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放思想不仅是一个政治口号,而且更是一个严肃的认识论命题。真正的思想解放,是观察的客观性和科学理论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解放思想的过程是我向思维与他向思维相统一的过程。在时间上,解放思想表现为随时间不断发展,思想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在空间上,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到远的传播过程。
[关键词]解放思想认识论思维规律
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解放思想是实现国家和民族现代化的基础性条件之一。一个国家和民族现代化的历史命运是和自身思想解放的状况密切相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思想保守和落后的国家。任何落后,首先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落后;任何进步,首先都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进步。
解放思想是历史进步的要求。要解放思想,必须把握解放思想的规律。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三种关系或者说三个问题,对于把握解放思想的规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观察的客观性和指导理论的正确性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要求,观察的客观性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源泉和动力。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突破过时的、不适应当前状况的旧思想的局限。这就要求人们在致思趋向上必须破除“唯本本”、“唯古”、“唯上”等各种错误心态的影响,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面对客观事物。只有这样,我们的认识才能突破自己思想中那些旧观念的屏障,才能把握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着的规律性,从而实现思想变革与现实变化的同步发展。进一步考察,解放思想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克服思想传统所固有的惯性,从而防止教条主义灾难发生的问题。要清醒地看到,思想传统自身是有局限性的。思想、思想传统一旦形成,其形式就有了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相对稳定性,一方面保证了思想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但另一方面又形成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惯性和惰性。要解放思想,必须克服思想发展过程中的这种惯性和惰性。所以,强调观察的客观性,通过观察的客观性克服思想传统的惯性和惰性,就成了解放思想的第一要求和首要原则。
但是,解放思想又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现代认识论的研究表明,任何观察都渗透着理论,离不开具体理论的指导。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观察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无价值的观察是根本不存在的。解放思想离开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就会陷入盲目性和经验主义的泥潭。思想的解放,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实现。片面强调观察的客观性,同样完成不了思想解放的任务。真正的思想解放,是观察的客观性和科学理论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要求。
我向思维和他向思维的关系
所谓我向思维,是指以主体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过程。他向思维,是指以获得事实真理为目的的思维过程。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考察,解放思想的过程又是我向思维与他向思维相统一的过程。
我向思维作为以维护和促进思维主体存在与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思维形式,是引发思想解放心理动机的导火线,为思想的解放设置需要和欲望的目标。他向思维作为一种现实性思维过程,判定解放思想的现实情景和可能条件,为思想解放提供环境认知支持。在我向思维与他向思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问题情景与欲望目标不断得到调适,从而推动维护思维主体存在与发展的观念工具――思想的不断发展变化。由此可以看出,解放思想实质上也是一种高级的适应性活动,是人类维持自身与外部环境平衡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工具,它的发生发展一方面要受自己需要的驱动,但另一方面又要受环境的制约。离开人的需要谈思想解放是不可能的,离开环境的制约谈思想解放同样是不现实的。只有将二者辩证地加以思考与运用,才有可能完成思想解放的任务。
作为我向思维和他向思维的结果,思想的解放应当体现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的统一,也即既是“应当”的体现,又是“是”的反映,是“应当”和“是”的统一体。“应当”和“是”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在人的思想解放活动中,自然也应该内在地包含自身活动的基本原则。所谓“是”的原则,是指我们的思想应该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性质相一致,不能借解放思想之名,用杜撰的观念虚构、许诺并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应当”的原则,就是说我们的思想又要体现自身内在的价值尺度和需要,这是我们行为目的性的外在化。在解放思想的实践中,“是”和“应当”两个基本原则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人作为解放思想的主体,一方面必然要承认客观规律的作用,要掌握和服从客观规律,而不是离开或背离客观规律去随心所欲地“解放思想”;另一方面,人又要改变和重建客体,使客体服务于主体的目的和需要。只有真正做到了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实现了“是”和“应当”的完全统一的思想和思想体系,才配称思想解放的美名。
解放思想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意识到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人类智慧的主要特征之一。解放思想,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
思想解放具有十分明显的时间特征。解放思想的过程是思维创新的过程,是旧观念逐渐消失和新观念不断涌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持续性和顺序性,集中表现了解放思想过程在时间形式上的特点。从时间的持续性上来看,思想解放的过程是一维的不可逆的过程。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人、人类的思想总是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的。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有时也可能出现局部倒退或停滞不前现象,但总体上来看,思想、思想体系不断更新、不断进步,把握对象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大,这是基本的、不可逆转的趋势。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思想解放其实是人类精神发展进步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精神活动内在的、必然的要求。从时间的顺序性上来看,思想解放在时间上具有十分显著的继起性。思想解放的过程在历史上是连贯的,任何时代的先进思想都是前一历史时期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思想观念作为传统,虽然给解放思想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阻力,但其迟缓性、稳定性和保守性,却恰好成了解放思想的对象,为解放思想提供了历史的出发点和逻辑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思想传统中的这种惰性和保守性,解放思想本身所要求的创新与发展也就失去了自身的规定性,从而变成不可思议的事情。
思想解放还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解放思想作为一种社会历史运动过程,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展开的,有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到远的传播过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解放思想的过程,常常是从个人或社会的一个局部开始的,新思想的社会化要通过人际关系、社会组织机构和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的传播才能实现。新思想的传播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在空间中不断扩散、为人民群众所掌握的过程。新思想在空间上的扩散过程,从表面上看是文化交流或文化传播的过程,但在实际的历史运动中,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解放思想,不仅要扬弃自身的思想传统,而且还要敢于和善于接受外来先进的文化观念。
在现实的物质运动过程中,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离的,思想解放过程的时空特征也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在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关于这一问题的真理性认识:一方面,思想解放的时间形式和空间形式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思想解放的过程既是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中推移的,又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扩张的。思想解放既离不开时间形式的影响,同时又必须受空间形式的制约。对具体的思想解放过程而言,时间形式和空间形式在其现实性上,本来就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另一方面,思想解放的两种形式又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时间序列中的进化影响着空间范围内的扩张,反之亦然。
总而言之,解放思想不仅是一个政治口号,而且更是一个严肃的认识论命题。因此,要解放思想,首先应该弄清这一命题的科学内涵。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把握解放思想的规律,其意义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