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有个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智的和社会道德的完全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WHO曾对心理健康作了一个定义: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可见,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一种各方面都良好的状态。那么对于心理健康,又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到目前为止,心理活动正常与否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判断标准。国内外心理学家,从不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1、 社会适应良好
2、 性格健全
3、 意志健全
4、 行为协调
5、 反应良好
6、 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7、 注意力集中
8、 思维健全
9、 情绪稳定协调
10、 心理防卫功能良好
二、我国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最最要的标志之一。
2、情绪健康。 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健康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
3、意志健全。
4、行为协调。 心理健康的行为协调标准,是指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表现在意识与行为一致,言行一致,即思想与行动是统一的、协调的。
5.人际关系适应。 个人能正确对待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人际关系适应,对人的心身健康适应起很大作用。人际关系协调,达到了心理适应,使人产生安全感,舒适感,满意感,情绪安定,有益于心身健康。
6、行为反应适度。 行为反应适度,指对剌激有相应的反应,不过敏,不迟钝。
7、心理活动特点符合年龄标准。 心理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同年龄的人,其心理活动特点与其年龄的心理特征基本是相符合的,这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8、“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本相符。 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人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的认知知识、控制、评价和自我培养、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等。
三、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999第四届中日专家"21世纪儿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讨会"上,近百名中国专家和近40名日本专家云集申城,展望了21世纪的儿童心理健康,就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需要,提出了几条心理健康的参考标准
1.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幸福感;
2.符合年龄特点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3.具有健全的人格,富有和谐的思想和习惯;
4.恰当的自我控制,行为符合常规和年龄;
5.能适应环境,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6.乐于交往,易相处,能得到社会的公认;
7.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8.能根据自身年龄特点,循序渐进。
我们该如何预防心理健康问题:
1 保持乐观心态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树立正确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生活的态度,是预防心理疾病最基础的部分。同时应锻炼自己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对现实,应当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拥有宽广的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
2 善于自我调节
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是难以避免的,为了保持自己的良好情绪,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应该学会至少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比如走进大自然,让大自然的奇山秀水来震撼你的心灵,这些美好的感觉往往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欣赏音乐、多接触阳光同样会使你心情愉快。
3 扩大社会交往
朋友的启发、忠告、劝说和帮助,能使人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减轻心理冲突。在交际中相互理解和表达交流思想感情,既能取悦他人,也能放松自己,这是积极地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助益很大。
4 培养业余爱好
培养业余爱好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消除疲劳,以缓解紧张感,对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