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2017年5月第46卷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络 2022-11-29 03:58

2017年5月第46卷第3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May,2017V01.46 No.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哲学思想解读梁博1,包庆德2(1.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 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建构了可以引领人类走进生态视界的辩证自然观,并以此为基点充分阐发了其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表现在通过对自然界、人、劳动三维镜像的理论透析,成像出自然界之先在性、人之能动性以及劳动对于二者之中介性的生态图景。自然理性内涵于自然规律之中,表现为自然规律性;而人的理性在于懂得如何在生态约束下利用自然规律,绿色发展的生态观诉求在于两者统一。在寻求两者统一过程中,人在思维上经历了一个由机械到辩证的嬗变,这种嬗变是对自然整体主义的深刻理解,也是其生态整体意蕴的凸显。在当代重新挖掘经典作家文本中的卓越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图景;自然理性;绿色发展[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2017)03—0047—07DoI:10.3969/j.issn.1001—7623.2017.03.007《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恩格斯青年时期生态思想的深化。

青年恩格斯早在《乌培河谷来信》中就以生动笔触对因工业资本发展使乌培河谷环境遭到破坏问题给予了积极关注;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以浓重笔墨表达对受苦工人的人文关怀,为工人阶级呐喊的同时,进一步揭露日益恶化的英国环境状况及其危害,以及资产阶级对工人无底线剥削和对自然界无约束掠夺的唯利是图本性;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关于“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1]305思想成为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论述改良土地问题的思想起点;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56年版中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此称“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见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002年版)中更是提出了关于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两个和解”的思想。这些都是恩格斯早年生态环境思想的初级展现,它们已经具有恩格斯生态思想“原点”的意义。自然观是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逻辑基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辩证法与唯物论统一的坚实哲学基础上创建的,这就从根本上治愈了近代西方哲学以来旧自然观在“临床上”表现为辩证法与唯物论分离,或是辩证法错位抑或是辩证法缺失的症结。从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视角来看,唯物论属于本体论范畴;辩证法属于方法论范畴。

在对事物的理论研究上,本体论和方法论往往是互为基础和前提的。用缺少本体论的方法论去研究自然观是空洞的,用缺少方法论的本体论去研究自然观则是盲目的。两者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建构起正确的自然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实现了本体论和方法论在自然观建构上的有机融合,在以新自然观为逻辑起点的基础上充分阐发了其中的生态思想。由此,笔者联想,从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虽然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时还没有出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念,但其中丰富的生态因子俨然已是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潮流奔腾不息的一个活水源头。我国从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到上升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足可看出党中央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难题的高度关注。深入挖掘并具体阐发经典作家经典文本中的生态思想是当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由此本文[收稿日期]2017—03—0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哲学基本范畴研究”(1lBZX029)和内蒙古大学生态哲学创新团队项目(121106—22)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梁博(1989一),男,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包庆德(1960一),男,蒙古族,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

复杂性生态哲学_复杂性科学与哲学 pdf_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哲学

·47。万方数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6卷将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文本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进行必要的解读。一、自然界、人、劳动三维镜像中的生态图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o'[21303对此解读含义有二:其一,从人的生物属性和自然存在意义上,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不仅具有先在性,而且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预设基础和生物前提也是自然界;其二,劳动是沟通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最具感性现实意义的中介。通过劳动,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利用自然和科学改造自然,为人类社会自身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这里的三个关键要素是自然界、人、劳动。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界、人、劳动三维镜像的深度观察与逻辑透析,成像出自然界之先在性、前提性和基础性,人之能动性、自觉性还有受动性,以及劳动介于人与自然二者间的关联性、勾连性、中介性三维内在关联的动态生态图景。(一)人与自然界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物质生活的栖息地,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诗意地。人类进行精神生产的前提是意识。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又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

复杂性生态哲学_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哲学_复杂性科学与哲学 pdf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w2]314。自然界对于人类乃至地球生态系统所有生物都具有先在性、前提性与基础性。与此同时,所有生物与自然界之间又表现出一种“场依存性”。这种“场依存性”可以分别从生物体和人类社会两方面的发展得到确证。从生物体的发展向度来审视,人作为高级物种与自然界中其他物种一样,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只是蛋白体在不同量上的不同组合而已,并无其他异样。这种存在的基础要件是自身生理上持续与周围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新陈代谢,代谢停止,生命随之停止。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向度来审视,人作为思想的动物,可以和自然界进行积极的物质变换,把自身活动变为人的意识和意志的对象,以此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维持自身生存。无论是在生物发展向度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新陈代谢,还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向度上两者之间的物质变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前提性和基础性。那么,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地球生态系统的生命体是如何产生的呢?·48·我们的“宇宙岛”从旋转的炽热气团中经过不断地收缩和冷却形成了无数太阳系的无数天体。随着进一步的冷却,其中某一星系的我们所在的这个天体上,由最初我们称之为热的那种在起作用的物质转化为化学亲和力开始起作用。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哲学_复杂性科学与哲学 pdf_复杂性生态哲学

当温度继续降低到适合蛋白质生存的限度,在一些化学亲和力作用下便出现了活的原生质。又经过长期发展演化,之前无形态的那种蛋白质进一步发展出了核和膜,产生了第一个细胞,这使有机界具有发展起点。“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虹2]21。达尔文也首次从联系中证明这一点[3]252。由此可知,生命是整个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质的飞跃,自然界以其自身固有动态发展规律实现了从无机界到有机界再到人的跃迁。当然这种跃迁并非一蹴而就,还有一个长期发展演化和进化完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是劳动。(二)人与劳动从自然界获得自我意识的脊椎动物的原初形态是一类高度发达的类人猿种属。这是一类全身长毛,有胡须和尖耳并生活在树上的人类祖先。它们攀缘时由于受手和脚不同分工的影响,长此以往使得它们平时走路也逐步摆脱用手帮忙的习惯而学会直立行走,从此迈出了从猿到人演化的重要一步,即手变的自由了。解放了的双手可以从事更多的活动和掌握更多的技能。“手的专业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意味着生产-Cz]zl-zz。直到可以制作出一把虽然是简单粗笨的但却是以往任何一只猿手都不能制作出的石刀。由此习得的灵活性和灵巧性被一代代遗传下来并又以不同方式用于不同愈益复杂的动作。

复杂性生态哲学_复杂性科学与哲学 pdf_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哲学

而手并非单独存在,它是整个机体的一个部分。根据达尔文的生长相关律,凡有益于手发展的也同样有益于与其相关的整个机体,这便使得其他器官也随之不断进化。这一切又是伴随着劳动而进行的,正是由于劳动使人迈出了支配自然的第一步。劳动的继续促使个体间联系的增多,逐步开始发生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和形成交往方式。在这种日益复杂起来的交往关系和日益成熟起来的交往方式中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已经达到彼此间不得不说些什么的地步了巩2]306。由此,语言产生了。可见语言是伴随着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恩格斯认为,在以劳动和语言为主要因素的推促下,猿脑逐渐转变成人脑,并且后者的完善程度要远远超于前者。这促使他们能够制作出来的工具开始多样化,学会了捕鱼、万方数据第3期粱 博,包庆德/思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哲学思想解读打猎、食用肉类食物,食肉又引起了火的使用。“这种正在生成中的人离植物界越远,他超出动物界的程度也就越高眦2]309。正如学会捕鱼、打猎和食肉一样,人也学会了通过迁移迁徙、建造住所和制作衣物而在任何气候下生活,这便使人离动物界越来越远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发唯物史观时首先指出了“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146。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哲学_复杂性生态哲学_复杂性科学与哲学 pdf

显然,“个人的存在”是阐发唯物史观逻辑的前提条件,但是他们当时并没有对这个逻辑前提进行追根溯源。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恩格斯对人的起源的论述恰恰弥补了这个缺憾,由此可以说,恩格斯关于人的起源的观点是对唯物史观逻辑前提的深层解读,强有力地支撑了这个前提的唯物本性。恩格斯不仅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维度阐释了人的演变生成,而且从人类史发生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维度阐释了人的进化发展,有力地表明了人的思维的生成是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统一,是自然界绽放出的“思维的花朵”。这种“花朵”的思维具有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巨大潜能。随着人类的出现,“生命才具有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4]4。由此呈现出一种“自然退缩”和“自然进攻”的辩证法。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文明的任何进步,都不仅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与此同时,更为直接地和更为深度地承担起自身全部实践活动的后果。(三)劳动与自然界按照经典作家的观点,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而劳动者作为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因为首先人身的肉体组织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们为了生存,首先要满足衣食住行以及来自身体其他方面的物质需要,这是人类的“第一个需要”。

为此,从自然界获取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劳动,就成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5]66,也就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2]3”。劳动对象又根据有无人类劳动的参与分为天然的劳动对象和原料。根据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的主次程度,将其分为辅助材料和原料。辅助材料是被劳动资料消耗的材料,而原料是构成产品的主要实体。两者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区别在于,前者是自然的,后者是人工的。然而人工的仍然是取自自然而加工改造过的,终极来源仍然是自然界,乃是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的具体变化而已。而“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巩6]2”。劳动生产率也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自然条件的丰饶度往往随着社会条件所决定的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地减低[7]2的。在此意义上,真正的劳动是自觉遵循自然和合理利用自然规律的人类活动,是解开自然界之谜的钥匙。恩格斯关于自然界、人、劳动三维镜像中的生态成像是清晰而透彻的。具体表现为,自觉承认自然的优先地位、积极凸显人的能动地位和深刻认识劳动的中介作用,对三者之关联作了精准的理解和把握。

也由此可见,自然并非是与人无涉的自然,人也并非是与自然无涉的人,人对自然界务必要理性地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感性地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这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有生态层面的评估和考量,为此就要从生态哲学维度寻求人的理性与自然理性的辩证统一。二、人的理性与自然理性及其统一的绿色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自然界不可能是无理性的,理性不可能是违反自然的。”Ezlloo自然理性内涵于自然规律之中,表现为自然规律性;而人的理性在于懂得如何在生态约束下利用自然规律,和绿色发展的生态观诉求就在于探求两者的统一o(--)人的理性与自然理性生物进化史特别是人类进化史表明,人是思维的动物,相对其他动物而言,“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舡2]98,这种变化无论对于自然界还是对于人,以及在对待两者的关系上又将产生何种影响呢?这是恩格斯在文本中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当时人们虽然感恩自然之“神”赐予了他们空气、水、阳光以及所有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材料,但对自然界更多的还是敬畏,人类是屈服于自然界的。此时人们把“自然理性”供奉为“神性”而顶礼膜拜。

随着人类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持续进步,人们深深体验到了自然界所带来的“福利”,这种“福利”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式的“神效”。人们便开始认为原来自然界在人类面前是可以如此这般“卑躬屈膝”,开始踏·49·万方数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6卷上了无视自然理性之规律的不归之路。由此,人...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 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