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中的使命愿景很多时候由高层提出,并通过制度、会议宣贯等方式进行传导。组织成员通过口号、英雄、仪式、奖惩标准等符号类载体来调整其行为和习惯做法。但在单向的传播过程中,文化会被折损或过滤。如果管理者过于一厢情愿去建构意义和传播意义,基层员工未必买账。
随着00后步入职场,中国企业的管理真正步入了“新知识工作者”时代,他们生活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信息化社会中,由于资讯的易得性、知识资源的丰富性,他们不再信奉权威说教和经验,更善于质疑,更倾向于靠自己的经历和解释去寻找意义并指引自己的行动。
巴纳德在近百年前就告诉我们:员工个体的协作意愿和组织目标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中间要靠管理者提供信息来进行沟通和协同。
企业文化作为关键信息来源,则需要管理者进行创新,找到能够和基层管理者进行共鸣或者认同的“符号”。这里的符号类似于桥墩,有助于员工从中找到“误同”,从而激发统一行动的可能。“误同”是以求同存异为出发点,寻找可以为组织成员提供“等效意义”的理念、符号,使得组织成员都能从这些事物中找到各自的意义,从而达到统一行动的目的。管理者不应再纠结于试图打开新时代员工复杂的内心世界,统一员工的想法,而是要采用诸如“打土豪、分田地”和“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比喻性的方式,来激发不同群体对于现象的解读和认同。
如此看来,组织文化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能够在不同群体获得“误同”的公约数,链接不同群体的等效意义,从而得以统一行动和激发组织化行为,实现组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