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会使得就业机会减少大概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要么提出这类观点的人携带了一些自己的私心,要么就完全不明白这个现象到底是什么。
所谓携带私心,要么自己的利益与此有关,可能不是那么直接,但如果这类观点被普遍接受或者较为盛行的话,自己会从中获得一些好处,这应该是这部分鼓吹机器人减少就业机会的主要原因。但我想更多的人,至少是普通老百姓而言,不太明白,或者就图个乐子讨论一番,还是更普遍的情况,毕竟这种事虽然被某些专家说得似乎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好像明天一觉醒来就会有机器人敲门,通知自己失业一般。其实如同最近最火的那个事件一样,与自己的利益有关吗?我想应该是有的,但是有直接的、马上显现的关系吗?似乎又不是那么肯定,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影响是被动的,普通人只能被动去接受这个影响,正面也好,负面也罢,都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它。
事实上所谓的机器人取代就业岗位,大部分鼓吹的还是那些可重复劳动的制造业或者类似的岗位,试想大批网红Up主或者直播带货的被机器人取代,这应该是较难发生的,可能有个别贪图新奇感而零星出现,但绝不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现在的兴趣爱好,或者关注力是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含在其中的,暂时我们还是能够区分机器人与人所创造事物的不同。
但这种区别所导致的无法取代人的就业和制造业的情况还是不太一样的,有些场合下的确机器人(大部分还是一些工业机器人,和普通老百姓理解的机器人是完全不同的,不仅外观不同,其本质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胜任一些重复的、以及强度上自然人无法胜任的岗位,但是这些机器人并不具有灵活性(flexibility),它们的行为和应对策略是提前在程序里预设好的(本人也从事过2年相关的设计和调试工作),这种程序所能应对的场面是非常有限的,哪怕是目前已经产业化或者工业化的柔性机器人,也是只能满足一些预设范围内的需求,跳出这个场景之后,它们的行为便处于混沌之中,变得无法预测。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些机器人的设计、安装调试并非是由机器人完成的,也就是说机器人自身并不能形成一个自我的闭环,包括更重要的机器人的维护保养工作,都需要工程师,也就是自然人的主导,在可见的未来这部分工作还是无法被取代的。
机器人所能从事的岗位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而且这部分替代的岗位就好像当年用火车、汽车替代马匹一样,并不是人类的末日,人类始终朝着体力上更加偷懒的方向在努力和进化,所以这也在另一方面给予了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身创造力问题;物质性的不断弱化是否意味着一些更加抽象的概念的改变,我们所追求的真谛是否也会受此影响,经意间或者不经意间,就如同上面的那些影响一般。倘若我们能抽离其中,嗅得一些东西出来,那大概是再好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