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田园女权,这是中国式的封建余孽与西方的权利意识搅和起来的怪胎。这些女性,骨子里压根不知女权为何物。又艳羡人家的好处,又不愿放弃过去的老黄历。这种双重标准,说到底是一种极端功利贪婪的自私。她们不会去思考对错,只要这种理论是对她自己有利的,就会百般推崇。只有中国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才能产生这种奇葩的“女权者”,她们会像日韩女性那样要求男性赚钱养家承担义务,又要拥有欧美女性那样的自由和权利去逃避自己的义务。你跟她谈女权,她跟你扯传统;你真跟他掰扯传统,她又回到女权了。 这就是我一直鄙视那些受过高等教育还满身封建气的所谓现代女性,一边要自由恋爱,一边要婚房彩礼;一边高喊男女平等,一边又坚称男人就该养家。一边又懒又馋还大把花钱消费,一边要求男性温柔勤快体贴会过日子。你要为我当牛做马,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我要做自己的女王,因为这是西方进步思想的体现。对男性要有车有房挣钱顾家百般要求,美其名曰你一个大男人要有本事有责任心,涉及到自己义务了就换另一种说辞,又美其名曰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你们这些老封建还要压榨女性,我们要争取自由。涉及工作上那就是脏活累活危险活体力活柔柔弱弱来一句你们好意思让女生去干啊,到了招聘升职领工资的时候又强势起来抨击社会歧视女性不给我们同样的待遇和机会。
有求于人或者遇到心仪的人那就各种卖萌示弱迷妹相,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婊气,其他人面前一副高冷傲气的样子。我们女性为什么要去讨好男人,哦?是女性不会吗,是没有好处可得吧。 真正的权利是来自于一个自由,独立,自尊的个体,女性没有真正自觉的独立与自尊,还扯什么女权,别搞笑了,永远只是依附于男性的骄纵任性的物种而已。没有承担对等的义务,何来平等的权利?这些伪女权者只是喜欢拿鸡毛当令箭,以女权做借口为自己挣得利益而已。她们才不在乎女权到底是什么东西。 田园女权是啥意思2 田园女权要求男女平等却要男性承担男权社会的责任,比如说要求男性买房买车女性却不承担。传统点说,中华田园女权是指国内一些女性提出的女权主张,其特点是以女权为借口,追求女性收益最大化。中华田园女权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女权主张”,看上去五花八门,其实概括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只要好处,不负责任。 主要有以下这三点: 1、自认女性低贱,男性高贵,以做女性工作为耻,做男性工作为荣,所以作为“女权主义者”,自然要反对女性从事“低贱的女性工作”。 2、承认女不如男,认为女性无法与男性公平竞争社会资源,争不过,拿的自然就少,所以作为“女权主义者”,自然要提倡在分配制度中采用更偏向于女性的方案来追求“女权平等”。
3、田园女权者还往往把男权主义中的“物化女性”部分奉为真理,喜欢自我物化,不承认个人意志也是权利的一部分(如亲情,爱情),只肯交换现实物质。 商品不需要个人好恶,商品只需要卖个好价钱,说白了,就是把自己当“扬州瘦马”一般叫卖高价。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华田园女权被冠以“伪女权”的原因。说白了,这些田园女权们,无非是一些试图趴在男权社会的身上吸血的寄生虫罢了。 你们真以为她们是真正追求平等独立的真女权吗?其实完全不是,只是目前相亲市场优质男严重供需不平衡,她们找不到比自己强的靠山,又不想将就普通人而已。 她们在理论上采取激进女权主义对男女不平等所体现父权压迫现状表象猛烈批判基调的同时,却又背离了女权主义对男女平权的根本诉求,提出了“矫罔过正”式的“女享权利。 男履义务”的错误主张,意图借一种“舆论道德绑架”来达到其强迫男性无偿为其付出的现世主义病态心理目的与享乐主义错误世界观指导下的虚伪目的。 有怨恨情绪,就发泄在少数弱鸡男多数普男身上,拉帮结派形成强大的田园女权派。 实在没有那么多优质男分配给她们,才喜欢吵吵闹闹,又看不起稍微弱一点,觉得是将就,实在没辙了,就走上田园女权的道路。 如果是真正的独立女性,支持欧美的平权思想,反正自己有房有车,经济好,就乐意娶个小奶狗进家门,自己当女皇喽。
田园女权是啥意思3 1、反对女利/女尊主义。 即反对在性别关系上希望“占尽好处”但不愿“承担责任”的女性和她们的主张。 知乎上大部分可归结为女利主义的论述,所举的例子都来自个体的经验。 比如:班级里、工作单位里、婚姻关系里某个或某群“自私自利又强调独立自主”的女性的事迹。或者在网上看到的女性用户的言论(例如:独立女性不该做家务,但男人就该赚钱养女人),甚至一些臆想出来的段子(我抽烟喝酒纹身但是好女孩子,你出轨就是渣男)也成为支持Ta们反对“田园女权”的证据。 简单讲,Ta们反对的是“女性应该比男性地位高,或获得更多资源”的主张。学理上,女利主义是一种父权变体,无论是男尊女卑还是女尊男卑,都是女权主义者所反对的。但批评者用的词汇既不是“父权”也不是“女利主义”,而是“田园女权”、“伪女权”。这是不应该的,因为这种主张与女权毫无关系,但当它被称呼为“田园女权”时,隐含的意思是,是女权导致了这种激进思想。事实恰恰相反,这种激进主张是对一个父权社会的应激反应,是父权的变体。 使用“田园女权”这个词意味着,即便Ta们也会说自己支持男女平等,但完全没有对制度的反思。也就是说,Ta们并不真的理解什么是男女平等。
女权主义所反对的不是“男性”这一群体,而是一个不平等的父权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男人垄断了大多数的资源,而女人由于其性别遭受了大大小小的歧视。但使用“田园女权”的人,Ta们所理解的“女权”是一种对男性的挑战和进攻,是男人和女人之间你死我活的战争。基于此,他们所举的例子才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男女矛盾。 “田园女权”作为新造的词汇将这层层误解扩大,并以大量个体经验为论据,制造出一种污名化的【女权想象】。 2、一种阶级视角。 “田园女权的核心根本不是平权,而是有没有钱(给我)。屌丝没有钱,连呼吸都是错的。” 知乎上的这个高票答案有点让我消化不良,她先截图了一条由成功男士发的认为女人的价值在于嫁人和生孩子的微博,进而指出,这么男权的微博,却没有被任何“田园女权”意见领袖大力反驳,说明“田园女权”只是鄙视穷人。 尽管这个高票答案逻辑非常惊人,我们还是可以在阶级语境下谈论一下“凤凰男”、“屌丝”所遭受的歧视(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凤凰男”多事“直男癌”)。 孙金昱老师提出过,从经验上看,社会底层对女性的压榨,往往比社会中上层更甚。并且女权主义的思潮也总是更先为中上阶层所接受。这就导致了一个现实:对女权的倡导,衍生出了对贫穷底层个体的责备。
这一点的确值得国内的女权主义者思考。 但是,如果将阶层不公的矛头指向性别歧视,不仅混淆了真正的敌人(不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和盟友(贫穷阶层、性少数群体、女性等被制度压榨的人,才应该彼此联合),也反过来证明了男性仍然将女性视为自己的财产。当一个人看到非常男权的言论时,想到的`是“没有女人来反驳,只是因为对方有钱,如果屌丝这么说早被骂死了”,并贴上“田园女权”的标签时,至少说明Ta对女权不女权是毫无兴趣的,Ta关心的是父权制度下的男性内部的阶层问题。而这样的答案成为了高票答案,很说明了一种社会心态。 持这种视角的群体,其实已经自证了是“父权”的支持者,是反对“女权”的,而Ta们仍然使用“田园女权”这个词来攻击Ta们所反对的主张,由此可见对“田园女权”的反对,其实就是对“女权”的反对。 3、一种族群视角。 如今在中文互联网上最不招待见的,大概是这三类人:女权主义者,少数民族,外国人。 概括言之,主流互联网用户(年轻的中产以下阶层汉族男性)认为这些人侵占了他们的资源。知乎上的许多论述都将女权主义者描绘为仇恨中国男性,尊崇外国男性的形象。 “酷玩”的文章,将女权主义者跟外国人联系起来,讲出一个女权主义者组织中国女人卖淫给外国人的故事,直接引燃了两颗炸弹。
这种视角很露骨地讲女人视为自己族群的资源,无论如何都跟女权主义不搭边了,但他们仍然以“田园女权”为靶子,实际上攻击的就是女权主义。 所有这些反对“田园女权”、“伪女权”、“女权婊”、“女权癌”(到底创造了多少词?)的声音,最后只会在国内制造出一种关于女权的单一想象:女权这个东西有问题。 写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清晰了,任何一个自认为女权主义者,或支持性别平等的人,都应该停止使用“田园女权”这样的词语。从这个词的流传和应用范围之广,也可看出推进女权观念和做女权工作在中国有多么举步维艰。 既然已经做了这么多澄清的工作,好像应该讲一下什么是“女权主义”。这是个非常大的,应该放在历史脉络下讲的话题,我所知道的也只是皮毛。 女权主义的重要基础是,质疑基于生物学上对差别而认为男人女人在本质上不同的观点。 女权主义认为:女性是一种社会文化建构出来的产物。所谓女性特质,是受到阶级、民族、宗教、教育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阶段,对女性气质/男子气概的理解是不同。 现代社会习惯以粉色代表女性,蓝色代表男性(洗手间标识),但在1918年的美国出版物Earnshaws InfantsDepartment上还能读到这样的句子:“粉红色是更加鲜明和浓重的颜色,比较适合男孩,而蓝色更细腻和优雅,衬托女孩更加好看。
”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简而言之,生物学上的差别并不足以退导出“女性应该是这样的”或“男性应该是这样的”的结论,更加不足以推导出“女性在力量、智力等方面比男性低等”这样的结论。换言之,是文化塑造了男性与女性的差别。 甚至对于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这样当代最前沿的哲学家来说,连性别(男性/女性)这个框架都是值得质疑的,我们根本没有性别主体,有的只是表演(performativity)。 我认为对于眼下的公共讨论来说,不必像朱迪斯.巴特勒走得那么远,至少以下几点并不难理解,也应该成为共识: 目前这个世界建立在一个给予男人更多权利和资源的父权体系下,它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个父权体系,此刻正有非常多的女人正在遭受肢体上的暴力,比如:强 奸、家暴、割礼等,这是不公正的;也因为这个父权体系,此刻正有非常多的女人被性 骚扰、被歧视、被分配更多家务、被提供更低薪水、被视为不懂政治等等,这是不合理的。 自我身份认同是重要的人类学命题。一个单身的女人在中国受到的欺负和歧视,这些都是没必要去接受的。我不喜欢这类充满民族主义自豪感的“认祖归宗”。我捕捉到的是藏在这个词背后的权利关系和性别不平等。
女性才是这个世界永恒的移民。 我并不是一个命定论者,支撑我继续做事情的是一种马克思式的乐观,我相信超越身份的自由创造能为人类提供改变世界的机会。我觉得在当下我们是有一定选择的可能性,大的背景不由我们决定,但一些小的选择可以体现我们的道德观和想法。 每个人的经验都是有共同之处的,都充满坎坷,而最重要的问题是,你在不断的“选择”之中,想过什么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