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拉尔夫·泰勒(1902~1994)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课程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其提出的“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著作
他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观点
“泰勒原理”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泰勒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该原理涉及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1)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
(2)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3)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即:确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评价课程。泰勒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该包括这四项活动。泰乐园里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等环节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真题示例
1.(单选)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 )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A.杜威B.卢梭C.拉尔夫·泰勒D.裴斯泰洛齐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2.(单选)“课程评价之父”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主要强调的是( )
A.目标对课程的主导B.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C.教师对课程的执行D.专家对课程是设计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3.(多选)一下属于泰勒课程设计模式的是( )
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学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如何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BCD
保罗·朗格朗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保罗·朗格朗(1910~2003),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被誉为“终身教育之父”。1965年,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之后,终身教育思想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和社会运动。
著作
《终身教育引论》(1970年)。注:该书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潮的正式诞生。
观点
保罗·朗格朗主张把成人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使教育成为一个终身化的过程。他强调一个人的教育训练和学习不应随着学校教育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该是从初生到死亡的持续不断的终身化的过程。
真题示例
1.(单选)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最早系统论述该理论的教育家是( )
A.朗格朗B.阿德勒C.蒙台梭利D.赫尔巴特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2.(单选)保罗·朗格朗认为:“教育并非局限于学校教育。相反,教育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了学习者的私人生活和公众生活的所有方面——他的家庭关系和职业关系、他的政治活动、他的社会活动、他的业余爱好等等。”这段话属于( )的观点。
A.进步主义教育B.实验主义教育
C.终身教育D.要素主义教育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3.(单选)下列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的提出者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B.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C.是对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阶段的否定
D.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洛扎诺夫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洛扎诺夫(又译为卢扎诺夫)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首创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的核心是暗示,该方法主要应用于语言领域。
观点
暗示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治疗学的知识,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想象,调动学习者潜意识,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的教学方法。
1.暗示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介绍情况,给每一个学生取一个新名字,假设一个新职业,学生据此进行各种游戏和表演活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六七周的时间内基本掌握一种新的语言。
2.暗示教学法的原则: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与无意识原则、暗示手段相互作用原则。
真题示例1.(单选)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
A.信号图标法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D.情境教学法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2.(单选)暗示教学法强调( )
A.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使上课如同游戏、表演
B.教师提出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获得学习结果
C.将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用纲要信号图式标示出来
D.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3.(单选)暗示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A.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舒尔茨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西奥多·舒尔茨(1902年~1998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成员、芝加哥大学教授及经济系系主任(1946-1961年);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从而获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观点
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同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作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对其观点的评价
人力资本理论充分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真题示例
1.(单选)美国经济学家( )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人类关于人的产生能力分析的新思路。
A.舒尔茨B.凯恩斯C.恩格斯D.托宾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2.(单选)人力资本理论充分说明了( )
A.政治制约教育发展B.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C.教育促进科学技术发展D.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第四节 中国近代教育家
蔡元培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著作
《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观点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1912年2月,他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认为,这五育是互相联系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蔡元培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的主要措施有: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的办学指导思想,也是其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具体内容有:
①改变学生的观念;
②整顿教师队,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治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具体内容包括:①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②沟通文理,废科设系;③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可大致归结为:
(1)教育经费独立:
(2)教育行政独立;
(3)教育学术内容独立;
(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
4、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间民国政府制定公布的学校系统。这两年旧历分别称壬子年、癸丑年,故称壬子癸丑学制。设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3个系统。其中普通教育分3段4级;初等教育7年,初小4年,男女同校;高小3年,男女分校。中等教育4年,男女分校。高等教育6年~7年,大学预科3年,本科3年~4年;专门学校预科1年,本科3年(医科4年)。学前儿童入蒙养院。大学毕业后可入大学院,肄业期限不定。儿童7岁入学至大学毕业,共18学年。
真题示例
1.(单选)蔡元培的“实利主义教育”即( )
A、 实用主义教育 B、 智育
C、 实业教育 D、 商业教育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2.(单选)下列哪位教育家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
A、蔡元培B、陶行知C、杜威D、陈鹤琴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3.(多选)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他的教育思想包括( )
A、 教学做合一B、 五育并举
C、 大职业教育主义D、教育独立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D
陶行知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后改为知行、行知,安徽歙县人,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大众诗人和坚定的民主战士。
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周恩来称他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著作
《中国教育改造》《行知诗歌集》
观点
1.★ 提出“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质论及核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范围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2.倡导“六大解放”陶行知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他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3.首创“小先生制”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是“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
名言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
7.好教育应当给学生-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8.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有得呼吸。
真题示例1.(单选)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B.杜威C.康德D.马卡连柯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A
2.(单选)陶行知提倡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实质上属于一种( )
A.课堂教学模式B.师生交往模式
C.家庭教育模式D.教师培训模式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答案:B
第四节 中国近代教育家
黄炎培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黄炎培(1878年~1965年),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出生于川沙镇内史第,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1905年参加同盟会。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主义者,我国职业教教育的先驱。
著作
《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新大陆之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
观点
1.“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黄炎培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教育理论。他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他认为,“办理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黄炎培还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他把职业道德的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要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
真题示例
1.(单选)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的教育家为()。A、蔡元培B、黄炎培C、梁漱溟D、晏阳初
答案:B
2.(单选)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来参加全社会的运动。这是( )提出的。
A.梁簌溟B.黄炎培C.陶行知D.陈鹤琴
答案:B
第四节 中国近代教育家
陈鹤琴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陈鹤琴(1898-1982)浙江上虞人,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 、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被誉为“中国幼儿园之父”。
著作
《陈鹤琴全集》《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智力测验法》(与廖世承合编)
观点
1.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陈鹤琴先生反对埋没人性的读死书的死教育。在抗战时代,他抱着实验新教育的使命,创建了活教育。其教育体系包括三大部分:
(1)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体系,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开设“五指活动”课程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虽然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五项,但这五种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同,因此被称为“五指活动”。
真题示例
1.(单选)提出“活教育”的教育家是()。A、陈鹤琴B、杜威C、乌申斯基D、陶行知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2.(单选)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是()创立的。
A.陈鹤琴B.陶行知C.晏阳初D.张雪门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第四节 中国近代教育家
杨贤江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杨贤江(1895-1931),字英父(英甫),又名李浩吾,浙江余姚人。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创立中国无产阶段教育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著作
《教育史ABC》(1928年)《新教育大纲》(1930年)等
观点
1.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书中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指明了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营谋社会生活的手段 ,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揭露了旧教育的反动本质,起到了教育理论上的启蒙作用。
2.“全人生指导”杨贤江致力于中国的青年教育,提出了“全人生指导”的青年教育思想。所谓“全人生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社会改进之所用。
真题示例
1.(单选)我国著名学者杨贤江所著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属于()
A.建构主义教育学B.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C.认知主义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
答案:B
2.(单选)杨贤江在青年教育中提出了()观点。
A.全面发展B.全人生指导
C.生活教育D.职业教育
答案:B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李吉林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李吉林江苏南通人,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她首创情境教学法,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框架模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著作
《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等
观点
1.情境教学的特点
(1)形真。主要是要求形式富有真切感,即神韵相似,达到“可意会,可想见”。
(2)情切。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意远。即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挥想象力。
(4)理蕴。即蕴含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认知力。
2.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真题示例
1.(单选)李吉林创立的()理论上形成了“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四个基本特征。
A.情境教育B.情智教育C.情理教育D.情意教育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第一节 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冯特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冯特(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著作
1.《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认为是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2.《心理学大纲》,提出了“感情三度说”理论,冯特心理学体系完全确立的标志。
3.《民族心理学》,冯特用历史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社会心理学专著。
观点
1.研究对象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2.研究方法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
真题示例
1.(单选)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B.杜威C.华生D.皮亚杰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2.(单选)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的是()
A.卢梭B.洛克C.培根D.冯特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第一节 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艾宾浩斯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艾宾浩斯 (1850-1909),德国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对记忆的研究是心理学史上首创性的工作,具有历史意义:为实验心理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即用实验方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过程,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著作
1.《论记忆》实验心理学文献中的-个里程碑,“它被看作是实验心理艾宾浩斯学突破了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障碍”。
2.《心理学纲要》此书首句为“心理学虽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这句名言经常被后人用来说明心理学历史的特殊性。
观点
被试:艾宾浩斯
研究材料:无意义音节(首创)
研究方法:节省法(首创)
研究结果: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在最初的时间里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不再发生遗忘。
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真题示例
1.(单选)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不快不慢D.无规律
答案:B
2.(单选)最早对遗忘进程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B.赫尔巴特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
答案:C
第一节 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巴甫洛夫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巴甫洛夫(1849 - 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著作
《心脏的传出神经》 (1883)
《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 (1897)
《消化腺作用》 (1902)
《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 (1923)
《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 (1927)等
观点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1)经典实验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食物被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 ,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时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这种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2)主要规律
①泛化与分化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如果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②消退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作条件反应的习得过程。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称为消退现象。
③恢复消退现象发生后,如果个体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恢复。这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被称之为恢复。
2.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注: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本质区别是不仅以声、光等形式的刺激实现信号作用,并且经过语言中枢参与而具有一定的含义。
3.气质的神经活动类型说
真题示例
1.(多选)下列活动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A.望梅生津B.谈虎色变C.飞蛾扑火D.鹦鹉学舌
答案:AD
2.(单选)某生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具有外向性。该生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答案:A
第一节 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桑代克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桑代克(1874 ~ 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著作
1.《教育心理学》。1903年出版,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13 ~ 1914年,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2.《动物智慧》。书中介绍了著名的迷笼实验。
观点
1.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联结公式是S- R。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2)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这种理论又被称为尝试一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3)学习律
①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②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练习律又分为应用律和失用律两个次律。
③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2.相同要素说(学习迁移理论)桑代克等人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个机能的习得。两种情境中的刺激 相似,反应也相似时,迁移才会发生。两种情境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心理学家武德沃斯通过研究也得 出了与桑代克相同的结论,因此,把相同要索说改为共同要素说。根据共同要素说,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无论学习者是否意识到这种成分的共同性,都会有迁移现象的产生。
真题示例
1.(单选)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A.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成表征系统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形成认知地图
D.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2.(单选)为了让小明好好学习钢琴,妈妈每次都会在她练完琴后给与夸奖并同意他看半小时的动画片。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消退律D.效果律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第一节 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贾德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贾德 美国心理学家,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的提出者。该理论的经验实验是“水下击靶实验”,它揭示出造成学习迁移的原因之一是两种学习之间遵循着共同的原理,而不仅仅是相同的成分,从而使学习迁移的范围大为扩大。
著名实验
“水下击靶实验”
观点
1.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贾德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后续的学习中。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迁移效果也越好。
真题示例
1.(单选)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是()的经典实验。
A.共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
C.关系理论D.形式训练说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2.(单选)强调迁移的条件是两种学习中必须遵循内在的共同原理,这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第一节 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耶克斯和多德森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耶克斯和多德森 美国心理学家,共同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著名理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观点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真题示例
1.(单选)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任务时,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应将动机控制在()
A.较高的水平B.较低的水平
C.中等水平D.最低水平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2.(单选)下列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时,动机强度弱些,其学习效果较好
B.动机强度的最佳点是固定不变的,当达到这个最佳点时,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C.过强的学习动机,可能会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D.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与学习者的个性无关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第一节 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斯皮尔曼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斯皮尔曼(1863-1945) 英国心理学家,根据智力测验相关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二因素论。
著作
《智力的性质和认知的原理》《人的能力》《创造的心》
观点
1.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即G因素)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时,都需要有G因素和S因素的共同参与。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只是普通能力(G因素)
2.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G因素的数量。G因素代表一个人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参与所有的智力活动。每个人拥有的G因素只有数量和高低的差别。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G因素的数量。G因素数量高的人被视为聪明,否则为愚笨。
3.S因素代表一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在某些特殊方面(如绘画、唱歌)表现出来。S因素参与不同的智力活动,但每种智力活动中主要有一种特点的S因素存在。
真题示例
1.(单选)将人的智力划分为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B.瑟斯顿C.加德纳D.斯皮尔曼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弗洛伊德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896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著作
1.1895年出版《歇斯底里症研究》(与布洛伊尔合作).这本书的出版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研究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在医学史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学”这个概念。
2.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观点
1.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又称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2.关于遗忘原因的解释--压抑(动机)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造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3.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如下表所示:
4.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早期,弗洛伊德提出“冰山理论”,主张人的心理由潜意识(深层)、前意识(中层)、意识(表层)三个层次构成。晚期,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说”。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1)本我(生物本能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它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心理社会我)。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3)超我(道德理想我)。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5.语录(1)人是一个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2)如果我们能把歇斯底里的痛苦转化为寻常的不愉快,收获就相当可观了。
真题示例1.(单选)一个体能较差的学生非常排斥上体育课,他认为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A.否认B.反向C.退行D.文饰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
2.(单选)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我”遵循的是()
A. 快乐原则 B. 现实原则
C. 完美原则 D. 主体原则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埃里克森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埃里克森(1902-1994)美国精神病学,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著作
1.1950年出版的《童年期和社会》,该书高度地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2.1968年出版《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观点
1.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且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殊的社会心理人物;并认为每一个阶段都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真题示例1.(单选)妞妞今年5岁,她很喜欢帮忙做家务。一次,她清理餐桌时不小心打碎了叠盘子。她的父亲很生气,当场责骂了她,说她什么都不干就是最大的帮忙,然后让她的姐姐清理完了餐桌。如果这位父亲经常这么对妞妞,那么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妞妞最有可能发展出()
A.自卑感B.内疚感C.不信任感D.主动感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2.(单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勤奋感B.亲密感C.自我同一性D.自我整合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C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华生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92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被认为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他在使心理学客观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著作
1.《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1913年,华生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的论文,阐明了他的行为主义灌顶。这篇论文一般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成立的宣言。
2.《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1919年出版了《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华生在这部书内采用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观点
1.行为主义心理学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②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实验法。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①学习的实质,即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②习惯形成所遵循的规律;频因律和近因律。
③华生认为环境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环境决定论者。
真题示例
1.(单选)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教育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B
2.(单选)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格塞尔 C.高尔顿 D.吴伟士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托尔曼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托尔曼(1886-1959)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托尔曼一生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他的理论糅合了当时众多的心理学理论,在其过世后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更促成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心理学“认知革命”。他提出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弥补了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同时他建构了符号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著作
1. 《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1932年出版的《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是托尔曼最重要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要为整个心理学领域寻找一个全面的理论或框架的想法。
2.1942年出版的《战争的内驱力》
观点
托尔曼是一位受格式塔学派影响的行为主义者通过位置学习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等动物学习实验,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如下:
1.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个体依据已有经验建立的一种内部准备状态,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识和期待。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2.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托尔曼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中介变量就是在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东西,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3.“潜伏学习”潜伏学习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而明显地表现出来。潜伏学习的现象表明,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强化中进行的,不仅在动物学习中存在这种现象,在人类学习中,潜伏学习的现象更普遍。
真题示例
1.(单选)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上,主张把行为主义的S-R公式改为S-O-R的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班杜拉D.托尔曼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2.(单选)即使不给与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发生。这种学习是()
A.潜伏学习B.替代学习C.试误学习D.意义学习
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A
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斯金纳
常考指数:★★
人物介绍
斯金纳(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
著作
1.《沃尔登第二》在这部小说中他描绘了一个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理想化的文化,直到今天这部小说依然有很大的意义。
2.《教学机器》
观点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可以解释应答性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可以解释操作性行为的产生。
补充表格:学生将课堂(开始是中性的)与教师的热情联结在一起,课堂引发出积极情绪。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的有效而重要的条件,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理,又称为“祖母法则”,即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的“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学完这个难点,我们就休息一下”等。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极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例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等。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3)消退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现象。
(4)惩罚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依据刺激是呈现还是移除,惩罚也可以分为呈现性惩罚和移除性惩罚。
3.程序教学
(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是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的程序不断强化,使学生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
(2)程序教学的原则
①小步子原则;
②积极反应原则;
③自定步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