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孔子的“仁爱”伦理思想构建具有生命特征的学校徳育课程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其“仁爱”思想更成为儒家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孔子的“仁爱”思想与学校德育有着天然的契合。“仁爱”即“爱人”,关注的是人的生命活动,体现的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这点对当今多元社会下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政治因素以及多种文化价值取向并存的局面,使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在当下失去了其原有的魅力与效力。反思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的艰难、实效性差的原因,尽管有很多,但究其根源,可以说是无“人”的、与学生生命一一生活脱节或相悖的、简单的、形式说教。为此,我们尝试从孔子“仁爱”思想中寻找智遵循人的生命健康生成之“道”,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现实的当下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构建具有生命特征的学校德育课程。一、“仁爱四德”:学校德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具有生命特征的学校德育课程应该有怎样的核心内容?我们认为,它既应传承孔子的“仁爱”伦理思想,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接通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气神。同时,更要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现实的当下需要。
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精神与物质、崇高与平实、传承与创新等关系,以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自身发展作为学校德育课程核心内容的选择。为此,我们将基于生命成长的从化中学“仁爱”四德,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核内容。(一)诚信的“为人之德””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强调修“信”的重要性,并借以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社会教化,“信”伦理切实在学校德育中得到发扬光大。“立仁”之信——为人的标准。“君子博学而孱守之,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子终身守此悒悒”。“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是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承诺,意欲成为君子决不可“无信”。当下,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其一言一行都须堪称表率,否则就不会获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就是对社会和学生的承诺。而《中学生守则》第10条强调:实谦虚,有错就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诚实守信,礼貌待人”,这是学生对社会、师长和同学的承诺。人品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教育内容之一的“信”,孔子曾多次论说,如:“信则任人焉”,“主忠信,虽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信好学,守死善道”。
由此看来,孔子不仅把“信”作为人生的根本和归宿,而且确实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学子们进行该方面的教育。同时,孔子十分重视教师自身的表率作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特别关注“显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人若离开了信,就不可为人,正像大车和小车离开了輗和軏就套不住牲口从而无法行进一样。社会是个大职场,各行各业由共同认可的“行仁”之信约束自己,方可百业俱兴。学校德育要重视这种“信”的教育,养就此种行为,为学生今后走进社会奠基。要教育学生今后为政要“取信于民”,责任感和负责任的态度是行事能否成功的基础性条件,它能催生出智慧和能力,能促使人去做好事情,工作成功而感受到一种尽责和胜任的欢悦和满足,也正是在这种负责行事的过程中,提升了人的社会意识。现在的独生子女,多缺乏“责任”意识。为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责任。在家里,使其认识自己在家中承担的角色和行事能力,如对父母的关爱、协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以减轻父母的负担等等;在学校,使其树立学习的责任感和负责的学习态度,如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作业也要按时完成等等;在社会大家庭里,社会越开放,越需要负责任的公民,要使其认识小公民角色和行事意识,如争当志愿者、为社区服务等等。
只有教师重视了责任教育,学生才能成为有责任的人。我们知道,除了对社会、集体、家庭的外部责任外,人还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及行为负责。正如科恩所说的那样:“在前一种状况下涉及的是职责,而后一种状况下涉及的是道德义务。”因此,对自我负责是这一道德要求的最高水平,也只有能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的人,才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当今中国需要有这种既能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又对自我负责的独立个体,样的人能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社会。这种责任的“为事之德”,也是“行仁”的实践性具体表(三)爱国的“为民之德”爱国乃“大仁”之道。学校德育课程把“爱国”作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反映了个体与民族、与国家的生存关系。另一方面,“爱国”也是作为一个公民的起码道德。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和各民族、地域文化广泛交流的情况下,把“爱国”当作“为民之德”来强调,对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重要代性是无须多言的。(四)慎独的“立身之德”“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这是中华民族文人学士的传统美德。其中的“穷者独善其身”就是指个体修身的“慎及的是对待生命和人生的态度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追求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在学校教育中,善待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应该成为“善”的教育的起端。
首先,“慎独”的“立身之德”的下限是,善待生命,不要轻生自杀和滥杀;“慎独”的“立身之德”的上限是,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人生的实践中追求自我完善。其次,“慎独”的“立身之德”要求的标准要具有普世价值。追求自我完善,并不是要用同样崇高标准去要求每个人,而是要求每个人“在认识今日之我之不足的基础上,去创造一个较之今日更为完善的明日之自我”。再次,“慎独”的“立身之德”——追求自我完善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它不是闭门思过、静心养性,而是在积极的人生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并不是洁身自好、远离社会,而是用发展性的生命去创造社会的进步和实现人生的幸福。“仁爱”四德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使得学生的生命精神“钙”化、挺起,保持其奋发向上的追二、传承创新:践行学校德育课程的基本策略(一)校园文化陶冶人——文化育德传统都有惯性,文化都有根源。我们提出以“仁爱”作为从化中学使文化成为自觉、成为传统,努力打造爱心校园。经过近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整个校园犹如一门隐性课程,让学生在儒雅的氛围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成长。建于明代的孔圣先师殿,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学校宣扬积极进步的儒家文化,用孔圣思想教育熏陶学生的生动教材。
古风浓郁的学宫广场,承载着学校许多大型活动,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明伦堂,寓意“明白伦理,崇礼修行”,学校凭此对学生进行“知理行礼”的行为规范教育。“朗朗乾与坤,上下五千年”,文化长廊中长达80米的蕴涵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型浮雕,与孔圣先师殿源流相连,漫步其间,犹如沿着历史长河,透过风雨烟云,去感悟和体验异彩纷呈、华章迭起的中华文明。 民俗博物馆里再现明清时期的从化县衙办公场地, 所刻对联 深刻反 映着仁爱、 和谐等思想, 如“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 地费心费力费 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先祖先贤成由勤俭败由奢岂敢相 忘,后世后学幼当教养老当敬首 在行”等等,内容丰富,寓意深 今年,学校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在学宫广场恢复 建设棂 星门和太和元气门石牌坊、泮水池、状元桥等,规划建设 孔园。此外,学 明伦道、状元小径、“仁爱”石……每个名称都蕴含着深刻含义, 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让孔子的主要言论、道德要 求等都得以充分展现。 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濡养了师生的人格品质和审美情趣, 形成了 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 (二)行为规范训练人一一行为铸德 学校对学生礼仪、舍务、用膳、做操等日常行为中的品德内 涵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形成了行为项目与品德素质训练的对应性 关系。
同 时,学校以尊重生命、崇尚生命为基准,让校园内包括 自然本身、人与自 然、人与人之间的诸要素均衡协调,利于学生 的发展,实现 “仁爱”的 办学理念。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 一是以高尚师德和仁爱的人文活动构建和谐的教师之间关 系。冷漠举动是无法打动人的,投入感情才能凝聚人心,因此学 校努力做 教师的知心者,信任、理解、善待教师,尽力解决教师 的后顾之忧。教师 是学生仁爱思想和创造精神的播种者, 学校提 倡“仁爱的教育、仁爱的教师”,让学生在充满温情和民主氛围 的环境下 有尊严地成长。 二是以高质服务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导“严、勤、实、活”校训,弘扬“团结、向上、艰苦、认真”的优良校 风,践行“笃厚务实、奋发有为”的从中人精神,师生 互学互敬、教学相 长、共促发展,开展“上学生喜欢的课”和“做 学生喜欢的老师”活动, 课堂上力挖君子内涵、丰富教学内容。 三是以传统仁爱思想和时代的创造活动构建和谐的学生之 间关系。 开展以“体验教育”为模式的德育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 一些大型公益活动的筹备、 接待工作,在活动中锻炼社交和组织 能力。 培养学生宽容、尊重、民主、奉献等时代精神,教育学生 为人要以诚相待, 做事求真务实,以宽容、豁达的心态去看待周 围事物。
四是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序的规范行为构建和谐的干群 之间关系。 倡导“克己、厚道、乐群、作为”的行政作风,加强 学习,坚决执行党在 新时期制定的干部建设、 廉政建设的各项制 度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班子的团结协作优势,做到各施其职,各 五是通过挖掘内涵来构建特色鲜明的和谐的人与环境之间关系。我 们认为拥有五百年办学历史的学校, 每一件物品都有着 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价值,每一件物品都不能随意搬动减除。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首先让每一位师生明确行为训练的意义 德养成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师生明理 力行,齐力推 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最终学生团队意识、学 习状态、精神面貌等方 面均取得显著进步。 (三)校本学习滋养人一一知识养德 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品德培养的过程。 为此,学校结合本地 本校实 际,充分挖掘地方的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 开发具有地域 特色,符合学 生认知规律的综合性的校本课程。 例如,结合学校孔圣殿、 明伦堂文化的开发, 在已经编撰 古典名言佳句集锦》的基础上, 我们还将组织教师开发设计校 本课程《儒 学文化选粹》。《儒学文化选粹》计划设置三卷,即 “故事卷”“诗文卷” 和“校园卷”。
三卷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 展的特点分散在各年级实施。 课程设计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 孔子及其他历史文化名人, 不断涵养学 生的人文素养, 加深对历 史、文化、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成为社 会主义合格公民奠 定基础,进而塑造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情怀。 校本课程的实施不能局限于教材、 课堂, 学校还在校园走廊 壁上镌刻了《论语》经典句子、名人名言等,整个校园就是一本活教材、 一个大课堂。 2010 月,美国中小学校长及专家学者 26 人一行参加 了在从化中学举行的培训活动。在学校的 欢迎墙上,他们看到了孔子名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中英 月笔者到美国访问,发现这位参观过从化中学的 美国校长把孔子的这句话制作成横幅挂起来欢迎我们。 是从中国的从化中学引进回来的,非常好!传承儒家文化, 培育现代君子, 办一所充分体现“仁爱”思 学特色的学校,已成为“从中人”共同的梦想和追求。(四)行动中磨练人——活动砺德 我国素有“礼义之邦, 君子之国”的美誉, “培育富有创造 现代君子”对全面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丰富育人内容有重 要意义。现代君子不但应该具有传统君子人格的优点, 而且应该 具有现代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全部特征,比如具有进取精神和创造 能力、具 有强烈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具有全面的价值理念等。
笔者曾跟学生们提过对他们人生三个阶梯的期望: 中学毕业 考上如意的大学,大学毕业找到称意的工作, 一生中过上满意的 生活。 “如意、称意、满意”都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要有这 种感觉心态,就 必须在中学阶段锻炼和培育好自己的综合实力, 包括体力、毅力、思力、 心力、智力、能力等。课堂是学校最重 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所,根据课改 的精神,学校提出了“依本、 质疑、合作、共进”教学理念,并努力创设 和形成优良的教风学 风,建设学生成长的优良外部环境和导向。 目前,学校遵循青少年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的客观规律, 持“育人至谐”的宗旨,形成了“以体验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 和谐发 展”的体验式教育的育人特色,为学生精心设计和组织形 式多样、内容丰 富的体验活动。 学校每学年都组织艺术节、创造节、科技节、体育节、国庆 晚会和 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团委、学生会和年级组织的春游、 户外拓展、慰问 老人、上街服务;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让更 多的学生活跃身心、融入 集体、关爱他人、参与管理、锻炼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 区活动,实现知行统一,培养社 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每周升旗仪式后的 国旗下讲话, 经常邀请 学生进行主题演讲,让学生围绕一定主题自荐报 名参加演讲, 学生以良好的教育,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开展一系列班团活动, 撰写心得体会;充分利用班级文 化阵地, 营造“现代君子”主题班级文化; 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 育、礼仪教育、 校园志愿者活动;利用多种方式展示学生风采, 树立学习榜样,营造积极 氛围等等。
学生风貌悄然改变,无论是 本校老师还是外来的客人,进入校 园都会感到清新的文明礼仪之 校友会成立仁义助学基金会,目前已筹集到几十万元,用于 资助有 困难的各类学生,条件是“偿还诚意、生活困难、读书刻 苦、节俭朴素、 守纪有礼”,特别是承诺若干年后有能力时偿还 借款,用于资助以后有困 难的师弟师妹,形成良性循环,保障有 困难的学生轻装读书,专心读书, 并让学生在接受仁义助学金帮 助的同时,体验仁爱,感受仁爱,回报仁爱, 学会仁爱。 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多重感受, 提高对事物的认识,从而把 活动潜 在的思想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促进学生达到 与自我发展和 谐、与自然生态和谐、与社会发展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