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第 4 期 No, 4, 2012 九江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m~ of Ji~iang Uni、 r ersit)r ( Soei~ Science E dition) ( 总第 1 67 期) ( Sum NO 167) 社 会 系 统 工 程 研 究 视 角 下 的 社 会 风 习 形 成 与 演 变 分 析术 林坚冷树青 ( 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江西九江332005) 摘要: 社会系统工程即社会工程, 是改造社会、 建设社会和管理社会的科学, 是人们改 造、 调整、 协调社会世界 、 社会关系、 社会运行的实践 活动。根据社会 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 把握社会风 习的层次结构、 形成、 演变, 在社会 系统中的作用,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把社会风 习与文化传统、 价值观、 社会心理、 群体影响、 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联 系起来, 用 系统思维和复 杂性思维进行分析。 关键词 : 社会 系统工程社会风 习 形成 中图分类号 : G 41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673 — 4580(2012) 04 — 0028 一( 0 4 ) 演变 在现代社会急剧变迁和转型的时期,研究社 会风习具有重要价值。
全面把握社会风习与社会 变迁的关系,置于社会系统工程中加以考察,对 于保障社会 良性运行 ,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 意 义 。 一、 开拓新的研究视角 :社会系统工程 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视角来研究社会风习的形 成、发展和演变,是一个新的角度,值得深入开 掘 。 社会风习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社会风尚、 风气、价值观、习俗、风俗等含义,还包含社会 礼仪、礼节、习惯等。 社会风习与社 会风俗密切相关 ,已有一些研 究。古代学者重视风俗文化的建设,将它作为了 解与引导地方或基层社会良性运行 的有效措施。 近代学者不仅关 注上下层风俗 的差异 ,以及风俗 变迁的内部运行规律,而且重点在中西风俗比较 的前提下对传统社会风俗价值进行评价,主要从 现实社会文化建设的角度关注风俗的成因、影响 及近代风俗变化趋向。现代学者对社会风习、风 俗、风气等做了很多研究。 陈寅恪在 《 元白诗笺证稿》中写道: “ 纵览 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往往与道德标 准及社会风习之变迁有关 。当其新 旧蜕嬗之 间际, 常呈一纷纭综错之情态 ,即新道德标准与 旧道德 标准 ,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
各是 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 虽然 ,值此道德标 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 ,此 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 肖拙巧之分 别 ,而其贤者拙者,常感苦痛,终 于消灭而后 已。 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 身泰名遂。其故何也? 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 两种以上不同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 譬如市肆之 中,新 旧不同之度量衡并存杂用 ,则 其巧诈不肖之徒,以长大重之度量衡购入,而以 短小轻之度量衡售出。其贤而拙者之所为适与相 反 。于是两者之得失成败 ,即决定于是矣。 ” ⋯ 他 在 《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 自昔大师巨子, 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 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 之区域,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 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 ” 陈寅恪以朴素的 基金项 目:江西省普通 高等学 校人 文社会科 学重点 研究基 地 九江学 院社会 系统学研究 中心 资助项 目 ( 编 号 SHX TX 1213) 。 收稿 日期 :2012 —10 —12 作者简介:林坚 ( 1 964 一) ,江西宜丰人 ,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审,九江学院社会 系统学研 究中心兼职研究 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学、科技哲学等。
万方数据2012 年第 4 期 九江学院学报 · 29 · 辩证方法去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注意事件的历 史发展 ,把握社会风习的全体、全貌。他认为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和影响是相互的、错综 的、连环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双边的而是多边的, 或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萧放在 《 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 思考》一文中指出,要借鉴传统风俗观,当代社 会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应该关注现实社会风 气时尚的研究 ,提倡 “ 良风美俗” ,为社会的良性 运行提供学术支持-3]。范小方在 《 中国共产党与 新中国初期社会风尚的演变》一文中认为,社会 风尚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 内社会成员在某种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性,是一种 普遍流行的社会行为。它是在一定的时空内,某 跃居突出地位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效 应场。社会大变革必然会引起社会风尚发生重大 演变【 4 J 。李立志在 《 1949- - 1956 年中国社会风习 的演变及其特点》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 习的演变,主要研究民间信仰和消费风习,指出 在演变的取向、方式和动力三个方面都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 5]。
李耀萍在 《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 社会风气问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为社会主 义带来希望 ,为 国家带来 富强 ,也为人 民带来 利 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腐败、失业等诸多 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风气问题是前进 中的问题, 它将随着改革的深化会逐步得到解决 西方一些学者从社会文化史角度研究社会风 习,还有关于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 程学等的著作值得参考和借鉴。这些著作大多是 从社会风俗、社会风气、社会生活方式角度进行 研究的。把社会风习与整体社会运行关联起来, 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视角进行分析,具有很大的拓 展空间。 关于社会系统工程 ( 简称为社会工程) 的研 究逐渐成为社会管理关注的热点。钱学森在 国内 最早提 出社会 工程概念 。1979 年,钱学森、乌家 培提出 “ 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叫做社 会工程” ¨ 。1989 年,他在 《 关于在国民经济中 运用 “ 社会工程” 方法的设想和建议》一文中指 出:“社会工程就是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 术,是当代经济工作的一种新的科学方法。社会 工程的对象不是一个工厂、一个企业、一个机 构” ,不是指 “ 小范围” 、“ 小系统 ” ,而是整个社 会 。
社会工程 的任务是设计 出一个 好、快 、省 的 万方数据一。 全国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在规划执行中根据实 际情况,在不断出现的不平衡中,积极组织新的 相对的平衡;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政治、经济、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出调整计划的意见;总结 实践经验,提出改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各种 制度的建议 J 。 钱学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 需要一门新的系统工程——社会系统工程即 社会工程,它是改造社会、建设社会和管理社会 的科学,其 目的是把社会科学和其他科学结合起 来。社会系统工程综合 了一百多年来社会科学、 近半个多世纪 自然科学技术和近几十年电子计算 机发展的成果。钱学森认为应该把社会工程当做 种设计筹划方法,是人们在社会世界中研究社 会方法、构建社会的活动、规划和设计社会的发 展蓝图、选择和创新社会决策模式的方法论,是 系统工程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社会工程是人们 改造、调整 、协调社会 世界、社会关 系、社会运 行 的实践活动 ,是社会技术 的动态系统 ,是各种 自然技术、社会技术的联合应用,是理论、技术 和实践结合的综合体。 王宏波等在 《 社会工程研究引论》 中指出, 社会工程的基本问题是研究社会事 实或社会现象 的生成规律性 问题 。
社会工程的理论认 为,社会 规制和社会规则作为基本的社会事实并不是永恒 存在的,它们有生成与变化的过程,具体地说, 作为社会事实的社会制度与社会规则并非是自然 存在的,而具有人为建构的特征,是社会生成的。 社会变迁过程的实质就是新的制度与规则的动态 生成过程,制度与规则的生成过程可以视为决策 者根据已有的社会条件约束,设计与规划新的制 度与规则的过程,而社会工程学就是探讨制度与 规则设计一般规律的学问。社会工程是人类 自身 活动领域、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思维领域、 范围的扩大,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智慧的结晶, 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融 合的过程 。 田鹏颖 在 《 社会工程哲学 引论——从社会技 术到社会工程》 、 《 社会工程哲学》等著作中认 为, 社会工程是以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以社会 技术为操作中介 ,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 协调社会运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他具体分析了社 会工程哲学的学科边界、逻辑路径、理论框架,阐述 了社会工程 的理论基础 、设计原则、本质属 性等㈨ 。 一 ·3O 。 林坚:社会系统工程研究视角与社会风习形成和演变分析 社会工程是对不同种类的社会技术的综合应 用。
社会技术形态在社会关系 的各领域表现 为一 系列政策、制度、法律和规范等。社会工程的核 心是追求模式设计,实现改造社会世界的目标, 实际上就是寻找 和应用实现社会 目标 的适 当的可 操作的社会技术。 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形式是一种创造,是设计 新的社会蓝图和建立新 的社会模式 ,这在本质上 是一种社会工程活动。社会工程研究着重从社会 关系的总体把握社会结构的特征,对复杂的社会 结构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各种要素和结构诸方面 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协调规律与约束状况,揭示其总体发展的规律,并进行社会模式设计。 社会系统工程 的研究方法 ,强调定量分析与 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结构分析与过程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 析相结合。 二、从社会系统 工程视 角看社会风 习的形成 和演变 以社会系统学思想为指导 ,用社会系统工程 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社会风习的演变 ,总结其特 征 ,着眼于社会整体系统、结构特性 ,分析社会 系统工程对社会风 习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社会风 习演变与社会工程的整个过程。 社会风习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流行倾 向和总体 行为方式。社会风 尚、风气、习俗、风俗、社 会 礼仪、礼节、习惯等,乃相习积久而成,具有相 当大的稳定性 和凝 固性 。
社会风习有其发生 、发 展、变化以至消亡的过程,是地方民众在特定的 自然历史条件下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这种选择受 特定时空的局限,但也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社 会风习由价值 观主 导,具 体表现 为 民风 、民俗 , 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一种社 会文化现象 ,被生 活化、社会化 、人性化 、物质化、固定化 而演绎 流行 ,是约定俗成的,具有历史延续性 、传承性 。 包括人类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际交往、生 老病死、节 Et禁忌、劳动作息、宗教信仰、祭祀 习惯、生活礼仪、道德操行、 情感意识等方面。 在社会急剧变 革时期 ,风 习的兴衰 、生灭表 现得更为明显和激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社会风习发生演变,也印证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 展的轨迹。由于历史传统 和地域文化的不同,社 会风习表现为一定的时空特性 ,包括 阶段性 、地 域性、辐射性等。风俗有善恶之分,需要对 民众 万方数据 施行教化 ,正人心,以正风俗。风 习具有 流动贯 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 固性。风习形成是 一个渐进 的积 累过程 ,它从不 知不觉地细微处起步 ,逐渐 向社会扩散 ,最终形 成千万人的共识,世代传袭,即使它不利于社会 的进步 ,要想变易它 ,也十分 困难。
风习有 着较 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无论是保持社会 和谐 ,还是 腐蚀社会肌体,风习的影响深远。要实现改易风 习的目的 ,需要持 久艰 巨的努力。风习改革是社 会变革的先导,事关国家民族兴衰。 般社会学理论大多提供的是 “ 是什么 ” 与 “ 为什么” 的知识,而社会工程学则提供 “ 如何 行动” 的知识 ;社会学运用科 学思维解释社会现 象 ,建立理解社会 现象 的理论模型 ,社 会工程学 引入工程化思维方式建构社会模式 。工程思维弘 扬主体精神、强化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模式 创新思维。社会工程学是指导人们解决社会问题、 改造与建设社会的学 问。在社会领域 ,社会科学 与社会技术已 日臻成熟 ,当今社会 的变革与变迁 提出了更加复杂 的社会问题 ,迫切需要发展和研 究社会工程学的理论 与方法 ,指 导社 会实践。社 会工程学就是为解决社会 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 的 学问,其核心是进行社会分析、模式设计和分析。 社会系统工程从社会关系的总体上把握社会 结构的特征,系统分析社会演化,包括社会风习 的演变。社会系统 工程把社会 当做一个复杂 巨系 统,提出总体 目标,进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工 程设计,通过社会管理的环节作用于社会发展的 进程。
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社会风习,注 重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风尚和习俗进行关联 分析,研究各种因素和结构诸方面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状况,揭示不 同规律在综合作用 中的 互动趋势和特点 ,寻求网络互动 导致 的规律和演 变轨迹。 社会风习涉及面很广,多表现为社会现象、 习俗,并且是在动态变化之中,它们的关系是复 杂的,分为许多层次,各个要素和环节交错缠绕, 息息相关,相互为用,相互影响,综合发挥作用。 社会风习是一个 复杂系 统 ,包 含多种 要素 , 具有复杂的结构 ,涉及多学科领域 ,需要 从宽广 的视野进行纵 向的历史 分析 和横 向的结 构分析。 社会风习表现为一定的社 会特性 、文化 习性 、心 理反映等,具体体现为关于社会体制、社会规范、 社会互动、社会影响 的观念和行 为。社会风 习既 一2012 年第4 期 九江学院学报 · 31 · 有传统的因素,也吸纳了现代的内容;既有本土 文化的历史传承,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 风俗观对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仍 然具有现实的 启示意义。在全球化时代,还应关注外来文化的 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