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本文:论儒家管理哲学(一):儒学的发展历史

网络 2022-12-03 08:58

儒家管理哲学

摘要:儒家管理哲学在长期的封建政治管理实践中一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管理思想。儒家管理哲学一贯强调以人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采用为政以德的管理模式,以“正名”的方式实施管理,以中庸的思想作为管理的理念和目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管理职能的基本途径。正是这些构成了儒家管理哲学有别于其他管理流派的核心理念。本文简单介绍了儒家哲学的发展过程,并对儒家管理哲学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辨析!

关键词:儒家;管理哲学;人性;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儒家哲学智慧_孔子与儒家哲学_儒家管理哲学代表人物

一、儒学的发展历史

儒家理论先由孔子开创并提出了主体的思想架构,再经较晚的孟子和荀子进一步补充,正式形成了一门学科——儒学。儒家的学术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正统的理论,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对儒家学说进行了限制,如惨无人道的焚书坑儒事件,对儒家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汉代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及“大一统”、“天人感应”的教育思想,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为汉武帝所采纳,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与法家形成了“内儒外法”的局面,成为了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并延续至今。到了宋代,儒学理论又加上了朱熹的程朱理学,这样儒家的理论就进一步地得到了完善。

儒家管理哲学代表人物_儒家哲学智慧_孔子与儒家哲学

儒家的理论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在不断地充实完善,使得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一直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世界的东方以至于整个世界。

儒家的文化毕竟是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统治有着巨大贡献的文化,它同样也积聚着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社会团体的人类智慧、哲人的思索和管理的精要。接下来我将从儒家人性的管理思想、为政以德的管理模式、克己复礼的管理方式、以中庸思想为特征的管理理念和目标,、以及实现管理职能的基本途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方面对儒家的管理哲学进行综合论述。

儒家哲学智慧_孔子与儒家哲学_儒家管理哲学代表人物

二、儒家的管理哲学综述

(一)、人性的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哲学代表人物_孔子与儒家哲学_儒家哲学智慧

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坚持“性相近”、“性本善”和“性本恶”。虽然他们对于人性有不同的认识,但三者的人性论共同指向了“人性可塑”。

孔子对于人性的经典论述是:“性相近****相远”。他认为人初生时的本性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就像一张白纸。但是由于人的后天的即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经历,人性之间的差距才拉开了。孔子强调的是人的成长过程和环境要素影响了人性的发展。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交往对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孔子与儒家哲学_儒家哲学智慧_儒家管理哲学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性善论,其经典论述为:“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孟子通过流水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人性本善。对于现实中那些不善的人和现象,孟子解释说:“若夫为不善,菲才之罪也”,就像通过外力改变水流一样,人干坏事不是因为本性的原因,而完全是因为受外界的影响造成的。

苟子主张性恶论,其对人性的经典论述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苟子认为人“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苟子提出必须要用礼义法度来加以约束,礼法并施。

尽管儒家三位代表人物对于人性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但他们在人性塑造的终点上却是殊

儒家 国学 人性 人性本质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