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 谢锦荣 刘小江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精神与教育的融合是其核心主题。研究人文精神对于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人文价值、人文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有着重要作用。作者建议在现有思政课程内容框架下开设相关理论课程,提高教师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价值塑造、伦理道德观教育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传统观念认为,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对知识系统进行解释和传播是重中之重。人工智能时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对于社会生活、价值观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世界发展格局,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正深刻影响着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重要性的新科技革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如何进行呢?在传统思想教育中,思政教育始终被视为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虽然也有观点认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念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思政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传统思想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新形势下对自身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培养的需要,以专业知识传授为核心发展方向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要求。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上的不断使用和普及以及相关产业领域和服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思考并回答好人文精神与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有关德育、价值观培育与实践等方面出现频率较高、影响较大的问题。
1、强化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精神
培育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共同追求的,人自身创造的价值与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价值之间保持着一种相似性或相易律,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动力。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的新兴科技产业,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商业潜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 AI技术作为现代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国家正在大力推进 AI应用并不断完善技术产品来引领我国未来发展方向,这都使得 AI应用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然而在面对社会和民众对 AI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存在诸多担忧时,人文精神就成了影响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在当前世界范围内 AI应用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例如在国内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一些伦理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就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人文精神。这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思考如何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时,不要忽视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讨论:首先是加强高校思政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的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文精神作为以价值取向为核心的思想理念,是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它决定着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取向。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以及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从计算机芯片、硬件到软件系统、数据库到智能硬件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眼光看待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发明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变革或者创造巨大机遇等。但是在这样一个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于传统工业技术领域、社会生活领域以及医疗卫生领域影响十分深远。所以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思政课理论性强、实效性强、感染力强等特点,把自身思想理念融入到思政教育课中,通过思政课堂给学生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同时,通过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实践来形成自己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独特认识。最终在实践中成长和完善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科技人才。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AI课程与人文教育内容,提高专业素养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学科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专业课程内容也就成为了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人文精神和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以往高校思政课程中,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人文精神课程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不够,大多是理论性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的需要,所以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的功能作用。一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管理经验丰富以及授课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与辩论等方式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要求。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对人文精神课程进行重点讲授与讨论。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新媒体平台或者虚拟现实生活资源以及社会相关技术手段等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指导教师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或是视频课程等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高专业素质、提升人文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加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管理,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式
在当前情况下,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一方面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与完善,应把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网络授课相结合,努力探索出适合本校校情和教育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方面的改进和提高。教学方式上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渠道”等原则。当前由于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精神与当代社会需求存在着诸多矛盾,高校思政课应该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对教师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掌握所学专业内容并在未来知识岗位上实现知识价值和职业追求;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内容结构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决定性作用与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应当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探索和完善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与改革新模式和新方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使高素质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人工智能人文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是创造知识的主体,是机器的源头,而人工智能就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关键所在。人类社会从发明创造之日起就有了利用机器实现自身价值和改善人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但机器更多地只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工具。而人工智能又成为了人类文明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国科学家沃森等人通过大量科学数据分析发现:人类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以后迎来了“信息和智能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以后会产生各种各样关于人和智能能力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人工智能不仅是研究人员利用大量科学数据分析算法和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各种功能的工具、载体和平台,更是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工具之一。人工智能在为人类工作并改善人类生活条件同时也给我们思考人类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超越规则,自由的创造
人工智能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正越来越成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正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人之所以能够进行创造活动,主要是因为智能具有超越规则的自由性,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开发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如果没有对科技成果自由创造活动的限制可以实现人们所期望的创造性活动目的,那么这些创造活动就很难被人们所认可、接受和欣赏。正如维果斯基所言:“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活动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使用算法去解决人类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无论是机器智能技术都可以完美地完成人类工作而且更好地利用自己擅长并掌握的技术来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人类活动中最基础甚至最根本的规则就是为了追求效率而制定的规则,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所追求的自由创造活动就是超越规则,使自身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正是因为人类是具有创造意识、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主体并不断追求自身进步以及探索人类世界的未来。
2、“万物智能”,万物的存在就是一种生命价值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运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也将不断升级,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在我国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发展智能终端、智能金融等智能终端和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中心之一。到203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智能化系统。
3、超越因果,理解、关爱人类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机器代替人进行很多复杂工作,对更多的任务进行处理。它可以完成更多需要人类完成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已经可以完成人类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等方面所有动作。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经营企业、建筑、医疗卫生等都有各种各样复杂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机器只是这些劳动活动其中之一,也是人类活动中最普通且主要的劳动者。因此只有在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才能实现“以人为本”。在人类社会全面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机器将会替代人类在未来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不适合人类从事的体力劳动,例如: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为人类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使他们可以安全地从事更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创造更多高质量产品并提高工作效率并改善生活条件。这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帮助人类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还能更好地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智能能力开发发挥方面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价值
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以万物互联为特征的智能时代,这一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类自身价值,让人类更好地生活和工作。然而,在目前为止对人类生命价值的尊重还比较薄弱,存在着不少关于人对于机器是不是就该不要生命、怎么利用机器等问题。随着智能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新挑战与新问题时,人类需要承担起更多责任。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后对生命安全、对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对大自然、对生命有很高敬畏感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所以对人类生命价值及其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很有必要。
三、人工智能时代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也让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人工智能时代,这一场变革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这其中人文素养的塑造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万物的存在。人文素养是人类在与自然以及社会打交道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思想认识。人文素养在整个人文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人文素养是人对自身价值、意义与目标所形成的道德规范、态度与行为习惯等意识、态度和行为标准所构成的认知体系和道德信念。
1、人文思想的深度
人文思想的深度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方面。人文知识是人文思想内涵所反映的具体情况。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密切相关:人类从一开始就明白:人类是多么伟大,是多么需要关怀。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所有人都拥有着相同的世界观:人类是万物之灵;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高度。但在这种高度下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很少。人类也在这样一种高度下感受到了压力和无奈。但现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厉害了,也逐渐有了更深层次的人文思考方法。比如美国科学家提出了自动驾驶技术以后,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汽车能够保持足够快的速度躲避拥堵及事故。但这一方法又需要通过大量实验去验证如何才能达到安全行驶而不会引发事故、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等内容来保证人们能够顺利行驶而不会被其他因素所影响。
2、人文理念的广度
人文理念的广度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又体现在不同领域之中,其主要包括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探索力度、人文学科的研究广度、哲学基础方面的知识储备、人文环境方面的素养等方面。人文理念既包括哲学意识和价值观的广度,也包括对自然科学原理、自然法则、社会历史规律等人文学科知识储备和人文环境方面能力修养方面的要求。其中人文理念的广度又是由其涉及到的领域和人文历史方面构成;而科学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公德和公义等人文价值理念则是其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时代要求和人文追求。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未来社会会面临很多人类社会问题,而这些都需要人文素养来应对。就目前来看,人类普遍面临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人类自身呢?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呢?人工智能技术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解决了人类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但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始终是人类社会绕不开的问题。未来会有更多人工智能被应用于人类生活中,而这也要求我们在高校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所以,人文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也具有很大影响。
3、人文精神的厚度
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厚度,人文精神的厚度表现在其道德属性的高度和人文价值标准的深度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文精神,这让人文精神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被重视。因此,传统哲学与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也出现了很大差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开始反思传统人文思维惯性与人文思维局限之间的联系,开始思考如何让人文精神变得更加厚重。传统人文精神是人在对社会进行思考和表达后产生出来的一种人文意识和精神状态,它是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构成和运行的思想体系。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给人提供了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这些终端产品,更改变了人的思想模式、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对人与整个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甚至颠覆了原有价值体系,这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
(谢锦荣 广西中医药大学 博士;刘小江 广西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