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论文1.《技术迭代下传媒经济发展的基本维度与未来趋势》

网络 2022-12-22 16:56

众所周知,在新传备考的过程中,不仅要盯着书本上的那些内容,同时还得盯着各类热点知识。

热点知识可以分为学界热点和业界热点。业界热点是每月的热点事件,爱酱每月都会及时对于这些热点进行针对性分析。

学界热点是学术界各位大佬最新发表的期刊论文。他们的论文是你获得权威知识,完善个人专题集、了解老师研究兴趣进而预估出题方向的重要渠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陆续推出“啃论文”系列,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不同院校各位大佬的研究成果!今天先让我们一起拜读喻国明老师的大作吧!

还在等什么?快拿起小本本记笔记啦!

喻国明研究重点透视

喻国明老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知网数据库显示,喻国明老师总发文量:222,总下载量:401611,下图是中国知网关于其关注领域的统计。

2018年,喻国明老师的研究重点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维度:

1.在“人机交互”的发展背景下关于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的法律与伦理的相关思考;2.算法即权力:关于算法范式作为新闻传播中一种权力革命的分析;3.双因机制的发现: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谣言生成机制的考察

以下是思维导图:

2019年,喻国明老师的已发论文高频词如下所示,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5G时代的到来、“媒体”的融合与发展、“后真相”三个方面,涉及互联网、社交媒体、网络空间、一对一传播、区块链、网络治理、MGC(机器生产内容)、内容生产八大关键词。

论文精读

1.《技术迭代下传媒经济发展的基本维度与未来趋势》

论文简介:

2019年是科技变革迅猛的一年。快速变动的技术环境给传媒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冲击着人们对既有传媒形态、产业结构、商业模式以及相关研究范式的理解与认知。这篇文章对于2019年我国传媒经济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梳理,对于学弟学妹们系统了解传媒经济研究重点,形成知识点框架大有裨益。

首先作者通过对文献中1322个关键词进行相似概念合并之后,得到排名前十高频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作者从传媒经济本体、传媒消费、传媒产业、媒介融合、传媒规制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2019年传媒经济研究的关注热点。思维导图如下:

历年真题:

1.怎样界定“传媒经济”的概念?你怎样理解有人说“传媒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说一说注意力经济理论对传媒经济的研究的作用和影响。(25分)(浙江大学 870,2019)

2.媒介的无形资产(名词解释,湖南师大 717,2019)

3.彭博新闻的盈利方式(简答题,中央财经大学 334,2020)

观点提炼:

一、本体研究:传谋观的再认识与传谋经济本质的再探讨

如今在传媒经济的理论框架中,己经形成了史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三论”兼备的新格局,并总体呈现出研究范式标准化、研究层次深入化、研究框架体系化、研究边界融合化的大趋势。

首先是对传播媒介本身的再认识。随着媒介的泛在化及其对个体的激活,既有传播理论对新的传媒技术及其传播实务的解释颇显不足。其次是传媒观的变化引发了对传媒经济本质的新看法。当互联网进入个体自由参与、多元连接的“下半场”,“人的逻辑”替代“物的逻辑”,“关系经济”成为重要的传媒经济形式。

二、消费研究:产消者边界的模糊与新型消费模式的探索

传媒受众的角色历经了从“受教育者”“阅听人”“消费者”到“用户”的变化。如今的受众不仅是传媒产品的价值使用者和成本支付者,同时成为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随着智联网进入“连接一切,万物皆媒”的阶段,产消者更将成为Web3. 0模式的核心。

在用户消费上,对于传统“二次销售”模式,尽管传统媒体广告增长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不同消费市场依然存在广告投放渠道的不同偏好。一方面,随着内容收费模式被用户广泛接受,对该类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研究逐渐深入。另一方面,继用户付费模式之后,2019年基于短视频的“网红带货”成为行业变现的一大亮点。

三、产业研究:技术和资本“双驱”的产业升级与新旧业态的激荡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业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智能传媒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全球传媒产业正处于从数字化到智能化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在推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中,资本规模与融资环境至关重要。而对更依赖资本“加持”的传媒创业而言,在近年的“资本寒冬”中,则更需要在商业模式上寻找“颠覆性创新”,借助独特的算法推荐、创新性产品定位或IP化内容生产以匹配新兴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四、媒介融合:全媒体的融合之路与摸索中的用户下沉

2019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推进的第六年,也是我国媒体融合全面铺开并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首先是理念与价值的转型。传播秩序发生的深层变革使得媒体融合不再是简单的新媒体替代旧媒体,而是一个模式进化的持续过程。媒体融合的发展深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影响,作为核心新闻产品的数据新闻更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两年,县级融媒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2018年之后进入了快速建设期。目前县级融媒体建设主要有四种模式:“广电+报业”的中央厨房模式、以广电为先导的移动传播矩阵模式、组建县域传媒集团模式和“搭天线”借力省级媒体云平台模式,并致力于逐渐从整合存量向增量转变。

五、传媒规制:政府角色的普遍加强与算法权力的多维约束

在国际上,受宏观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影响,世界传媒结构和内容规制正面临“国家干预—市场竞争”双重作用下的新一轮重构,中西方政府在传媒规制转型过程中都加强了干预力量。

随着算法广泛应用于传媒经营活动,对于算法的规制成为研究热点。而对算法权力的“黑箱”,既要以法律规制限制算法偏好,又要以算法伦理保障人的价值。

2.《“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话语空间与传播场域研究》

论文简介:

这篇文章发表于《新闻大学》,被下载10770次,位居喻国明老师论文知网下载榜单榜首,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再加上疫情期间,各类谣言大行其道,众多新传学者均在微博微信等平台表达了对于“谣言传播”的关注。“网络谣言”必将成为今年的重要考点,相信这篇论文会让大家对于“网络谣言”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篇论文是一篇很规范的量化研究论文,如果大家没有写作规范论文经验,那可以仔细读读这篇。作者首先介绍研究缘起;接着对于“后真相”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选取微信平台传播量最高的1160条谣言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然后对于对于数据结果进行分析阐释。

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规制_论网络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制_论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法律规制

研究发现:谣言在标题修辞上具有权威加持与恐惧诉求、大量使用新闻式和数字式标题等手段;议题建构多使用程序化固定结构、故事元素、建构社交货币等方法;传播机制上呈现出幂律分布、嵌套结构的圈群化传播等,总结出后真相时代谣言传播的“加冕”与“祛魅”、逆火效应、延时机制、可视化负效应和少数人情绪启动等新机制。

最后作者还提出了后真相时代科学辟谣的相应对策,这些都是答题时重要的切入点。

思维导图如下:

历年真题:

1.社交媒体中存在有关高考、食物中毒之类的谣言,相似的谣言内容每次都会有人上当。谈谈原因和处理策略。(论述题,山东师大334,2020)

2.简述网络时代影响谣言生产和流通量的因素(简答题,重庆大学 440,2019)

3.谈谈网络谣言(论述题,深圳大学 334,2019)

观点提炼:

“后真相”时代网络辟谣的举措与路径

(一)变被动为主动:辟谣关口前置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网络辟谣越来越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一是利用大数据技术鉴别谣言信源的唯一性进行有效锁定。二是充分利用谣言的传播时滞性。网络谣言从核心地区向边缘地区、从核心人群向边缘人群的传播有1~3天的时间周期。因此网络谣言需要抓住这个传播时滞期,及早切断传播路径,实现网络谣言预警的主动性。

(二)变内容识别为圈群识别与情绪识别:为重点人群画像

首先,要对公共账号进行认证身份的明确标示。

其次,要分析谣言节点的社会网络结构。信息接收者仅通过内容很难识别谣言,而信息发布者属性和网络传播属性能显著提高信息接收者的识别率。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辟谣识别变量,这也是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强化每个节点在最活跃的几个圈群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角色,进而对在谣言链条中的角色进行有效识别。

再次,构建信用分级的造谣者、传谣者和易信谣者数据库。网络谣言的治理从根本上讲是对人的治理,对人的治理要考虑针对性和精准化。按照谣言传播链条的角色和地位,可以将之分为造谣者、传谣者和易信谣者,并对之进行传播信用等级的评估。并在账号主体明显的位置上予以标识,对信用等级较低的账号进行预警。

最后,警惕“谣言营销”现象的蔓延。在很多谣言传播的背后是是一些营销号为了经济利益进行造谣,甚至将“谣言营销”堂而皇之地作为一种营销伎俩。

(三)变各自为战为综合治理:网络辟谣的社会化

首先需要构建网络辟谣的多元主体平台。网络谣言的治理目前多是以平台企业和政府为主,社会第三方等资源介入其中的比例不高,未来需要在政府主导层面,形成数据平台方—企业—专家—高校—政府等五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平台,实现网络辟谣的社会化和无影灯效应。

其次,要打通辟谣的数据平台,构建国家层级的网络谣言大数据平台。未来需要在打通各个平台的层面上,通过社会化的合作,在整个国家层面构建网络谣言大数据平台,融合网站、报纸、电台、电视、社会组织,建立融合新媒体、传统媒体的综合辟谣机制。

同时,要加强预防式科普宣传,全面提升民众识谣、辨谣的素养。

3.《线上知识付费:主要类型、形态架构与发展模式》

论文简介:

这篇文章也属于喻国明老师的论文爆款,据中国知网显示,自发表以来,被其他学者引用131次。

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规制_论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法律规制_论网络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制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自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市场蓬勃发展,各大平台纷纷推出知识付费产品实现流量变现。

本文通过梳理线上知识付费的崛起与演化,分析了知识付费的主要内容类型,以明确其兴起的外部动因和内部诉求,并从价值指向、内容构造和媒介服务三个层面进一步剖析了知识付费的形态架构及特征。未来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关键在于借助于技术升级和服务改善,努力造就内容、社交与场景的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通过头部资源引流和扶持尾部资源构建多元化知识付费内容,以此来带动知识付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思维导图如下:

历年真题:

1.知识付费(材料分析,北京印刷学院 334,2020;名词解释 北师大 938,2019;名词解释 南开大学 334,2020)

2.付费墙模式有哪些利与弊?(论述题,厦大 440,2020)

3.运用传播业务相关理论谈谈你对知识服务的理解(简答题,四川大学 916,2019)

观点提炼:

一、从内容付费到知识付费:线上知识付费的崛起与主要类型

知识付费的模式脱胎于内容付费,其出现要略晚于音乐、视频等领域的内容付费。当前市场上流行的知识付费产品以音频类为主,文字、视频类为辅。尽管其载体和原有付费音乐和付费视频等形式类似,但其内核“知识”却与音乐、视频大相径庭。前者是为解决移动互联网用户知识焦虑,以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高场景度的价值信息为主。而后者则是用户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调味品”。

线上知识付费所提供和分享的知识主要指聚焦于某一垂直领域、在人们的一般经验中稀缺的具有高场景度、高可操作性的知识。主要类型如下:(1)低频度使用的知识和内容(2)跨界度高的内容和知识(3)精粹度高的内容和知识(4)高场景度的内容和知识

二、重心下移与头部资源:线上知识付费的形态架构及特征

1.价值指向以个体为中心的分散式多节点传播提高用户黏度

知识付费的信息传播高度依赖分散式的个体多节点传播。借助于个体的社交关系,付费类知识产品可以在社交网络中被广泛传播。

知识付费平台上用户与好友们通过互相分享和推荐,获取和浏览彼此感兴趣的信息和话题,并在此基础上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提高传播速度,无形之中也提升了自身对知识付费平台的用户黏度。

2.内容构造:依托头部资源引流构建多元化的内容体系

当前的知识付费平台普遍依靠头部网红引导用户进行消费,并通过招募不同行业的不同导师搭建更为多元化、纵深化的内容体系。

从内容形式来看,知识付费领域逐渐形成以订阅专栏、付费问答、付费讲座为主,免费资讯和电子书为辅的格局。从内容深度来看,知识付费平台基本形成了大众化和专业化兼备的多元化内容体系。

3.媒介服务:开放式内容平台营造闭环盈利模式

在Web3.0时代,开放式内容平台通过构建多元信息与自由流通的媒介环境来重构传播生态,其特征在于去中心化与开放性连接。

一方面知识付费平台以优质内容吸引高黏度的用户群体购买心仪的知识内容产品,通过内容付费形式实现直接变现;另一方面知识付费平台也以巨大的流量和不菲的收入分成机制鼓励内容生产者持续产出高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产品,从而形成知识变现的闭环盈利模式。

三、内容、社交与场景的三位一体:线上知识付费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走向

1.内容:分众需求,尾部振兴

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规制_论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法律规制_论网络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制

优质内容是以流量为生的众多平台的核心推动力,而知识付费平台想要获取更多流量,则必须依靠大量分众化、垂直化的稀缺优质内容来吸引用户留存。未来知识付费平台应立足内容体系的丰富性,扶持聚焦某一特定领域的中小草根内容生产者进行知识内容生产。

2.社交:趣缘圈子活化互动

社交互动和趣缘圈子让粉丝群体从简单的技术层面的连接升级到文化层面的情感共振及价值认同,同时也提升了知识付费平台的用户黏度和活跃度。强社交的知识变现日后将会发展成为认知盈余时代下注意力经济的关键模式。

3.场景:技术升级,节点构建

什么是优秀的基于算法逻辑的人工智能的个性推荐呢?从根本上说,就是深化到用户的个人或实践场景中提供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下的可以满足用户当下的个性化需求的知识服务。如可以考虑引入AR, VR等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全景式、浸入式的知识接触的新体验。

4.《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关系赋权”》

论文简介:

这篇文章发表于《国际新闻界》,自发表以来,被其他学者引用155次,处于最高被引榜单榜首。

当然在本文提及的四篇论文中,属于最难啃的一篇。如果你可以搞清楚这一篇,那说明目前你的基础已经很好了。如果读不懂,那也不着急,可以等过段时间再来看看。

这篇文章认为互联网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与人连接的场景与方式,推动社会关系网络从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向开放、互动的复杂分布式网络转型,引发了社会资源分配规则及权力分布格局的变迁。

本文作者试图在社会学、政治学、复杂系统及自组织等学科、理论的交叉视域内,探讨关系赋权的动力机制与影响机制。

思维导图如下:

历年真题:

1.论述媒体融合时代舆论形成与传播的特征(以近年来较为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为例)(论述题,中传 334,2020)

2.受众地位的变化(论述题,浙大 440,2020)

观点提炼:

一、 “连接一切”的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社会场景与个体角色变换

场景的变化,对于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行动脚本、交往规则、社交氛围产生基础性的影响,信息技术不是通过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来塑造人们的行为。在一系列剧变中,有两个关键的问题需要关注:一是技术范式如何改变了社会场景,二是场景的变化如何影响人的社会角色与行为。

二、关系网络重构社会资源的分布与权力格局的走向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技术、经济、文化、政治都是可能导致社会资源分布与配置规则的变化的因素。在网络社会,信息技术上升为社会资源再生产与再分配的重要力量,尤其是web2.0技术的普及应用,首当其冲地引发了人与人之间连接方式的革命,使社会资源分配、权力格局、关系模式呈现出迥异于以往社会形态的特征。

与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相比,技术逻辑对社会的渗透与塑造变现的尤为深刻,在技术与社会的协同进化中,基于互联网的关系网络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关系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加深。二是大量随机的“弱连接”在关系网络中发挥桥接作用。三是权力在关系网络中的不均衡分布。四是信任与协商成为社会统合的关键机制。

三、关系赋权:社会资源分配与权力赋予的新机制

(一)社会行动逻辑:个体的激活与群体协同

在现实经验和技术逻辑的指引下,我们可以对“关系赋权”做一个开放式的界定:它是互联网技术与社会的协同演进中出现的群体性现象,发生于社交媒体建构的嵌套性关系网络中,互联网用户在大规模的内容生产、传播、交互、共享中自发地协同合作,个体的力量在无限连接中聚合、放大、爆发,为社会中相对无权者赋予话语权和行动权。

(二)群体协同:内生秩序、自我演化的自组织运动

自组织是关系赋权的基本单位和结构性驱动力。自组织之所以能够使关系网络“无中生有”地涌现出某种奇特的结构与景观,主要在于它有着与“他组织”截然不同的结构与功能:1.活的结构;2.自我生长;3.适应性异质个体;4.非平衡状态

(三)赋权机制:网络事件中的议题传播与社会动员(本文最重要部分)

基于格拉德威尔的流行理论以及今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作者认为赋权机制的引爆有三个结构性要件::事件本身的感染力、动力引擎:关系网络的节点互动、情境威力。

1.事件本身的感染力

互联网中的内容芜杂冗余,注意力是最为稀缺的资源,这注定了只有极少数议题能够进入公共视野。在关系网络中,有一些特定的议题比其他议题更容易传播蔓延,议题特征、建构策略、情绪倾向作为网络事件的关键属性,共同影响着网络事件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2.动力引擎:关系网络的节点互动

基于社交媒体的关系网络中存在大量的自组织群体,它们与“他组织”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进化的动力来自网络内部的用户协同,而不是外在力量的干预控制。异质性、适应性的用户作为关系网络的节点,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推动网络事件发展的源动力。不同用户群体在网络事件影响力扩散中各自扮演了不一样的角色:

(1)中心节点:网络意见领袖群体(2)群体智能:庞大的普通用户群体(3)信息与舆论之桥:传统大众媒体

3.情境威力

关系网络的非平衡态是网络事件孕育的温床,也是新的权力涌现的基础。任何一个网络事件的出现都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情境和社会心理原因,目前社会的一个基本情境就是社会转型期的官民对立、贫富差距、资源不均、信任缺失等。

4.关系赋权的演化路径:渐进与突变并存

从总体趋势来看,互联网关系网络对相对无权者的赋权是一个渐进的、可以预测的过程。 从孤立的网络热点事件的演进和偏向来看,关系赋权的不确定性是主流,与行政赋权、资本赋权等权力模式相比,信息技术对于无权者的赋权是参差的、流动的、纹理错杂的,由于关系网络的庞大规模和复杂性,人们难以完整预测某一个事件的临界点或阈值。

四、关系革命中的社会权力转移与转化

论文精读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你坚持看到这里,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实在是太厉害啦!

参考文献:

李彪,喻国明 《“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话语空间与传播场域研究一一基于微信朋友圈4160条谣言的分析》

喻国明,郭超凯 《线上知识付费:主要类型、形态架构与发展模式》

喻国明,马慧《 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关系赋权”—“连接一切”场景下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与权力格局的变迁》

喻国明,方可人 《技术迭代下传媒经济发展的基本维度与未来趋势——2019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

喻国明 《我的2018:学术视野、研究重心与社会落点》

喻国明 《我的2019:研究视野、学术重心与领域关键词》

喻国明 经济 群体行为 传媒产业 网络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