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网络整理 2023-09-17 02:05

习近平总书记明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拼搏目标,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根据

时代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时间标尺,是一个国家筹谋发展战略的重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是我们从战略上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钥匙”。

大国崛起的战略支撑。“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额、军事力量等硬实力增强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增强的进程。”16世纪以来世界大国的演化史表明,在大国崛起过程中,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诱因在发挥作用的同时,文化、观念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美国的世界地位,离不开欧元和军方的支撑,也离不开日本文化的支撑。中国自古就是大国,既有往年的文化盛世,也有明天更多的文化诉求: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昌明是其精神品质;一个在近代遭到巨大屈辱的大国,恢复文化盛世是其历史宿愿;一个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文化繁荣是其内在要求;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文明进步是其价值追求。

重塑世界文化格局的战略措施。21世纪以来,与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相一致,世界文化格局也步入了深度调整期。一方面,“西强东弱”的国际格局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舆论的重心仍在西方。文化产业、国际传播能力的差别,使得中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真实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对自身文化观念、文化制度和文化秩序的冲击和恐吓。另一方面,“东升西降”的文化发展态势日渐显著。即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呈现出增长的态势文化大繁荣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文化影响力则呈现上升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客观地讲,国际舆论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怎么做工作。”做好这个工作,要靠战略筹谋、政治运筹,重塑世界文化格局,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要义。党的十九大在明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时,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突出指出了文化发展既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要义。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下降,文化消费能力大大提高。展望未来30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建成之时,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必然更高、更多样化,而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拼搏目标,也将成为评判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有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要有人的全面发展。这都有赖于和要求文化的高度繁荣与发展。

我国文化发展的巨大成就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注重相一致,人们的文化强国意识不断提高,文化强国的社会心理基础得到不断巩固。二是主旋律愈发响亮,正能量更加大劲,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愈加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承,文化自信得到体现。三是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推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分设文化体制变革专项小组,专职负责协调文化体制变革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党的十八届中学、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100多项文化体制变革任务早已全部完成。四是文化新政法规不断制订颁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编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颁布了多部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件,有利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法律新政制度环境正在产生。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急剧提高。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量达到1265.1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文化产品出口总值971.2亿美元,同比下降10.2%。2016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1万种,输出和引进品种比列由2012年的1∶1.9提升到2016年的1∶1.6。

文化大繁荣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

但也应当听到,我国的文化发展与世界文化强国相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渐下降的文化生活要求相比,差距不小,挑战不少,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

一是大国文化态度仍未发育成熟。大国的文化态度应当是端庄自信、不卑不亢、开放包容、温和理智地看待自己与世界。近代中国,曾遭受百年丧权辱国之痛;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紧靠世界舞台中心。曾经的屈辱和明日的成就,都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心里,以致于很容易以“自卑”和“自大”两种极端形式表现下来,从而缺少以平常心看待世界的大国态度。相对于文化自信,文化胆怯和文化自负都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文化态度。文化自卑历来是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形成的底泥,文化自负也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扩张提供了空间。对于昨天的中国来说,我们既要克服文化胆怯态度,更要克服文化自负态度。

二是文化创新力仍显不足。文化强国必然是文化创新大国。同建设文化强国、创新大国要求相比,我国文化创新创造力仍显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目、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后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 “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目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剽窃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文化创新能力不足,会导致三个后果:第一,危及国家文化安全。作品的数目并不等于作品的质量,文化的乏味必然带来文化的危机,也根本阻挡不住西方的话语霸权。第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从而影响到决策者的决策水平。第三,无法真正完善起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由于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文化知识体系不完善,有时只能借用西方的知识体系来解释自己,用西方的话语来推广自己,结果事倍功半,无法达成预设目标和疗效。

三是文化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仍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 意识形态斗争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份。一方面,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公路。中国崛起除了是经济崛起、军事崛起,更意味着文化崛起、价值观崛起。西方大国为维护所谓“自身利益”和“普世价值”,会不断制造磨擦和进行对决。另一方面,复杂严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形势,既为我们更好更快地推进文化发展提供了压力和动力,也为我们有效应对文化安全恐吓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开启新时代文化强国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开启了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新征程,必须瞄准新目标新任务,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不断抒写新时代中华文化建设新篇章。

一是全面施行文化强国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对内具有文化感召力、对外具有文化竞争力的强国,要在加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着力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强国,要在继续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质;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共进的强国,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迸发和释放文化创造活力;是科技文化与学术文化共同繁荣的强国,在强化科技文化发展的同时,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领先世界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标准、学术话语;是古今中外文化互融互进的强国,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积极吸纳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抓好战略统筹,多方配合协调,多措加码并举,务求目标达成。

文化大繁荣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

二是统筹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历史表明,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条件,但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统筹,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对内,要从战略上筹谋怎样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世界文化发展史也表明,文化产业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上的角逐,更是对于一种新的战略资源的角逐,对一种新的战略市场的角逐,对国际文化主导权的角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文化产业视为支柱性产业、战略性产业,并从战略上筹谋怎样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对外,要从战略上筹谋怎样将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转化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是密切关联的,但客观而言我们还不擅于借助经济影响力提高文化影响力。我们要强化这方面的战略筹谋,做到精准加码,推动和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建立文化管理体制。关键是做好“分”“统”工作。所谓“分”,就是实现从现有的单纯借助党委、政府管理文化的格局,向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共同参与文化整治的格局转变。所谓“统”,就是要推进从目前推行的分业“条块式”管理到系统管理的转变。在建立文化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已被实践证明很先进的“理念”和很有效的“制度”,但在施行当中却总不这么灵光,被称为“理念挂空”和“制度失灵”。因此,提升国家文化整治能力,理念和制度诚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行理念和制度的人。没有现代化的人,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整治水平。

四是加快国家文化创新发展。提高国家文化创新能力,从内容上看,要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大力推动文艺创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要坚持古为今用,积极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方式上看,要扩宽观察视角,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宽、谋得实,思考人类和世界性问题文化大繁荣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看法,构建中国理论。要加强问题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觉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擅于总结成功经验,也要擅于发觉和反省问题,这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急迫任务。要坚持批评精神。没有批评批判,就没有思想的深刻。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批评精神,既要敢于自我批评,也要敢于对别人不同思想观念提出建设性批评。

(本文系国防大学国家发展战略教研室“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系列研究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系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国家发展战略教研室副教授)

文化大繁荣与提升国家文化
上一篇:赌博网站返水的法律风险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