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历经苦难与辉煌静待盐池涅槃腾飞(图)苦难

网络 2023-01-08 13:01

历经苦难与辉煌 静待盐池涅槃腾飞

题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铭记历史,保持初衷使命,这样才能走的更远更高。

70年波澜壮阔的新中国,5000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伟大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发展史将永远激励后来人。伴随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奇丽壮观的河东盐池,就像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始终光彩夺目。

走进区政府陈列馆,入眼即是一张大幅的黑色碑拓照片,这是明代万历丁酉年巡盐御史吴楷巡视河东盐池的碑记。围绕碑拓照片周围,可以看到多张与运城盐业有关的老照片。

煌煌运城文明史,绵绵盐池居其首。每一段历史进程的背后都有着一段珍藏的回忆印记,欣赏老照片不仅仅是怀旧和怀念,也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新感悟和思考。值此盐池发展进入脱胎换骨转型期和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我们再次回顾和展望盐池的辉煌与腾飞,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阜产恒久 养育万民

盐湖因盐池而得名,运城因盐池而兴盛。

盐池是运城的的母亲湖。千百年来,盐池源源不断滋养哺育着河东大地。博大辉煌的河东文明孕育了灿烂夺目的河东盐文化。

相传舜帝接受尧的禅让后,结伴来到盐池。舜抚五弦石琴,望着徐徐南风,遂作《南风歌》,简单数语道出了盐池产盐的必备条件和盐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北方盐化集团是干嘛的_滨州滨化集团是国企吗_深圳劲力集团是干嘛

自黄帝蚩尤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在盐池通过最原始最古老的的办法结晶制盐,各部落因争夺盐池而连年战乱,盐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有史记载以来,盐池更是炙手可热,直至解放,历代中央政府都将盐税作为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并在运城设立专门的盐务管理机构——。

人们之初利用盐池风大日烈的自然条件,依照“天然结晶,集工捞采”的方法制取食盐。探索新的制盐方法从春秋战国开始,先民们已经能够在盐池边修畦灌水,利用风日蒸晒获得食盐。至唐代将盐池收归国家管理,仍由民制。当时运城盐池收入占全国盐利的四分之一,占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唐时形成“垦畦浇晒”法,俗称“五步产盐法”,标志着盐业生产步入一个新时期,这是盐池生产史上一件划时代的重大变革,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产盐工艺。清末《辛丑条约》庚子赔款和袁世凯与帝国主义签订的“善后借款合同”数额巨大,清政府和袁世凯即是将运城盐池的盐税作为支付英国的钱款。现运城宾馆内两座欧式洋楼就是当时英国人所建,专门用来收取盐税。一百多年来,这两座小楼见证着“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规则。

英国人曾在运城收取盐税多年,其他国家传教士也相继进入。据东三铺张敦敬盐厂大掌柜武秀升的女儿武香亭说,她小时候的一位老师就是瑞典人。外国人在运城建教堂,占地很广,自现在的红旗街至乔家巷全是教堂的地方。武香亭说:“信教的老百姓很多,当兵的军官中也有很多信教,大家每周到教堂做礼拜,我和同学也经常去看望瑞典老师……”。在日军侵略运城前,外国传教士都已离开运城。

宋代盐池生产实行官运、官销,主持盐政的范祥推行“盐钞法”,这就是后世“盐引”的起源,此制度一直延续至元明清。元末盐运使那海德俊在运城筑凤凰城,设立运治,称运司城,始称运城。运城是盐池发展的产物,又是控制盐池的必然手段,运城因盐务设立专城,全国独家。

明朝成化年间开始环盐池周围修筑禁墙,食盐基本采用专卖制度。从此,58.2公里的高大城墙将132平方公里的盐池紧紧包围起来。中央王朝因单项产业而修城墙、设官府、置军队,盐池当属唯一。清代以来,全部废除天然捞采,专事畦种。明清之际,经盐工长期实践和改造,垦畦浇晒日渐完备,成为一套科学的生产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双轮水车”的发明、解放式水泵的采用,打开了抽水机械化的大门。从此,古老的盐池不断传出机器的轰鸣。1960年,运城县确定修建盐化铁路,工业原料运输靠人力马车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1986年运城盐池停止潞盐生产,专注开采硫酸钠和硫酸镁。这标志着盐池千年产盐史的结束,一个新的生产历史开启。几千年形成的“五步产盐法”,2007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盐池资源非常丰富,盐业虽然停止,但化工产业的一路高歌又继续为国家的发展不懈贡献。

夏季产盐,冬季产硝,天气越热产盐越多,盐池这一独特而神奇的无穷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从人类逐盐池活动以来,盐池盐业生产一直蓬勃延续,产盐量在明代1604年达两亿八千八百万斤,为历史最高。池盐运销各地,养育万民,供给国家;化工产品,支持经济,功绩甚伟。

晋商肇始 源远流长

盐池是晋商的发源和肇始。战国时被誉为“中国商业鼻祖”的猗顿就是在运城从事池盐生产和贸易,十年之间,成为与陶朱公齐名的巨富。猗顿对山西南部地区的畜牧业和河东池盐的开发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山西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明太祖朱元璋时,北方九大军事边镇的80万军队抵御蒙古的侵袭,后勤供给存在很大财政压力。山西参政杨宪向朱元璋上奏,建议鼓励商人把军需粮草运到边镇,根据粮草数量换取“盐引”,即销售食盐的专卖权。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采取开中盐法。这是山西商人赚取的第一桶金,山西商帮的崛起始自开中盐法。

明清之际,晋商利用地理优势,以力役和实物向国家换取盐的专卖权,盐商一时兴起。晋商在北上与蒙古、俄罗斯通商贸易时,与满清民族有了生意往来。满清入关后,跑马圈地,将盐池侵占,盐商和盐工四处逃离。为了恢复盐业生产,满清统治者迫令晋中一带的商人到盐池投资生产,尽快恢复盐业生产,保障国家的盐税。“来时王公子,去时破产人”是最初晋商投资盐业的真实写照,由于商人对生产毫无了解,到盐池投资盐业,最初赔本的较多。从满清入关到康熙、雍正年间,大概有四百户商人承包盐号。

后来盐池正常生产后,盐商也都赚的盆满钵满。据张敦敬盐厂大掌柜武秀升女儿武香亭说,她小时候跟随父亲住在盐池下,还帮父亲发过签,盐工就是凭签领钱。每天早上四点钟,就听见老和尚挨个门叫道:“上工喽,上工喽……”这样一天忙碌的盐业生产开始了。“老和尚”是盐池专事生产的把头,据盐池研究专家李竹林介绍,原中心医院对面有座兴宝寺,现已被毁,寺里有个计然和尚多次下盐池总结出了一套产盐方法,由此,“老和尚”制度流传下来。武香亭回忆说:“盐商每天都是斗金斗银,工人们每天白面馒头管饱吃,每家盐号都有一座几米高的粮仓能保证工人一年的口粮……”。解放后,张敦敬盐号的掌柜武秀升就是到平遥请示东家,将盐号捐给了国家。

千年水患 一朝根治

水害是盐池的历史问题,历代统治者都是筑堤修堰,治理水患不彻底,几千年来都没有根治。明隆庆四年至清咸丰六年的二百多年间,盐池遭水灾达十三次之多。清乾隆以前,盐池卤水取自黑河。所谓黑河,是盐池池底最深部分,东西长25.5公里,南北宽2.5、3公里不等,因泥呈黑色,故名黑河。黑河是“产盐之母”,在1757年特大水灾时被泥水淹没,卤源毁灭,给盐业生产带来空前困难。清政府曾令盐商挑挖黑河,企图恢复原貌,但是一年只挖了四千多丈,不久又被泥水淤平。要恢复盐池生产,必须寻找和扩充卤源。伟大的盐工不断与大自然斗争,不懈探索创新,凭着长期劳动实践和丰富经验终于创造出挖滹沱、打卤井的办法,保证了黑河被淹后盐池的继续生产和发展。

1956年夏,邓小平视察盐池时说:“运城盐池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最怕水灾,一定要保护好。”1958年夏,正当盐化出现蓬勃的大跃进局面时,遇到了解放后最大的一次洪水侵袭。时任山西省副省长刘开基特来运城指导抗洪,有3名盐化工人为保卫盐池献出宝贵生命。1959年,山西省委根据既利于农业,又利于盐池,把根治盐池水患和农田水利事业结合起来的原则,对涑水河进行全面治理,彻底根除盐池水患,减轻农业灾害。

政权新生 池貌巨变

1947年解放军展开全面反攻,为了更好地组织领导盐工进行斗争,党组织派陈殿元到盐池发展党的组织。陈殿元广泛接触工人、团结工人,盐池工人斗争蓬勃发展壮大起来。

我们找到了陈殿元的儿子,他曾是盐化局职工,现已退休。据他讲,陈殿元是河北衡水人,因家庭贫寒出走他乡寻找生计,来到运城干的是印刷工,印刷店的老板是一位朝鲜共产党员在中国从事革命工作。陈殿元最初在厂里打工经常帮老板送印刷品,印刷品中有时夹杂一些情报他本人并不知道,他送货的一家也是共产党员。一天,陈殿元在给这位共产党员送印刷品时,这位共产党员就给他说:“回去给你老板捎句话,你就说今天晚上有人抓他,让他赶紧跑……”。陈殿元听了百思不得其解,心想一个做小生意的商人又没违法谁抓他呢?回去后,陈殿元向老板转达了那位共产党员的话。老板听后,立即拿出银元,向陈殿元交待:“你把工人工资发完,剩下银元你拿着赶紧走,宪警不会抓你,以后我再想办法联系你……”陈殿元就按照老板吩咐,办完所有事情后,想想自己该往哪跑?老家又没啥亲人了,回去也吃不饱,干脆下盐池底下算了,那里是三不管的地方,干活就有饭吃。最终,陈殿元走下盐池,与盐工融在了一起。陈殿元传送情报时表现出的地下交通员的合格素质,让老板非常满意。老板走之前向当时的中共安邑县委书记王炯推荐了陈殿元,认为此人可用,可培养发展。后来,王炯就四处打听陈殿元的下落,因陈殿元烟瘾很大,他就向卖烟的打听,就问谁的烟瘾大。一次,一位经常下盐池卖烟的老汉就说:“哎呀,盐池底下老陈烟瘾最大……”。这样,王炯就找到了陈殿元,将他带进了党的队伍,一起去了延安学习培训。解放后,那位朝鲜共产党员曾随代表团出访中国,打听陈殿元的下落,得知陈殿元在盐化从事工会工作,十分高兴。也因为这位朝鲜共产党员的打听,陈殿元在文革期间也躲过了批斗迫害。

延安学习归来后,陈殿元下盐池进入的是卞和兴盐场。他积极组织发动工人进行斗争,秘密发展党的组织。1947年4月,解放军在运城向敌人发动攻势,盐商纷纷外跑,国民党为了毁坏盐池,不给共产党留下这个聚宝盆,计划炸毁堤坝,让洪水淹没盐池,再也产不出盐。陈殿元得知后,连夜组织盐工,挨家挨户发动群众,做思想工作,就说:“盐池一旦毁了,咱们就等着饿死吧……”。这样,广大盐工和百姓,甚至国民党、宪警队的家属都参与抵抗,坐到大坝上坚决不让敌人炸大坝,最终保住了盐池。在三打运城时,广大盐工主动组织起来,和解放军一起参加到激烈的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为运城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据盐化老工人说,解放后,广大盐工生产积极性大为高涨,新时代给予了工人新生命,他们无穷无尽的力量顷刻迸发,恨不得一天当三天用,经常是几天不休不眠加班干。当时盐化有“插白旗”的制度,目的就是搞好劳动竞赛,激励工人互相赶超。有一位工段长实在太累,就在车间迷糊一会,正好厂长过来碰见了,马上给这位工段长插了白旗,工人们就说:“你只看见他睡觉,就没见他干了几天几夜没休息了……”。

陈殿元后来担任盐化局工会主席,为了维护工人利益,他首开为盐工购鞋的先河,让盐工穿鞋下池。大家不要小瞧一双鞋,因为几千年来,历代盐工在盐池中捞盐干活全是赤脚,双脚每天浸泡在盐水中,可想而知盐工有多苦。为了给工人买雨鞋,当时的局长不同意,认为不应该由局里出钱为工人买鞋。陈殿元据理力争,与局长争论大吵。但最终还是在天津为工人买了雨鞋,由于当时物资紧缺,雨鞋不够,又补充了一些球鞋。据盐化老工人回忆,当时的工会作用很大,说话顶用,能真正为工人撑腰办事。这值得我们学习,工会组织就应该争取维护工人权益。

正是有了翻身工人的忘我奉献,写下了盐池发展的辉煌一页。

幸逢盛世 再造辉煌

1947年12月运城解放时,盐池有私营盐厂37家。1948年2月,国家正式接管运城盐池,成立潞盐管理局。1949年,运城盐池扩大发展国营、私营、合营盐厂,后逐渐对私营盐厂进行改造。刘植岩担任运城解放后第一任地委书记,为恢复盐业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

盐池是一个古老而有光荣历史的的产盐地,蕴藏着丰富的化工资源。1948年秋,潞盐管理局决定兴办碱厂,发展盐池化工产业,综合利用盐池丰富资源,为人民造福,于是,“国营芒硝公司”兴建成立了。继芒硝公司后,1952年7月在盐滩上又建起“地方国营运城化工厂”。

陈列馆南墙的老照片中有两位老人,看似平凡无奇,实则一生传奇。这就是郭久长和张良桂老先生。

巍巍中条,代代英豪。出生于中条山麓下的郭久长在1937年16岁时参加了薄一波同志组建的牺盟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担任解县县委书记、永济县委书记等职。

运城解放后,盐池回归人民,1950年4月由山西省管理,成立山西盐务管理局,郭久长担任山西盐务委员会书记。他任职初期,社会治安很不稳定,国民党残余势力仍潜藏于盐池从事破坏活动,郭久长为尽快恢复潞盐生产,组建成立盐务大队,队员由潞盐管理局招募和当地民兵调拨合成,大队依营级建置,下设四个中队,中队下设分队,后来大队扩编,从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解放军中调拨一连队正规军充实盐务大队,队伍迅速壮大。盐务大队主要任务就是查稽潞盐走私、漏税,负责锄奸反特和保卫盐池治安。经过持续镇压和“一打三反”,盐池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偷窃、走私潞盐的现象大为减少。因形势好转,盐务缉私大队于1952年6月撤番,成立查缉保卫科。

和郭久长同一时期,张良桂在1937年16岁时在侯马参军编入120师359旅718团三营十一连,他参加过保卫延安战役,在蟠龙战役中负伤后彭德怀总司令还给他送过鸡汤,他也是《保卫延安》小说中的营长周大勇的原型。由于在历次战斗中,负伤多、伤情重,张良桂于1951年3月到地方工作,在1953年8月至1955年12月任运城化工厂书记,后任运城地委工交建政治部部长,为运城盐化工初期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走访盐化局老领导吕景钊,他的祖父吕竹柏曾随景梅九留学日本并加入了同盟会,他说张良桂任支部书记时,他任团支部书记。张良桂为人正直,作风务实,对工作要求很高,极其负责,对同志们也很了解,各厂长向他汇报工作时,都不敢弄虚作假,因为张良桂对工作了如指掌,别人糊弄不了,如果听到哪个人的汇报有问题,会立马走出办公室下到工地一线深入车间了解真实情况。他的这种军人风格让下面人很敬畏很怕,以至于大家汇报工作时都不敢先进他办公室,每次都是让吕景钊先去打探一下看看在不在。

郭久长和张良桂都是青年入伍,身经百战,为国家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二人都在地方搞经济建设,与盐池结缘,都为盐化的发展付出了心血。

风云际会,盛世强企。1958年5月盐池三家企业合并,成立运城盐业化工局(简称盐化局),统一组织运城盐业和化工生产,盐池工人有了自己工会组织,广大职工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此后,运城盐池的生产逐渐得到稳固发展,呈现出日益兴旺的大好势头,当年产值达到创纪录的1942万元。运城盐化局作为开发、经营盐湖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堪称共和国的“央企长子”。

1960年通过技术革命运动,盐化局职工大搞新产品试制,成功试制12种新产品。1970年,盐化二厂工人创造了盐化局第一座连续转炉生产硫化碱的新工艺,1973年建成3座,硫化碱年产量从二万五千吨提高到三万五千吨,占全国总产量1/5。1973年7月,盐化二厂试制成功的白色结晶硫化碱,填补中国化工生产一项空白。

90年代初期,盐化局先后开发几种新产品,进行了三次产品结构调整。1992年1月盐化局日用化工厂组建,标志着盐化局由化工生产跨入日化行业,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历史性大转折,随后开发出驰名国内外的“奇强”系列产品11种。1999年建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2002年南风集团建成中国最大的硫酸钡生产基地。2002年8月,南风集团投资700万元开发百亩漂浮旅游工程,标志着公司跨界旅游行业,实现了对盐湖资源的二次开发,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

探盐文化 励后来人

漫长悠久的的盐池发展和盐业兴衰,沉淀演变出了深厚的盐文化和商业文化。没有盐文化的勃兴,也就没有运城后起的虞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在与池盐专家、老盐工的学习探讨中,体悟到河东池盐文化的内涵大致是:民族融合共进、南北文化交流、生产工艺演进,体现在个体上就是:和善、坚韧、勤劳、诚信、创新。

中华民族最初三大部落是黄帝部落、东夷部落、苗蛮部落,他们都因争夺盐池发生战争,战胜方就融合了战败方。后来朝代更替,新的中央王朝都要派官员重新管理池盐,特别是少数民族政权在管理池盐中,大批少数民族官员的到来势必促进民族交融。

运城池盐技术在古代一直领先于世界,比其他地域盐业生产进步很多,特别是在两宋时,金人霸占黄河以北地区,运城当时就在金人控制范围,大批盐商纷纷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制盐技术。元代在运城建立的“运学”,专门培养盐官,为各地输出了大批运城人才。明代江西人在运城任道台,其很多乡人来此投奔,后来江西人在运城经营盐业者居多,福同惠点心的初祖就是江西人带过来的。

从原始的“天日映成,自由捞采”到“天然结晶,集工捞采”,终演进到“垦畦浇晒,地宝天成”,无不包含着历代盐工的辛劳探索。制盐工艺的发展演进代表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盐的产量和国家的财政收入。运城盐业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是劳动人民以勤劳和智慧换来的。历代盐业劳工不满现状、勇于创新,产盐数量和质量逐渐提高,为国家经济发展付出了极大心血。

纵观千年盐池发展,每一次技艺的成熟进步,每一次产业变革,都是伟大的劳动人民历经百年付出巨大的艰辛和智慧,代代相传一步步探索而形成的。运城盐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盛世稳定期,产盐技艺突飞猛进,盐产量和效益持续增加;乱世衰落期,工艺颓废,盐产量急剧下降。小小盐池时刻记录着中国千年发展的盛衰起伏,印证着历史长河的变迁动荡。

不负重托 再次腾飞

七彩盐池是运城的名片,得天独厚的盐池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运城盐业化工的发展。

1960年时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胡耀邦视察盐湖,踏下盐池,登上盐料台,参观了生产车间。196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视察盐池,并与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合影。1962年,时任作协副主席、剧协主席的田汉到运城盐湖,他坐在哑姑泉旁,写下了“千古中条一池雪”的诗句。

1992年中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来到盐池故地重游,谷牧曾在1936年受党中央委派到盐池建设党组织。1900年出生的盐化技术员孙麦会,从小就到到运城盐池,成为一名产盐工人,每年的出勤率都在330天以上,1959年荣获全国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并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他是运城盐湖第一位全国先进生产者。

月有阴晴圆缺,业有增亏盈余。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盐池就如市场大潮中的一艘巨轮起伏前行。十年前,盐化还是运城企业的龙头,人人称赞羡慕;现如今,人人都道盐化举步维艰,效益大不如前。究其原因,有市场大环境的因素,也有盐池小环境的制约;有错失机遇贻误发展,也有决策不当盲目扩张。几十年的浩荡发展留给盐化的包袱太多,致使盐化不能轻装上阵大展拳脚。

新时代新路径,而今迈步从头越。千年盐池路在何方?这是时代的拷问,也是历史的问卷。盐池如何腾飞复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将盐池、关公文化、条山文化等融为一体,精心打造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这不啻为一良策,但盐池还是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毕竟盐池资源是有限的、唯一的,过度开发必然导致大自然的报复。我们理应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这独一无二的盐池资源。

有人提出围绕盐池的化工产业全部搬离城区,进入工业园区,实现再次腾飞。企业退城入园也是大势所趋,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日趋严格,城区发展化工产业已不合时宜,工业园区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产业相近、产品不同、链条相接、功能互补的各企业集中发展,能有效节克服独一发展的不足。目前盐化集团自身财力、盐湖各工业园配套及上下游产业链成熟度等都成为盐化企业退城入园的重要考验。

盐池是运城的骄傲,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独特资源,谈到运城的地域特色,大家都能说出很多,但其中必有盐池。盐池保护发展的好,世代欣慰;盐池问题百出,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痛。

花蕾初绽预示着春光无限,旭日东升将迎来艳阳如火。昨天的成就刷新今天的起跑线,今天的梦想激励着壮志与拼搏。千年盐池就是在伟大先辈的劳作下,一次次焕发生机,迎来新生。我们回望千年盐池的雄浑多彩和先辈们的开拓进取,相信在省市区领导运筹帷幄、科学规划、精准施治下,智慧勤劳的盐池儿女一定会有更好更多的办法发展盐池,伟大的盐池必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铸就新辉煌,实现新腾飞!(杨勇)

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