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准确地说是一种分子杂交或分子杂交育种

网络 2022-10-18 03:01

概括

“我不是很喜欢GMO这个名字,因为别人一听,什么是GMO,转了什么基因,大家一听到就会慌。” 近日,中科院院士朱作彦就转基因问题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准确地说,人们常说的转基因是一种分子杂交,或者说是分子杂交育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炎

作者:吴越伟、范雨轩

●●●

转基因名称让人恐慌,应该叫分子杂交育种

“我不是很喜欢GMO这个名字,因为别人一听,什么是GMO,转了什么基因,大家一听到就会慌。” 近日,中科院院士朱作彦就转基因问题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准确地说,人们常说的转基因是一种分子杂交,或者说是分子杂交育种。

他进一步解释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涉及两个物种和品种的杂交,引入了数千个基因。和转基因,或者说分子杂交育种技术,唯一的区别就是用一个基因与另一个物种或品种杂交,只引入一个基因,更加准确高效。

7月初,全球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合发表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作物,重申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

朱作燕是全国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第一届委员,2016年最新一届委员会委员。

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是农业部的技术咨询机构,承担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职能。

“20年后,转基因争论将成为笑话”

澎湃新闻: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支持转基因技术和黄金大米,您怎么看?中国科学家在转基因问题上是否有一致的声音?

朱作焱:你谈到了中国科学家这群人。显然,很多中国科学家不了解这个问题,甚至持怀疑态度。这就是中国科学家不团结的原因。

事实上,一些中国科学家,那些了解转基因科学背景的人,比如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人,无疑会支持它。

我们中国似乎没有说出来。并不是我们没有说出来。中科院发表了关于支持转基因的声明,并特意发布。院士们可以查到,但这种说法在社会上是沉默的,没有任何影响。

澎湃新闻:你的意思是说现在还缺少能引起大家关注、引起大讨论的知名科学家吗?

朱作焱:是的。说出来似乎是看不起自己,但中国科学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当然,我不知道外国科学家的作用有多大,但是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签名的权威性是有目共睹的。

澎湃新闻: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在媒体上说转基因是安全的,但老百姓似乎并不买账。

朱作焱:专家说的越多,他买的越少。我已经阅读了相关的研究文章。这是一种人们无法倾听主流声音的社会心理。非主流的声音越多,他们就越能听到。

澎湃新闻:很少看到公众在媒体上表达对转基因食品和农作物的担忧。让老百姓表达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担忧会更有帮助吗?

朱作焱:现在的问题是,越做科普,越有疑问。

澎湃新闻:那应该怎么办?

朱作焱:这是个问题,科学对话需要更深入地思考。

澎湃新闻:科普方式是否需要改变,带人去实验室亲眼看看?

朱作焱:看不懂,看不懂。

澎湃新闻:是否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公众的态度会逐渐改变?

朱作焱:我个人的观点是,不管政府的态度是什么,或者逆转的态度,我们不看现在,20年后回头看,都是笑话。

为什么?科学就是这样发展的。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当时有的被宗教迫害,有的被烧死。现在看来,他们是因为当时的无知而受到了委屈和造成的。

让我们看一个现代的例子。四十年前,当第一个试管婴儿问世时,世界舆论批评它。现在,试管婴儿有多少?据说通过试管婴儿出生的人口接近千万。这也是几十年的事情。

转基因问题不会花这么长时间,我想,二十年后回顾这场辩论,这是一个笑话!这是科学和科学的进步,最终是不可阻挡的。

但在一段时间内,它会遭受很多委屈,暂时被封锁。

美国90%以上的大豆种植都是转基因的。这可以禁止吗?让他们回到传统的大豆?完全不可能。

“我真的不喜欢 GMO 这个名字”

►转基因黄金大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

朱作焱:我不太喜欢转基因这个名字。因为别人听过,什么是转基因,转什么基因,莫名其妙,也说不清楚。

准确的说,人们对转基因的理解,也就是常说的转基因,应该是一种分子杂交,或者说分子杂交。

什么是分子杂交育种?

事实证明,在培育作物品种的过程中,杂交被广泛使用。比如袁隆平先生种植的杂交水稻,就像驴马杂交生产的骡子。

一个物种和一个物种的杂交是它们各自的完整基因组的杂交和混合。转基因也是杂种,但不是全套基因的杂种,只是一个物种的一个基因和另一个物种的全套基因的杂种。

我从马身上取出一个基因,然后把它放在一头驴身上,或者把驴身上的一个基因放在马身上。这种杂交是一种非常精确的杂交,一种目的非常明确的杂交,它是以高科技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前提的。

因为以前杂交很麻烦,把精子和卵子放在一起,让不同的物种交配一段时间。(本文注:接下来我们会从大量的产品中筛选出需要的品种)

现在我们不必这样做了,因为这种传统的杂交非常复杂。

因为每个物种都有其相对的优势和劣势。这种优势和劣势的基因放在一起,一起洗牌。他们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就看命运了。然后转到选定的(产品)。袁隆平不是整天选那里,选好(产品)吗?

但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一定是这样的。对于一个物种,比如野生稻,如果我知道这个野生稻中的一个基因是高产的,或者是多粒的,或者是全粒的等等,那么我会取出这个基因,和我们的常规稻杂交。因此,现在种植的水稻不仅保持了现在种植的常规水稻的生产优势,而且只是改变了其原有的缺点之一,例如产量不够高。

这清楚地表明它不是转基因的。否则,别人听到的时候,有些基因已经被转移了,会让他们一头雾水,老百姓一听就会慌。

再准确的解释一下:我取出一个优良性状的基因,与另一个想要的生产品种杂交,这就是分子杂交育种。

比如我取出一个β-胡萝卜素基因,和水稻杂交,让原本没有这个基因的水稻有了这个基因。这是一个分子杂种,一个基因和一个品种的杂种。

如果我说转基因,告诉老百姓胡萝卜是转基因的,他们会惊慌失措,无法解释清楚。如果我说,β-胡萝卜素基因与水稻杂交,或与籼稻或其他水稻品种杂交;如果我说将一个抗虫蛋白基因与玉米杂交,那么玉米也是抗虫的;或者取出一个作物抗旱基因,与水稻杂交,以提高水稻的抗旱性,这样说就更清楚了。

质疑转基因食品的长期安全性是“犯罪”

转基因食品一般安全吗?

这可能是“倒退”与“逆转”之争中最僵持的一次。

虽然“反转”的人都说转基因食品通过了安全性评价测试,但“反转”的人仍然有疑问:人类现在吃的农作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而转基因食品只是一种几十年的历史。时间不够看是否完全安全。

朱作焱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应该是这样的,中国有专门的委员会来监督一种食品或者药品是否安全。所有食品或者药品,包括转基因食品,如果国家指定授权的专门委员会和权威机构觉得安全了,那就安全了。这个人不能说安全,那个人不能说不安全,这个人说需要三年验证,那个人说要十年,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争论,我们只能按照国家当局的决定,当然,其他人可以发表意见。”

朱作彦取得了多项开创性的重要成果,为鱼类遗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第一条转基因黄河鲤鱼也在他的团队手中诞生。但31年后,这条鱼还没有“游”出实验室,“游”到餐桌上。晚于转基因鱼的转基因鲑鱼已获准在美国上市。

朱作焱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大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场景 1:将基因从一种食物转移到另一种食物

澎湃新闻:即使吃转基因食品,食品中转移的基因对人体没有影响吗?

朱作焱:不能这么说,“转基因”这个词太宽泛了。

首先,让我们看看要转移什么基因。例如,黄金大米的基因已被转移到维生素A前体类胡萝卜素的基因中。

类胡萝卜素,其实人们从其他地方得到的,也可以吃药。维生素A对人体没有影响。

把这样的基因转移到大米上,大米本来是不含类胡萝卜素的,现在大米和其他胡萝卜一样含有这种营养成分,你觉得这有什么作用呢?

澎湃新闻:你研究的转基因鲤鱼怎么样?

朱作焱:我们做的(转基因)鲤鱼,说白了就是草鱼和鲤鱼的生长基因杂交。

因为草鱼长得快,我们把草鱼长得快的基因取出来,和鲤鱼杂交,放到鲤鱼身上。如果我们说转基因,那就意味着这样的基因已经被转移了。

草鱼,人天天吃,鲤鱼,人天天吃。这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或疑问。

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能理解他所说的话。

但是“转基因”这个词,别人一听到,只知道是转基因,却不知道是什么。

澎湃新闻:这个鲤鱼安全性评价实验也做过?

朱作焱:对,都是我做的。

澎湃新闻:就等国家批准上市?

朱作焱:还有很多程序要循序渐进。

场景2:将非食物基因转移到食物中

澎湃新闻:还有其他转基因案例吗?

朱作焱:另外一个转基因的例子是原来的食物里没有这个东西,现在转过来了,大家可能有点担心。例如,一种抗虫蛋白,你转移一个基因使水稻或玉米对昆虫具有抗性。

Bt蛋白是一种抗虫蛋白。棉花上的棉铃虫吃了以后,不能消化,肠子就会肿起来,最后死掉。

该基因转入水稻后,可以抗虫,减少农药用量。

但是问题来了,棉花可以,因为我们不吃棉花。但是米饭,我们想吃,安全吗?人们很担心。

澎湃新闻:这种担心合理吗?

朱作焱:科学实验证明,第一,人对这种蛋白质没有反应。食用后,这种蛋白质不会对人产生(副作用)作用;其次,调进去之后,米里很少,很少,很少,很小。

它有多小?

根据田间病虫害情况,可以使用杀虫剂,最有效的杀虫剂之一就是这种抗虫蛋白杀虫剂。农民们在田里喷水时,就像女神撒花一样,用尽全力喷洒,全都在空中。此时喷雾器的曝光量是大米的千倍。

没有人担心这一点,也没有人担心农民使用这种农药会不好。但是这种(转基因)大米含有几百万分之一的含量,有些人对此表示关注。

当然,也有人说科学证明“我第一年和第二年服用后没有(副作用)”。第三年呢?

这有点乱。

澎湃新闻:你为什么说这是一团糟?

朱作焱:现有的科学证明是没有问题的。你觉得以后会有什么问题吗?

那么我可以说,现在任何一种东西,比如开发出来的野菜,很多时尚的绿色食品,比如以前没有吃过的树叶、草等,都成为了新的市场产品。有人做过实验吗?从来没有人做过实验。这反而被宣传为绿色食品。

我也可以问:“好吧,你今天吃了,没有(副作用);吃了两年有没有(副作用),对后代有没有(副作用)?” 你仍然可以问这个问题。问题。

这些问题相当于“想加个罪,就不用管了”。

转基因生物不是发展农业的唯一途径,但它们效果最好

朱作焱说,转基因技术只是整个农业育种技术的一种新方法和新发展,其他育种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传统杂交、分子标记育种、选择育种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已经已经发挥了作用。到了极端,或者说发展空间相对有限。而‘转基因’——我称之为‘分子杂交育种’,是目前技术最先进的方法,效果会是最好的方法。”

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标注的问题,朱作言持中立态度:“我觉得标注或者不标注都可以,我不特别支持哪一种标注,我不反对。因为在现在的情况,当老百姓不是很清楚的时候,你说不能标记,他就越来越多疑了,这显然是个问题。”

但他也表示,从商业角度来看,转基因标签会相应增加成本。

“转基因不是发展农业的唯一途径”

澎湃新闻:种植转基因作物品种是为了增产抗虫,但生态农业也能做到吗?转基因是必须的吗?发展农业的唯一途径是转基因吗?

朱作焱:转基因不是未来发展农业的唯一途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传统的方法,包括你提到的方法,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许它们仍然可以使用,但它们是有限的。

这就是为什么尽快找到新方法很重要的原因。

转基因是这些方法的补充或进一步发展,代表了育种技术发展的未来。转基因是这些方法的补充或进一步发展。

它是整个农业育种技术的一种新方法和新发展,其目标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品种问题。原始杂交、分子标记育种、选育等,都是为了解决品种问题,改良品种。但目前这些方法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潜力还是有的,只是潜力似乎比较有限。要想进一步突破,就必须用新的方法,转基因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科学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比转基因更好、更科学的方法。

但就目前而言,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育种,转基因是科技含量最高的方法,其效果也将是最好的方法。毫无疑问。

澎湃新闻:你的意思是说老百姓还面临着多重选择。没有必要种植和食用转基因生物吗?

朱作焱: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一样。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农民想要什么?他追求高效率、高产量、节省成本、省事、省力。农民种完转基因玉米后,就不会再种其他玉米了。因为它使用较少的杀虫剂和除草剂,所以省事,产量高。他们为什么要回去种植那些品种(纸条:传统玉米)?吃力不讨好。转基因大豆也是如此,它占美国种植大豆的 95% 以上。您要求这些农民恢复使用传统大豆,但他们不会。

“人们是否承认转基因只能通过市场来解决”

澎湃新闻:有些人希望自己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他的想法是,如果你说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那么你就标记它们。我买的时候可以自己选。

朱作焱: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中立的。标记与否,我觉得还可以,我不是特别支持哪一个。

澎湃新闻:飚,你不是反对吗?

朱作焱:我没有异议。因为在现在的情况下,当老百姓不是很清楚的时候,你说不能标记,他就越来越多疑了。这显然是个问题。如果真的是明面上标出来,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

现在美国没有标注,他认为是增加成本。这个标志确实增加了很多成本。

也许我们看的很简单,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的成本会大大增加。

澎湃新闻:转基因食品又好又安全,一定要买,一定要吃这个吗?有人说他们宁愿吃天然的,即使它更贵。

朱作焱:我觉得这只能通过市场来解决。

国家使用科学来阐明产品或品种是否可用。如果可用,则该国签发护照。未来这个品种是否有市场,将由消费者决定。

如果这个转基因品种不好吃不贵,就算政府规定人人每天吃一斤,也没人听。但如果这东西便宜、好吃、安全、有营养,他会慢慢接受的。

和种植者。市场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者,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生产者愿意种植吗?

如果生产者种了以后发现这个东西省事,产量高,抗风险能力强,就多种,大丰收。然而,他的产品的消费者不会接受或出售它们,也不会继续种植它们。

所以让转基因产品由市场来决定。

但关键是国家的科学监管,敢管敢放,通过严格科学论证的产品,国家要敢发护照。其市场表现,不必担心全国,让时间说话。

“国家要敢于审批,监管最严”

澎湃新闻:你是说关键是国家要敢发护照、敢开口、敢试水?

朱作焱:现在的问题是人们没有选择的机会,因为市面上没有这样的产品。生产者别无选择,因为国家不允许种植,因为没有许可证。

很难理解转基因作物,比如转基因大豆,允许进口,允许食用,但不允许种植。这很奇怪。

转基因新品种如要投入生产,必须经国家批准。未经批准,不分青红皂白地繁殖是违法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国家不同意。经科学分析,其安全性已达到非常完备的情况,不会批准。

而且美国已经种了,我们还没有批准。现在这就是问题所在。

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国家监督,而是必须有国家监督。我的观点是,必须有最严格的监管。同时,要在合格产品的准入上有所作为,准入产品的前景由市场决定。

我们比其他人更早地制作了转基因鲤鱼;转基因玉米不能说比他们早(国外研究人员),但已经有品种了。

澎湃新闻:生物安全评估已经完成了吗?

朱作焱:这个问题我也很困惑。

美国社会的逆转压力也非常非常大,不亚于中国。美国政府也考虑民意。这不是“科学家今天做出来,明天就会被批准”。它也被推迟了很长时间。社会上的人都在讨论这些事情。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拖延,人们谈论它之后,它最终会根据科学做出决定,无论您谈论什么。

当然有传言说美国人不吃它,这完全是错误的信息。他们直接或间接食用了近 20 年。

- 结尾 -

本文图片及文字均选自网络。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13699204203),谢谢!

世界500强品牌系列游学,经典德国制造,走访企业家+品牌专家,同行出发 9月20-29日活动时间:9月20日-9月29日10日游景点:五大城市:法兰克福、汉堡、柏林,慕尼黑,德累斯顿 参观:六大品牌:大众、万宝龙、迈森瓷器博物馆、辉柏嘉、西宝主办单位:北京国信品牌评价科学研究所中华老字号发展基金会

活动意义:

了解德国的整体品牌竞争力

品牌访问与贸易扩张直接相关

座谈会、博览会、啤酒盛宴

企业+品牌专家,边走边学,从同行开始

全程专业摄影

德国百年品牌大多不靠广告获得活力,而是靠技术、工艺和营销方式的不断创新,为社会发展带来持久的影响

深入探索企业文化、社会效应和促进社区、国家和全人类社会的发展。

考察德国历史悠久的品牌和企业,相互学习在品牌创新和持久传承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结合中国企业本土及海外发展需求,为企业自身品牌战略调整提供指导。帮助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树立国际知名度

了解以德国为核心的中欧贸易发展趋势,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和中小企业合作带来的机遇

结合中国企业本土及海外发展需求,为企业自身品牌战略调整提供指导。帮助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树立国际知名度

转基因大米 转基因食品 杂交育种
上一篇:昨天终于去把痦子点了,我是火针点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