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上方“河南省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一键关注
诈骗事件频出
不仅造成财产损失
还酿成了家庭悲剧
年轻人在小心防范的同时
也一定不要忘记提醒自己的爸妈
谨防诈骗“套路”
▼▼▼
老年人最容易中招的“套路”无疑是
面对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保健品
老人很容易“咬钩”
不信?看看下面的案例:
有媒体报道,深圳一个老人被保健品销售公司忽悠,4年里花了60多万买保健品,整个房子到处都堆满了,最后闹得与儿女反目。
近年来,老年人被忽悠买保健品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而且痴迷保健品的老人越来越多。
据中国保健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有2000亿元人民币,而老年人的消费就占50%以上。
先是抓住了一些中老年人爱贪点小便宜,免费发放生活用品吸引他们来听课,找到潜在的客户后,就以免费旅游、给老人洗脚、搓背、按摩的方式,打亲情牌,赢得老人的欢心,如果老人还不买,就用查体夸大病情的方式吓唬老人,然后再开推销会,并夸大宣传,说自己公司的产品能治各种疑难杂症,忽悠老人买。最终很多老人上当受骗。
当然啦,做儿女的
也一定要提醒爸妈
要帮他们识破
骗子们借助保健品诈骗的“套路”
↓↓↓
偷梁换柱
这里的“偷梁换柱”,指的是诈骗犯将保健品和药品的概念相混淆,吹嘘保健品本来没有的治疗功效,从而引诱害怕生病的老人上当。
一些保健食品广告则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包治百病”、“比药品还有效”,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但事实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具有治疗功效。
防骗指南
告诉家里的老人“保健品本身没有治疗效果”的概念,提醒他们凡是强调其治疗效果的保健品都不能购买,“吹”得越夸张的保健品越不能买。
无中生有
诈骗犯通常使用成本低廉且质量得不到保证的“三无”保健品坑害老年人,还会想方设法为其准备“权威认证”。
某些商家发布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保健品的功效背书,还有保健品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从而诱导老年人对相关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
防骗指南
如果需要购买保健品,要在正规的药店选购,提醒老人不要光顾被大肆宣传的“地摊货”。购买保健品时要认准包装上的生产许可和相关标识,有条件的话可以帮助老人在网上查阅许可证编号是否真实。
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是目前新兴的商品营销手段,骗子也通常使用这种方法拉老年人“上钩”。
有些商家就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促销活动。甚至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使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进而花钱购买大量产品。
防骗指南
正规的保健品通常成本较高,一般情况下不会搞大型促销活动,提醒老年人要谨慎对待保健品的促销活动,不要因为贪小便宜而掉坑里。
笑里藏刀
有些商家名义上是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免费旅游活动,实际则是为了兜售保健品。邀请所谓“专家”、“教授”、“医生”现场谈养生,有些老年人因为盲信“专家”的话而买入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
另有老人在参加义诊咨询、免费体检后,偏听偏信“医生”建议,把治病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保健品上,甚至拒不遵循正规医院医嘱,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防骗指南
提醒老年人不要轻易参加非正规医疗保健机构举办的健康讲座和活动等,不要参与其中的付费项目,也不要因为以“免费”为幌子的促销活动而心动。
希望这个世界
能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常言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家中有老人的你
一定要把这条微信转发给他们
这些事实,请让他们记住:
◆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要把保健食品视为药品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 选购保健食品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认准外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
◆ 要正确对待广告宣传。人群中个体的差异很大,不要盲目相信广告里的用语,不要轻信结果如何有效的证言。慎重看待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