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复旦社会学论坛第106期上:关系变迁40年:回顾与展望

网络 2022-11-29 05:57

关系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维度,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4月29日,关系社会学创立者边燕杰教授应邀,在复旦社会学论坛第106期上,以“关系变迁40年:回顾与展望”为题,讲述了基于30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提出并逐步体系化关系社会学的过程,为听众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和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组办,以线上形式进行。8000余人次参与了本次讲座。

边燕杰教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关系”这个议题,是如何从课上的一个讨论问题转变成自己的终生议题的;第二部分介绍了自己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第三部分以求职过程为实例,为理论论辩和命题提供了经验支持;第四部分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一、回顾:从课上问题到终生议题

结构嵌入性理论_社会嵌入性理论_波兰尼的嵌入理论

边燕杰教授在早期学习时时结合自己的经验观察,认为弱关系理论在中国不适用。为此,他阅读过往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了这些研究在测量弱关系时忽略了在中国找工作时常用到的间接关系,为此在研究时增加了对间接关系的测量,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思考。

在这之后,他一直没有放弃这个议题,而是在社会体制变迁的背景下发现了更多新的问题,提出了一众新的议题,一直坚持探索了三十余年,最终把课上的一个偶然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的终身议题。

二、理论:关系本质与形态的思考

在理论阐释部分,边燕杰教授首先讲述了学界与“关系”相关的社会资本理论,总结出了三种形式的资本:外在于行动者的有形实体资本、内化于行动者的无形人力资本和嵌入于行动者之间的联系性社会资本,从“关系”中动员出的社会资本就属于第三种。而能挖掘出社会资本的联系必须具有三个特征:非正式(informal)、动态化(dynamic)和持久性(enduring)。

社会嵌入性理论_结构嵌入性理论_波兰尼的嵌入理论

在进行了理论铺垫后,边燕杰教授解释了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为什么要有独特的理论,这基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制度背景。在中国,找熟人帮忙办事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是大多数中国人不言自明的认知,这也是整个自身文化背景的体现。制度背景则指的是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交互影响。受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中国社会结构的最大特征是在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交往中,前者处于非常强大的地位,且存在长期影响。基于此,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的“关系”理论展开探讨。

边燕杰教授结合自1944年以来中西方对中国“关系”的各种研究和自己的研究思考,经过中西比较,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他借助关系特殊性(Relational Particularism)、纽带多重性(Tie Multiplexity)和相互回报的义务性的强度(obligation)这三个向量,将关系划分为具体的四类,每一类关系网络都能生成社会资本,但会根据特定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制度背景呈现出具体的特点,而中国的“关系”在这三个维度都处于高位。

最后,边老师总结了中国关系网络的四个特点:纽带亲情化、关系复用性、回报义务强、关系圈超稳。

社会嵌入性理论_波兰尼的嵌入理论_结构嵌入性理论

三.实证研究:如何看趋势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边燕杰教授向我们分享了理论模型在实证领域中的运用。针对“关系”的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学者们根据不同的实证数据与方法提出了不同主张,主要可以分为关系影响不变、下降或上升三类。从其各自的代表性观点来看,“市场嵌入网络”和“治理结构网络”理论强调关系的影响将持续稳定与不变,其认为治理结构就是网络、市场行为嵌入人际关系,关系作为一种常量在不同的市场与环境下将发稳定作用;“市场限制网络”理论则主张关系的影响将呈下降趋势。其认为在市场不断理性化的过程中,确定产权、硬性预算等将不断挤压关系的作用空间,非理性的“关系”终将衰落。边燕杰教授肯定了这一理论的逻辑推断,但也敏锐地指出其实证分析过程数据收集的严重偏差;而“横向网络”、“信息网络”和“共生网络”等诸多理论针对新的发展形势强调了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和关系自身不断更新的观点。

边燕杰教授主张“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并创新性提出了“关系重要性的动态模型”。在这一模型中,边燕杰教授强调关系的动态变化主要来自于市场竞争程度和体制的不确定性两个动态因素。在中国现实语境下,市场竞争程度的上升对社会资本、网络资本等相对比较优势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使得体制的不确定性也相对增长,因而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关系”的作用空间将有所扩大。

结构嵌入性理论_社会嵌入性理论_波兰尼的嵌入理论

在实证环节,边燕杰教授首先采用了1999、2009和2014三次Jsnet调查数据对于关系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变化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显示,1978至2014年求职过程中利用关系网络的比例大致从40%上升到近90%。同时,针对回溯性数据是否存在不准确性的问题,边燕杰教授通过比对三次调查中相同年份数据的相近证明了这一回溯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边燕杰教授进一步扩大数据规模,绘制了1978至2014年求职过程中利用关系网络的比例趋势的平滑曲线。并以是否存在帮助求职者与职位授予者的直接人际互动为标准,将求职中利用的关系进行了信息关系和人情关系的区分。

针对解释变量,边燕杰教授则采用了非国有部门劳动力比例来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创新测量市场对个人资质审查的MSI指数来衡量制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通过绘图和回归,边燕杰教授证明了市场越扩大,关系的作用空间越大;制度的加强、资质审查的体制化程度越高,关系的作用越小。但是在现实中,体制确定性的上升落后于市场竞争性的上升,这也正是从体制上下功夫减少干扰性关系发挥作用要重视的关键。

四.展望:作为联系性变量的关系

波兰尼的嵌入理论_社会嵌入性理论_结构嵌入性理论

最后的展望部分,边燕杰教授将关系划分为联系纽带、情谊纽带、情义纽带、互惠纽带和交易纽带五个层次,提出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关系在不同的领域中如何发挥作用、各自发挥何种程度的作用是值得进一步深化的主题。

在问答环节,主持人刘欣教授将收集和筛选的老师与同学们的问题转达至边燕杰教授,边燕杰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例如,有同学对于“在城市化带来的原子化个人和家庭结构变化等趋势中,怎样看待关系的变化”产生了疑问,边燕杰教授指出他认为人的情感需求是零和的,在传统关系中淡化的关系将在其他更为广阔的关系中实现功能替代与弥补;而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求职中介作为一种制度产物提供着非制度性的关系与信息,应如何看待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界限”这一问题,边燕杰教授认为不论是从空间范围上还是从空间深度来说,非正式空间仍然大大超过正式空间,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围绕从关系的角度理解企业创新、如何理解中国最需要加强的是理论研究等问题,不论是问题本身还是解答都为大家带来了充分的启发与思考。

文案 | 曹雅雪 向喆

排版 | 向喆

社会学 制度理论 边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