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共同发布中国法律援助蓝皮书系列第一辑《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报告No.1(2019)》。该报告是对2018年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状况的系统回顾与总结,为持续发展和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言献策,以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报告指出,2018年值班律师制度作为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而写入刑事诉讼法,助推刑事辩护全覆盖;法律援助法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推动法律援助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积极探讨法律援助基本问题。在今后的几年中,我国仍需努力解决刑事司法改革疑难问题,加强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持续深入研究民事法律援助,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立法动态方面,当前我国正酝酿进行法律援助法立法,然而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突破性发展,仍然需要在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问题上“精耕细作”。我国对于法律援助制度本身的基础性研究仍较为薄弱,法律援助制度构建仍面临许多理论难题亟待解决。
报告显示,我国法律援助范围不断扩大,各地在《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范围以外的民事、行政案件数为54万余件,占民事、行政案件总数的56%;同时也看到《条例》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亟需通过立法对法律援助范围作出规定。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孙春英副局长指出,今后陆续出版的中国法律援助蓝皮书将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法律援助发展的突出问题,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援助理论体系,推进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蓬勃健康发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