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9日下午,“环境与社会论坛暨河海社会学论坛(第八十期)”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致高楼A207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荣幸邀请到了美利坚大学社会学系肖晨阳副教授做题为“欧美环境社会学主要理论”的主题讲座。本次论坛由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涛副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
肖老师首先向大家分析了理论的内涵。理论是面向问题的一种解释。理论可以分为科学理论和非科学理论,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两点:第一,科学理论是运用逻辑并依靠经验证据来营造理论,而非科学理论主要依靠价值、宗教或个人经历;第二,科学理论旨在解释一组相似的东西,从而形成一般性的解释,这种一般性的解释同时具有解释过去和预测未来这两种功能。而环境社会学要做的是科学性的解释。同时,肖老师指出,理论的表现形式是一张概念的网。将一个个概念单独拎出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深入探究概念之间的关系。关于“理论的评判”这个话题,肖老师表示,理论的真实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思维方向,它是一种指引,因此没有必要过分纠结于理论的正误问题。
接着,肖老师讲述了关于环境问题的社会缘起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符号互动论、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自然资本主义以及总量与分配的争论等。首先是符号互动论。肖老师指出,人类是一种符号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符号行动。这种符号具有社会性特征,是在社会互动中实现并获得大家普遍同意的,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以美国的“公路垃圾”问题为例,人们认为在公路上扔易拉罐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因此能若无其事地往窗外扔易拉罐。而“无关紧要” 正是这样一个由社会共同(经由互动)创造出来的思维模式,为众多人共有。但这种社会规范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存在唯心论的嫌疑以及缺乏对结构因素的关注等。因此,肖老师指出,我们应该在承认社会规范解释有一定解释力的基础上超越它。这就引出了一个宏观的结构层次的理论——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肖老师指出,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解释社会规范的出现。其在环境社会学中应用的一个典型是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有Murray Bookchin、James O’Connor、John Foster等。其中,Murray Bookchin的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现代社会中的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不可分割;第二,社会不平等是生态问题的终极根源。除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之外,另有Allan Schnaiberg提出的生产跑步机理论。生产跑步机理论的核心论述围绕生产率的增长展开。生产率增长的环境后果主要有二:一是作为原材料的物资投入增大,效率提高并没有减少物资的绝对数量下降,反而导致上升;二是作为废料的垃圾量增大。世界系统论是对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扩展,它将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一个国家内部的运行扩展到世界。Steve Bunker指出,正是全球不平等导致了全球性环境问题。
另一大理论流派是新自由主义理论。肖老师指出,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dam Smith。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保护私有财产;有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小政府。而新自由主义理论在环境社会学中运用的一个典型就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秉承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崇尚市场力量,认为可以通过市场力量对公司和各大企业集团进行规范,使其更加亲近环境。
肖老师还就“人口增长是否导致环境问题”这一议题中的相关理论展开了分析。这最早由马尔萨斯提出,并认为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就需要限制人口。而新马尔萨斯理论秉承了同样的原则。新马尔萨斯理论除了关注人口的增长问题之外,同时也关注人均消费水平的问题。
在本次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肖晨阳副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 施嘉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