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卷第 期 年 月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生态哲学的文化意义一、生态哲学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结构陈涵平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 摘要生态哲学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从世界观、思维方式和知识谱系等方面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结构它重新确认了文化产生的生态学源头并为构建优良的文化生态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它改善了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借此确立了人与自然的新型价值关系。关键词生态哲学文化意义人与自然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生态哲学是 世纪中叶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它产生于人们对生态危机的理性审思以及对生态学发展的学术概括和理论提升。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态哲学运用整体性观点去观察自然万物和解释现实世界依据新的价值尺度来协调入与自然的关系采用生态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评价和调节自然、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联从而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生态哲学是一种崭新的哲学方向它的诞生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核心命题以人的文化存在作为观察视点以一种批判精神和反思态度去审视人与自然的既往历史、去探索人与自然的未来关系从而使它迄今为止所获得的理论成果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化命运为当代人类的文化创造带来了新的动力。人是以文化生存的动物。一般说来文化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礼仪制度和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本文主要运用的是广义的文化概念。这一概念显示文化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得以形成又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它是一种具有自律自恰性和自我更新性的动态系统。正如生态哲学既是人类文化的现代成果之一种又反过来对人类文化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目前生态哲学所辐射的范围来看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人类认知世界的观念的改变亦即促进了人类世界观的转变。在生态哲学产生之前人类文化的哲学导向经历了古典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不同阶段。在人类生产力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的古代社会自然界是令人恐惧的异己存在这反映到哲学思想史便是古典哲学 主要是西方古典哲学 长期徘徊在主客对立的二元论之中。
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浸染下人类的生产实践往往直接指向对自然的索取和征服。进人近代由于主体哲学的盛行人类更自觉地以主体身份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更强烈地追求“自然的人化”。这种“自然向人生成”的努力进一步强化了主客之间的对立并为近代“工具理性”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中国生态诗学研究” 作者简介陈涵平男湖南泪罗人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博士。万方数据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第 卷技术和物质文明获得了迅猛发展这一趋势使得渗透着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开始抬头并迅速蔓延。在人类中心主义看来人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中心人有权任意支配、处置一切非人类的自然物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人类的需要和利益是决定其他自然物是否具有存在价值的尺度。于是人们只关注人类而不关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完全将自然界视作可以任意宰割的对象。结果人口超速增长植被迅速减少水体和空气频遭污染艾滋病和“非典”等非传统疾病接连冒出全球变暖及臭氧层出现空洞大量珍稀动物灭绝……这样一来人类不但成为了压迫自然界众生的野蛮统治者而且也成为了即将葬送自己存在的掘墓人。
正是在这一危机背景下生态哲学应运而生。生态哲学扬弃了传统哲学中生硬的主客二分模式转而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和循环运动指出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存在于社会之中更存在于与自然界总体进化过程的关联之中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之一人的肉体组织和精神构造都是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人作为现实存在首先是一种物质存在在这一存在领域里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处于异质同构状态。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也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 。因此大自然既是我们自身繁衍生息的原初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日常存在的立足基点。人类可以改造自然让自然向人生成但这种改造不仅应该是合目的性的更应该是合规律性的。客体自然不是主体人类可以断然撇开的孤立“他者”而是彼此“共在”的协同伙伴。人类不可能抛开自然规律和自身的自然属性去追求无终极、无节制的主观享乐。正如一位生态哲学家所说“不要一味强调自由。人类的自由如果妨碍了自然的自由自然的不自由最终将使人类无法自由。”【 ’生态哲学的这些观点无疑促进了人类世界观的转变。因为它抛弃了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世界观确立了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生存的生态伦理从而使人类以一种新的文化眼光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趋势和与自然的新型关系。
生态哲学带来的这些转变实际上是人类酝酿长久的文明觉悟是人类文化的一次重大调整。其次生态哲学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它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谱系。人是有思维能力的动物而人的思维方式是由人的存在方式决定的。在古代人类主要采用一种直观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方式近代则以形而上学本体论和机械唯物主义为主这些思维方式大都以机械、片面和静止的方式理解事物并没有把世界看待为一个过程。现代唯物主义则进入辩证阶段它使人们拥有了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应该说这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巨大进步。不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基于此形成于 世纪的辩证思维方式正伴随着生态哲学的勃兴而改善自己的理论架构。因为生态危机的出现促使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求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建构起一种具有有机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来面对现实与未来。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生态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有机的、系统的、整体的、互利性的崭新思维方式。它认为世界本质上是生态性的存在世界上各种事物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在相瓦作用中运动和变化的因而它重视研究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离开对事物关系的考察和分析人类就不能全面认识和正确对待事物。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对现实存在的事物必须从关系存在论的角度以有机系统的、整体互利的思维去把握和理解。由此生态思维方式克服了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思维弊病发展了现代唯物主义辩证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了人类思维范式的重要转型。生态哲学所带来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必然对人类的知识谱系带来重大变化。因为在生态哲学的影响下人类较任何既往时候都更加重视自身的生态利益和生态整体性从而自觉地提出科学知识“生态学化”的主张力求运用生态学理论来突破各门学科的狭隘天地并对人类现有的学科知识进行调整、优化和拓展。正是因为这种努力目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几乎涉及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关系的所有领域。仅从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而分支出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就达几十门之多例如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医学生态学等等。同时在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领域也有众多学者将生态学原则加以运用使生态学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种万方数据第 期陈涵平生态哲学的文化意义・ ・族、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上述种种努力已使人们认识到以生态哲学作为思想导向的生态学正在成为 世纪的主导学科并加速向各个学科发展进而改变各个学科的知识结构。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现代科学正在进入或者已经进入了生态学的世纪。“生态学是 世纪的科学。”【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外化。由于人是以类的方式存在于宇宙之中的社会动物其所拥有的文化系统自然涉及到人与终极实在、人与自然宇宙、个人与他人以及人之身心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些方面构成了特定文化的基本存在形态亦即文化生态模式的基本“世界图式”。在这一世界图式的网状结构中人类文化与自然宇宙的关系是关键的结点。在对这一关系的探索中生态哲学同样给出了自己富有价值的答案。首先生态哲学确认了自然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环境、生态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机制。生态哲学认为人类是地球生态总生命网的一部分与物种群的生成体构成了一个生物层的亚社会层。在这个总生命网中逐渐产生文化的因素从而在生物层上再建立起一个文化层。两个层次之间交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种共生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影响人类一般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影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生态哲学的这一观点改变了人类认为文化仅仅是生产活动的直接产物的传统观点让人类开始正视自然环境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正视文化与生产活动之间存在的各种复杂变量进而认识到山脉、河流、海洋等自然条件以及不同民族的居住环境、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等等因素均会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特殊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场合和情境从而让人们建构起从自然与人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的研究范式。
正如生态哲学家斯图尔德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将自然环境因素纳入文化研究的范围文化研究领域才拥有了真正整合的方法。如果孤立地考虑人口、居住模式、亲属关系结构、土地占有形式及使用制度、技术等文化因素就不能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与环境的联系只有把各种复杂因素联系在一起进行整合研究才能弄清楚环境诸因素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说明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怎样受制于环境。”” 也许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联合国在 年发表的《贝伦宣言》中就特别强调“在个体和社会行为中要注意科学、文化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因为各种文化和传统已建立了它们与有关的生态系统的长时期的平衡可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生态伦理的一些重要内容。而且文化多样性中包含了人类在对待环境方面的经验储备它们使自信和共处成为可能这也是我们使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类型组成的文明得以存在下去的唯一希望。¨钊总而言之在文化研究中重视自然环境的影响因子不仅让人类更加重视文化发生的生态学原因也让人类更加自觉地关注自然环境对文化发展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从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改善和优化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其次生态哲学用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来观察文化、生态、人口、经济、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构建优良的文化生态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因为如前所述生态哲学用一种完整系统的眼光看待生物环链的演变从而将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都看作是“关系中的自我” 以及具有影响力和承续力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生态哲学在整体视野中紧紧抓住事物相互关联的特性将自然万物联系在一起将人类文化与自然世界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刻地揭示出生态系统中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为自然生态的优化指明了正确方向。从这种生态维度来观察文化那么文化同样是一个丰富多样、结构复杂、动态循环、有机互动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的精神生存环境同样具备由构成文化系统的各内外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关系诸如主文化与亚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等都有其自身结构性的特征不同的文化处于不同的生态序位即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位置这些文化既是人类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都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并共同构成一个互动关联的整体。因此文化生态系统正如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也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在文化生态保护的进程中人类也完全可以借鉴生态学的方法来梳理纷繁芜杂的文化样态来区分不同的文化圈层和 二、生态哲学优化了人类的文化生态万方数据・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第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