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这是一篇粉丝表白文,整篇都是我的偏见偏爱

网络 2023-01-11 00:04

这是一篇粉丝表白文,整篇都是我的偏见偏爱。 我心中最具有代表的中国女性主义人物不是可爱先锋的李银河老师,也不是王政老师为首的海外妇女研究学术圈,而是不为大众所知的李小江老师。

李小江,女,1951年生于江西九江。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妇女文化博物馆荣誉馆长。曾为郑州大学、大连大学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类学系、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东北大学历史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日本奈良女子大学文学院访问学者,日本御茶水大学性别研究所特聘教授。 主编“妇女研究丛书”“性别与中国”“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等。主要著作有《夏娃的探索》《性沟》《女性审美意识坛微》《走向女人》《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女人读书:女性/性别研究导读》《女人:跨文化对话》等。

我自小在农村长大,对身体力行实践“到民间去”的知识分子有很大偏爱。因为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关注点完全不同,比如城市女性关心的是职场天花板、性骚扰和性别歧视,而对农村女性帮助最大的却是出嫁女的户籍和宅基地制度改革。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_认知主义教学理论_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

李银河老师的性学研究非常有价值,但跟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有限。王政几位海外学者我也非常喜欢,尤其是王政老师的《越界》。这本书帮我打开了女性研究的大门。但我读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总是感觉有点隔阂。比如我看一些西方研究女性领导力的书,总觉得里面举的案例和建议,都跟国内有很大差异,我们不能直接拿过来用,甚至根本就用不了。但当我看李小江、陈东原、杜芳琴、张念、夏晓虹这些中国学者写的书,就很亲切,也能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和力量。

带着我的粉丝滤镜,我就把最具有代表人物的奖颁给李小江老师了。可以肯定的是,李小江老师不喜欢这个称号,因为她在很多场合说自己是研究妇女和性别问题的学者,并不是女性(女权)主义者。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_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_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李小江老师呢,理由如下:李小江是最早在发起妇女问题讨论的学者。1983年她在中国社科院旗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上发表了一篇《人类进步和妇女解放》,质疑如果把男女平等看作是男女都一样,不仅没有解放女人,反而让女人在前所未有的艰难中跋涉。这个杂志现在也还是中文人文社科类一级核心期刊。李小江也是在妇女性别研究领域坚守最长的学者。李老师现在已经65岁光荣退休,但2016年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李老师的最新著作《女性乌托邦 : 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这本书是公开讲座的基础上整理的文章,但是经过重新修订整理,你能从这本书上看到李老师思想的变化和对女性主义观点的修正。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_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_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李老师出版了将近20多部妇女研究的书籍,还主编了第一套《妇女研究丛书》。之后不同机构不同老师也都编写过妇女性别研究的丛书,但理论高度和影响力都没有超过李小江老师的书。这套书名家汇聚,有

从深度上来讲,李小江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西方女性主义都做了多层次的讨论和辩论,很多时候李小江老师都是一个人站在了所有人的对面。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_认知主义教学理论_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

从广度上讲,李小江的妇女研究不仅关心知识妇女,更关心农村妇女和城镇女工,多年来持续不断研究记录历史中消失和即将消失的女性。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_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_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

本土性是是我最喜欢李小江老师的地方。本土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因为无论是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都是外来文化。很多学者终其一生,也无法真正的坚持理论本土化,走在走着就会完全接受外来文化,或者就缩回去找老祖宗的传统文化。李小江老师经常说一句话“on woman ,for woman 。如果你看她这些年的研究,就会发现她是on Chinese woman, for Chinese woman,研究的是中国女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即使在最近出版的《女性乌托邦》中反思了自己的民族立场,她也强调中国的女性问题不能照搬西方理论,必须放到本土环境中。当1983年李小江老师在全国顶级学术期刊上挑战妇女解放理论的时候,李银河和王小波老师正相伴到美国读书,还没正式进入性学研究,王政老师还在上海师范大学当英语老师,也没去美国近距离接触女权主义思潮。而1983年的中国,正处在第一次严打运动,一个女人因为和10个不同男人发生性关系被判死刑;一个小伙子因为在街上摸了一个女人的胸被判处死刑,迟志强因为跳舞的时候让舞伴坐在腿上而被判流氓罪,写下著名的歌曲《铁窗泪》;

李小江老师是公认的中国妇女研究的领军人物和奠基人,也被西方一些学者称为中国的波伏娃。作为一个国内学者,无论国内政治环境和学界风潮如何变化,她都坚持在妇女性别研究的领域,从无到有建立起中国妇女研究的理论体系,影响一批又一批学者,是我心中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80年代,我的妇女研究是从反省“妇女解放”开始的。从质疑“男女都一样”到反省中国妇女解放的性质,30多年过去了,走的还是这条路: 从质疑“西方女权主义”的普世价值到反省“国际女性主义”的全球化潮流,这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也是理论探索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与中国主流政治有磨合,也有冲突; 与海外学界和女界,有交流合作,也有不少误解和摩擦。 这期间,要读书,更要做事;做好自己的事,也要有包容其他人的事和胸怀。只有脚踏实地同时心怀天下,不断校正认知偏差,才可能走出“民族/国家”、“东/西方”的局限,在全球视野下重新审视我们的历史和今天的生活。 --李小江

文化 李小江 王政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