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注意的分配: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分心: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识记: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
保持:保持的质和量的变化
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内隐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外显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记忆恢复现象: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的保持量要高,这就是记忆恢复。
过度学习: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维。
聚合思维: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由于概念抽象概括的程度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
概念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四种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
人工概念: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诱因: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具有激发或诱发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信念:坚持某种观点、思想或者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意志行动: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
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
情绪和情感:个体对认知对象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表情: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心境 :一种微弱的、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渲染性、弥散性 )
激情 :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爆发性、冲动性 )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超压性、超荷性) 道德感 :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美感 :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液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素质: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
智商: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2、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知识、技能的水平。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
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自我调控系统: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罗夏墨汁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TAT)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社区护理导论名词解释04-09
材料物理导论名词解释04-09
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04-09
历年教育心理学A名词解释总结04-09
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04-09
心理学全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04-09
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总结04-09
心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04-09
护理心理学名词解释小结04-09
教育硕士复习心理学名词解释总结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