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老人帮忙带娃,似乎成了社会约定俗成的事(图)

网络 2022-10-17 05:04

老人帮忙带娃似乎是一种社会习俗。图/网易

对于当今中国的很多老人来说,“飘”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根据国家卫健委此前公布的数据,中国有近1800万老年流动人口,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近一半的老人是来帮孩子带娃的。

在中国现代社会,不仅年轻人远离家乡成为“北漂”、“南漂”,老人也带着孩子去异地生活,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群体——“老漂” ”。

但这样的“漂流”并不时髦,甚至是一件苦差事。因为近一半的“老漂”是专门帮孩子带娃的“漂泊者”。

年轻人太累了,不能抱婴儿,但老人把它背了过来。

8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组织实施养老服务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发布。《方案》指出,与本市居民同住、同住且在户籍所在地未享受低保待遇的外地老年人,纳入广州市低保范围。

也就是说,在广州没有户口的老人也能享受到低保,而这个红利的背后,是“老漂流”群体。

寒暑假是这些“老漂”活动的高峰期。负责孩子一日三餐,陪他学习玩耍,帮他洗澡睡觉,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安全……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份“假期工作”的压力让很多老人说“身心俱疲”。

假期结束,老人带着孩子回学校。除了不舍,这些爷爷奶奶们或许不由松了口气:谢天谢地,孩子终于开学了!

太多的中国孩子在老人的陪伴下度过了童年。/视觉中国

01

有体重的老人

去年暑假,专程从农村到城里帮忙带孙刘曼华(化名),在接受红网采访时坦言,带娃压力很大。

“一整天带娃比较费力气。平时在学校,都有老师帮我,不用太辛苦,接机做饭。但放假的时候,我要监督她功课,但她不用整天努力。我只是在网上看电视,但我不听劝,我每天都在唠叨她,我的孙女认为我很烦人。”

刘曼华很无奈。他的儿子和儿媳都忙着照顾孩子,只能“站起来”。

如今,像刘曼华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如何以及由谁来照顾孩子的问题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事实上,不只是“老流浪儿”在努力带孩子,还有山区的老人在帮忙照顾留守儿童。图/中新网

小孩额头突出图片_卖水老人突出的是小孩_小孩牙槽骨突出

日前,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发布的广州0-3岁幼儿园服务调查发现,近60%的家长表示会送孩子到“苗圃”。但实际上,受访者的0-3岁婴儿中有55%是家里老人带的,17%是全职妈妈带的,3%是全职爸爸带的,还有只有4.68%的被调查者将孩子送入托儿所。

寄到托儿所,请保姆帮忙,不说费用,还要操心;辞职照顾宝宝、奶粉、学费、房贷……想想就死定了。谢天谢地,您负担得起抚养孩子的费用,更不用说花时间带孩子了。

所以,这部分“陪伴”自然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

一项全国性的“代际育儿”调查结果也指出,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孩子是和祖父母、祖父母一起长大的:上海0-6岁的孩子中约有一半属于“孩子”。代际抚养”,在北京,这一比例高达70%。

如今,“跨代相助”不再是享受家庭幸福的前提。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带孩子”已经成为他们晚年不可避免的重要使命。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老人带着孩子的身影。

02

“带娃累死我了”

据相关媒体报道,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不久前接到了这样一个病例:65岁的黄奶奶因胸闷心慌来找医生。经检查,外婆各项指标均正常,家人也表示她身体健康,没有基础疾病。祖母的起因一度是个谜。

心血管内科诊断失败后,医院精神科对祖母进行了心理评估,结果发现祖母患有中度抑郁和焦虑。

经询问,医生才知道,黄奶奶“心脏病”的病因其实是带娃。

据了解,黄奶奶来自武汉,去年来广州帮忙照顾孙子。平日和宝宝一起睡,但睡得不好,累死了。另外,我总是担心孩子的健康,有时儿媳会因为和宝宝意见不合而抱怨几句。我想太多,没人说,长此以往会导致精神疾病。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有孙子是人生一大幸事,但在现代社会,却越来越不这样了。

其实对于老人来说,带娃透支体力甚至导致抑郁症,黄奶奶并不是特例。

早前的调查显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其中约30%~40%是因带孩子所致。老人的忧郁和孩子父母的苦恼,根源在于两代人的育儿观念的代际差距。

网友@西西dmama分享了自己和婆婆带娃的经历,称“比带娃还累的就是带娃带老人”。

我:妈,你洗澡前换的尿布不是吗?

婆婆:是的,只是有点湿,但我可以继续用。

我:……

我:不要经常抱小宝,让他闹

婆婆:你要抱这么小的孩子。你看,楼下所有的孩子都抱着他们。

小孩额头突出图片_卖水老人突出的是小孩_小孩牙槽骨突出

(从此以后,我的小宝醒来就会被抱起来)

除了“养”方面,如何教孩子,两代人各有各的见解,也离不开斗智斗勇。

据彭城晚报报道,徐州市一位何阿姨曾因孙女教育问题与儿媳闹翻。她跑到媒体面前哭着说,自己在家里感受不到任何“温暖”和“幸福”,有的只是“负担”和“压力”——日常生活就像战时,处处充满危机。

这样一来,谁对谁错就难分辩了,一个只想为孩子做好事的老人,岂能不觉得委屈?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也在积累。/ 电视剧《双面胶》

03

牢不可破的领带

和很多怕生孩子担心养不好的夫妻一样,老人带孩子压力的本质也是高昂的生育成本。

人口学家梁建章曾提出,中国养育孩子的痛苦指数可能是全球最高的。的确,面对高昂的房价、高昂的教育支出、高昂的护理费用,如果生孩子成为不可抗拒的“国事”,而抚养孩子仍然是需要自己解决的“家务”,那么这个任务是极其劳动密集型和昂贵的。项目给家长带来的痛苦不言而喻。

不过,在生儿育女这件事情上,中国老人的辛苦也并非完全“清白”。回到小家庭本身,很多老人都是在家生孩子的“煽动者”。再加上催婚、给孩子当管家、干涉年轻夫妇的生活……虽然力不从心,但依然不甘心。长辈比比皆是。

中国父母在沈阳万人相亲会上为孩子的婚姻伤心欲绝。图/视觉中国

在一些国家,比如邻国日本,继承血统的意识并不那么重要,老人基本不会考虑抚养孩子。一位77岁的日本老妇曾向采访她的英国媒体记者提问,为什么中国老人同意帮孩子照顾孩子,“难道我的生活一点都不快乐吗?中国人就没有什么吗?”他们想做什么?”

与其带着孩子拖累长辈的生活,倒不如说,很多长辈除了围绕着自己的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幸福的晚年。大多数老人选择忍耐:“虽然很累,但见到孙子真的很开心!让我们忍耐,忍耐……”

相比之下,敢于放过自己后辈“潇洒”的老者,简直就是倒吸一口凉气。

前段时间,一则“儿子想在杭州买套房,母亲写信拒绝”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妈妈在信中写道:“妈妈为什么拒绝你,妈妈只是想让你明白:你终究要自己飞,而你爸爸和我只是你的坚强后盾,而不是永远的人。站在前面。”

李安导演的早期电影深刻反映了中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图/《推手》剧照

原本是家事,鼓励孩子独立,晚年向往自由,却没有得到大众的呼声。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这位妈妈一样“酷”,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足够的“自信”说出这句话。

大多数人会这样想:“当房价高了,孩子要买房安家的时候,你不是要拿出半辈子的积蓄,然后把房子卖给孩子还首付吗?付款?然后感叹,如果你不假装该有多好……”

毕竟,前半生被孩子束缚,后半生被孩子束缚,是大多数中国人无奈但认同的生活。

推荐阅读

社会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