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医疗安全无小事,各级医生都是责任人,今天从正确识别患者身份说起!

网络整理 2022-05-18 04:02

医疗之声

守门是指守门,比喻严格按既定标准检查,以防出错。医疗安全无小事,各级医生都有责任。今天,就从正确识别患者开始吧!

目标 1 正确识别患者

(一)严格执行检查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手术治疗。患者至少通过姓名、病历号、出生年月日等两个标识来识别.,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不得使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二)双重检查用于在输血过程中识别患者。

(三)对于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患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识别标志(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年版)

认错人,生活中的事情经常发生在你我身上!对不起患者身份识别品管圈,对不起,结束了,但这发生在看病的过程中,但没那么简单!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任何人都可以作为病人走进诊室患者身份识别品管圈,住进病房。这个时候,你一定不想被当成另一个病人,因为这件事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事实上,此类事件在患者就诊、检查、住院时时有发生。可能是医生和护士承认错误,也可能是其他辅助人员被冠冕堂皇。

“病人识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在诊所为“正确”的患者提供预期的医疗服务

(2)在转诊、转院等过程中准确交出患者身份信息。

2015年美国CNN评选的“25”“令人震惊的医疗错误”中的6个与对患者的错误识别有关。 “正确识别患者”是联合委员会自2003年起发布的国家患者安全目标,也是《JCI医院认证标准》中“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的第一项。自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中国患者安全目标》以来,“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被列在首位。 ,可见其重要性。然而,误认病人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比如2016年8月,“等媳妇剖腹产,男人被当成痔疮病人”的新闻就更具有讽刺意味了。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警惕此类事件。

针对此类事件,紧急护理研究所(ECRI)、澳大利亚医疗质量与安全委员会(Australian Commision on Safety and Quality in Health Care)、中国医院协会等国内外组织纷纷提出确保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其核心措施是“实施患者核对制度”和“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但使用的“身份识别”必须是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等固有属性识别,不能使用病房号、床号等。号等是人为创建的、易于更改的外在属性标识符。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条码扫描技术在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种技术并不能作为唯一的识别标准。因为腕带信息还存在腕带不匹配、信息系统错误等问题,仅扫描腕带信息也会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建议的做法是同时使用腕带和开放式问题来验证身份(即主动询问患者的身份,而不是要求患者确认“是”或“否”)。

在强调使用两种方式验证身份的同时,也提倡在所有诊疗过程中,尤其是特别重要的输血,都要进行两人验证。如果患者身份混淆,可能会出现血型不匹配,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死亡。因此,输血前应仔细检查,以防出错的可能。

另外,一些特殊患者可能会因为麻醉、传染病、精神障碍等原因无法与医务人员正常交流。对于这些患者的识别,除了腕带外,还应该有其他的识别指纹、照片等方法,确保特殊患者的正确识别。

我们提倡以下几点

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工作的重视,医疗机构领导应给予支持。

在同一医疗机构,包括分院,应建立系统的一、简单的患者识别系统和流程。

就诊前获取正确的患者身份并进行验证,尽量避免将身份信息容易混淆的患者置于同一诊疗单元。

在急诊室、ICU、产房、新生儿室等转移患者时,除了至少交出两种患者身份信息外,还应交出其他特定身份信息。

使用开放式问题来识别患者,避免被动确认,例如“是”和“否”。

在技术方面,人脸、虹膜识别等新技术可用于患者识别。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身份识别,让他们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发生错误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建立公正的不良事件报告文化,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与患者识别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类似事件和安全隐患),评估和消除可能导致患者识别错误的非人为因素。

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