保健品占比较小的企业在该领域显然会比较领先。从药品占比来看,阿里健康61.7%的自营收入来自药品销售,而京东健康只有27%(保健品较多)
药品不同于普通零售产品,更多依赖医生和咨询。平台上的医生越多,未来可以开的电子处方就越多,平台可以转换的电子处方药也就越多。从中间报告的数据来看,就平台的医生储备而言,阿里健康大于京东健康,而就医生储备的增长率而言,京东健康大于阿里健康。这意味着京东健康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需要注意的是,京东健康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平台拥有内部医生171人,外部医生68549人,医生总数68720人。可以看到,从6月30日到9月30日,短短三个月内,京东平台的外聘医生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签约的医院越多,未来通过医院分流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能直接从医院渠道引流到线上平台,那优势显然更大。京东健康没有透露签约医院的数量。不过前段时间,它斥巨资入股威宁健康,布局医院信息系统,这里的长远布局应该考虑。阿里健康的优势在于支付层面。截至2020年9月30日,支付宝已签约医疗机构3.5万余家,其中二级、三级医院4000余家,医保支付三级医院700余家。目前,据全国医疗信息联盟统计,全国三级医院共有773家,也就是说阿里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国的三级医院。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处方药领域,阿里健康在医保线上支付和签约医院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而京东健康则在电子处方领域取得突破,大力布局医生数量,并通过医院信息化布局医院层面。
那么,两家公司的整体业务情况如何?重点对比电商企业的四个基础数据:活跃消费者数量、GMV、转化率、人均GMV。
从活跃用户数来看,阿里健康的活跃用户数是京东健康的3.4倍,从活跃用户增长率来看也是如此。从GMV的绝对值来看,阿里健康大于京东健康,而在GMV增长方面,京东健康更快,阿里健康第二。从单个用户创造的GMV来看,京东健康要大于阿里健康,这可能是由于京东健康在保健品销售额中占比较高。从单品价格来看,保健品普遍高于药品。
从转化率来看,京东健康的转化率明显高于阿里健康,这与其更加重视自营业务有关。不过,阿里健康的转化率虽然不高,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缺乏阿里健康历史自营收入占比数据,需通过后续研究解决。
从单个用户贡献的收入来看,京东健康优于阿里健康。阿里健康最新中报显示,单个用户贡献的收入下降可能与用户数的快速增长有关(阿里巴巴用户增长率56.25%,京东用户增长率为3 5.51%)。
综上所述,阿里健康由于自营+平台开发,在用户数和GMV量上遥遥领先。目前其转化率略低,但在逐年增加,单个用户贡献的收入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但这是由于其用户增长率和用户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未来需要关注其用户创收的变化,能否持续提升转化率和单用户价值。京东健康以自营为主,在转化率上更占优势。 2019年以来,京东健康无论从GMV增长率还是单用户GMV都表现较好,实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