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销售非常火爆,极大地增强了购物的便捷性,然而,随之而来的虚假广告、商品质量不一、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给众多消费者带来了损失。5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携手中消协发布了关于直播购物的消费警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选正规平台
在正规的直播平台上购物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平台信誉良好,资质齐全,消费者对其评价普遍较高。比如淘宝、京东等知名平台,消费者在使用时都感到十分安心。购物前,我们一定要仔细检查商家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资质等相关信息。若是通过个人社交账号或临时链接进行交易,可能会遇到不少麻烦。市场监管总局向消费者发出警示,购物直播时一定要使用平台提供的交易系统,千万不要私下进行转账操作,以免陷入诈骗的险境。
众多消费者在追求低价时,不慎点击了来历不明的购物链接,导致不仅金钱受损,连商品也未能如愿获得。还有的人在个人社交平台上进行购物,一旦遇到问题,往往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我们务必挑选正规的购物平台,以确保自身的财产安全。
慎对营销话术
在直播销售的领域中,存在不少宣传陷阱,诸如“全网最低价”、“限时抢购”、“5秒内点击链接”等口号,常常导致消费者冲动购物。因此,我们应当借助第三方比价工具来查证商品的历史售价,以免被虚假的原价所误导。主播宣称的“纯正无假”、“功效可靠”等保证,切莫轻信,需让他们提供商品检验报告、授权文件等相关证明。有些商家可能进行虚假交易和过度推销,因此我们得仔细查看商品详细资料、消费者真实反馈等。另外,对于情感诱导营销要有所警惕,不能只因为对“偶像”或“亲人”的喜爱就轻易做出购买决定。
有人看到主播夸赞那护肤品效果极佳,没经过深入了解就急忙购买了,结果却不幸出现了过敏的不适。另有一些人因为支持主播,在所谓的“限量抢购”活动中急忙抢购,拿到商品后却发现质量极差。因此,在购物时我们应当保持冷静,不要被那些诱人的话语所迷惑。
保健食品选购
购买保健品应当小心谨慎,必须通过正规途径,比如信誉良好的药店。保健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明确标有“蓝帽子”标识,同时我们要检查其注册或备案的编号。每种保健品都有其独特的功能、适用人群和禁忌人群等关键信息,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挑选,以免受到商家夸大宣传的误导。
一些年纪较大的群体轻易相信了直播间的宣传,声称某款保健品能治愈各种疾病,于是他们购买了产品进行尝试,然而并未体验到预期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阅读产品信息,被那些言过其实的虚假广告所误导。在挑选保健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警惕盲目跟风,而应选择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跨境商品选购
我国对跨国电商零售进口的物品实施了正面清单制度,其中包括酒水、饮料、调味品、食用油、奶制品和蜂蜜等众多食品。考虑到这些食品的产地与我国在品质和安全标准上可能存在差异,消费者在使用时需自行承担潜在的风险。尤其是那些宣称拥有“特别功效”的国外食品,它们的管理方式与国内产品存在差异,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时需格外小心。
有人购买了声称具有特殊功效的国外食品,但食用后并未感受到明显的改变,同时,退换货的过程也颇为棘手。因此,在选购跨国商品时,务必对相关法律条文及商品详情进行充分了解,切不可盲目跟从潮流。
留存消费凭证
购物时一定要保留好所有购物证明,这样做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大有裨益。可以利用平台的录屏功能,将商品展示的整个过程都记录下来,并且把商品的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关键信息详尽记录。对于订单的详细信息、支付凭证、物流跟踪等电子文件,要妥善保存,同时将关键信息截图并保存为档。在与客服交流的过程中,务必保证文字聊天记录的完整性,电话交流时则需进行录音。收到货物后,必须谨慎对待,特别是对易碎或贵重物品,要立即检查其外观和基本功能,并在需要时进行全面的视频拍摄以作记录。
购买手机后故障频发,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未能妥善保留购买证明。因此,在需要售后服务或维权时,常常会遇到不少障碍。鉴于此,我们在购物时必须细心保存好购物凭证,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更方便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消费误区提醒
此外,我们必须留意,在直播购物过程中,消费者们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人错误地以为直播平台上的商品普遍都有折扣,于是不加思索地大量购买,导致很多商品被闲置和浪费。另外,还有一些人过分关注主播推销的商品数量,却忽视了商品的质量问题,这也可能导致他们购买到不合适的产品。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直播购物确实给购物带来了便利,然而在购物环节中,我们仍需保持理智,不要被各式各样的促销策略所误导。
消费者在直播平台上大量采购生活必需品,然而,这些商品最终因为过期而未能全部消耗。另外,有些人被主播推广的爆款商品所吸引,购买后却发现并不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鉴于此,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购物需求,避免盲目跟风。
不妨回想一下,在网络直播带货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其他难题?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不妨点个赞、将它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