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语文阅刊”关注就可以了。
2019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3.一4.5.
【训练目的】
学会几种分析论证的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写作指导】
一、观点+材料=?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出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
分析:通常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常常是引出论点之后,列举几个例子,便以为大功告成,通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同学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引用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议论文缺少分析议论,即使论据选得不错,也难以达到论证的目的,因为缺少分析议论,论据与论点就不能很好地结合,油和水分离着。这类作文只能得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经验: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要重视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就是论证的内容和过程。它不仅是维系论点和论据的纽带,能有效地避免初学者写议论文的“观点+例子”(或“引文+观点”)的弊病,而且更是议论文说服力的所在。
修改: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书……。这都是些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评点:作者在列举事例后,先用一句紧扣论点(标题)进行归纳:“这都是些曾贫困而后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然后作探因分析,最后作出结论。由于紧扣论点对论据作了具体的分析议论,使论据很好地为论点服务,所以很具说服力。
再如:谈踏实
文学艺术的成功需要踏实。尽管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激情的释放。但是踏实的功底决定了表达的效果。李贺作诗呕心沥血有了诗鬼盛名;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方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百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其实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踏实的功底。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
二、论证段落的常规形式
比如:我们要勤俭节约
举出例子,写张三勤俭节约,李四勤俭节约,王五勤俭节约……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
“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这点不阐述清楚,就是没有分析论证,这样的文章就难以服人。换个角度说:分析论证,就是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论证段落的层次往往较多,但不必弄得太繁复,应追求中心清楚、层次明晰,所以一般采用“中心句+支撑句”的形式。中心句通常位于段首;支撑句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广度来证明中心句。支撑句可以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承接等关系组合。
常规形式:中心句。支撑句①,支撑句②,支撑句③,支撑句④,支撑句⑤,……
例如:①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②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③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最终忧愤而死。④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碍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
评点:上面一段话就是按论证段落的常规形式写的,由四个句子组成。“主题句”是第一句,二、三、四句是支撑句,第二句和第三句是转折关系,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是承接关系。整段话清晰明白,有理有据。
三、常规形式的展开方式
在掌握了常规的形式后,具体到每一段话如何展开,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事例论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比较分析、引用分析、类比分析等,分说如下:
1、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方法:直接陈述原因
例2: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方法:自问自答
例3:人贵有自知之明
邹忌的妻、妾和客出于私心,异口同声地肯定邹忌比美丽的城北徐公更美,但邹忌没有被假象迷惑。为什么邹忌能透过妻、妾和客的交口称赞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呢?因为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
方法:自问自答
例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严格执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2、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解说: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因为它是假设性的,所以叫做假设分析法。例如《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例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分析:这一段文字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例2: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提示: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为什么”,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3:在论证“信念”的重要性时,引用了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分析: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例4:原文: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修改: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希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例5: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3、意义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例1:还记得赵括“纸上谈兵”和马谡“痛失街亭”的故事吗?它像两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请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在我们中国,这方面的格言警句更是俯拾皆是,举不胜举。像“谦受益,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无一例外,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例2:弄虚作假行不通
战国时候,有个南郭先生,此人不学无术。他听说齐宣王爱听竽乐合奏,就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冒充内行,领取俸禄。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瑉王偏偏喜欢听独奏,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没法混下去,只得溜走。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人没有生来就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方法: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例3:论证:背负着亲情、友情、爱情种种甜蜜的负担,即便是最最理智的人也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
“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之举,却经不住其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的眼泪软化,终于动摇了、灰心了、放弃了,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历史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 甚至令人昏聩。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人间的真情视若无睹,做个“无欲则刚”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分而析之,辨而认之,定能做到超然其上。
4、例后解说法举了一个比较长的例子后,要考虑:它的中心,它与观点的关系,别人的认识会不会和我不一样?或觉得这个例子跟要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时你就得把它解说一下,或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解说它与观点有什么关系。
例:从前有一种怪病,它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人听说他有这个病,就告诉他,我们村里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就去喝那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他就想:为什么这水能救我?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里的人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是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没有,从来不想;化学家想了,发现芒硝了。“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分析:举例之后的解说,其实就是分析材料,它揭示了材料包含的也是作者运用这一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人要善于质疑,善于质疑才会去学,才会去思,最终可能才能解决问题。还揭示了善于质疑和学、思的关系。经这一解说分析,所举例子就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了。
5、正反对比法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例1: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然而,(编者语: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分析:把前面单一的例子,与对其进行对比性分析后的文字进行比较,很明显,多了分析,说服力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何谓议论,这就是议论。
例2:2000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岁“高龄”王义夫老枪新传,一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虽然一直保持在一流选手的行列之中,但从未拿过一项大满贯赛事冠军。在2005年的奥网赛场上,比他小7岁的俄罗斯选手达维登科都能教训他一把。
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品质和心理起了关键的作用。王义夫因为有了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镇定,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在下面的几次射击中打出最好的成绩,赢得了金牌。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却因为丧失了意志力,惨败连连,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例3:普希金说:“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6、引申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举例: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 30 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 800 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 300 多位时就出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几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分析: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会少犯错误。
7、归纳分析法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举例:要学会“战胜自己”
俗话说,事在人为。人是有很大潜力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真正战胜自己。
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向自己的学习目标迈进的时候,往往都有那种“战胜自己”的体会。“战胜”什么呢?比如,要大清早起床读书,就要战胜自己睡懒觉的坏习惯;上课时,就要战胜自己思想不集中的毛病;上好晚自修,就要战胜自己老爱看电视的念头;天冷读书,要战胜怕冷,夏天读书,要战胜自己怕热和蚊咬,等等。总之,战胜自己就要善于抑制自己的那些偏离和违背学习目标的思想和行动。
因此“战胜自己”,实质上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毅力,也就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思想,安排自己活动的自制能力。有了这种“战胜自己”的自制力,就能自觉主动地“迫使”自己“放弃”那些不利于充实和积累知识的消极因素,我们才能在学习上有所作为,获得好的成绩。
分析:文章提出论点后,列举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接着就对论据作了具体的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是作者的第一次概括,从个别推及到一般,以避开“不完全归纳”之嫌。第三段开头,再作归纳,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最后(文末)用了条件判断,说明战胜自己和获得成绩的关系。这样通过对论据的分析,就把“战胜自己”的涵义和意义论述地清清楚楚。
8、披文示意法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披露文字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
解说:在引用含蓄性或哲理性较强的名言名句时,要懂得使用此招。在引用后,要对某人的话分析一下,不能停留于简单地引一下,比如只会说“×××说得好,说……,说的正是这个意思”,“×××这么说,……他的话不正证明了这个道理吗?”其实只是这样简单地引一下效果并不好。
例1: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
……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提示:这是沿着契诃夫那个比喻的意思继续延伸比喻下去的“披文示意”法。
对含蓄的名言名句的披文示意还有另一方法——
例2: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大狗则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辈。青年人应该尊重老前辈,虚心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诃夫所说的:“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辈的言语作为金科玉律,哪怕是错误的言论,也不敢加以评论。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思想凝滞,缺乏创造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尤其明显。老前辈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人敢提出异议。而真正有作为的青年人向来是自信的,他们敢向科学权威挑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因此,劝君不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提示:用比较直白的话,把道理说出来:“不要自惭形秽,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主见。”
例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强调规矩对方圆的重要性。但过分强调规矩,限制过死,就会束缚人的手脚,禁锢思想,扼杀创新意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说做事不思进取,消极度日。撞钟是和尚的分工,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们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做着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应该大加褒奖。
“墙倒众人推”比喻当人受挫折时,众人乘机来打击。碍事的墙、挡道的墙、老朽的墙就得推,不仅推旧墙,还应众人立新墙,才能建设新世界。
9、内涵分析法深刻地揭示了事例的内涵,让读者明了你的事例和结果的关联。
例: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闪现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而心灰意懒的年轻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之。但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轻人饮后觉得无一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年轻人满载而归。从此奋发向上。
分析:上述语段中年轻人的“喝茶”行为与其最后“满载而归,奋发向上”的结果,语意上有较大的跳跃。年轻人“喝的是茶”,但为什么会“满载而归,奋发向上”?这中间年轻人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而这心理活动我们如果能填补解说出来,不但文气贯通了,而且年轻人从消沉到发奋的原因也揭示出来了。这样,“理”就透了,读者也就“信服”了。
修改:……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井的醉人浓香,年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冲泡”次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泡”的次数不也就须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脸上,从此奋发向上。
注意:对于内涵丰富、可多角度阐释的叙例语段,我们就要根据论点证明的需要,而强调相应的某一方面。
例如“小马过河”
1、证明的是有关“实践”的观点,那么,就应该从“小马的角度”去解说分析——原来万事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千万不能听他人一说,就贸然作结。
2、证明“教育孩子”的观点,那么,就应从“马妈妈的角度”补充解说——马妈妈深懂教育之道。她明白,河的深浅与否只能让小马自己去寻找答案。作为父母重要的不是代孩子走路,而是应该教会孩子自己如何走路。这样才会使孩子的人生路尽可能顺利,从而减少人生的迷失。
3、证明“做事要符合客观实际”,那么,应该从“牛大伯小松鼠”的角度作议——说话做事不能只从自我角度出发,而要多从对方的实际考虑,这样,才会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10、辩证分析法即用对立统一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既要分析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也要分析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照顾事物的内部矛盾,也要注意到非主要矛盾,同时还必须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与转换。
如谈到凌霄花的生存方式时写道:“历史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这就是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时,既要看清自己的优势,顽强自立,又要像凌霄花一样,善于利用外界有利的条件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再如话题作文“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举了希特勒的事例后分析道: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主观思想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希特勒的暴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着称霸欧洲的野心。主观指导行动,行动成就世界,希特勒是一个邪恶的人,因而他统治的世界就变得疯狂而黑暗。……”
得出结论:“ 世界是客观的,我们只有对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把它改造得更加美好。”
再如:成才要靠主观努力,也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得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一个人要想成才,首先要靠主观努力,这时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其次,也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这是必不可少的外因。只强调主观努力,不承认客观条件的作用,或者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作用,都是片面的。
【实战演练】
与“争”字组合的熟语很多,有“寸土必争、力争上游、争先恐后、争分夺秒、争强好胜、争权夺利、人争一口气”等,“争”无处不在,“争”也折射出人生的种种态度。
请以“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2、采用并列式结构(中心论点+分论点)。
3、采用合适的方式展开分析论证。
【思路点拨】(以下为教师参考)
这是一个很有写头的独词话题。“争”,辞书解释为:力求得到或达到;争执,争论。在具体的语境中,“争”又具有各不相同的含义,可以引发人们把思维触角伸展到不同的层面,历史的,现实的,现象的,本质的,正面的,反面的,肯定的,否定的,认识的差异有多大,“争”的意义就有多深广。但是,不管从怎样的角度来领悟“争”的内涵,都必须建立在真切体验与心灵感悟的基础之上。立足于自己熟知的真实可感的生活,着眼于自己参悟的深刻独到的见解,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点。
【例文】
争?争!
小时侯,常听大人这样劝人家:“还是安守本分,与世无争吧!”自以为这一定是句至理名言,随着年龄增长,所见的世面越来越大,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对这句处世哲言有些不以为然。
到底是与世无争,还是与世有争?不妨去看看历史。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可谓与世无争了,他隐居田园,乐夫天命,“引壶觞以自酌”,“园日涉以成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隐逸之士似乎真的不“争”了,然而这恰恰是他“争”的表现。且不说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本身就是“争”,单说生存问题就得与土地“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陶渊明的“不争”是建立在“争”的基础上的,倘使没有那些每日劳作的人,陶渊明早已饿死在东篱之下了,哪还能悠然见南山呢?
唐代“诗仙”李白因其成“仙”自然与世无争了,可他是最肯“争”的人。被召去做官时,他便“仰天大笑”,自称决非蓬蒿之人;在大殿之上,他让杨贵妃磨墨,让高力士脱靴,以示狂傲不羁;被天子赐金放还,他傲骨犹存,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发愤懑;流离江湖,他矢志不渝,饮酒高歌,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是肯“争”,而且一生都在“争”,为己争,为天下争。李白被称作“诗仙”并不仅仅是因他诗歌上的成就,而且与他与世有“争”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古人争,今人更争。我国女排的那一句“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曾激励了多少人的心。女排姑娘们在遭受挫折和困难时选择了“争”,一场一场地“争”,一球一球地“争”,终于在“争”中夺得了五连冠,创造了排球史上的奇迹。
要列举的例子还多着呢!司马迁因为“争”,才忍受奇耻大辱,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苏轼因为“争”,才直面多舛的命运,唱出豪迈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周恩来因为“争”,才心系多难的民族,少年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并成为毕生为国为民、深受万众敬仰的不朽楷模;马丁·路德·金因为“争”,才面对强权政治,发出“我有一个梦想”的心声,成为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中太阳一般的魂灵……
显而易见,要走出困境,得争;要铸就辉煌,得争;要实现梦想,得争。
只争朝夕,争先恐后,人人争,日日争,事事争,才创造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生机勃勃的世界。
争吗?争!
模拟评分:20+20+20=60分
评分依据:本文紧扣话题,围绕中心逐层深入地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语言规范、准确、流畅、连贯,符合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判分标准。从发展等级看,本文也颇有特色:一是材料丰富,旁征博引,内容充实,内蕴深厚;二是语言有文采,整散结合,句式富有变化;三是由破而立,逐层阐发,结构严谨而新颖,体现出比较鲜明的个性色彩。
【问题作文评点】
【初稿】
力争人生的上游
我喜欢独自地欣赏初春时枯树枝上钻出的一抹新绿,那是它们在展示自己争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旺盛的生命力;我敬重破茧时斑斓的蝶影,那是它们不甘于束缚、力争活出美丽的宣言;我敬佩面对湍急的水流仍拼命向上划的渔夫们,那是在力争上游时一道精神上的美丽风景。[排比句,整齐划一,颇具文采。但语句欠简洁,表意不清晰。]力争人生的上游,在不断地感悟中去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才更有意义![亮出观点,明确。开头是议论文的写法。]
一个人怎样才能在人生旅途做到力争上游呢?[设问过渡,虽显单薄,但层次感还是显现出来了。]
记得我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每次考试有及格线上“徘徊”。为此,父母没少在我面前唠叨,老师也多次找我“面授机宜”,大家都希望我能加把劲,力争上游。但我却总是提不起劲,因为我喜欢语文,喜欢语文世界里散发出来的馨香;我也喜欢英语,喜欢二十四个字母于千变万化中展现出来的美丽。而一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公式、定理和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我的头就会一个变成两个大。[叙事。写作思路开始偏离。]
然而,初三时的学校运动会改变了我,我的人生道路也因为那次运动会开始展现美丽的风景。那是运动会的最后一项10×100米的决赛,由于在此之前我们班级与其他三个班级的总分相差无几,只要谁能夺取10×100米的第一名,便能夺取运动会的总分第一。为此,班主任老师特地将参加比赛的10名同学叫到跟前,要求他们“力争上游,勇拼第一”,并把这句话作为班级拉拉队的加油口号。比赛开始了,跑道上刮起了阵阵旋风,看台上“力争上游,勇拼第一”的呐喊响彻云霄;无论是场上场下,热烈的气氛裹挟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竞争已趋白热化--突然,置身于其中的我脑海里电光火石一般,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眼前的赛场,不就是人生的“运动场”吗?如果没有“力争上游,勇拼第一”勇气与决心,迎接生命的注定是失败!
比赛结束了,我们的班级胜利了。我知道,从那一刻起,不愿服输的我将如何面对一年后的中考了![即便于叙事中点出“力争上游”这一写作中心,但显现的方式却是记叙文式的;写作思路已完全偏离了既定的写作“轨道”。]
是的,力争上游就是一种永不服输的信念。有这样一句话:“人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他对自己的要求。”
力争上游,收获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收获一个无悔的人生,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照应主题,完全是议论文的写法。]
【失误点击】
这是一篇十分常见的文体不当的失误作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着鲜明的议论文文体特征:开头用颇具文采的语言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力争人生的上游,在不断地感悟中去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才更有意义!”短小而鲜明的开头极具议论文文体“凤头”的魅力。文章的结尾运用议论性语言,呼应开头,收束全文,也颇有议论文文体“豹尾”的风采。但遗憾的是,文章中间主体部分却完全采用的是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和手法,既不符合议论文事例论证的要求,也无法“支撑”起叙事散文的主体结构。这样的写作安排显然背离了考试作文“符合文体”的要求,既不是议论文,又不像记叙文,似是而非,非驴非马,成为一篇典型的失败作文。
评分:内容8,表达10,发展6,总分24。
【升格方法】
但凡此类文体特点不清晰的文章,有两种修改方法:一是将之彻底改造成一篇记叙文,二是干脆写成议论文。若改为记叙文,文章的写作思路便是先叙后议,或者边叙边议;侧重点要放在叙述的波澜起伏、描写的生动形象、人物的形象塑造等上面。若改为议论文,便可保留文章的开头及结尾,用一些典型事例以事例论证的方法来取代原文的主体部分,如能在例证过程中采取逐层深入或正反论证等方法,效果会更好。
就本文而言,因标题“力争上游的人生”本身便具有较明确的文体指向性,即议论文;所以,建议按照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方向进行修改。
【升格作文】
力争人生的上游
我欣赏初春时枯树上的新绿,那是它们在展示自己争先来到春天的生命力;我敬重破茧时斑斓的蝶影,那是它们挣脱束缚力争活出美丽的宣言;我敬佩湍急水流中拼命向上划桨的船工,那是他们力争上游的一道美丽风景。[排比,更简洁,更具表现力。]力争上游,生命才更有意义。[中心更明确、更突出。]
一个人怎样才能在人生旅途做到力争上游呢?[设问过渡,提出问题,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力争上游需要有超出凡俗的雄心壮志。
法国大富翁巴拉昂在《科西嘉人报》上公布了这样一份遗嘱:我曾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而猜中我的成功秘诀,他将从我的委托人手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读者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然而只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秘诀——“野心”,也就是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雄心壮志。雄心壮志是一个人力争上游、获取成功的根源。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见之说:“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见之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
力争上游需要有耐得寂寞的意志品质。
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是享誉全球的多产作家,像他那样在短暂的一生中写出91部小说的作家很少,我们也完全可以想象出他是怎样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奋笔疾书的。其实,他最大的成功就在于他战胜了寂寞,始终坚守崇高而寂寞的精神家园。是的,耐不住寂寞,陈景润就不能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顶数学王冠上的明珠;耐不住寂寞,居里夫妇就不会有“镭”的发现;耐不住寂寞,袁隆平就不会有超级杂交水稻的科学发明。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争取人生的上游。
力争上游需要有永不服输的坚定信念。
有这样一句话:“人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他对自己的要求。”当我们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实际上已具备了这样一种永不服输的信念。把“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作为口号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就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他从最基层的秘书干起,勤勤恳恳,守住他的信念不放,不轻易向困难低头,最终登上了他心目中的高度。所以,唯有不服输的信念,才会引领你走向成功。[三个分论点论证层次井然,例证充分,内容充实饱满,很有说明力。]
超出凡俗的雄心壮志,是力争上游的船舵;耐得寂寞的意志品质,是力争上游的竹篙;永不服输的坚定信念,则是力争上游的风帆!力争上游,方能让生命之舟驶向理想的彼岸,收获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一个无悔的人生,一个壮丽的人生![排比开头,排比收束,首尾遥相呼应,映然成趣。中心论点也得以总结式的呈现,有力。]
【评语】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通过对原文的大幅修改,删除了原文文体部分大量的叙事内容,按照议论文的文体结构以事例论证为主要内容充当文章的“猪肚”,使文章集中围绕“力争上游”这一点来阐述,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一个人怎样才能在人生旅途做到力争上游,观点正确、鲜明、集中,材料新颖、充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最主要的是,符合了文体要求;语言也更加通畅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