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第十章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组图)

网络 2023-01-09 18:02

第十章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 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 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4.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党和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9 年 3 月,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重要性: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主要内容:①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②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③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④肯定了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2.意义: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纠正错误、探索新道路的能力。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中共十三大的历史贡献:

1.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4.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

1.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 三 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1.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 四 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要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下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邓小平 时政