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闲来无事,邀三五好友,加入广场舞队伍,蹦蹦跳跳之中,身体健康,生活好不静谧。
如果用心观察,也会发觉,很多奶奶在跳广场舞的时侯,与人形成矛盾,甚至由于过度疲劳,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发展爱好,无可厚非,但是也要有限度。
今天,我要和老年同学们剖析一下:不管多热衷跳广场舞,也要遵循“三七定理”。
01
“七分热情,三分冷淡”:别过分繁忙,学会顾家。
知乎上有一个事例。
母亲痴迷广场舞,晚上六点半出门,八点半回来后,洗漱一番,然后看广场舞视频,到九点半午睡。
父亲还未退职,希望儿子早点回家,把家务活做好。母亲不愿意,认为夫妇不能干涉自由。
因为广场舞的事情,父亲和奶奶吵了上去。父亲去入院,母亲也不乐意陪伴。
本来,儿女们都觉得,母亲有爱好,是好事,但实践证明,爱好过头了,变成了坏事。
实际上,很多奶奶,因为过于沉迷广场舞,导致接送外孙念书、帮儿女烧饭等事情,都丢在一边,带来了家庭的困惑。
最令人吃惊的是,一些奶奶,借用跳广场舞的名义,和异性拉拉扯扯,路人都认为过于了。
林语堂在《谁最会享受人生》里写道:“人生是严苛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联结上去,方能防止环境的残害。”
爱好广场舞,需要七分热情,但是还要有三分冷淡。毕竟,爱好不能当饭吃,不能影响到生活,而是拿来推动生活的。
老人很热情,这是一种天性,不能随意就弄丢。但是我们可以理性一些,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够做哪些。
当一个奶奶装扮光鲜亮丽,穿着舞蹈服出现在人群中的时侯,还要有一个像样的家庭作为支撑点,要努力让家庭干净整齐。
在家庭、婚姻、一日三餐、健康和爱好之间,找到平衡点。严格控制自己通过智能手机学习广场舞的时间。
现实、网络中的广场舞,都不能痴迷,处于自己的掌握之中。
02
“七分合群,三分独处”:别痴迷社交,享受自由。
跳广场舞,基本上是“一群奶奶大叔”的活动,并且群体中,很多人,经过相处,变成了同事。
傍晚时分,跳广场舞;白天,好友们聚首,吃吃喝喝,好不快乐。也有一些奶奶,会组织你们去旅游,参加个别地方的大赛。
我的父亲,本是生活在农村。她进城以后,爱上了广场舞,也结识了好多退职的奶奶。
张阿姨经常邀约父亲去听理财讲堂。刚开始,母亲只是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后来发觉,开讲堂的人,有骗钱的嫌疑。
张阿姨说:“我啊,通过老师介绍的平台,投资了十多万,已经得到一万多块钱的回报了。”
幸运的是,在警员的介入下,取缔了讲堂,老人们的损失也挽回了。
人是群居鸟类,但是过于合群,却会迷失自己,一些恶运,无形之中就冒下来了。
哲学家卢梭说:“社交场中的闲逸令人讨厌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
老人要明白,主动社交和被动社交,是有区别的。
当自己想去,又不想去的时侯,就应当选择“不去”。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件事,去参与某次活动,表面上很快乐,内心却始终在排斥。
避免“赶场”,是老年人应有的自律。喜欢广场舞,但是不喜欢吃吃喝喝,那么就单纯唱歌好了;今天很忙,不想去唱歌,那就别去了,不管谁邀约你,也要拒绝。
不盲目合群,也不盲目独来独往,一切随性,尊重自己的心态。
03
“七分坚持,三分舍弃”:别强求完美,接纳缺陷。
《养生堂》节目里强调,老人跳广场舞,有三个坑:扭动幅度太大;运动超过最大心律;运动前不热身,运动后不放松。
跳舞过程中,身体重伤的比列高达48.8%,其中头部损伤占30%,膝关节占19%,踝关节占15.4%。
对于没有运动基础的奶奶来说,最大心律≈170-实际年纪。
很多奶奶,认为四肢是汗,就是运动有疗效了。答案是不一定的。不规律的运动,强度过大的运动,反而会伤害身体。
很多奶奶,在唱歌的时侯,喜欢争强好胜,非得做好某个动作不可;非要去参与某次大赛,还要领到第一名不可;非得要跳满两个小时。
看清自己的年纪和身体状况,学会服老,才是真正的“舞者”。
古人说:“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在变老的路上,自然一些,不要消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舍弃好了。别人跳两个小时,你跳半个小时,也没有关系。比赛重在参与,不在意名次。
人生注定不会完美,广场舞也注定不会让所有的人满意。退一步,海阔天空。
04
培根说过:“舞蹈是有节拍的步调,就像散文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
不管多大岁数,要高贵一些,不因外物禁锢自己,不因人情世故而悲伤。
社会在变好,丰富了我们的老年生活。广场舞,让老伴有了迸发生机的机会,有了更多的欢乐。但是我们要懂得“自律”,做或则不做,自己去掌握。
另外,老人唱歌,合理安排时间和场地,别影响到忙忙碌碌挣钱的中年人,别欺侮还未成年的女儿。做一个高素质的舞者。
愿天下奶奶,舞动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