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考试备考中,关于教育学的教育史部分一直是广大考生复习备考的重难点之一,本文将梳理在教育学的创立阶段两位卓越的人物“野史”,供大家轻松诙谐的记住其优秀的贡献
自培根提出教育学可以从学科分类中独立、夸美纽斯一本《大教学论》使教育学横空出世后,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教育学的宣讲和传播中来,其中一位身高五尺左右的人物拖着小小的身躯,在教育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光辉背影,他就是哥尼斯堡最忠诚的儿子——康德。
康德最早于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晚年时其学生整理手稿发表。著有著作《康德论教育》 。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充分发挥人的自然禀赋,同爱尔维修、洛克一样,是教育万能论的支持者。著有名言“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体现了其关怀人本性的教育思想。
而作为教育学的“祖师爷”,康德也有学习学到废寝忘食的时候。
相传康德是一位生活非常有规律的金牛座先生,一生未娶妻生子出国旅游,有着精准的遛弯时间,午饭后的三点钟。邻居往往根据康德出门遛弯的时间来核对家里的钟表。而令人担心的是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应该出现康德身影的林荫路上并不见这位身材瘦小的教授。邻居很慌乱,担心其出什么意外,赶忙去了康德家,却发现康德只是看书看的入迷,连自己精准的生物钟都给忘记了。
那么,让这位教育学教授入迷如此的著作是什么呢?
是同为教育学创立阶段的贡献人物——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提到卢梭,又不得不提到卢梭的坎坷经历。卢梭幼时家境贫寒,凭借着讨喜的长相和音乐才能,成为了当时社会上流阔太太的音乐教师和情人。他的一位富人朋友慷慨解囊,资助这位有着梦想的少年赴里昂留学。后来的卢梭娶妻生子,可是生活依然艰辛贫穷,怀有的五个孩子也因为难以支持抚养费用而托付给了福利机构接受教育。
尽管如此,卢梭的教育思想却影响深远。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秉承性善论,宣扬了一种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倡导教育要使儿童归于天性、归于自然,培养“自然人”。
著有名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强调在儿童身心成熟之前不要过多的外力参与,只需要去减少不良影响。由此提出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并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消极教育”。“消极教育”的含义不是教育的功能不好,只是说教育不能过分积极,或者说过早的去改变儿童。
随着“消极教育”的提出,卢梭相应提出了一种教育方法“自然后果法”,提倡让儿童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过多成人的参与。比如儿童淘气,在秋天用石头子打碎了窗户,那么这时的选择不是批评儿童再修补窗户,而是让儿童承受冬天时窗户不再遮风挡雨所带来的危害。这就是自然后果法。
因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深刻的影响了诸如康德、赫尔巴特在内的一系列教育家,以及他最早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卢梭也被称为了“发现儿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