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经济学分析不能不处理时间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这一重大问题。然而,经济学自诞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进展十分缓慢。现代主流经济学以自然时间或逻辑时间来定义“经济时间”,使用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无差异度量方法,并据此建构越来越精致的分析模型。然而,经济学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并未相应提高。从思想史角度对此问题进行考察,重点是研究20 世纪杰出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关于历史的“经济时间”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罗宾逊认为当经济学逐渐从静态分析走向动态分析时,对时间的处理应当采用历史时间的方式,即在经济分析中有过去、有未来以及有时间的单向前行。在经济分析中引入历史时间,不仅可以使经济分析过程更加贴近现实情境,也更有可能得到符合现实的结论。经济学家都应当重视时间因素,重视罗宾逊所强调的历史时间,从而构建和发展更加贴合现实的经济学。
本文作者罗卫东,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研究;周嫣然,女,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研究。本文载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时间是什么?如果没有人问我,我知道;如果我想向那些问我的人解释,我不知道!”随着17 世纪动力学的发展,时间逐渐成为科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在构建经济学理论时,经济学家也开始考虑在经济分析中纳入时间因素。
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分析无法躲避时间。其一,经济学中的原因通常需要经过时间才能产生经济结果。譬如价格的波动对生产的影响,往往要进入下一期生产时才体现出来。其二,时间是部分应用经济学子领域中的关键因素。分析中较常见的是采取利息、贴现率或折旧率来处理的方法,譬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时差利息理论中就认为,同一物品因现在与将来的时差而具有不同的价值,因而存在利息。还有不少研究直接将时间作为经济分析的主角,讨论经济中的时间分配问题。其三,对某一经济关系的研究,处于不同的时间情形下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譬如对“货币幻觉”的讨论,大多认为短期中确实存在这一现象,但在长期情形下,这一现象并不显著,尤其是在经济分析从静态扩展到动态领域时,经济关系的变化可能性特别大。因此,如何适当地处理经济分析中的时间因素就成了经济学家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也意味着经济学需要去定义经济领域中的时间。事实上,琼•罗宾逊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探索和尝试,应当在思想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宾逊一生涉猎的经济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在其所有的研究中有一个主题非常突出,那便是她对当时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批判性反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场旷日持久的“两个剑桥”之争。罗宾逊后来总结道,这场争论中大多都关注次要问题——资本的衡量,事实上,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理论中真正的问题是“混淆了想象的均衡位置的比较与经济历史的积累过程”。她认为,新古典综合派经济理论中的均衡分析方法是与时间脱节的。这种脱节一方面体现在,“我们可以假设拍摄一些处于静态均衡的经济的静止照片;让我们假设测量问题可以通过计算劳动时间的所有数值来解决,并且恰好可以依照人均可用资本的较大值对应于更高的同质消费品的人均净产出,将经济体排列成一系列。这正如萨缪尔森教授的‘替代生产函数’一样。尽管作为一个思想实验这未尝不可,但通过投影仪翻动静止照片来获得累积过程的运动图像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当经济处于均衡之中时,将来与过去没有了区别,均衡以超时间的状态存在。所以,罗宾逊认为以这样的均衡概念为基础来分析经济变动是不可靠的。
罗宾逊关于经济学的这些反思分散体现在她20 世纪50 年代作为英国剑桥学派主将与以保罗•萨缪尔森等为代表的美国剑桥学派的论争性学术作品中,而集中的体现便是她晚年与自己的学生伊特维尔合著的《现代经济学导论》。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经济学的初学者,但普遍认为它对初学者来说太难了。作为罗宾逊试图对抗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综合著作,《现代经济学导论》是罗宾逊对以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理论的回应,书中相对系统地呈现了罗宾逊所认可的经济研究的基本范式及其具体应用。该书非常值得用来研究和探讨罗宾逊的经济思想,尤其是考察经济理论中的时间处理问题。
本文首先梳理了自亚当•斯密以后,从阿弗里德•马歇尔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关于时间处理的思想资源,接着主要基于《现代经济学导论》的文本来梳理罗宾逊经济思想中时间的特殊性质与内涵,进而考察罗宾逊是如何在经济分析中应用她的分析方法的。本文还初步就这种分析方法采取的经济分析模式,特别是现代经济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时间因素提出若干思考。
在经济学中,时间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既难以避免又难以处理的因素。随着经济分析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家一直试图构建更加贴合现实的模型,尤其是当经济学试图从静态分析走向动态分析时。逻辑时间所具有的标准化和单一化特质虽然能够精简分析,却一直是被忽略的阻碍模型贴近现实的一个关键点。自第一篇论文《经济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开始,罗宾逊在经济学各个领域的探索就一直伴随着她对经济学方法的思考,到了晚年,这种思考已转变为对包括自己早年学术作品在内的当时流行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批判性反思。通过这一系列贯穿一生的反思,她得出的最终结论就是,经济学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分析中对时间的处理产生了偏差。这种反思体现在当年喧嚣的两个剑桥之争中,体现在五卷本的论文集以及七卷本的著作集中,尤其是贯穿于为回应萨缪尔森所著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中。
罗宾逊认为,当经济学逐渐从静态分析走向动态分析时,对时间的处理应当采用历史时间的方式。事实上,即便是静态分析下的经济情境,因为有对应的过去,也不应当采用标准化的逻辑时间模式。《现代经济学导论》中的经济分析贯穿着这一基本思路。不同于抽象为无差异参数的逻辑时间,历史时间要求在经济分析中有过去、有未来以及有时间的单向前行。经济生活会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经济分析如何处理时间因素?罗宾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所得出的答案,虽然不同于马歇尔对经济运动的描述,也不同于凯恩斯对动态宏观经济的考察,不过,其问题意识和研究旨意是与他们一脉相承的。当然,依照《现代经济学导论》中所展开的具体分析,罗宾逊比她的英国前辈更加有意识、更加自觉也更加系统深入地考察了这个问题,她力图发展起一种历史分析与抽象理论相结合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经济学试图要分析的是真实世界中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在经济分析中引入历史时间,不仅可以使经济分析过程更加贴近现实情境,也更有可能得到符合现实的结论。譬如,当分析企业的投资决策、家庭的消费决策、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等时,经济学家都应当重视时间因素,重视罗宾逊所强调的未来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采取历史时间视角的经济分析也对精致的、数学主义的均衡分析提出了挑战。这不得不让经济学家重新审视应当如何进行动态经济学研究,尤其是在动态经济学中如何定义均衡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重新回顾20 世纪罗宾逊对经济学的批判性反思,尤其是就时间处理问题所倡导的历史时间方法论及其具体应用,寻求其中所蕴含的经济学发展的思想和理论资源,对于构建和发展更加贴合现实的经济学而言,依然是十分有益且紧迫的工作。
©以上只是作者部分主要论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获取本文pdf 全文以窥全豹。欢迎您分享此文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