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每日一练】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二)

网络 2022-12-23 10:56

19.C (解析]本题考查布鲁纳认知一 发现学习理论的教学观。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四条原则(1)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取决于学习者做出选择的探索活动。教学必须对学习者的这种探索活动起促进和调节作用(2)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任何观念问题或知识都可以用很简单的结构化形式表达出来,以便理解(3)序列原则。在组织教材和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动机状态和知识背景来确定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序列。(4)反馈原则。布鲁纳承认外在强化对学习行为可能具有激发和维持作用,但对学生长远的学习过程并无裨益。教学应该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奖励。故答案选择C项。

20.(单选) 一名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了别人给老人让座位受到了他人的赞许,自己也起身给旁边老人让座。这体现了榜样示范学习中的(C )

A.去抑制效应 B.环境加强效应

C.反应促进效应 D.情绪唤起效应

20.C [解析]班杜拉分析 了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分别是习得效应、环境加强效应情绪喚起效应、抑制效应和去抑制效应以及反应促进效应。其中,反应促进效应是指通过观察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习得的行为。根据题干可知,看到他人给老人让座受到表扬,使学生原先习得的行为(给老人让座)得到加强,故体现了反应促进效应。

21.(多选)奥苏伯尔认为,每门学科都有一个分层次的概念和命题结构。包容性较高的抽象概念为新知识和概念提供了固着点,新的观念只有与已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联系起来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和保持。因此,在呈现正式学习材料之前,应该先呈现与学习材料有关联但同时又更一般、更概括的概念或原理,即先行组织者。乔伊斯等人在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按照该模式,下列属于先行组织者呈现阶段任务的是(ABD )

A.阐明课程目的 B.举例

C.明确材料 D.提供前后关系

21.ABD [解析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第阶段是“ 先行组织者”的呈现,包括阐明课程 目的、呈现“组织者”、鉴别限定性特征、举例提供前后关系、重复唤起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的意识;第二阶段是学习任务和材料的呈现,包括明确组织安排学习的逻辑顺序、明确材料、保持注意、呈现材料;第三阶段是认知结构的加强,包括运用综合贯通原则促进积极主动的接受学习、引起对学科内容的评析态度、阐明学科内容。故C项属于第二阶段的任务。

22.(判断)苛勒通过黑猩猩实验,认为智慧能完成迂回任务。 (√ )

22.V [解析]苛勒通过黑猩猩实验,认为人或动物能采取迂回的道路或其他间接的方法适应情境,这种行为可称为智慧行为。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23.(单选)高创造性者的个性因素不包括(D )

A.能容忍模糊与错误 B.比一般人更爱幻想

C.很少考虑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D.以简单的方式处理复杂的问题

23.D [解析]本题考 查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高创造性者-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很少考虑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24.(单选)学生在练习投篮技术时,成绩时而提高,时而下降,时而停顿,这是动作技能练习的(C )现象。(易错)

A.高原 B.反馈 C.起伏 D.倒退

24.C [解析]本题考查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动作技能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在其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有峰有谷,呈现明显的波浪式,这就是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故选C项。A项,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B项,反馈指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信息的返回传递。

25.(单选)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关键阶段是(B )

A.发现问题 B.提出假设 C.理解问题 D.检验假设

26.(单选)谢老师在学习安装一个书架时,需要参照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尝试,并时刻想着每一个步骤,头脑中还会形成一个个画面,如想象“给4寸的螺丝拧上螺帽”是怎样的。谢老师处于动作技能形成的(A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练习阶段 D.自动化阶段

26.A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菲茨和波斯纳将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其中,认知阶段指学生尝试理解操作技能的任务及这一任务提出的要求,了解需要做哪些动作、各动作的顺序怎样、从何处可以得到反馈等。此时,学生要选出原来已经掌握的部分技能,并按规定的程序将它们组合起来。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意象和目标期望。题干中,谢老师参照说明书进行尝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说明他处于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

27.(单选)依从是态度和品德形成的第-阶段,它包括(C )

①从众②内化③服丛④认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C[解析]本题考查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依从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故答案选C项。

28.(单选)创造性培养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占据者重要地位。当学习者开始关心“这个主意是否具有新颖性”时,说明学习者很可能处于创造性的(D )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29.(单选)有人在记忆英语单词时贪多求快,一个新单词仅仅拼读几遍就转入下一个新单词,结果每一个单词不久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因为对单词的记忆处于(B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29.B[解析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短时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5- 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根据题干中“不久就忘得干二净"的描述,可以排除C、D两项。又因为这是在英语学习中应用的记忆,故属于一种工作记忆,可以排除A项。因此,答案选B项。

30.(单选)当问题的初始状态可以引发出许多途径,而其中只有很少一些途径能达到目标,这时运用问题解决方法中的(C )最有用。(易混)

A.选择性搜索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逆推法 D.爬山法

30.C [解析]当问题的初始状态可以引发出许多途径,而其中只有很少一些途径能达到目标时,逆推法是有用的。

31.(单选)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当其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应引导他进行(C )

A.外部、可控、稳定的归因 B.内部、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C.内部、不可控、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31.C[解析]本题考查归因理论的内容。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当其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因能力高而取得的好成绩,引导学生进行能力归因。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32.(单选)中学生品德发展的是著特点之一是(A )

A.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B.道德观念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

C.品德结构矛盾冲突 D.道德情感淡漠

32.A [解析]中学生品德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33.(单选)某学生在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技能后,不再需要借助于小棍手指等工具,就可算出答案。根据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学习过程理论,该学生处在(C )

A.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B.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物质化活动阶段

34.(单选)老师在教《丰碑》这一课时,声音洪亮。他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34.A[解析]本题考查感知规律的内容。强度律是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例如,教师讲课时应声音洪亮。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就越容易。C项,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D项,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

35.(单选)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B )

A.熟悉教材 B.了解学生

C.实施启发式教学 D.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并贯彻始终

35.B[解析]了解学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

36.(单选)小吴把在考试中取得好名次视为获得家长夸奖的途径,因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 )(常考)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内部求知欲 D.自我提高内驱力

36.A [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 尔对学习动机的划分。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奥苏贝尔等人把学习动机分为以下三种: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动机):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外部动机):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题干中,小吴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家长的夸奖,因此其学习动机属于附属内驱力。

37.(单选)用类比的方法,将陌生的概念转化为自己熟悉的知识,这种学习策略是(A )

A.精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37.A [解析]用类比的方法将陌生的概念转化为自已熟悉的知识的学习策略是精加工策略。

38.(单选)教师在培训中要向学生阐明策略教学的目的和原理,使其领会。同时,教他们何时、何地、为何使用策略,给他们充分的运用学习策略的机会,并指导他们分析和反思策略使用的过程与效果。这体现了学习策略训练原则中的(A )

A.主体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效能性原则

38.A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有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主体性原则既是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又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径,如果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目标过程和方法都由他人包办代替,学习的效果也由他人评价,那么也就无从谈起学会学习了。因此,在培训中要向学生阐明策略教学的目的和原理,使其领会。同时,教他们何时、何地、为何使用策略,而且还要给学生充分的运用学习策略的机会,并指导其分析和反思策略使用的过程与效果,以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监控。故本题答

案选A项。

39.(单选)学校教育中迁移主要发生在(C )领域。(易错)

A.学习 B.态度 C.认知 D.动作技能

39.C [解析]学校教育中,迁移主要发生在认知领域,涉及陈述性知识之间的迁移、 自动化基本技能之间的迁移以及认知策略的迁移,这三类迁移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教师应当依据这些影响因素主动探索促进学生积极迁移的教学方式。

40.(单选)小学后期、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D )

A.学习的兴趣 B.赢得地位

C.得到物质奖励 D.获得同学赞赏

40.D [解析]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因此,小学后期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获得同学赞赏。

41.(多选)复述策略是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分为识记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和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下列属于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的是(ABD )

A.复习形式多样化 B.及时复习

C.排除相互干扰 D.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1.ABD [解析 ]本题考查复述策略的类型。复述策略可以分为识记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和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1)识记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包括: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排除相互干扰;③多种感官参与;④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⑤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⑥过度学习。(2)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包括: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③复习形式多样化;④画线。故答案选A、B.D三项。

42.(多选)技能的学习及其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ABCD )

A.技能的掌握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

B.技能的形成有助于对有关知识的掌握

C.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智力、能力的发展

D.技能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42.ABCD[解析]本题考查技能的作用。技能的学习及其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技能的掌握是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2)技能的形成有助于对有关知识的掌握。(3)技能的形成也有利于智力、能力的发展。故本题答案全选。

43.(多选)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成分(ABCE )

A.目的 B.个体已有的知识

C.障碍 D.假设 E. 方法

43.ABCE [解析]每 一个问题都必然包含四种成分:(1)目的;(2)障碍;(3)个体已有的知识;(4)方法。(具体内容参见姜智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44.(多选)韦纳归因理论的维度包括(BCD )

A.外倾性 B.控制点 C.稳定性 D.可控性

44.BCD [解析]韦纳归因理论的维度包括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45.(多选)培养中学生动作技能的策略有(ABCD )

A.正确的示范和讲解 B.进行多种训练

C.克服高原现象 D.提供恰当的反馈

45.ABCD [解析]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要注意克服练习中的高原现象。(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6.(多选)知识的应用主要经历的基本环节有(ABCD )

A.审题 B.类化 C.联想 D.解析

47.(多选)言语说服是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之一,而有效的说服方式包括(ACD )

A.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

B.导之以行和持之以恒

C.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D.考虑原有的态度观点,逐步提高要求

48.(多选)以下属于品德心理结构特征的有(ABCD )

A.统一性与差异性 B.各成分具有层次性

C.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与连续性 D.稳定性与可变性

48.ABCD[解析]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有:(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2)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具有层次性:(3)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和连续性;(4)品德心理结构的稳定性 与可变性;(5)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多端性。

49.(多选)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有(ABCD )

A.生理基础 B.知识经验

C.社会文化和教育观念 D.人格特征和认知习惯

49.ABCD[解析]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索有:(1)生理基础;(2)知识经验;(3)社会文化和教育观念;(4)个人心态、人格特征和认知习惯。

50.(多选)下列关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AB )(易错)

A.交互式教学的中心是小组讨论

B.教师和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

C.主要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D.在阅读、数学问题解决和写作等方面,学生两两配对进行学习

50.AB [解析]交互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交互式教学的中心是小组讨论,一般由教师和一组学生(大约6人)-起进行。所以,A、B项说法符合题意。交互式教学旨在教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指导教学模式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两两配对进行学习的方式,几乎能运用在阅读、数学问题解决和写作等所有的学习任务上。所以,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51.(多选)关于小学生道德发展特点的描述,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10岁以下的儿童道德判断基本是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

B.10岁以下的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士(家长、教师)制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要严格地遵守它们

C.10岁以上的儿童基本处于自律道德发展阶段

D.10岁以上的儿童认为判断一个行为不仅要看后果,也要看意向

51. ABCD[解析]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机械地遵守规则,认为规则是不可改变的;处于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认为判断-个行为不仅要看后果,也要看意向。

52.(多选)动作技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之一,其发展的最重要特点是(AD )

A.熟练化 B.重复性

C.力量化 D.自动化

52.AD[解析]动作技能发展的最重要特点表现为动作的熟练化和自动化。

53.(判断)迁移实质上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

53. V [解析]迁移理论中的经验整合说是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他认为,学习迁移的实质就是新旧经验的整合。 整合是通过概括,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整合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三种基本途径实现。

54.(判断)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但是,只有当人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时,他才可能以进取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

55.(判断)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越差。 (√ )

55. V [解析]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反之,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

56.(判断)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储存在长时记忆中。(易错) (× )

56.X[解析]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57.(单选)某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其继续学习。这种主要考虑如何使些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的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属于(B )

A.间接发生途径 B.直接发生途径

C.直接转化途径 D.间接转化途径

57.B [解析]本题考查培养学习动机的方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1)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2)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因此,题干中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属于直接发生途径。

58.(单选)下列关于品德心理,表述错误的观点是(B )

A.根据不同的教育环境与学生年龄特点,可以选择知、情、意、行中任一个因素作为教育的开端

B.改变品德不良行为的过程有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C.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是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先决条件

D.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体的道德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都有所提高

58.B[解析]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般是从提高道德认识人手沿着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育环境与学生年龄特点,也可以选择知、情意行中任一个因素作为教有的开端.这是品德教育的多端性的表现。故A项表述正确。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依从、认同和内化。改变品德不良行为的过程有醒悟转变和自新。故B项表述错误。认知失调是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先决条件。故C项表述正确。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体的道德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都有所提高。故D项表述正确。

59.(单选)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是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不良因素的是(D )

A.家长对子女宽严失度 B.家庭教育中家长重智轻德

C.错误的家教态度与方式方法 D.父母离异的家庭环境

5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家庭因素。如果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原因来自家庭的话,那么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1)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如缺父 、少母以及父母离异等情况;(2)家庭关系结构的破坏:(3)家庭意识不良;(4)家长不良性格的影响。二、家庭教育功能不良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1)家庭教育条件与水平较差;(2)错误的家教态度与方式方法;(3)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忽视子女的身心健康;(4)家教态度不一 致,要求不致,致使孩子无所适从:(5)有的家长对子女宽严失度,方法不当。

60.(单选)奥苏贝尔提出的问题解决模式认为,(A )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易错)

A.填补空隙过程 B.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

C.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D.验证假设

60.A [解析]奥苏贝尔提出的问题解决模式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呈现问题情境命题。第二阶段是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第三阶段是填补空隙过程,此乃问题解决过程的核心。第四阶段是解答之后的检验。

61.(单选)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正确的是(A )(易错)

A.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如自我提问、做读书笔记、记听课笔记等

B.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如记忆术、双重编码提高加工水平等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如复述、记笔记,将输入的信息形成组块等

D.促进新信息内在联系的策略,如列表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把新知识应用于解释新的例子等

61.A [解析]皮连生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将学习策略分类如下:(1)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如自我提问、做读书笔记、记听课笔记等;(2)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如复述、记笔记、将输人的信息形成组块等;(3)促进新信息内在联系的策略,如分析学习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和组织结构,多问几个为什么等;(4)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如列表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把新知识应用于解释新的例子等;(5)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如记忆术、双重编码、提高加工水平等。因此,只有A项说法正确。

62.(单选)关于耶莫莫托的智力与创造力阈限理论,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智商在90以下者,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为0. 88

B.智商在90~110之间者,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为0.69

C.智商在110~130之间者,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为-0.30

D.创造力必须以一定数量的智商为阈限点,这个点是115

62.D [解析]本题考查耶莫莫托的智力与创造力阈限理论。阈限理论说明一个人所具有的创造力至少比智力的平均数要高一些。耶莫莫托的研究认为,智商在90以下者,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为0.88;智商在90~ 110之间者,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相关为0.69;智商在110~ 130之间者,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为-0.30;智商在130以上者,二者之间的相关为-0.09。这就是说,智商在110以下者,高智商分数与高创造力是相伴随的,高于110这个点时,二者之间就很少相关或无关。其他许多项类似的研究也都证明了这一理论,这些论据都支持创造力必须以一定数量的智商(智力)为阈限点,超过了这个阈限的临界点,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是微弱的。这说明创造力必须以110的智商数为阈限点,故D项表述不正确。

63.(单选)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B )大致相对应。

A.书本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 D.程序性知识

关于注射剂的正确表述是_下面关于信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对医德修养意义的正确表述是

63.B [解析]本题考查陈述性知识的内涵。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将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大致与我们传统上讲的知识概念(即狭义的知识)相当。因此,题干中谈到的“知识"与陈述性知识大致相当。

64.(单选)记笔记是阅读和听讲中用得较为普遍的精加工策略,老师可以向学生传授5R笔记法,又名康奈尔笔记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5R”的是(D )

A.Record B.Recite C.Review D.Remember

64.D[解析]5R笔记法,又叫康奈尔笔记法,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记笔记,5R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它的步聚包括记录(Record)简化(Rduce),背通(Recite)思考(Reflect)和复习于(Reiew)五步。

65.(单选)下列关于学习策略,表述正确的观点是(B )

A.篇幅短小或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识记

B.画线与圈点批注结合使用是一种复述策略

C.阅读时集中注意、考试时掌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是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

D.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向他人请求帮助是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65.B [解析]篇幅短小或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故A项表述错误。阅读时集中注意、考试时检测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是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故C项表述错误。向他人请求帮助是学业求助策略,故D项错误。因此答案选B项。

66.(多选)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于经验选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选择,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而且是个体的一种需要,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有(ABD )

A.胜任感 B.自主性 C.安全感 D.归属感

66.ABD[解析]本题考查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论形成了四种分支理论: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和因果定向理论。研究者们总结出了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

67.(多选)小乐在课堂上常常提出与数学老师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数学老师总是带着赞许的目光着赞许听他分析,虽然有时候问题解决不了,但是老师会告诉他如何去查找有关的信息,并鼓励同学们大胆进行猜测,小乐的直觉思维能力得到解放,班里的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数学老师在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ACD )

A.创造了宽松的心理环境

B.改革了考试制度

C.解除了学生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67. ACD[解析]创造性的培养措施包括:(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包括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包括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4)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在本题中,数学老师赞许小乐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总是耐心地听他分析。这说明数学老师给学生创建了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宽松的心理环境,解除了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A、C项符合题意。数学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大胆进行猜测,这体现的是数学老师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所以,D项符合题意。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答案选A、C、D三项。

68.(多选)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

A.复述主要被用来进行信息的选择和获取

B.组织和同化主要被用来进行建构和整合

C.自我检查属于元认知策略

D.克服考试焦虑不属于任何学习策略

68.ABC [解析]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学习策略主要有如下五类:(1)复述策略;(2)同化策略;(3)组织策略;(4)元认知策略;(5)情感动力策略。情感动力策略是指保持警觉但是放松,以克服考试焦虑。这五类学习策略中的每一种都能影响编码过程中的认知加工。例如,复述主要被用来进行信息的选择和获取,而组织和同化则主要被用来建构和整合。所以,A、B项说法正确。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自我检查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故C项说法正确。根据情感动力策略的概念可知,克服考试焦虑属于情感动力策略。所以,D项说法错误。

69.(判断)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移情是最具有动力特征的因素。(√ )

69.V[解析]移情是个体在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放在他人位置上,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在品德培育过程中,移情是最具动力特征的因素。

70.(判断)儿童道德的发展所经历的系列阶段,形成了一个与成熟有关,并由成熟决定的固定的发展顺序: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单纯受外部环境的支配到受行为主体自我控制的过程。(易错)(× )

70.X[解析]现代道德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了以下两个观点。第一,儿童道德的发展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形成一个与成熟有关,但不是由成熟决定的固定的发展顺序。第二,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单纯受外部环境的支配到受行为主体自我控制的过程。

71.(单选)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C )

A.教学风格 B.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71.C [解析]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它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72.(单选)通过(B )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A.诊断性 B.配置性 C.标准参照 D.形成性

72. B [解析]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 ,以便安排教学。通过配置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73.(单选)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品行方面的问题行为,另-类是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下列选项中,属开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是(D )

A.破坏性行为 B.不服从行为

C.攻击性行为 D.孤僻退缩行为

73.D[解析]品行方面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如攻出性行为、威坏性行为、不服从行为等。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是与学生的个性关联在起的不良行为,如孤僻退缩、焦虑抑郁等。因此,答案选D项。

74.(单选)张老师平时上课喜欢扫视班上的学生。喜欢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这样学生都感觉自己被他盯着不敢开小差。张老师的行为属于课堂上预防不良行为中的(A )

A.明察秋毫 B.一心多用 C.关注局部 D.转换管理

74.A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不良行为的措施。科宁总结了可以很好地预防问题的四个方面:明察秋毫、一心多用、关注整体和转换管理。其中,明察秋毫是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注意到了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甚至没漏下任何一件。“明察”的教师会尽量避免被少数几个学生吸引或只与他们交流,他们老是扫视教室,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有些老师甚至在黑板上做板书时都知道谁在搞小动作脑后仿佛长有一双眼睛似的。因此,答案选A项。

75.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班级特点,建立一些常规,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结势:这样的“结构”就是(A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自我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75.A [解析]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

76.(单选)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B )的结果。(常考)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76.B [解析]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还可能导致从众现象的发生。

77.(多选)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以下哪几个因素(ABCD )

A.教学活动的难易 B.竞赛动机的激发

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注意的干扰 E.群体的规模

77.ABCD [解析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助长作用还是惰化作用,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教学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78.掌握学习理论,是指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反馈一矫正环节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个别帮助,使学生掌握一个单元后再进行下一个单元更高层次的学习 ,从而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标准。下列关于掌握学习理论的积极影响,说法正确的有(ACD )

A.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B.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

C.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D.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

78.ACD [解析]掌握学习理论的积极影响有:(1)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2)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4)有利于因材施教。

79.(多选)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应做到(ACD )

A.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支持和保护

B.对于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

C.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要引导

D.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争取

79.ACD [解析]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 应该支持和保护;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态度积极引导,联络感情,加强班级目标导向;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争取、引导和改造;对于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则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

80.(单选)合作学习般需要具备五个要素,其中,(A )是小组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A.社交技能 B.积极的相互依赖

C.小组自加工 D.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

80.A [解析]本题考查合作学习的要素。约翰逊兄弟认为,有五个要素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加工(小组自评),其中,社交技能是小组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81.(单选)李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记住“蚯蚓”的字形,就跟学生们说:“蚯蚓是一种虫子,所以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蚯字的半边是‘丘’而不是‘兵’,是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李老师在此处采用的教学策略是(D )(易错)

A.创设学习和应用事实性知识的情境 B.呈现事实性知识

C.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相关知识 D.提供记忆指导

81.D[解析]根据事实性知识教学的一-般模型及事实性知识学习的具体规律,我们可以提出些事实性知识教学策略设计的建议:( 1)确定要记忆的事实性知识。(2)创设学习和应用事实性知识的情境。(3)呈现事实性知识。(4)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相关知识。(5)提供记忆指导。如某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蚯蚓”的字形,就采用精加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记忆指导:“蚯蚓是一种虫子,所以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蚯字的半边是个‘丘’而不是‘兵’,是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6)安排间隔复习。(7)在事实性知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将认知因素和动机因素融合起来。

82.(单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发呆、心不在焉、胡思乱想等注意力涣散的行为属于课堂问题行为中的(B )

A.外向性问题行 B.内向性问题行为

C.行为过度问题行为 D.寻求注意问题行为

82.B [解析]本题考查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表现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表现包括: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力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

83.(单选)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在教学方案中突出某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某一种新教学环境的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这体现了教学设计的(D )

A.指导性 B.操作性 C.易控性 D.凸显性

83.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的特点。教学设计具有统整性指导性、预演性操作性、创造性、 易控性凸显性告特点。其中,凸显性强调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案中突出某教学 方法的运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某种新教学环境的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

84.(多选)关于课堂管理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

A.权威型管理模式认为整个课堂由教师负责

B.放任型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负责

C.行为矫正管理模式认为学生已有的良好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D.集体过程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作用

84.ABC[解析]权威型管理模式认为整个课堂是由教师负责的,故A项说法正确。放任型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个人自由和个人选择,旨在发展学生的自治,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其行为负责,故B项说法正确。行为矫正管理模式认为无论是良好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故C项说法正确。群体过程管理模式(集体过程管理模式)是一种建立在社会心理学和群体动力学原则基础上的课堂管理模式,它强调课堂群体的作用,故D项说法错误。

85.(多选)群体规范会使群体成员产生惰性,这不利于群体成员(BC )的发展。

A.从众行为 B.积极性 C.创造性 D.认同功能

85.BC[解析]群体规范会使群体成员产生惰性,这是群体规范消极的一面。群体规范是一种多数人的意见,要求成员行为趋于一致,它约束人的行为,就是为了把人的行为限制在一个中等水平上,既不能积极,也不能落后。在规范的限制下,人们往往把一些创造性行为看作 是越轨的、不符 合社会要求的行为 ,这些行为往往受到打击和排斥,因而不利于群体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86.(单选)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是良好的认知能力和(D )

A.专业素养 B.心理状态 C.道德品质 D.性格特征

86.D[解析]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87.(单选)根据教师成长五阶段论,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达到(B )

A.业务新手阶段 B.胜任阶段 C.业务精湛阶段 D.专家阶段

87.B [解析]伯利纳认为,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大部分高级新手教师经过实践和培训,经过3~4年能够成为胜任型教师。胜任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

88.(单选)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效能感的是,教师认为(B )

A.“教师如何教应该基于学生学的规律”

B.“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C.“我的教学质量很高”

D.“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88.B [解析]教学效能感可分为两个部分: -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 和判断;后者指教师认为自已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A项属于一般教学效能感,C、D两项属于个人教学效能感,B项表述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故答案选B项。

89.(单选)教师威信形成的精神动力是(B )

A.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意识和心理结构

B.严格要求自己和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C.加强教师的仪表、言语、举止和生活作风建设

D.保持与学生良好的交往和沟通

89.B[解析]严格要求自己和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教师威信形成的精神动力;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意识和心理结构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加强教师的仪表、言语、表情举止、生活作风和习惯的整饰对威信的获得有重要影响;保持与学生良好的交往和沟通是教师威信形成的有效途径。

90.(多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有(ABD )

A.积极引导,满足需要 B.适时辅导,正面强化

C.介入治疗,矫正行为 D.及时发现,有效调节

E. 批评教育,严密监控

90.ABD [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任务有:(1)积极引导.满足需要;(2)适时辅导.正面强化:(3)及时发现,有效调节。

91.(多选)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BCD )

A.心理教导 B.学习辅导 C.生活辅导 D.职业辅导

91.BCD[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等。

92.(多选)学习困难是小学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而言,学习困难的标准包括(ACD )

A.学习过程表现异常 B.人际关系不良 C.学业不良 D.智力正常

92.ACD [解析]根据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提出了以下三条标准:(1)智力标准。学习困难的儿童主要是指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这个标准主要是为了排除弱智和低能儿童。(2)学业不良标准。(3)学习过程表现异常。

93.(多选)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 、良好的心理状态 与过程,主要表现为(ABCD )

A.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B.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

C.具有生命的活力 D.具有积极的内心体验

93.ABCD [解析]本题考 查心理健康的表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94.(多选)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BCD )(常考)

A.课前指导 B.课堂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课时计划 E. 学年计划

94.BCD[解析]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时计划的差异、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课后评价的差异和其他差异。

95.(多选)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否达到预期效应,取决的因素包括(ABCD )

A.教师自身的因素 B.学生的人格特征

C.学生的自我意识 D.学生的归因风格

95.ABCD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

96.(判断)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正相关趋势,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 )

96.V[解析]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正相关的趋势,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

97.(判断)教师的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 )

97.V[解析]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98.(单选)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黑尔(Heil)依据教师的个性将教师分为烦躁型、胆怯型和高度整合型三种类型。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不属于高度整合型教师的特点的是(A )

A.坚守规则 B.自控 C.有条理 D.目的性强

98. A [解析 ]高度整合型教师的特点是:自控、有条理和目的性,所以BCD三项属于高度整合型教师的特点。A项是胆怯型教师的特点,除此之外,胆怯型教师还具有过于胆怯和焦虑的特点。

99.(单选)根据有关调查,我国中学阶段青少年学生出现苦闷情绪时,除了“闷在心里,不与别人说”的学生之外,向伙伴求助者最多,占32%;向父母求助者次之,占13%;向教师求助者最少,只占4%。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A )

A.保护功能 B.缓冲作用 C.引导作用 D.发展功能

99.A[解析 ]同輩群体的功能有:(1)保护功能 ,同辈群体可使学生个体少受或免受成人世界的伤害.表现 为同辈群体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2)发展功能,同辈群体对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辈群体有助于发展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题干中当学生出现苦闷情绪时,主要向同伴求助,这是因为同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故答案选A项。

100.(单选)如果一个教师感觉教学工作本身缺乏刺激,认为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工作。他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对工作敷衍塞责,并考虑跳槽。按照美国心理学家法贝的观点,该教师的这种职业倦怠属于(D )

A.精疲力竭型 B.狂热型 C.低个人成就感型 D.低挑战型

100. 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美国心理学家法贝将教师职业倦怠分为三种:(1)精疲力竭型,这类教师在高压力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以减少对工作的投人来求得心理平衡。(2)狂热型,这类教师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能狂热地投人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这种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整个信念系统突然塌陷,最终屈服于精力耗竭。(3)低挑战型,对于这类教师而言,工作本身缺乏刺激,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工作。他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对工作敷行塞责,并考虑更换其他工作。故题干中教师的职业倦怠属于低挑战型。

101.(单选)为了使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可以使用以下哪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法(C )

A.专业培训法 B.现场指导法 C.教学反馈法 D.角色改变法

101.C [解析]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及培训技术有:(1)自我认知指导技术:(2)角色改变技术;(3)归因训练技术;(4)教学策略提高技术;(5)教学反馈技术;(6)现场指导技术。其中,教学反馈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

102.(多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ABCD )(常考)

A.自我意识教育 B.学习心理教育

C.人际关系调适指导 D.生活和社会适应指导

102.ABCD [解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1)学习心理指导;(2)自我意识指导;(3)人际交往指导;(4)生活与社会适应指导四个方面。

103.(多选)下列属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的是(ABCE )

A.指导模式 B.治疗模式

C.发展模式 D.强化模式 E.社会影响模式

103.ABCE[解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有:(1)指导模式:(2)治疗模式;(3)发展模式;(4)社会影响模式

104.(多选)研究表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是(ACD )

A.A型人格的教师 B.B型人格的教师

C.外控型教师 D.低自尊教师

104.ACD[解析]研究表明,那些具有A型人格、低自尊或外控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105.(多选)以下行为属于中小学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的有(ABC )

A.王林平时成绩不错,一到考试就特别紧张焦虑,发挥不好

B.李丽的性格十分怯懦,平时不怎么跟同学玩

C.张宇只要看书、上课就犯困,一到下课时间就很精神

D.周浩的智力较平常小孩更低

105.ABC [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生常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常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有:(1)人学适应不良问题。人学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产生情绪障碍,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自我评价下降,产生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不良;出现行为问题,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出现攻击或退缩行为等。(2)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疲劳学业不良、考试焦虑和厌学。(3)人际关系失调问题。包括错误的人际认知、不良的人格特点、人际交往技能的缺乏。因此,A C两项属于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B项属于人际关系失调问题。答案选A、B、C三项。

106.(多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BCD )

A.诊疗模式 B.发展模式 C.教育模式 D.文化模式

106.BCD[解析]学校中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为发展型模式教育型模式、文化模式。

107.(判断)听课观摩是教师教学反思的形武之一也是教师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 )

107.X[解析]反思日记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的某些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笔端,是实现自我监控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

教学技能 心理健康 教师技能 群体行为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