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为什么狗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而狼却不是?

网络 2022-11-22 07:57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为什么狗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而狼却不是?

因为狗不仅几乎不伤害人类,甚至表现出强烈的亲近感。

从狼类中驯化出温顺的犬类,历经了成千上万年的演化。

而前苏联一位科学家,却用60年把野生狐狸驯化成了家狐。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德米特里・贝利亚耶夫

德米特里・贝利亚耶夫是一位遗传学家。

他对狗这类家养动物的驯化过程十分好奇。

他认为,在漫长的演化中,相对容易驯服的狗成为自然选择的胜者留存下来。

而其中物种相关基因的改变一定朝着某个方向定向改变。

但历史已经过去上万年,即使挖掘出远古的狗化石,也再难考究基因的演变情况。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走犬兽骨骼化石

于是一个想法从中孕育,他打算复刻祖先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养动物的过程。

这想必是个漫长的实验,或许需要几代人的研究接力才能完成。

但德米特里不曾想到,只在60年里就实现了当初的驯化目标。

他亲眼见证了野生动物一代代地被培育成家养动物。

1959年,德米特里开始了他的驯化实验。

实验对象的挑选十分关键,他最终选择了一直痴迷的银狐。

银狐是一种患有黑化症的红狐。

它们全身底毛呈现黑色,只有毛尖才稍微带点白色,在阳光下像闪耀着银光。

银狐其实是狗的近亲,但在此前从来没有被驯化过。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野生银狐

而且当时在苏联境内,存在大量银狐的养殖场。

人们捕捉野生的银狐回来,获取它们的皮毛制作服饰。

虽说是人工养殖,但它们却仍然保留着野生特性。

养殖场也只是短暂的物理性囚禁场所。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德米特里于是到养殖场,挑选“荣幸”参与到实验中的银狐。

以驯化为目标,他对于实验者银狐的挑选也制定了严格的录用标准。

也就是说,选择的银狐应该尽可能表现出温顺的一面,这对于下一代温顺基因的选择概率才更高。

于是德米特里带上厚厚的手套,伸进铁笼里试探银狐的反应。

面对这只突如其来的大手,有的银狐情绪激动地冲上前撕咬,有的则害怕地缩在角落。

而这两种银狐都不符合德米特里的选择标准。

他最终选择了30只公银狐和100只母银狐。

谁认为经济学是科学_猫是怎么驯化而来的_科学家认为自我驯化是

这些银狐都保持着相对冷静隐忍的态度,表示对人类不太抗拒。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此后,这130只银狐就受到了人工的选择干预。

每到银狐7、8个月性成熟时,德米特里就对它们做出评估。

他用“最驯服”、“驯服”和“不够驯服”三个等级给它们评级。

评级方式和之前的选择方式类似,根据银狐的反应冷静程度进行评分。

得到相同等级的银狐归在一起继续生活与繁殖。

这样选择得到的下一代竟然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第二代培养的银狐在行为举止上已经相比野生银狐改变了许多。

它们明显性情更温和,就连毛色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让德米特里对实验更加坚定,通过实验能成功驯化出“家狐”。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就这样按照等级划分定向地培育了几代,一代代都让人惊喜。

实验开展五年后,第四代的银狐对人类更加亲近。

它们的毛色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

有些一出生就带有杂色的斑点,而有些则带有白色与黑色交替的色块。

同时它们的耳朵竟开始像狗一样下垂。

到了第6代时,银狐的驯化程度已经超过了预期效果。

它们渴望和人类接触,会像小狗一样低声呜咽和舔人,让人看了大为所动。

于是德米特里在三个等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菁英”等级。

在这一代中,“菁英”比例只有2%。

这成为了之后驯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比起第一代的银狐,驯化后的银狐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性状改变。

比如它们大都耷拉着耳朵,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比如出现多种毛色,尾巴变得又短又卷。

甚至当有人呼喊它们的名字时,它们能迅速地作出反应……

这些特别的性状被称为“驯化的形态学标志”。

而各种被驯化的动物通常都具有类似的驯化标志。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实际上,银狐的驯化过程比预想快得多。

原本设想漫长的实验筛选过程,可能浓缩至一代人以内就能出现成果。

但德米特里还是没能如愿看见最终的驯化结果。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1986年,德米特里去世了。

这场狐狸驯化实验在研究人员的接替下继续进行着。

驯化的银狐至今已经繁殖了超过40代。

在30~35代时,定向选择出现的“菁英”比例已经达到了80%。

58代后的银狐已经全然获得了驯化特质。

它见到人的身影就急切跑来,摇晃着卷曲的尾巴。

对陌生的人类不仅没有表现出恐惧,它甚至欢喜地蹭入人的怀里,热情地亲吻。

这时眼前的银狐更像是一只亲切的狗,而不是凶恶狡诈的狐狸。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把野生银狐驯化成家养银狐固然是实验的最直观目的。

而要扩大实验的影响,本质是要研究驯化下的基因改变。

德米特里早前认为,驯化必定定向选择出了某种“温顺基因”。

对“温顺基因”的采集,也许在其他物种的驯化中也有借鉴意义。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这时,驯化数据量已经足够多,接下来就是对基因进行比对分析。

就在去年,这个研究团队发表了对于驯化银狐的基因研究。

他们分别从驯化银狐、养殖场养殖的银狐和具有侵略性的银狐中选出10只,进行基因测序。

结果发现,三组银狐的遗传区域大部分是重合的。

而一个负责脑细胞之间传递化学信号的SorCS1基因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基因测序仪器

科学家认为自我驯化是_猫是怎么驯化而来的_谁认为经济学是科学

超过60%的驯化银狐出现了SorCS1突变基因。

但在其他两组银狐中,这种基因突变情况并没有出现。

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推测SorCS1基因与自闭症和脑退化症有关。

也就是说,这个基因或许就和动物的社会行为紧密相连。

SorCS1突变基因可能就是德米特里所追寻的“温顺基因”。

人用了上万年把狗驯化,前苏联这位科学家只用60年就驯化了狐狸

动物驯化行为与基因调控的分析

除了基因差异之外,这三组银狐大脑里的多巴胺分布也明显不同。

未被驯化的银狐具有更高水平的多巴胺。

而驯化银狐的多巴胺相对水平较低,这让它们在与人类接触时产生的焦虑感更少。

这说明,驯化银狐对于感知多巴胺的基因活性也受到了改变。

“温顺基因”的发现,让人类又可能把驯化的“魔爪”伸向其他动物。

同属犬科的动物是否共用这些“温顺基因”?

再沿扩至哺乳动物的类别中,又有多少物种能受“温顺基因”控制?

人类正在逐渐揭开动物驯化的神秘历程。

考古学家、遗传学家格雷格・拉森曾说:“如果人类没有驯化物种,地球上最多只会有几百万人。”

凭借聪慧的大脑与先进的科技,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逐渐扩大。

其中驯化物种就是一个足以体现人类智慧的途径。

把危险化作服从,以确保减少人类生存的威胁。

但在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之间,人类也还在努力掌握好这杆平衡称。

动物 银狐 狐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